大木作小學徒
cover
目錄

 推薦語/阮慶岳

推薦序/ 時間的工匠── 一名木工學徒的探索之旅 孫仁鍵

推薦序/重拾古老技藝的勇氣與決心 陳明忠

推薦序/一雙手,在傳統與現代間築夢 蔡致蕙

自序

一、入門

要先找到門

磨刀

老屋修復班

傳統建築

二、奴

拜師

鐵鎚與地位

目色

兩位師傅

三、徒

不懂分寸

後路

工地社會學

四、工

犁壁榫

門與窗的完美主義

無常

五、匠

建物調查

以愛之名

手繪稿

順天而行

六、師

我的十隻手指都還健在

孤軍奮戰

流轉

試閱內容

§ 順天而行

屋頂的結構完成約八成,當時師傅給我出的題目終於有了答案。事實證明知識還是有用處的,師傅在轉角那支人字梁的處理與我的計算幾乎一樣。只不過木材畢竟還是活的材料,不似數學模型那般完美,還得依照組裝後的情況些微修整。

樹木製成材後究竟是死的還是活的?你說它還活著,它卻靜靜躺在這任人宰割;你說它早就死了,它仍在我的刀鋒下頑強抵抗,仍隨著空氣裡的水分變形、翹曲。

當我處理好外務,終於要回歸隊伍的時候,師傅卻暫時離開了。自二○一九年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疫情多集中在北部的大城市,直到最近(二○二○)才終於延燒到我們這個小地方來。一次例行休假之後,師傅就躲在老家不出門,至今兩個月還不肯回來工作。

「篩欸,你還不回來喔?」我給師傅打去電話。

「沒辦法啦!過一陣子再說。」師傅說。

「那後面的工作怎麼辦?柱子跟土台都還沒做。」我問。

「尺寸你都清楚嘛,自己去畫啦!你們兩個去玩啦!齁齁齁,OK!」師傅急忙掛掉電話。

我知道拿起筆的沉重,卻沒想到這份沉重來得這麼快。

「篩欸叫你畫你就畫啦!沒什麼好怕的,你畫你的,我來做。」師兄很有義氣地跳出來挺我。

剛入行,大多時候你拿的是鐵鎚鑿刀,這時候左手總是會和右手過不去。你的手傷痕累累,你的刀也磕磕碰碰。熟練之後,你開始會拿鋸子和刨刀,這時候對與錯、好與壞都在你一念之間。你對於眼睛的依賴會開始大過於雙手。

到做為一個帶頭的師傅,大多時候你拿的會是角尺、筆和墨斗。這時候尚未成形的構造在你腦中打轉,你的工作時間已經不分晝夜。公與母,寸與分,斜度,經緯,盡在你一筆掌握。

至此,我與師兄的角色徹底翻轉。在幾個月前,我還拖著大小工具追在師兄後面跑。現在,我用筆做令箭,我的墨水畫在哪,師兄的刀鋒就落在哪。我接下師傅的位置,整天看著圖稿,挑選木料、放樣,任何人都不可以在我畫榫的時候隨意打擾。師兄主動承包了我之前的雜務,清理工作環境,同時還又快又精準地加工所有放樣好的木料。

師傅不在,很多人想代替師傅來教導我,這些人多少是對師傅老古板的工作方式嗤之以鼻。有人告訴我,用機器磨刀只要幾分鐘就可以。有人告訴我,做一個模具來畫榫頭只要幾秒鐘。還有人問我怎麼不用雷射切割來做榫,又快又準。

他們不知道的是,每一支木材都長得不一樣,重量、紋理、節眼、曲率都得考慮進去。

我照著師傅的樣子挑選木料,先找出樹頭的那側讓它朝下,用眼睛查看木料的彎曲的方向,最後決定它的位置與座向,才開始放樣。我會在木料的四面,用墨斗從頭至尾打一條中心線,並以這條墨線為基準來放榫頭與榫孔。

儘管步驟繁瑣又耗時,但是每一支我都會這麼做,因為師傅就是這麼做的。挑選柱子,樹頭朝下是最重要的準則,那才是樹木生長的方向。做屋梁則是要「樹頭與樹尾相連」,盡量在重量上達到平衡。

機械加工固然厲害,但機械不懂得順天而行。

還有一派人,他們不崇尚科技,反而喜歡仿古。就像老大問過我,你怎麼沒有拿竹筆來放樣?以前的匠師都是用竹筆。

「因為我有原子筆啊!」記得當時我是這樣調皮地回他。

竹筆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夏時期,一直到台灣早期的匠師還會自製竹筆來書寫放樣,只不過時至今日,原子筆方便且便宜好用,再刻意做竹筆來自找麻煩,豈不是有點矯情了嗎?要這麼說,以前的建築師都用藍圖紙來描繪複製圖稿,那現在怎麼還用起影印機了呢?

師傅再次回歸隊伍時,我們已經加工好所有材料,載運到工地準備組立。我和師傅一起抓出土台原本的位置,這個步驟至關重要,可以說師傅回來得正是時候。

組裝比我想像中還要順利,就算我每支材料都一再反覆確認,該做榫頭的,該打榫孔的位置、尺寸,一直到組立好之前還是提心吊膽。錯誤往往不會在被發現之前就大搖大擺地顯露出來,可一旦它被發現,便招搖地恨不得所有人都看見。

我們用兩個月多時間備料,組裝卻只需要兩週時間,整個建物原本的骨架就完整地呈現出來。一些錯誤還是在所難免,好在都是一些能彌補的小錯誤。

「頭一次做就可以做到這樣,很厲害了啦!」師兄難得這樣真心誇讚,這次要是沒有師兄全力相挺,還真的沒辦法這麼順利。

「你甘知道有人在等著看你組不起來?我哪有可能讓你沒面子,給別人看笑話?」師兄告訴我。

師傅帶著我在前線作戰的時候,總是有人在背後酸言酸語,這我多少還是知道的。他們似乎喜歡坐等別人失敗,自己便能平白無故獲得些許優越感,但師傅從來就不受影響,他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工作,頑強且固執。

後續的工作就跟以往一樣,先做屋頂,然後牆面、雨庇、門窗。老大提議辦一個上梁儀式,熱鬧一下。

於是老大選了一個吉日,準備了三牲五果和湯圓,又拿來紅色彩球讓我綁在正中央的中脊上,弄得跟過年似的。我們邀請了業主、文化局官員、各個參與的廠商,就差沒有撒糖、發紅包了。

那天老大帶著整個儀式進行,念著祝禱詞,將歡喜的氣氛渲染給在場所有人。不知道這些人之中,有沒有人的歡喜和我一樣純粹,只有我參與這支梁被放到這個位置以前的全部過程。這支主梁的落定,代表著支撐它的所有材料都被放在了該放的位置,代表從調查、拆解、繪圖、放樣、加工、組裝遇到的所有困難都被我們克服了,而我為此真摯地感到高興。

人潮散去,最後還是只有木工組的繼續奮戰。修復一棟老木屋,木匠是最主要的配角,其他人,乃至於其他工種的師傅都是過客。

師傅回來參與後續的工作,但他沒有重新執掌他的位置,而是放手讓我安排。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規劃進度,堆疊材料,騰出工作空間與施工動線,當時還有個比我大幾歲的學徒短暫加入過我們。我必須走在他們三人前面,確保每個人都有適合且足夠的工作,並且可以順暢地持續施工,不會因為缺料或其他原因卡住。

每個人做完我分配的部分後,就會來找我繼續討要工作,師傅也不例外,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不管他們樂不樂意聽,我總在交付任務的時候仔細地說明,提醒要注意的細節,還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當材料僅有剛好的量,不容許犯錯空間的時候。

我的擔心大多時候都是多餘的,師傅與師兄很少犯錯。

隨著進度一步步往前推進,師傅的休假時間卻一次比一次還要長。過年前,我們完成了迴廊結構、外牆雨淋板和雨庇,室內竿緣天花以及門窗框也都安裝好,還差最後幾步就可以漂亮收尾。但年假過後,師傅就沒有再回來工作。

「篩欸,啊你怎麼又不來了?」我打電話過去。

「我現在不會自己主動過去了啦!人家哪沒有叫齁,我就畢業了。」師傅說。

師傅要退休我是滿心歡喜,因為他年紀真的大了,該是享受清閒的時候。只是還差最後一哩路就能圓滿地功成身退,為什麼會什麼也沒說,突然就說不來就不來了呢?這中間可能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的事,師傅不願說,我也沒問。

現在剩下的工作就算師傅不在,我也有把握能夠好好收尾,唯獨剩下的秤錘窗戶,從來沒有遇到過,就連師兄也說他沒有安裝過這種窗。我躍躍欲試,師兄卻百般阻撓,說那個不是我能做的,叫我等師傅回來。

說也奇怪,平時總愛暗地裡吐槽師傅、說他是動口不動手的閒人的是師兄,現在最捨不得,期盼師傅能回來完成最後工作的也是師兄。師兄重感情,而我卻沒什麼不捨,與其向師傅討救兵把他召回來,好好把他留下的功課做完,才更能讓他欣慰且安心地退休吧。

最後拖到不能再拖,師傅也沒出現,我才終於可以動手安裝秤錘窗。它的原理應該不難,許多小吃店會在鋁製玻璃門的一側掛上一瓶水,門被推開的時候,水瓶被往上拉,放手後,靠著水的重量,門就可以自動關上。

秤錘窗是上下開的窗,窗戶的兩側窗框裡藏了鐵塊,只要讓鐵塊與窗戶的重量達成平衡,就可以讓窗戶向上打開後,浮在半空中。我花了點時間摸索安裝的工序,祕密都在這個窗框裡,是師傅離開前最後完成的工作。憑藉著多年的科學訓練,還有師傅替我鋪好的路,我還真的就把五口秤錘窗完美地安裝好。

這是全世界最美的窗戶,是連師兄都不敢碰的工作,也是師傅在他六十年工匠生涯的最後留給我的功課。

兩年來師傅到底具體教給我哪些功夫,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他沒有教我什麼技術,只是親身示範給我看,他如何從歷史遺跡中摸索,如何活用身邊的材料和工具。

他也示範自己如何用鐵鎚與木頭對話,用尺筆向前人學習。他教給我的是擇善固執,也教給我成敗在一線之間。他也教我世事了然於心,知而不言。

他教我盡人事,聽天命。

他教給我的是順天而行。

商品簡介

從清華高材生到木工小學徒

在宜蘭古蹟修復現場的一千多個日子

親身體會木屑裡的酸甜苦辣鹹

為了打造自己的家園,邱椏峻來到宜蘭,跟著兩位性格南轅北轍的老篩學習日治時期老屋修復──從房屋結構到門窗、內裝,過程嚴謹而細膩,猶如對建築進行一次次斷層掃描。

然而,他很快就發現,體制裡的知識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偌大鴻溝。在這裡,學校教的三角函數不夠用,殘破的磚牆上,支楞不出圖紙上的三角形。考過的木工證照沒有用,沒有人教過怎麼把窗斗、門斗固定在牆內……於是他從扛木梯、備工具奔走打雜的小學徒開始,追著不知週休二日,有工作就沒休息的師傅和師兄,從頭學起。

他曾在屋頂工作時意外踏破木板、將自己吊在半空中掙扎,也曾一錘打裂了左手的拇指骨……儘管身體的疼痛、錯綜難解的人際關係,使得放棄的念頭不時在耳邊念叨,但是深感一切來之不易的他,仍咬牙看向前方。縱然不知荊棘險阻還有多遠,他仍希望自己能握緊鐵鎚,多堅持一會──

「用時間與雙手創造東西的喜悅與滿足難以言喻,我不曉得這份熱情是否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希望自己可以多堅持一會。再把自己所知所學完整交接給下一位年輕人之前,只好不斷提醒自己,要拿好自己的鐵鎚。」

★搭配手繪圖解、全彩照片,一趟實踐夢想的木工修行之旅!

★各界熱血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一本所有建築人與懷抱著蓋屋夢想的人,都會喜歡也應該閱讀的書籍。」

★孫仁鍵/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寫實、有趣又帶點辛酸──不僅忠實記錄了匠師工作的樣貌,也呈現了匠師生活饒富趣味的一面。」

★陳明忠/建築與文化資產工作者:「我們社會欠缺幫助平行世界互相了解與溝通的跨域者;需要更多的人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跨越你曾經,也是唯一的環境,到另一個領域去練功。」

★蔡致蕙/林也小院女主人:「在木構造的結構上,實際地反覆來回攀爬搭蓋,才真切地以身體及生命去感受結構的韌度與承載。」

作者簡介

邱椏峻

1992年生,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於同校就讀工程管理研究所,卻在念了一年碩士之後,毅然休學。之後走入台灣與世界的田壤與山林,亦尋訪各處海洋與小島,最遠去到了南半球最靠近南極的海岸。

懷著在家鄉土地親手建造自己的家園的夢想,回到台灣後學習自然建築,之後又轉向神祕的傳統大木工藝取經。工地打滾數年,現已成為獨當一面的大木師傅。

「我喜歡木頭、喜歡蓋房子這件事沒有契機,就是正好碰上了,因為喜歡所以多花了些時間探尋,不敢說這輩子就栽在木工上了,至少要把自己的房子蓋出來。」──邱椏峻

作者自序

§ 自序

我的故事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只是,我把它寫了下來。

我是一個木工學徒,準確地說是大木作學徒。「大木作」這個職稱已經從現代人們的記憶裡逐漸淡去,當我向別人說起自己正在做木工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我說的是裝潢木工。然而在以前屋子普遍還是磚造或木造的年代,所有的屋頂都必須得靠木材撐起,木造屋頂經常需要翻修,所以那時候作為「大木師傅」討生活的人,還是挺多的。

二十一世紀是小叮噹誕生前一百年,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未來世界朦朧的面貌逐漸被揭開;相對的,傳統產業逐漸式微,而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結越來越薄弱。一切都跑到雲端上交流,彷彿再過不久人類就會捨棄這副身軀,在元宇宙的世界裡暢享永生。而我卻在高速發展的科技中隱約感到惴惴不安,好像隨著這股浪潮走得越久,我和自己的理想生活就離得越遠。

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斥重金全力發展元宇宙,我肯定第一個跳出來大力支持,等偉大的馬克把大部分人類都送進虛擬世界去,或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帶領人類移民火星,我便要去占據那片山頭。我要留在樸質的現實世界,就像詩人海子所描述的那樣:「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我曾花幾年的時間四處走訪,看別人生活的樣子,看別人是如何看待太陽。儘管花的時間不少,也不過是走過廣闊世界中的幾處小角落而已。出走台灣遊蕩在廣闊的陸地上,山巒、暮色、藍天、綠蔭,坐在小木屋的陽台邊一切盡收眼底,慢慢便明白,原來有家的地方就有看不盡的朝陽。於是看著看著,忽然對自己家鄉這些前人遺留下來的木造老房子著了迷。

歷經日本殖民五十年與國民政府大砍伐時代,曾經三分之二都是山林的台灣,因當時的人只將寶島台灣作為短暫的過站,缺乏長遠規劃,濫墾濫伐的結果,台灣林業因此停滯了五十年。之後RC、鋼構、鐵皮屋充斥著城市裡的大街小巷,也在鄉間田邊氾濫成災。

倖存的木造老屋禁不住風雨蟲蝕,儘管殘破卻仍然餘韻猶存,簡潔的結構所構成的典雅空間,雨庇與木窗的枝條形成的光影,印落在迴廊之中,僅是輕瞥一眼就令人沉醉,那不正是欣賞太陽最好的地方?

「如果是我自己的房子,也想要蓋成那樣。」心裡暗暗發誓。

一間獨棟的小木屋,它不必顯眼,幾乎不需要什麼裝飾,結構規整平穩不須別出心裁的設計,它最大的特色便是強烈想要融入環境的意願,卻在充滿現代建築的社會中適得其反地將自己給凸顯出來。它是我的憧憬,是我理想生活的樣子。

每當我談到蓋房子這件事,周遭的人總是會帶點輕蔑的一笑,然後開始問我一些「現實」的問題──

「蓋一間房子多不容易你知道嗎?」

「你又不是學這個的,交給專業的人不好嗎?」

「自己蓋划算嗎?」

「存夠了錢再來考慮吧!」

慢慢的我便也不再說了。就像別人不能理解我,我也一樣不能理解,人們為什麼要這麼驕縱自己。

開始學習大木至今三年了,和那些十幾二十歲就到工地裡討生活的師傅們相處,我身上濃濃的書生氣息總顯得格格不入;而和我那群擁有頂尖知識與文化水平的朋友相比,我止步於十年前的知識水準又顯得落後。我的時間彷彿停在一個交叉口,掙扎著想走出第三條路來。

我喜歡木頭、喜歡蓋房子這件事沒有契機,就是正好碰上了,因為喜歡所以多花了些時間探尋,不敢說這輩子就栽在木工上了,至少要把自己的房子蓋出來。

如果說宇宙始於一個奇點,那個奇點裡是不是也包含了所有人、事、物的一生?我們的命運到底是自己決定的,亦或是被決定的?

大木作小學徒
作者:邱椏峻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24-09-24
ISBN:9789864459414
定價:450元
特價:79折  355
特價期間:2024-11-15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