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與蒲公英:讓孩子的敏感天性,成為肯定自我、發揮潛力、強化韌性的助力
cover
目錄

推薦序 天性與教養 貝瑞・布列茲頓

推薦序 兒科醫師對孩子生命的全記錄 羅勃特・冦爾斯

推薦序 深入蘭花小孩的內心世界 彭菊仙

推薦序 譜出獨一無二的生命樂章 王意中

推薦序 父母的光輝,來自於接納孩子的本然 陳其正(醜爸)

前言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大人的悉心關愛

第1章 兩個孩子的故事

兄妹情深/歷經家庭變動的青春期/我妹妹與身心疾病搏鬥的人生/疾病與不幸的非隨機分配/蘭花小孩V.S.蒲公英小孩/高敏感是天賦,也是重擔/我的蘭花妹妹

第2章 韌性兒童

新手兒科醫生的接生初體驗/出生在不同州的雙胞胎寶寶/我人生的轉捩點預見南非流行病學家卡索/兩種病歷:為什麼有些孩子常感冒,有些卻幾乎不會?/壓力、孤獨、逆境會降低免疫力/出現在樂音中的「噪音」:那些具有抗壓性的孩子/韌性兒童的毅力是天生的/檢測皮質醇和「戰或逃」的壓力反應系統/實驗:三到八歲兒童會碰到的生活挑戰

第3章 環境的好壞,決定蘭花小孩的未來

延遲滿足的實驗/不是最病重,就是最健康/高反應≠脆弱,而是有不尋常的感受力/害羞生物學/適應性與韌性/壞心的猴子

第4章 高敏感體質的蘭花小孩

猴子的耳溫實驗/正向樂觀的左耳高溫小孩VS.負面思考的右耳高溫小孩/兒童行動實驗室/家有青少年的親子關係/高度敏感的蘭花人

第5章 蘭花的根源,蒲公英的種子

孩子的性格,剛出生就看得出來/是「天象」還是「基因」決定?/基因決定論VS環境決定論/基因變異與環境風險的交互影響/蛀牙的故事/基因上的「記號」/現代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

第6章 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感受

為什麼兄弟姊妹個性會差那麼多?/果真「舐犢情深」!鼠媽媽的實驗/父母的教養方式,能塑造孩子的大腦/瑪塔與山米的故事/孩子成長中的變數

第7章 孩子的善良與殘酷

該治療的,不是身體,而是心理/適者才得以生存的幼兒園/猴群的階級制度/低地位的高風險/我們的童年就是個微型社會/蒲公英小孩是「環境絕緣體」/蘭花小孩,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幼兒園老師是無名英雄/當心「進化裡的退化」

第8章 如何當蘭花小孩的父母?

我家也有蘭花與蒲公英小孩/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蹟/照顧「小蘭花」的六大法則

第9章 當蘭花與蒲公英小孩長大成人

童年的記憶,會影響一輩子/生長在草原的蒲公英小孩/生長在高速公路的蒲公英小孩/生長在熱帶雨林的蘭花小孩/生長在寒冷阿拉斯加辦公大樓的蘭花小孩/那些年輕生命帶給我們的深刻體悟

第10章 代代相傳,包括教養方式

教養會複製/創傷的世代傳遞:我媽媽和我妹妹/從蝙蝠的眼睛與長頸鹿的脖子看基因記憶/隱藏的傳承:表觀基因學/蒙恩之道,榮耀盼望

結論 幫助所有孩子茁壯

童年往事/地震學與敏感度/兒童鉛中毒事件/杜絕孩子成長環境中的「毒素」/堅強或軟弱的個性是先天注定/每一個小孩,都需要大人的認可與保護

尾聲 蘭花與蒲公英,共成一個圓滿伊甸

謝辭

詞彙解釋

注釋

試閱內容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大人的悉心關愛

要是那些最讓我們擔憂的孩子,其實擁有最雄厚的潛力呢?要是那些刻畫了混亂和困厄的年輕生命,極可能繼承了最燦爛、最富創造力的未來呢?要是營造一個鼓勵與支持的友善環境,就足以改變一個看似阻礙、麻煩不斷的童年,讓一個人成年以後的人生不只是生活正常、成就尚可,而是能夠建立深刻、豐富的人際關係,並開創出富有啟發意義的成就呢?孩童異常的脆弱,雖然會造成沉重的負擔,但要是積極的因應就能夠化脆弱為韌性,成為一種有利的優勢呢?簡言之,要是家庭或社區的悉心撫育擁有轉化的力量,就像是一種煉金術,能夠讓某些軟弱與混亂的年輕生命得到救贖呢?

本書的故事,正是這樣一個驚奇的救贖。故事汲取自一生鑽研兒童發展的親身觀察與研究,觀察者曾經是一名年輕的小兒科醫師,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他後來為人父,也當了祖父,最後成為頭髮花白、歷練豐富的兒童與家庭諮商顧問。

這個故事,有科學的層面,也有個人的色彩;它是一份包含著鼓勵和希望的禮物,要獻給所有為了教導、保護、照顧和養育孩童而擔憂的人,還有那些從童年就一路跌跌撞撞,想要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自己身上所造成的磨難,根源究竟為何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與我的人生有那麼一點相似,你應該也曾經為了子女的健康和未來而焦慮不止,不斷思索自己的行為舉止和態度是否曾經阻斷子女的奮鬥和嘗試。你可能曾經為他們的勝利和傑出而狂喜,為他們的喜好而活,為他們的成就感到驕傲,也為他們的困難和哀愁而憂心。

媳婦懷著我們的第一個孫子時,有一天深夜,內人吉兒和我因為床邊突如其來一陣刺耳的電話鈴聲,從熟睡中驚醒。那通電話是我們的兒子從三千哩外的紐約市布魯克林區打來的。他那進入第二孕期尾聲的年輕妻子,腹側及骨盆不斷出現陣陣劇痛,痛得無法入睡。痛感很強烈,他們兩個人因此都提高了警覺,尤其他們在寶寶和懷孕這些事情上還是新手。

吉兒(她是護士)和我奮力甩掉睡意,針對疼痛症狀做了概略但不失謹慎的問診,試著分辨疼痛更精確的位置、特質和可能的成因。我們彼此心照不宣的擔憂是,我們害怕這個疼痛是分娩的訊號,如此一來,嬰兒可能會在三十二週早產,母親和孩子的種種風險也會接踵而至。不過,等到我們聽了更多關於疼痛的細節,我們相當有把握,這是肌肉拉傷,原因可能是身材嬌小的媽媽挺著一個她還不習慣的大肚子,在床上猛然翻身時過度用力造成的。我們安撫這對年輕夫妻,說疼痛會自己消失,熱敷墊和臥床休息會加快復原速度。

掛上電話,我轉向吉兒,有氣無力地說道,我們的子女能夠找到他們的伴侶,建立自己的家庭,儘管是無比美好,但是我們要擔憂和著想的人,數目也因此加倍了,這點倒是始料未及。三十年來,我們為了兩個孩子的小病小傷各種疑難雜症,不時飽受驚嚇和煎熬,現在又多了三個我們不得不操心的人媳婦、女婿,外加一個三十二週的胎兒!雖然開心,但仍然掛慮。

平心而論,我們所經歷的,大多是平常且微不足道的煩惱,是尋常父母經常會踩到的地雷:兩歲大的女孩,想要爬上洗碗槽尿尿,結果跌了個跤,造成嘴唇裂傷;五歲大的男孩,在幼兒園教室裡因為寂寞而感到失落;一個中學生,單單在一年內就弄丟了五件外套、四個置物櫃鎖;一個十二歲的孩子遭到「朋友」霸凌,被逼到垃圾箱裡;一個十五歲的少女,在父母位於郊區的屋裡開派對,還廣發邀請函,歡迎任何人參加,引起父母好一陣子的不悅。這些司空見慣的犯規事件,幾乎所有爸媽都曾在撫育子女的過程中遭遇過,只是形式和時間略有差異。雖然事後回想起來覺得好笑,但在當下,這些事件卻足以引爆相當程度的憤怒和焦慮。

但是,當子女誤入歧途,如藥物濫用、犯罪、抑鬱或執迷於一段毀滅性的友誼關係中,這時身為父母的痛苦,則是完全不同層次的考驗。看著孩子一步一步地沉淪,遠離健康的生活,因而導致可怕的後果,惡性循環下,難題不但無法消除,還會不斷地糾纏,這時父母心理上的焦慮不安,反映在生理就是一種「揪心扯肺」的痛,那是一種六神無主,甚至想要嘔吐的絕望和恐懼。在夜裡吞噬睡眠,在工作時盤踞整個思緒,即使是最堅固的婚姻關係,也禁不起它所帶來的誤解、惡言相向和失望的侵蝕。眼見孩子受到嚴重的心理疾病侵襲、上癮、學業脫序或深陷犯罪的暗黑國度,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哀慟。雖然身為家長的我不曾歷經過這種程度的憂慮,但是在我的大半人生裡,對於這種痛苦,卻有著更直接且難以忘懷的親身遭遇因為我的妹妹。後文會對她有更多著墨。

本書最衷心的期盼之一,是為正遭遇如此痛苦的「家庭」帶來一絲安慰和希望,除此之外,還包括家長、老師、手足,以及其他對孩子的可開發潛能失去信心的人;甚至是那些對孩童天生擁有純良與潛力的信念已經動搖的人。本書謎樣的書名取自蘭花與蒲公英的比喻,這個比喻背後的故事,關乎個人生命中痛苦和救贖的起源,其中蘊藏著一個深奧而且顛簸不破的真理。在我們家庭、校園和社區裡的孩童,大多數的人都像蒲公英,不論在何處,幾乎都能欣欣向榮地生長。這些孩子就和蒲公英一樣,那與生俱來的強健體質和力量,幾乎就是他們健康幸福的保障。然而,別忘了還有少部分孩子卻更像蘭花,如果缺乏關懷的支持,就會枯萎或衰頹,但是,只要一被同理心和慈愛細心灌溉,就能綻放出美麗、細緻與優雅的花朵。

根據一個常見但恐怕有所不足的觀點,孩童面對試煉時,往往表現得若非「脆弱」(vulnerable),就是「堅韌」(resilient),但我們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卻愈來愈清楚的顯示,脆弱/堅韌是錯誤(或至少是誤導)的二元論。它是有缺陷的二分法,以軟弱或強勢(虛弱或活力)把孩童分成兩群,讓人忽略了一個更深層的事實:孩童對於供養他們成長的周遭環境、感受力和敏感度各異,就像蘭花和蒲公英。大部分孩童,即使在最嚴苛、最凶險的環境,也能和蒲公英一樣堅韌的蓬勃生長,少部分孩童如嬌貴的蘭花,不是美麗地盛開,就是黯然地凋萎,端視園丁如何照顧、保護、關懷他們。這個事實揭示了一個通往救贖的祕密:這些容易受挫、失敗的蘭花小孩,只要栽培得法,其實也能以獨一無二的形式展現生命的韌性,而且易如反掌。

身為讀者的你,或許是基於某個原因,才會想要探索本書要敘述的科學故事。也許你是家長,正為家裡各不相同的孩子費心盡力,想要實踐有效的教養之道,卻因為體認到,「沒有一體適用的萬用教養法」而感到失落。或許,你有個小孩,雖然直覺他是個出色且有潛力的孩子,但他在學校或生活裡卻備嘗艱苦。或者,你是學校老師,想要摸索一套更好的方法,好理解你負責教導(還有管理!)的那一群不守規矩的孩子。又或者,蘭花和蒲公英的這個比喻正是你自己的寫照,道出你一直存在、但卻從不曾向人傾吐或被理解的個人真實面。

我在本書後文所論述的科學發現和可以實踐的建議,不只與蘭花小孩有關,也關乎蒲公英小孩。蒲公英小孩所面臨的人生風險儘管低於蘭花小孩,但是他們也有其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質,而理解這些就能帶來更高的知覺、成就和滿足感。蒲公英小孩本身同樣要面對環境和世道嚴酷的考驗,一如我們從觀察大自然植物所得知的,不管一個物種多麼活力充沛、抵抗力多麼強,都有可能在生命的某一刻乍然凋萎。因此,本書雖然主要在探討幼童易受各種社會情緒環境的影響為主,但這個生命初期的影響作用力,其實會一直持續不斷的形塑我們,一路進入中年和老年。因此,人類這個物種並非擁有金剛不壞之身,只是在開發和更新方面具備強而有力、生生不息的韌性。

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謙卑且懇切的期盼,能為各種類型的讀者提供實用的知識和協助。我們將探索早期根源的相關研究,討論關於壓力與逆境對孩童身心發展的影響。有時候,科學的發現確實是源自於意外和機緣,後文裡會看到,我們是如何無意間發現,不同的社會情境,竟會引發神經生物面上的強烈反應差異。還會描述我們對蘭花小孩和蒲公英小孩發育起源的所知,闡釋為何即便兩個孩子是在一模一樣的家庭裡成長卻依舊截然不同?而「表觀遺傳學」又掀起怎麼樣的一場革命,影響我們解讀基因-環境交互作用,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又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會總結目前的證據,描述蘭花型人和蒲公英型人兩者之間的差異,影響所及包括健康以及慢性疾病的起源、發展程度以及教育成就、甚至他們對防治措施的正面回應為何。關於那些我們所關愛、支持和鼓勵的蘭花小孩,也許那是你的子女、學生、病患,甚或是你自己的寫照,我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也會擴及,在人們建構、創造的社會環境裡,蘭花型人要如何發揮讓他們光彩奪目的潛能。

對於一個蘭花小孩來說,這個世界有時候是個令人恐懼、難以承受的地方,但是就像我們後來驚異的發現,只要透過愛和扶助的灌溉,他們也能欣欣向榮,盛開程度甚至勝過那些蒲公英同儕。說到底,蘭花小孩的特質並非脆弱,而是敏感,只要有適當的支持,那份敏感也能成為綻放出喜樂、成功和美麗人生的助力。

當我勾勒蘭花生命的關鍵特質時,也將不忘省視那些生機盎然的蒲公英,正如小說家艾略特所描述的「善的增長」,幸而有他們,在人世間肩負起多麼根本而重要的角色。儘管在幾個面向上有顯著的不同,蒲公英們自有其人生的掙扎與挑戰,需要我們去理解和關注。

用「蘭花」與「蒲公英」的作為二分法固然方便,但是別忘了,真正隱含其後的意義,兩者間不僅是一個連續區間,更是一張對世界的敏感度光譜,而每個人都位於這個光譜的某處。到頭來,我們要維護並記住的,是蘭花和蒲公英之間驚人的互補性:他們相輔相成,通常彼此友愛;在人類的論述和歷史裡,他們協奏時所流露出的對稱和交融;還有當深陷人生兩難的困境時,他們共同演進,提出各自不同卻又同樣可信的解答。

最後,放眼全球,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理應關懷、保護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受到影響、力量最弱小一群,然而漠視的氛圍卻空前洶湧瀰漫,程度或許是我們此生初見。全世界有愈來愈多國家(或許最明顯、最令人不安的是我自己的國家美國),讓沒有防衛能力的人遭遇霸凌和嘲諷;讓窮人因為貧窮而遭到譴責;讓無家可歸的人被譏為懶散和無能;讓逃離暴力的難民無人聞問;讓低微者被忽視;讓最弱的弱者被拒絕和遺忘。對最邊緣、被剝奪、脆弱的人所面臨的苦難和需求,採取冷眼旁觀的姿態,儼然已是全球默認的態度,令人悲嘆。

然而,本書的關注焦點若是擴大來看,適足以突顯一個事實:在我們的社會裡,那些無權無勢、必須仰賴他人的施予和慈善才能生存的人當中,孩子是其中最敏感且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一群。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沒有保護或協助就無法獨力生存,一旦國家失能或輕忽之時,首當其衝,成為犠牲品的,正是我們的孩子。一如我們將在本書後文裡所看到的,關於我們對待、保護年幼者的方式,儘管蘭花小孩特別有反應,也特別容易受到影響,但若是擴及整體人類社會與人口來看,所有的孩子都是這個世界的蘭花。

商品簡介

你的孩子,是蘭花還是蒲公英?

孩子的成長,就像不同的花朵。

他們的花期不同,開出的花也各異其趣,

但不論是高敏感的「蘭花小孩」,或是高適應性的「蒲公英小孩」,

都需要父母給予適性的教養支持。

★ 全球熱銷23國版權!

★ 兒童健康領域首屈一指的波依斯醫師,幫助所有孩子找到快樂與成功關鍵的革命性發現。

為什麼有些孩子身體特別不好,很容易生病?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討厭毛衣接觸皮膚的扎刺感,還有襪子在鞋子裡產生的皺摺?

面對延遲滿足的「棉花糖實驗」,為什麼有些孩子可以力抗誘惑?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直指一個方向:他們是高敏感的蘭花小孩。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本書作者波依斯醫師,將孩子區分為「蒲公英」小孩(堅強、強韌、健康)與「蘭花」小孩(敏銳、易感、脆弱)兩種類型。蒲公英小孩適應能力強,幾乎在所有環境下都能生存、茁壯,在面對巨大的環境挑戰時具有韌性,也很容易從挫折中恢復。

相較之下,蘭花型的孩子對身處的環境高度敏感,較易出現身心疾病,也容易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感到害羞、悲傷。這些「小蘭花」如果得不到照顧和支持時就會枯萎;但當接收到同情和關愛時,就會變成美麗而優雅的生物。

波依斯和他的妹妹瑪麗,就分別是蒲公英型與蘭花型的代表。瑪麗是被家庭悲劇壓傷的蘭花小孩,也是身為蒲公英的作者無法消解的哀傷。來自同一個家庭的孩子,為何人生卻如此歧異?這樣的困惑,讓他迫切想探知為什麼有些孩子跌跌撞撞,有些則順順遂遂?

根據波依斯突破性的研究結果發現,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影響,是決定孩子能否茁壯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關鍵。儘管基因變異會造成問題如:容易抑鬱、焦慮、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症),但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和合適的養育,這些基因也能孕育出超越、甚至是超越同儕的孩童。

大約五個孩子裡,就有一個是蘭花小孩。在書中,作者也給家有小蘭花的父母幾項可供依循的教養法則。

一、生活需要儀式感:新奇是種威脅,日常規律是種保護。

二、給予孩子堅定不移的愛:無論單親、雙親或同志家庭,那怕只有一個大人的關愛也足夠。

三、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對孩子的「敏感」要有敏感度。

四、給予孩子寬容和自由的空間:全心接納,肯定孩子做自己。

五、建立在「保護」與「刺激」之間的微妙界線:不放任,也不成為直升機父母。

蘭花小孩並不是失敗的蒲公英小孩,也沒有人是絕對的蘭花或蒲公英類型,但每一個小孩,都需要大人的認可與保護。

也許你是家長,正為家裡各不相同的孩子費心盡力,想要一個有效的教養之道,卻因為體認到「沒有一體適用的萬用教養法」而感到失落。或許,你有個小孩,雖然直覺他是個出色且有潛力的孩子,但他在學校或生活裡卻備嘗艱苦。也或者,你是學校老師,想要摸索一套更好的方法,好理解你負責教導與管理的那一群不守規矩的孩子。

不論你面臨上述哪一種煩惱,本書都將能幫助大家理解個別孩子間的差異發展和成長情況,也提供每個孩子的最佳養育方式──尤其是那些傳統養育方式裡被視為最大挑戰的孩子。

感動迴響

「這本鉅作一頁頁地引著我解開此款人類的命運密碼,在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以及我們非常陌生的『表觀基因』之調節下,到底我們呈現了什麼樣的生命面貌?如何避免被別人誤解的『脆弱』特質所磨損摧毀?如何把纖細易感、易受傷害的特質扭轉成一種絕然出眾的優勢?」

──彭菊仙,親子作家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但透過這本書的閱讀,將有機會讓我們找到孩子最適合的對待方式。同時,讓我們面對各種身心特質的孩子,無論是資賦優異、身心障礙或一般孩子,更具備了包容與接納。」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本書並非部落客育兒指南,而是一位蒲公英小孩,親身經歷他摯愛的蘭花妹妹殞落,並把一生投注在營造一個讓孩子能獲得更好環境的科學家,為你我所寫的書,也是本實作、科學理論、生命血淚交融的好書。期待你同我一樣感動。」

──陳其正 (醜爸),親子作家、親職教育顧問

本書讚譽

「本書的突破性研究,具有改變無數孩童生命的力量。就連關愛這些孩童的大人,生命也會因此改變。」

──蘇珊・坎恩,《安靜的力量,從小就看得見》作者

「我希望所有的父母和專業人士,包括醫師、護理師、兒童早期專家、教師以及其他人等,都能閱讀本書。本書能讓他們更加了解,每個孩子的最佳養育方式,尤其是對於如何對待、教導、照料孩童的傳統方法構成最大挑戰的那些孩子。」

──貝瑞・布列茲頓,哈佛醫學院退休小兒科教授

「多虧有波依斯醫師,我們這些幸運的讀者才得以身臨其境地了解和一探這些他以醫師身分思考和治療的年幼生命。」

──羅勃特.寇爾斯,小兒科&兒童精神科醫師、哈佛大學名譽教授

「波依斯是兒童成長與發展領域世界一流的學者。他的書會對各地讀者產生深遠的影響,這點我沒有絲毫懷疑。」

──李奧納德・賽姆,加州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社區衛生榮譽退休教授

「精采的研究。本書是所有父母、教師和心理學家的必讀之作。」

──約翰・高曼 博士,紐時暢銷書作家

「關於我們如何理解、對待孩童,本書將開創我們迫切需要的典範移轉。同時它會幫助許多人理解自身的性格和人生道路。」

──愛麗莎・艾培爾 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系

「關於孩童發展的峰谷起伏,波依斯醫師給予世人的教導,能讓他們的孩子和學生從中得到莫大的健康幸福。」

──傑克・熊考夫,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主任、哈佛醫學院與波士頓兒童醫院小兒科教授

「本書為個人差異帶來嶄新的觀點。作者具備獨特的臨床和學術專業;他的文筆透徹有吸引力;他解開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難題。」

──查爾斯・尼爾森三世,哈佛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本書是必要而重要之作。」

──菲莉帕・佩里,《衛報》

「在我最近讀過的教養書裡,這是第一本根據常識和科學寫成的。它讓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檢視我的四個子女。如果你有個蘭花小孩,即使在最難熬的時期,本書都能幫助你安然走過教養之路。」

──蘿蘭・坎蒂,《週日泰晤士報雜誌》

「本書寫給為性格特別剛烈的子女而迷惑不解的父母,寫給想要理解他們帶的孩子的類型範疇的教師,寫給想要深入剖視個人差異的心理學家,也寫給所有想要理解人間條件的人。」

────《現代心理學》雜誌

「本書能讓父母明白,有益於某個子女的情況,為什麼對另一個子女卻不是最有利。」

────南西・阿德勒,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與醫學心理學教授

各界盛讚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禾馨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阿包醫師)│

臺中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邱淑惠│親子作家、親職教育顧問 陳其正 (醜爸)│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資深媒體人、親子專欄作家 陳安儀│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張鑑如|親職教養、繪本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親子作家 彭菊仙│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黃瑽寧│

小兒職能治療師 黃老斯(黃彥鈞)│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老師│外科醫師 劉宗瑀(小劉醫師)│親子作家 雙寶娘(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湯瑪士・波依斯(W. Thomas Boyce)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發展醫學部主任、普立茲克(Lisa and John Pritzker)發展與行為健康卓越講座教授。也是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院士,並在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Development)擔任兒童與大腦發展計畫的共同主持人。

目前與妻子住在加州奧克蘭市。

譯者簡介

周宜芳

自由譯者。覺得文字與家事最是療癒,所以分身於書房與廚房,享受創造的樂趣。

重要譯作包括《雪球》、《長尾理論》、《眾神之谷》、《伽利略的大發現》、《牛頓的物理學探索》、《如何讓人信任你》等。

賜教信箱:yifang.chou@icloud.com。

蘭花與蒲公英:讓孩子的敏感天性,成為肯定自我、發揮潛力、強化韌性的助力
The Orchid and the Dandelion:Why Some Children Struggle and How All Can Thrive
作者:湯瑪士.波依斯  
譯者:周宜芳
編者:郭香君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1-22
ISBN:9789571360003
定價:400元
特價:79折  316
特價期間:2024-03-25 ~ 2024-05-31其他版本:二手書 28 折, 11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