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思考:用單純的心面對複雜問題,交出有價值的成果,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cover
目錄

前言 Issue Driven: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知識生產術,有何共通點?

不要煩惱:有時間煩惱,不如花時間思考

思考的盛宴:當腦神經科學遇到行銷學

序章 本書的思維:脫離事倍功半的「敗犬路徑」

捨棄常識

何謂有價值的工作?

千萬不可踏上窮忙的「敗犬路徑」

如何具備事半功倍的高效生產力?

思考,不要用蠻力;工作,不能只靠勞力

【作者的提醒】細嚼慢嚥,切莫狼吞虎嚥

第一章 議題思考:解決問題之前,先查明問題

查明議題

你有沒有個人專屬的智囊團?

試擬假說

重要的是「自己的立場是什麼?」

寫下來或說出來:凡事都化為文字或言語

以文字或言語表達時的重點

成為好議題的三要件

條件一:屬於本質的選項

條件二:具有深入的假說

條件三:可以找到答案

用於確立議題的資訊蒐集

取得用於思考的材料

訣竅一:接觸第一手資訊

訣竅二:掌握基本資訊

訣竅三:不要蒐集過頭或知道過頭

確立議題的五個解決方式

利用一般的做法無法找到議題時

解決方式一:刪減變數

解決方式二:可視化

解決方式三:從最終情形倒推

解決方式四:反覆問「所以呢?(So What?)」

解決方式五:思考極端的實例

第二章 假說思考一:分解議題並組排故事線

何謂議題分析?

在議題的起點組排故事線

步驟一:分解議題

有意義的分解方式

「事業理念」的分解

分解議題的「模具」

缺乏模具時就「倒推」

分解議題的功用

分解後各自建立假說

【作者的提醒】MECE與架構

步驟二:編輯與組排故事線

事業理念的故事線

類似腳本分鏡圖、漫畫分格圖

故事線的功能

故事線的二個模具

第三章 假說思考二:圖解故事線

什麼是連環圖?

製作連環圖的意象

步驟一:找出「軸」

分析的本質

定量分析的三個模具

表達分析的多樣化

由原因與結果思考「軸」

找出分析「軸」的方法

步驟二:意象具體化

填入數值建立意象

表達意涵

步驟三:清楚標示取得資料的方法

該如何取得資料?

【作者的提醒】由知覺的特徵看見分析的本質

第四章 成果思考:進行實際分析

什麼是產生成果的輸出?

不要貿然縱身跳入

不要「先有答案」

剖析難題

交出成果的兩難

難題一:無法提出所想要的數值或證明

難題二:以自身的知識或技巧無法讓界線明確

明快找出答案

擁有多個辦法

重視循環次數及速度

第五章 訊息思考:統整「傳達訊息」

展現本質和簡單

一鼓作氣

推敲故事線

三個確認程序

程序一:確認邏輯結構

程序二:琢磨流程

程序三:準備好「電梯簡報」

琢磨圖表

這樣圖解就對了!

訣竅一:徹底落實「一圖表一訊息」的原則

訣竅二:推敲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軸

訣竅三:統整訊息與分析的表達方式

【作者的提醒】「完成工作」吧!

後記:從累積小成功開始

致謝

圖表索引

專有名詞譯名對照

試閱內容

序 章 本書的思維

──脫離事倍功半的「敗犬路徑」

捨棄常識

本書中所介紹的「從議題開始」的思維,與世間一般的想法會有很大的落差。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捨棄一般常識」。以下試著舉出本書中具代表性的幾個思維。現在也許會讓你覺得「咦?」,但是,當你讀完本書而且親自實踐之後,相信我,你一定會點頭贊同這些思考方式。

● 「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查明問題」

● 「提升答案的品質」不夠看,「提升議題的品質」更重要

● 不是「知道愈多愈聰明」,而是「知道太多會變笨」

● 與其「快速做完每一件事」,不如「刪減要做的事」

● 與其計較「數字多寡」,不如計較「到底有沒有答案」

句子的前半是一般的想法,句子的後半就是本書要介紹的「從議題開始」的思維。各位讀者只要先了解,這與單純從「為了提升生產力而重視效率」這個解決方式(也就是與所謂「提升效率的技術」)有所不同即可。

何謂有價值的工作?

為了提升生產力,最先應該思考的是所謂「生產力」究竟是什麼呢?從維基百科(Wikipedia)查到的結果是「在經濟學中,生產要素(勞動及資本等)對於生產活動的貢獻度。或者由資源產生附加價值時的效率」,但這個說明還是讓人摸不著頭緒。

在本書中所說的「生產力」定義很簡單,就是「以多少的輸入(Input)(投入的勞力及時間),產生多少的輸出(Output)(成果)」。以算式表示,則如【圖表1】所示。

若想提高生產力,就必須事半功倍──刪減勞力和時間但交出相同的成果;或者必須以相同的勞力和時間產出更多的成果。到此為止,相信各位讀者都可以一目瞭然。

那麼,究竟什麼是「更多的輸出」呢?換句話說,對於企業人而言,就是能夠確實產生對價關係;對於研究者而言,可以收到研究費的那份「有意義的工作」,究竟是什麼呢?

在我曾經任職的麥肯錫顧問公司中,將這種「有意義的工作」稱為「有價值的工作」。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所謂專業工作者,就是指不僅要具備經過特別訓練的技能,更要以該技能從顧客那方取得對價,同時提供有意義的輸出(成果)。也就是說,如果不知道「有價值的工作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根本就無法提高生產力等。

請各位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冷靜地仔細思考。

對於專業工作者而言,所謂有價值的工作是什麼?

怎麼樣呢?

我至今向許多人問過這個問題,但是,能回答我明確答案的人並不多。時常聽到的是類似以下的答案:

● 高品質的工作

● 仔細的工作

● 沒有其他人能夠勝任、無人能取代的工作

這些答案雖然也算部分答對,但都無法說切中本質。

所謂「高品質的工作」,只是將「價值」換成「品質」而已。那麼,一旦問起「品質是什麼?」就回到原來的老問題。對於「仔細的工作」也是一樣,若說「只要是仔細的工作,無論什麼工作都是有價值的」,恐怕有很多人會不贊同吧?最後一個「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的工作」,乍看之下似乎很正確,但請再仔細想想。所謂「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通常都是些幾乎不具價值的工作,正因為沒有價值,所以才沒有人會來做。

「高品質/仔細/沒有其他人能夠勝任」這些答案,其實連問題本質的邊緣都沒沾上。

「有價值的工作究竟是什麼?」

就我的認知,「有價值的工作」是由二條軸所構成。

第一條軸是「議題度」,第二條軸是「解答質」。以「議題度」為橫軸、以「解答質」為縱軸所展開的矩陣如【圖表2】。

「議題」(issue)這個詞,在本書的「前言」中也有提到,但也許有些人並不熟悉。以「issue」的日文片假名為關鍵字搜尋時,也許可以找到的說明不多,但以英文「issue」搜尋,則會找出許多定義。我在此所說的「issue」是符合【圖表3】的定義。

在滿足A與B雙方的條件下才是issue。

因此,我認為的「議題度」是指「在自己所身處的局面下,對於該問題要找出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然後「解答質」是指「對於該議題度,目前可以提供明確答案的程度」。

【圖表2】價值矩陣的右上象限,涵蓋的內容屬於「有價值的工作」,愈靠近右上方價值就愈高。如果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所處理主題的「議題度」與「解答質」都必須雙雙提高。如果想要成為擔任解決問題的專業工作者,時常將價值矩陣納入思考是很重要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工作的價值取決於矩陣中的縱軸「解答質」。而且傾向於對橫軸的「議題度」,也就是不大注意「課題質」。然而,如果真的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給予一般世間有意義的印象,或者是真的想賺錢的話,這個「議題度」才是更重要的。

原因在於對於「議題度」低的工作,無論如何提高其「解答質」,從受益者(顧客、客戶、評價者)的角度來看,價值仍然等於零。

千萬不可踏上窮忙的「敗犬路徑」

那麼,該如何才能達成「有價值的工作」,也就是矩陣右上方區域的工作呢?無論是誰,工作或研究都是從左下方區域開始。

在這裡絕對不可以犯的大忌就是「打定主意進行大量工作,朝向右上方前進」。這條「藉由勞力、蠻力往上走,取道左邊以到達右上方」的解決問題方式,我稱之為事倍功半的「敗犬路徑」(詳見【圖表4】)。

下列這段話很重要,請仔細研讀。

世上大部分被稱為「可能是問題」的「問題」,事實上,幾乎都不是商業或研究上真正有必要處理的問題。如果全世界被稱為「可能是問題」的「問題」共一百個,則在當下應該要清楚判斷出是非黑白的問題,頂多只有二或三個左右而已。

對於矩陣中橫軸「議題度」低的問題,無論多麼努力而拚命擠出解答,終究不能提高其價值,只流於窮忙而已。這種「只要靠努力(勞力)和耐力(蠻力)就能得到回報」的工作方式(自認為「沒功勞也有苦勞」),將永遠無法到達右上方「有價值」的區域。

另一個變數是縱軸「解答質」,我們也來思考看看。

這也是在工作剛開始的時候,一般都屬於在較低的區域。到目前為止,我看過許多人在職場中的成長過程,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在初入職場的一百件工作當中,只有一或二件開花結果。

以前的我也是一樣,現在想起剛進麥肯錫工作時的第一個專案,每天都做一大堆分析,然後畫出十至二十張左右的圖表。在專案進行的幾個月之內,我就畫了五百張左右的圖表,但是,最後放進報告裡的卻僅僅只有五張而已。如果計算「最終輸出(output)的產出率」,只有百分之一。橫軸「議題度」是由上司嚴格評估,這麼一來,我所處理的縱軸「解答質」的成品率就只有百分之一。

因此,不經思考就悶著頭工作,至少不可能到達「議題度」和「解答質」都很高的境界,以【圖表5】表示這個概念,右上方象限中,橫軸「議題度」和縱軸「解答質」交集之處,就是所謂「有價值的工作」。由於這是百分之一左右的成功率,所以算起來要完全符合的機率只有百分之零點零一,也就是說一萬次的工作中,只有一次像樣的工作。

這麼一來,將永遠無法產生「有價值的工作」,也無法造成改變,只會留下窮忙一場的感覺罷了。而且當大部分工作都以低品質的輸出含混帶過時,工作會很粗糙,很可能將變得無法產生高品質的工作。也就是一旦步上「敗犬路徑」,極有可能將來成為「失敗者」(敗犬)。

雖然可能你擁有超乎常人的體力與耐力,即使透過「敗犬路徑」也能成長。然而,充其量也只能如此,到了你成為主管時,也一樣教導部屬以努力和蠻力工作,但是,你終究無法勝任領導者的角色。畢竟,只靠努力與蠻力,想要到達右上方「有價值的工作」區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旦踏上「敗犬之路」,等於宣告你根本不可能擔任領導者。

如果真的想要接近右上區域,應該採取的解決方式極其簡單明快。首先,提升橫軸「議題度」,然後提升縱軸「解答質」。也就是採取與「敗犬路徑」相反的取道右邊的解決方式。一開始,鎖定商業與研究活動的對象上徹頭徹尾是有意義的部分,也就是「議題度」高的問題。

即使無法在一時之間馬上直接鎖定核心問題,也應該將範圍縮小到十分之一左右。如果是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或是研究所新生,還沒辦法進行這項判斷,可以請教自己的上司或研究室的指導老師:「我所想到的問題中,真正具有在當下找出答案價值的問題是什麼?」。一般可以進行這項判斷的應該是上司或指導老師。藉由這個步驟,可以鎖定真正的問題,輕易地將聚焦於一個最重要問題的時間多出十至二十倍。

然後,在縮小後的範圍中,從「議題度」特別高的問題開始著手。這時候,千萬不能受「解答難易度」或「處理難易度」這些因素所左右,總之就是要從「議題度」高的問題開始。

由於在未經訓練狀態下的輸出會分布如【圖表5】一般,為了提高「解答質」,首先必須針對各個議題確保充分的討論時間。

讀者們應該已經知道,為了達成這個解決方式,無論如何一開始的步驟,也就是縮小範圍於「議題度」高的問題,即使要多花費時間也勢在必行。如果貿然地「這也做,那也做」根本無法成功。即使抱持必死的決心工作,也終將無法因此而學會工作。「反正就是先做到死再說」的這種想法,在「從議題開始」的世界中是不需要的態度,甚至是有害的。中斷沒有意義的工作,才是重要的。

如何具備事半功倍的高效生產力?

在了解「有價值的工作」的本質之後,接著就來思考看看它的產生流程,換句話說,就是具有高生產力的人都是如何處理這部分的。

首先,先試想未經思索就進行工作或研究的話,究竟會如何。

假設在從星期一至星期五,以五天時間針對某項主題需要統整出一些內容,各位讀者是不是時常會發生以下的情況呢?

星期一因為不知道方法而一籌莫展

星期二仍然焦頭爛額

星期三暫且先到處蒐集可能有用的資訊及資料

星期四繼續蒐集

星期五淹沒在堆積如山的資料中,再次陷入一籌莫展、焦頭爛額的困境

那麼,達到交出高價值、高效能成果的高生產力,也就是「從議題開始」的解決方式,究竟是怎麼做的呢?如果是必須在一星期之內就必須要有輸出(交出成果)的案件,分配如同【圖表7】的流程。括弧內是本書中進行說明的章節。

話雖如此,無論累積多少經驗,也很難只進行一次就突然產出高水準的輸出。重要的是將這個循環「迅速繞完,並繞過多次」。這才是提高生產力的關鍵。當繞過一次循環,可以看出更深一層的論點,再以其為基礎進行下一個循環。

思考,不要用蠻力;工作,不能只靠勞力

根據我自身的經驗,對於一起工作的年輕人,我時常建議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千萬不要用蠻力」。

工時長短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只要交出有價值的輸出(成果)就好。例如,就算一整天只工作五分鐘,只要按照預定,甚至比預定早一點交出所約定的成果,就沒有任何問題了。那些所謂「我正在拚命工作」「我昨天又熬夜了」的努力方式,在這個追求「有價值工作」的世界裡,根本沒有必要。最慘的類型是明明時常加班或連假日也上班,卻被周遭人認為「交出這種程度的成果,應該用正常的上班時間就夠了吧?」

連我也是一樣,二十多歲剛進入職場時,總要工作到頭昏眼花的程度,才有做了工作的感覺,著實白費了相當多的時間。雖說年輕時體力充沛,像那樣的工作方式,也算有讓心情愉快的好處;不過,說穿了,其實也不過是自我陶醉而已,所謂的收穫可能也只是了解到自己體力的極限,成長只有在確實產生出有意義的成果(輸出)之後才能獲得。若能持續有價值的工作,並保持其品質,就算「偷工減料」也完全不成問題。如果是問人可以解決的事,那麼問人就好;如果有比現在更簡單的方法可以完成,就該換個方式處理。

像這樣該以時間基礎做考量還是該以輸出(成果)為出發點做考量,就是「勞動者」與「工作者」的差異,以現代的詞彙來說則是「薪資族」與「企業人」,甚至可說是「上班族」與「專業人士」的差異。

而所謂的專業人士,是指擁有基於特地訓練所具備的相關技能,並負責基於該技能提供特定價值,而由特定顧客獲得報酬的人。由於所提供的畢竟是對顧客而言的價值,即使是以時薪計費的律師或顧問,其對價仍依各自的技能水準而異,也就是說,各自存在所帶來的價值大小而有很大的差異。

「工作到極限為止」「以勞動時間取勝」,這些屬於本書中所謂勞動者的思維,只要抱持這種想法,就無法成為「高價值、高效能的生產者」。如本書開頭所述「以相同的勞力與時間工作,能增加多少輸出?」,這才是生產力的定義。

專業工作者的工作方式,與「勞動時間愈長賺的錢愈多」這種勞動者或薪資族的想法形成對比。不以勞動的時間,而是藉由「造成變化的程度」獲取對價或評價。或者可以說,存在的意義取決於「可產生多少有意義的輸出」。像這樣開啟專業工作者生存之道的開關,正是打下產生高生產力的基礎。

【作者的提醒】

細嚼慢嚥,切莫狼吞虎嚥

陷於表層邏輯思考的通病

最近這幾年遇見令我感覺「頭腦雖然好,但反應卻很制式,沒有深度可言」的人似乎增多了。也就是給人印象是對於所有的事情,都只單純以表層資訊直接進行處理。這些人對工作可以快速熟悉、對答如流。可是,說起話來,就會令人不免擔心「究竟有沒有確實理解呢?」。我想是因為理解與同感的能力太低的緣故吧?

每次我指出這一點,對方就以很認真的表情問我:「我聽不懂你說的意思,請解釋一下」。我就會不厭其煩地每次都詳細說明。因為我相信像這樣重複解釋一千次的話,其中可能就會有幾次能促成有意義的變化。

「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具有基本智慧的人只要經過正確的訓練,這件事並不是那麼難,對於任何事情並非照單全收,而要以基於自己的觀點建構世界觀,如果沒有認清每一個資訊的重要性或層次構造與關連性的話,必定遲早會遭遇困難。

只仰賴邏輯架構,而且思考既短淺又表層的人,是很危險的。

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是「讓剛出生的小貓在只有直線的空間內長大,則那隻貓將看不見橫線」。結果,將那隻貓放在方形的桌子上,貓將因為看不見桌緣的橫邊而自桌面摔落。這就是受到一直以來所處理的資訊在腦裡形成的迴路所影響的案例,對於腦而言,「可以處理特定資訊」本來就是「產生特定的意識」,這也就是接近「活化對特定事情的資訊處理迴路」。

希望本書的讀者們能夠成為仔細咀嚼資訊的人,也就是可以正確地理解各種意涵、價值和重要性的人。並且,希望各位讀者留意,千萬不要成為只以表面邏輯「假裝思考」的人。

商品簡介

★本書改版自《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面對複雜問題,我們更需要單純的心去感受、去思考。

眼前有一百個「看似問題」的「問題」,

當下應該解答而且可以找到答案的「真正問題」,只有一個而已,

這就是議題(issue)。

作者安宅和人現任日本雅虎策略長,擁有腦科學博士學位,曾是麥肯錫顧問的他,從自己的三種職涯中,發現高效率、高產出的職場工作者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並非「很快地完成工作」,而是動手做之前,用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單純的心判斷「這個議題(issue)重不重要?」「哪些是有價值而且真正該做的工作?」,以及「真正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比方說,一般的待辦工作清單中,有價值且真正該做的工作只有「百分之一」而已;因此,作者主張:

.「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查明問題」;

.「議題(issue)的品質」比「答案的品質」更重要;

.不是「知道愈多愈聰明」,而是「知道太多會變笨」;

.並非「快速做完每一件事」,而要「刪減要做的事」;

.與其計較「數字的多寡」,不如計較「這件事到底有沒有答案」。

本書從議題思考開始,進而介紹解決問題的全部過程,包括假說思考、成果思考、訊息思考,以及MECE原則(彼此獨立,互無遺漏)、金字塔原理、費米推論等。

一本書,讓你認識議題思考,面對問題時,以單純的心看清本質再解決,交出有價值的成果!

作者簡介

安宅和人Kazuto ATAKA

現任日本雅虎策略長。1968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取得東京大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科碩士學位之後,進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其後進入美國耶魯大學攻讀腦神經科學課程,花了三年九個月取得平均需費時七年多的博士學位。回日本之後,成為麥肯錫研究小組亞太地區核心成員之一,在飲料、零售、高科技業等領域,從事品牌經營、商品與事業開發等。並且負責東京分公司的新人教育訓練,負責問題解決、分析、圖表製作等課程。2008年擔任日本雅虎營運長,2012年起擔任日本雅虎策略長,推動事業策略課題和大型合作專案,並且負責市場洞察部門與大數據策略等工作。此外,他也擔任資料科學家協會理事,2018年起擔任慶應義塾大學情報環境學部教授。

相關著作:《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

譯者簡介

郭菀琪

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日本埼玉大學地域文化研究科日本語學碩士。曾任職於電視及雜誌媒體、科技公司、法律事務所擔任翻譯及口譯工作。譯有《邏輯思考的技術》《給設計以靈魂》(經濟新潮社出版)等書。

議題思考:用單純的心面對複雜問題,交出有價值的成果,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Issue Drivenイシューからはじめよ:知的生産の「シンプルな本質」
作者:安宅和人(Kazuto ATAKA)
譯者:郭菀琪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9-04-25
ISBN:9789869708678
定價:360元
特價:79折  284
特價期間:2024-12-01 ~ 2025-01-10其他版本:二手書 19 折, 68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