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溫度(1):尋找歷史背面的故事、熱血和真性情
cover
目錄

推 薦 序

自 序

人物篇 是非留待後人說

大家都稱她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

愛因斯坦的三個側面

愛迪生的側面

女生的美貌與智慧,真的能夠並存嗎?

讓「二戰」美軍癡迷的「東京玫瑰」

做一個「新時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來換?

我認識一個男人,叫劉翔

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

他沒有軍銜,但人人稱他「將軍」

為什麼他沒打過一場仗,卻是陸軍上將?

「漢奸將軍」的自我救贖之路

「戴老闆」之死

「暗殺大王」的最終宿命

「上海皇帝」的正面與反面

五個小故事,重新認識這個「賣國賊」

一個被低估的「大V」的成長之路

一個63歲的老頭,是怎麼收復166萬平方公里國土的?

珍妃為什麼必須死

靠畫漫畫,28歲就繳四千萬元的個人所得稅是怎樣一種體驗?

逸聞篇 往事並不如煙

45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沒有再回月球?

需要經歷時間考驗的,除了愛情,可能還有建築

張衡的地動儀,到底是否存在?

「世紀之騙」背後的興奮劑黑歷史

史上最黑暗的一屆奧運會

孫楊為什麼會被別人質疑「服藥」?

「讓球」陰影下的「小山智麗事件」

一根香煙點燃的革命

兩個大總統,你選哪個?

「一戰」,被遺忘的14萬中國人

「二戰」期間,居然還有這樣的一批日本人

一段匪夷所思的「美國往事」

戰爭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場「恥辱海戰」的背後

「九一八事變」前後的四張面孔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背後

這群四川人,不該被遺忘

抗日戰爭,我們到底有沒有空軍

一座被死守的倉庫

1937,這座城沒有不戰而降

血戰台兒莊

日本投降前後的四個片段

後 記

試閱內容

大家都稱她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

這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我們都很熟悉的著名女科學家,我們已經習慣稱呼她為「居禮夫人」。她的事蹟,往往是我們以前寫勵志作文的素材,但今天我們要講的,卻不是這些故事。

1

1898年12月26日,瑪麗•居禮提交給法國科學院一份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她稱自己和丈夫皮埃爾•居禮發現了一個比鈾的放射性要強100萬倍的新放射性元素88號。這個元素,他們命名為「鐳」(Radium)。

而就在5個月前,他們剛剛宣佈發現了新放射性元素84號──瑪麗•居禮建議用自己的祖國波蘭(Poland)命名為「釙」(Polonium)。

2

以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可能讀小學時就知道的故事。

但為了使今天的故事能有相對的完整性,所以還是有必要簡單介紹下瑪麗•居禮的生平。

1867年11月7日,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於波蘭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1891年,她24歲的時候,到巴黎求學,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1894年,因為想得到更好的實驗環境,瑪麗認識了當時的巴黎理化學校實驗室主任皮埃爾•居禮。一年之後,兩人在巴黎結婚,瑪麗從此隨了丈夫的姓氏,成為「瑪麗•居禮」。

1896年8月,瑪麗通過了巴黎理化學校的職稱考試,在校物理實驗室謀得了一份職位,從此開始與自己的丈夫皮埃爾•居禮一起工作。

1898年,居禮夫婦宣佈發現了「鐳」。這個宣佈發佈後,在科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你說你發現了這個東西,但這個東西在哪裡? 你指給我們看啊!

為了提煉純鐳,居禮夫婦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搭上自己的所有存款,買了十幾噸瀝青鈾礦渣,開始艱苦的提純實驗,經歷45個月幾萬次的提煉,終於獲得了10克氯化鐳。

於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1903年,居禮夫婦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用來表彰他們對放射性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

而瑪麗•居禮的坎坷命運,也就此開始。

3

先來說說1903年的這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吧。

首先,這個獎並不是由居禮夫婦單獨獲得,而是和別人分享的。分享走一半獎金的,是一個叫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的科學家。

貝克勒爾是法國的知名物理學家,出身科學家世家,父親和祖父都是著名科學家,祖父還是皇家學會會員。貝克勒爾在1896年第一個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儘管他一開始錯誤地認為是螢光)。

事實上,貝克勒爾對天然放射性的發現固然功不可沒,但他之後並沒有做出有重大意義的研究和理論成果。主要的工作,還是居禮夫婦做的。

當然,貝克勒爾獲得諾貝爾獎並非不合情理,但讓人費解的是,在當時由四名著名科學家提名的獲獎者中,一開始並沒有瑪麗•居禮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的是貝克勒爾。

而真正做出重大貢獻的居禮夫婦呢?皮埃爾•居禮被外界形容為「貝克勒爾的助手」,而瑪麗•居禮,被稱為「皮埃爾•居禮的助手」。但事實是,對於放射性的概念和理論,瑪麗•居禮才是真正的開創者,丈夫皮埃爾是她的助手。1895年4月,法國皇家科學院就宣讀了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的論文《鈾和釷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當時她還沒和皮埃爾•居禮結婚(皮埃爾•居禮後來是在妻子研究鐳兩年之後才加入的,説明改進了試驗儀器)。

因為丈夫的堅持,瑪麗•居禮最終出現在了獲獎名單中。但據說貝克勒爾曾這樣說過:「居禮夫人的貢獻是充當了皮埃爾•居禮先生的好助手,這有理由讓我們相信,上帝造出女人來,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4

不管怎樣,瑪麗•居禮畢竟還是從 1903 年的諾貝爾獎中獲得了認可。但接下來等待她的,就是更殘酷的命運了。

1906年4月19日,在獲得諾貝爾獎三年之後,皮埃爾•居禮在路上被馬車撞到, 當場身亡。

夫婦倆一路走來一直相互扶持,現在只剩下了39歲的瑪麗•居禮孤身一人。

然後,保羅•朗之萬闖入了她的生活。

朗之萬比瑪麗小5歲,是皮埃爾•居禮的學生,同時也是一位極有天賦的科學家。皮

埃爾•居禮去世後,朗之萬成了瑪麗的好朋友和可以信賴的科研工作者。在瑪麗最艱難的時候,是朗之萬幫助她一步步走了出來。瑪麗•居禮謝絕了法國政府的撫恤金,表示憑藉在索邦大學任教,可以養活自己和女兒,而她在索邦大學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朗之萬幫忙準備的教材。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友情慢慢變成了愛情──但朗之萬是有婦之夫。

出身貧苦的朗之萬,娶了一個小雜貨店老闆娘的女兒珍妮為妻。你很難去說這樁婚姻的對錯,但因為雙方學歷和見識上的巨大差距, 朗之萬漸漸和妻子沒有了共同語言──妻子不希望他從事任何研究,只希望他能掙更多的錢養家。

這對一個並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妻子而言,也不是一個非常過分的要求,妻子要撫養孩子,操持家庭,她也有她的苦衷。只不過朗之萬的追求肯定不僅是這個而已。恰恰珍妮的脾氣似乎比較潑辣,據說曾打破過朗之萬的頭。

瑪麗•居禮起初是想調解的,她甚至批評朗之萬對妻子太不客氣了,但漸漸地,她發現他們兩人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而自己又深深愛上了朗之萬,所以開始規勸他們離婚。

1910年,朗之萬用自己的名字在巴黎索邦大學旁邊租了一個小房子,那裡成了他和瑪麗•居禮在一起的地方,瑪麗稱那個房子為「我們的地方」。

不幸的是,朗之萬離婚失敗了,更糟糕的是,他妻子拿到了瑪麗•居禮寫給他的情書,然後這些信被捅給了法國的媒體。

整個法國轟動了──枯燥的科學研究怎麼可能比名人八卦更有意思呢?

法國的《新聞報》、《新聞小報》、《作品報》等報紙,開始連篇累牘地報導瑪麗•居禮與朗之萬的「神祕戀情」,並開始大量公佈她的信件(但並不拿出原稿),還有媒體開始揣摩,是不是皮埃爾在世的時候,兩人就已有了「姦情」。

瑪麗•居禮曾憤怒地還擊,警告不要侵犯她的隱私,但很快被更大的民情所淹沒──一些法國人開始襲擊她的住宅,用石頭砸壞她的窗戶,有人呼叫「滾出來,外國佬」,或者是「偷夫賊」……

一封無法確定真假的情書被曝光。在那封信裡,瑪麗•居禮流露出了對性的渴望。生性浪漫的法國男人似乎對女性表達出這種渴望怒不可遏,瑪麗開始多了一個新的稱號:波蘭蕩婦。

一批原本支持瑪麗•居禮的法國科學家也開始改變立場了,他們聯名寫信讓瑪麗離開法國,其中包括瑪麗最忠誠的戰友保羅•艾培爾。

為此,艾培爾的女兒和父親大吵了一架(女兒是居禮的學生),那位從不頂撞父親的女兒宣稱要和父親斷絕關係,並說了一句話:「如果瑪麗•居禮是一個男人,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事實可能確實如此。

瑪麗•居禮一生的摯友愛因斯坦,在私生活上也是一團亂麻,卻很少有人在意這些。在這件事上,愛因斯坦倒是寫過一封信聲援瑪麗:「如果兩個人相愛,那誰也無權干涉。」

那麼那位同樣要承擔責任的男人朗之萬呢?

他和居禮分開一段時間後,回到了妻子的身邊──條件是妻子允許他公開擁有一個女祕書做情人。多年以後,朗之萬還被妻子允許和一個年輕的女學生在一起。為了養活這個女學生情人,朗之萬甚至還請求瑪麗•居禮在研究所為這學生安排了一個職位。

之後的三年,瑪麗•居禮住進了一家修女開辦的醫院逃避一切。而除了她之外,其他人其實都沒有什麼損失。

5

1914年,法國公眾對議論瑪麗•居禮緋聞的興趣明顯減弱了,因為在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面對拿石頭砸她家窗戶、稱呼她為「蕩婦」、要求她離開法國的法國人,瑪麗•居禮做出了如下行為:

首先,她把諾貝爾獎牌拿到銀行,希望能捐給政府幫助打贏戰爭。當得知銀行拒絕熔掉獎牌之後,瑪麗•居禮拿出了全部諾貝爾獎獎金,購買了法國的戰爭債券。

然後,瑪麗•居禮關掉了她剛剛建成的「鐳實驗室」,開始研究X射線。她的理由是:戰爭期間,進行鐳元素的研究意義不大,X射線卻有可能在戰場上派上用場。

瑪麗•居禮先是說服法國政府讓自己做了紅十字會的放射科醫生, 然後說服自己的有錢朋友捐獻車輛和錢財(居禮夫婦本可輕鬆成為億萬富翁,但他們放棄了鐳的相關專利申請,因為瑪麗•居禮認為這是科學的共同財富)。1914年10月底,瑪麗•居禮學會了X射線科學和人體解剖學,還考了駕照,掌握了基礎的汽車維修技能。

然後,她在一台「雷諾」卡車上組裝上一台發電機、一個病床,以及一台移動的X射線儀。

為了說服政府和軍人們相信X射線對軍隊傷患的檢查有巨大幫助,47歲的瑪麗•居禮,冒著生命危險,自己開車上了前線,讓負傷的士兵上車檢查。

子彈殘片、榴彈炮殘片,這些原來難以發現的彈片,在X射線的照射下都暴露無遺,大大降低了外科手術的難度。軍官和士兵慢慢開始佩服眼前的這個小個子女人,他們把居禮夫人開的那輛小卡車,親暱地稱為「小個子居禮」。

而很多士兵並不知道,親自為他們檢查傷口的這個女人,是兩屆諾貝爾獎得主。

光一個人工作,瑪麗•居禮發現遠遠不夠。她需要更多的車輛、更多的X射線儀來説明傷兵。

於是,她為150名婦女開設了X射線學習班,並讓女兒伊蕾娜來到戰場,繼續管理X 射線儀。然後她又取回了自己的鐳元素,並開始收集放射性氣體(氡),製作空心針,用來為感染組織消毒。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宣佈停戰。

停戰消息傳來的那一天,瑪麗•居禮正在實驗室收集氡。聽到消息後,她立刻在窗戶上掛出了法國國旗,然後將「小個子居禮」開到街上慶祝。

那一刻,她比很多法國人看上去都更高興。

6

1934年,67歲的瑪麗•居禮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由於長期暴露在放射性下(尤其是在研究X射線那個時期),瑪麗•居禮得了惡性白血病。

在她去世後,法國政府才意識到她的X射線研究可能救助了數十萬法國士兵,這才給她頒發了獎章。

而瑪麗•居禮因為長期在放射環境下工作,她的衣服、實驗設備、各種筆記本都充滿了放射性,人們只能穿上特殊的防護服才敢去接觸它們。

在那個時候,終於沒有人再去在意她的其他私生活,而是對她獻身科學的高尚人格肅然起敬。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禮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饅頭說

曾經有人對「居禮夫人」這個稱呼有些憤憤不平。

因為瑪麗•居禮有自己的名字,在丈夫過世後,她憑藉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很多榮譽,卻一直還被稱為「居禮夫人」。

其實我倒覺得,在中文的這個語境下,「夫人」更多的是一種尊稱,而不是代表婚姻的從屬。

但從其他的一些方面來看,瑪麗•居禮確實遭遇過很多不公。

她之所以去巴黎讀大學,是因為華沙的大學不收女學生。她雖然以優異成績從大學畢業,卻只能做一個中學女教師。她沒資格在法蘭西科學院朗讀自己的論文。

1911年,她以一票之差落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理由是「科學院沒有女院士」。

皮埃爾•居禮去世後,實驗室也與妻子沒有關係,後來是瑪麗多方申請才重新獲得研究資格。

還有她的感情。

誠然,哪怕朗之萬的婚姻再不幸,也不是她可以在他離婚之前就介入的理由,但她也嘗到了各種後果。而朗之萬,作為一個男人,出軌的責任似乎完全不存在,只要他最後回歸家庭,一切就可以被原諒,留下瑪麗一個人承受眾人的嘲笑甚至侮辱。

值得一提的是,朗之萬的原配珍妮後來允許他養情人,又是怎樣的一種無奈和痛苦。

瑪麗•居禮曾冷靜地對自己的女兒說:「在由男性制定規則的世界裡,他們認為,女人的功用就是性和生育。」

是這樣嗎?難道不是這樣嗎?

看看現在有些自己出軌的男人,輿論反而會先指責起被傷害的女方來:是不是忙於自己事業對丈夫不夠溫柔?是不是沒有體會到丈夫的辛苦?只要他肯浪子回頭,還是原諒他吧!女人不能沒有家庭!女人有孩子有丈夫才叫人生贏家!

這是男人世界觀設定的「贏家」吧!

必須承認的是,今天這個關於瑪麗•居禮的故事,與其說是在展現她偉大的人格和科學成就,倒不如說是在記錄她為女性正名所做的努力和奮鬥。

在最崇尚理性和客觀的科學界,女性科學家的成功尚且如此艱辛,更何況其他各行各業?

這也是瑪麗•居禮夫人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的偉大之處。

商品簡介

注意!這是一本會讓你上癮的歷史書

從清朝到現代、西方至東方,

解歷史的祕密、說故事的溫情。

‧受人尊敬的瑪麗‧居禮夫人,曾因「神祕戀情」的曝光登上法國報紙頭條?

‧世人稱「發明王」的愛迪生,更正確的來說,我們應該稱他為「專利王」?

‧最受光緒皇帝喜愛的珍妃,竟因為愛好攝影惹怒了慈禧太后?

‧看「暗殺大王」王亞樵,如何領導「斧頭幫」在江湖上行俠仗義!

擁有20萬忠實粉絲的微信公眾號「饅頭說」,從「歷史上的今天」為主題,書寫歷史中不為人知的故事,每日一篇感動眾多讀者。看作者張瑋寫歷史像在解題,將事件的錯綜複雜,拆解重組托出了重量;聽張瑋說故事像在編織,織出歷史的原貌、人物的性情,讓冷冰冰的歷史道出溫暖。

歷史是座萬花鏡,每個角度看見的真相不同,有殘酷、有殺戮,卻也有真情、有救贖。史書上的一段話、一個名字,都在《歷史的溫度》中呈現出意想不到的面孔。

媒體好評¬

饅頭大師曾是一個優秀的體育記者,但聊起歷史來也很吸引人。他有一支獨特的「新聞筆」,不論多麼久遠的事情,說來總像是當下的故事,還帶著溫度。讀著他的文字,會讓人想到唐詩裡的意境,天晚欲雪,圍坐火爐,他手持一盞,眉飛色舞,正向你娓娓道來。——六神磊磊

我們現在遇到的很多問題,歷史上也有很多人遇到過。所以我們讀歷史,不僅僅只是看他們的故事。張瑋抓住歷史上一個事件一個名字背後的東西,分析為什麼當時的人會做出那樣的選擇,把文字的東西場景化,把乏味的東西有趣化,你不僅得到知識,還得到見識。——羅振宇(羅輯思維創始人)

歷史事件和人物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對他們的評價和分析,脫離了當時的環境,就會想當然。張瑋儘量客觀地還原當時的情形,無論是對人物的分析,還是事件的細節描述,都力求公正中立。更可貴的是,他賦予了這些歷史以情感,歷史不再是教科書裡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溫度的。——馬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院研究員)

沒有溫度,歷史不過教科書,即便已然雨打風吹去,故紙堆裡終有冷暖幾許。《歷史的溫度》贈人暖意。——徐達內(新榜創始人)

在一個狂奔的年代,我們有時候也要停一下,看看走過的路,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然後重新出發。張瑋把他在新媒體中熱門的文章用傳統的方式出版,也有這種冷卻與回歸的意義。——嚴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對一個男人的評價,我最推崇「深厚溫柔」,這其實也是人們對深海的印象。用這句話評價饅頭大師和他的饅頭說很恰當:他展現對歷史的精通,以及基於歷史對時代和人情世故的了然;同時他不挑撥不炫耀,展現出巨大的溫柔力。——張偉(新世相創始人)

作者簡介

張瑋(網名:饅頭大師)

畢業於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復旦中文系文學學士,新聞系新聞學碩士。現任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運營、技術中心總監。曾做過11年體育記者,採訪過三屆奧運會、兩屆世界盃和百餘項世界頂級賽事。後擔任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數字傳播中心主任,解放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總經理等。

業餘時間打理微信公眾號「饅頭說」,以「歷史上的今天」為特色,每天推送一個歷史小故事。目前該微信公眾號擁有近20萬愛好歷史的讀者,獲「鳳凰網」和「一點資訊」頒發的2017年自媒體「年度內容突破獎」。

歷史的溫度(1):尋找歷史背面的故事、熱血和真性情
作者:張瑋
出版社:河景書房
出版日期:2019-01-17
ISBN:9789869698634
定價:540元
特價:88折  475
其他版本:二手書 38 折, 204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