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向日葵地
cover
目錄

災年

醜醜和賽虎

蒙古包

澆地

擅於到來的人和擅於離別的人

命運

繁盛

九天

永紅公社

打電話

地窩子

外婆的世界

外婆的葬禮

回家

狗帶稻種

稻草人

大地

闖禍精

孤獨

我媽和我叔

鴨子

兔子

村莊

新家

陌生的地方

客人

火爐

寂靜

手機

石頭

關於烏倫古

蜜蜂

金色

沙棗

洗澡

我的無知和無能

各種名字

大紅花

雇工

等待

趕牛

力量

美景

散步

人間

後記

試閱內容

〈災年〉

烏倫古河從東往西流,橫亙阿爾泰山南麓廣闊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濃烈的一抹綠痕。

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緊緊傍依在這條河的兩岸,所有道路也緊貼河岸蔓延,所有村莊更是一步都不敢遠離。如鐵屑緊緊吸附於磁石,如寒夜中的人們傍依唯一的火堆。

什麼都離不開水。這條唯一的河,被兩岸的村莊和耕地源源不斷地吮吸,等流經我家所在的阿克哈拉小村,就已經很淺窄了。若是頭一年遇上降雪量少的暖冬,更是幾近斷流。

因為在北疆,所有的河流全靠積雪融匯。

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去年冬天的降雪量據說還不到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

還沒開春,地區電臺的氣象廣播就預言:今年旱情已成定局。

到了灌溉時節,田間地頭,因搶水而引起的糾紛此起彼伏。大渠水閥邊日夜都有人看守。

暖冬不但是旱災的根源,還會引發蝗災及其他嚴重的病蟲害。大家都說,不夠冷的話,凍不死過冬的蟲卵。

此外,大旱天氣令本來就貧瘠的戈壁灘更加乾涸,幾乎寸草不生。南面沙漠中的草食野生動物只好向北面烏倫古河畔的村莊和人群靠近,偷吃農作物。這也算得上是嚴重的農業災害之一。

然而,正是這一年,我媽獨自在烏倫古河南岸的廣闊高地上種了九十畝葵花地。

這是她種葵花的第二年。

葵花苗剛長出十公分高,就慘遭鵝喉羚 的襲擊。幾乎一夜之間,九十畝地給啃得乾乾淨淨。

雖說遠遠近近有萬餘畝的葵花地都被鵝喉羚糟蹋了,但誰也沒有我媽損失嚴重。

一來她的地位於這片萬畝耕地的最邊緣,直接敞向荒野,最先淪陷;二來她的地比較少,不到一百畝。沒兩下就給啃沒了。

而那些承包了上千畝的種植大戶,他們地多,特經啃……最後多少會落下幾畝沒顧上啃的。

——當然咯,也不能這麼比較……

我媽無奈,只好買來種子補種了一遍。

天氣暖和,又剛下過雨,土壤墒情不錯,第二茬青苗很快出頭。

然而地皮剛剛泛綠時,一夜之間,又被啃光了。

她咬牙又補種了第三遍。

沒多久,第三茬種子重複了前兩茬的命運。

我媽傷心透頂,不知找誰喊冤。

她聽說野生動物歸林業局管,便跑到城裡找縣林業局告狀。

林業局的人倒很爽快,滿口答應給補償。但是——

「你們取證了嗎?」

「取證?」我媽懵了:「啥意思?」

「就是拍照啊。」那人微笑著說:「當它們正啃苗時,拍張照片。」

我媽大怒。種地的頂多隨身扛把鐵鍁,誰見過揣照相機的?

再說,那些小東西警覺非凡,又長著四條腿,稍有動靜就撒開蹄子跑到天邊了。拍「正在啃」的照片?恐怕得用天文望遠鏡吧!

總之,這是令人沮喪的一年。

儘管如此,我媽還是播下了第四遍種子。

所謂「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棄強一點點。

說起來,鵝喉羚也很可憐。它們只是為饑餓所驅。對它們來說,大地沒有邊界,大地上的產出也沒有所屬。

它們白天在遠方餓著肚子徘徊,遙望北方唯一的綠色領域。

夜裡悄悄靠近,一邊急促啃食,一邊警惕傾聽……

它們也很辛苦啊。秧苗不比野草,株距寬,長得稀稀拉拉,就算是九十畝地,啃一晚上也未必填得飽肚子。

於是有的鵝喉羚直到天亮了仍捨不得離去,被憤怒的農人發現,並驅車追逐。它們驚狂奔跑直至肺臟爆裂,最後被撞斃。

但人的日子又好到哪裡去呢?春天已經完全過去,眼下這片萬畝耕地仍舊空空蕩蕩。

無論如何,第四遍種子的命運好了很多。

似乎一進入七月,鵝喉羚們就熬過了一個難關,從此,再也沒有見到它們的身影。

它們去了哪裡?哪裡水草豐美?哪裡暗藏秘境?這片大地廣闊無物,其實,與濃茂的森林一樣擅於隱瞞。

總之,第四茬種子一無所知地出芽了,顯得分外蓬勃。畢竟,它們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

〈外婆的世界〉

我是在我媽開始種葵花那一年決定辭職的,並提前把外婆送到鄉下由我媽照顧。之前外婆大部分時候跟著我在阿勒泰市生活。

有一次我媽打電話給我,非常害怕的口吻:「娟啊,你趕快回家吧,情況有些不對……」

「是不是外婆她……」

「唉,你外婆越來越不對勁兒了,你要是看到她現在的樣子,肯定會嚇一大跳。天啦,又黑又瘦,真是從來也沒見她這麼黑過……是不是大限要到了?你趕快回來吧,我很害怕……」

我趕緊回家,倒了兩趟車,路上花了一整天工夫,心急如焚。

到家一看,果然外婆臉色黑得嚇人,並且黑得一點兒也不自然,跟鍋底子似的。

我又湊近好好觀察。

回頭問我媽:「你到底給她洗過臉沒有?」

她想了想:「好像從來沒有。」

…………

外婆跟著我時總是白白胖胖,慈眉善目。跟著我媽,整天看上去苦大仇深。

但又怎麼能怪我媽呢?我媽家大業大,又是雞又是狗又是牛的,整天忙得團團轉,哪能像我一樣專心。

在阿勒泰時,我白天上班,她一個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進社區,遠遠就看見外婆趴在陽臺上眼巴巴地朝社區大門方向張望。她一看到我,趕緊高高揮手。

後來我買了一隻小奶狗陪她(就是賽虎)。於是每天回家,一進社區,遠遠就看見一人一狗趴在陽臺上眼巴巴地張望。

我覺得外婆最終不是死於病痛與衰老的,而是死於等待。

每到週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帶她出去閒逛。逛公園的綠化帶,逛超市,逛商場。

阿勒泰對於她是怎樣的存在呢?每到那時,她被我收拾得渾身乾乾淨淨,頭髮梳得一絲不苟。一手牽著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張望。

看到人行道邊的花,喜笑顏開:「長得極好!老子今天晚上要來偷……」

看到有人蹲路邊算命,就用以為只有我能聽得到的大嗓門說:「這是騙錢的!你莫要開腔,我們悄悄眯眯在一邊看他怎麼騙錢……」

在水族館櫥窗前,舉起拐棍指指點點:「這裡有個紅的魚,這裡有個白的魚,這裡有個黑的魚……」

水族館老闆非常擔心:「老奶奶,可別給我砸了。」

她居然聽懂了:「曉得曉得,我又不是細(小)娃兒。」

進入超市,更是高興,走在商品的海洋裡,一樣一樣細細地看,還悄聲叮囑我:「好生點,打爛了要賠。」

但是賽虎不被允許進入超市。我便把它系在入口處的購物車上。賽虎驚恐不安,拼命掙扎。我們心中不忍,卻無可奈何。

外婆吃力地彎下腰撫摸它的頭,說:「你要聽話,好生等到起,我們一哈哈兒就轉來。」

賽虎一個月大就跟著外婆,幾乎二十四個小時不分離。兩者的生命長久依偎在一起,慢慢就相互暈染。它渾身彌漫著純正的外婆的氣息。

它睜著美麗的圓眼睛看著我,看得我簡直心虛──好像真的打算拋棄它一般心虛。

接下來,逛超市也逛得不踏實。外婆更是焦急,不停喃喃自語:「我賽虎長得極光生(極漂亮),哪個給我抱走了才哭死我一場……」

我一邊腹誹:那麼髒的狗,誰要啊?一邊卻忍不住生出同樣的擔憂。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她的行軍床上,一邊解外套扣子,一邊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下次)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著窗外藍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沒出去了……」

那時候,我好恨自己沒有時間,好恨自己的貧窮。

我騙她:「我們明天就出去。」卻想要流淚。

除此之外,大部分時間她總是糊裡糊塗的,總是不知身處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說要回家。還老是向鄰居打聽火車站怎麼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還沒通火車。她只知道火車是唯一的希望。火車意味著最堅定的離開。

在過去漫長的一生裡,只有火車帶她走過的路最長,去的地方最遠。只有火車能令她擺脫一切困境,仿佛火車是她最後的依靠。

每天她趴在陽臺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間,開始想像火車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在激情中睡去,醒來又趴到陽臺上。直到視野中出現我下班的身影。

她已經不知時間是怎麼回事了。她已經不知命運是怎麼回事了。

她總是趁我上班時,自己拖著行李悄悄跑下樓。她走丟過兩次,一次被鄰居送回來,還有一次我在菜市場找到她。

那時,她站在那裡,白髮紛亂,驚慌失措。當她看到我後,瞬間怒意勃發。似乎正是我置她於此處境地。

但卻沒有沖我發脾氣,只是憤怒地絮絮講訴剛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發現門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為是鄰居小孩子惡作劇,就解開扔了。

第二天回家,發現又給系了一根。後來又發現單元門上也系的有。

原來,每次她偷偷出門回家,都認不出我們的單元門,不記得我家的樓層。對她來說,社區的房子統統一模一樣,這個城市猶如迷宮。於是她便做上記號。

這幾塊破布,是她為適應異鄉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惱火。我對她說:「外婆你別再亂跑了,走丟了怎麼辦?摔跤了怎麼辦?」

她之前身體強健,自從前兩年摔了一跤後,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當著她的面,把門上的碎布拆掉,沒收了她的鑰匙。

她破口大罵。又哭喊著要回四川,深更半夜的拖著行李就走。

我筋疲力盡,灰心喪氣。

第二天我上班時就把她反鎖在家裡。她開不了門,在門內絕望地號啕大哭。

我抹著眼淚下樓。心想,我一定要賺很多錢,總有一天一定要帶外婆離開這裡。

──那是我二十五歲時最宏大最迫切的願望。

就在那個出租屋裡,賽虎第一次做母親,生了四隻小狗。外婆無盡歡喜,張羅個沒完。

然而沒幾天又糊塗了。一天吃飯時,端著碗想了半天才對我說:「原來這些奶狗狗是賽虎生的啊?我還以為是買回來的,還怨你為啥子買這麼多……」

沒等我做出回應,她突然又提到另一件事,說八十年前有一家姓葛的用篾條編罩子籠野蜂,又漸漸馴化為家蜂。每次「割蜂蜜」能「割」三十桶,然後再「熬黃蠟」……細節詳細逼真,聽得我毛骨悚然。

我還沒回過神,她又說起頭天晚上做的夢。說有個人在夢裡指責她,說她不好。她問道:「哪裡不好?」對方說:「團團(家鄉方言『到處』的意思)都不好。」

她邊說邊笑:「老子哪麼就團團不好了?」

可就在今天早上,她可不是這麼說的。夢裡的那個人明明是說她好。她問:「哪裡好?」對方說:「團團都好。」

我便提醒她,幫她把原夢複述一遍,令她放下筷子,迷茫地想了好久。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經沒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攏,慢慢與死亡和解。

我卻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負責地同死亡爭奪她。

我離她多遠啊,我離她,比死亡離她還要遠。

我和她生活在一起,終日在她的時光邊緣徘徊──奇異的,難以想像地孤獨著的時光。如蠶繭中的時光。我不該去試探這蠶繭,不該一次又一次干擾她的迷境。──以世俗的,自私的情愛。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樓,她拄著拐棍準時出現在樓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擁有的最隆重的迎接。

每天一到那個時刻,她艱難地從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在她的世界之外,她放不下的只有我和賽虎了。我便依仗她對我的愛意,抓牢她僅剩的清明,拼命搖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諾,只要她不死,我就帶她回四川,坐火車回,坐汽車回,坐飛機回,想盡一切辦法回。回去吃甘蔗,吃涼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見一切她思念的舊人……但是我做不到。一樣也做不到。

我媽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們去客運站,再回到空曠安靜的出租屋,看到門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塊破布。終於痛哭出聲。

我就是一個騙子,一個欲望大於能力的騙子。而被欺騙的外婆,拄著拐棍站在樓梯口等待。她脆弱不堪,她的願望也脆弱不堪。我根本支撐不了她,拐棍也

支撐不了她。其實我早就隱隱意識到了,唯有死亡才能令她展翅高飛。

〈石頭〉

是的,我喜歡撿石頭。由於我的「喜歡」,石頭們被分成了好看和不好看的兩種。由於我的喜歡,世界微微失衡。

好在我的這種「喜歡」力量微薄,不足以影響真正的現實世界。頂多影響一下我對兩塊石頭的取捨,頂多影響兩塊石頭的命運吧。

我反復對比,放棄了一塊石頭,佔有了另一塊。

但被我佔有的石頭從此之後真的就屬於我了嗎?

不是的,從此之後,它只是和我並列出現在這個世界上而已。

貪婪與「喜愛」的不同之處在哪裡?……每當我獨自走在大風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對岸纏綿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藍無底的天空,長久注目懸於夕陽一側的半透明的圓月……

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堅信的很多東西。

當我生活在更加荒涼遙遠的冬牧場上時,閒暇時間也喜歡在沙漠中長時間散步,尋找腳下的美麗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著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小石子,便問我:「它們值多少錢?」

我說:「不值錢。但我覺得很好看。」

他表示懷疑。他感慨地說:「這種事只有你們漢族人才知道。你們一看就知道哪塊石頭值錢。你們專門開幾百公里的車來到我們的戈壁灘上撿石頭。我們呢,世世代代在這裡放羊,天天踩過那麼多石頭,卻什麼也不知道。沒辦法我們什麼也不懂,我們撿的石頭都賣不了錢。」

他堅信有一個關於石頭的秘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他捏起我的一塊石頭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運。

我說:「我只是喜歡它的顏色而已,看,紅紅的!」

他仍然不相信。

我媽來阿勒泰市看我,雙手空空,就背了兩塊石頭。

我問:「這是啥?」

她神秘又興奮:「戈、壁、玉!」

我說:「我要它幹嘛?」

她說:「不是給你的,只是帶來給你看看的。」

是的,連我媽這樣生活在窮鄉僻野的鄉下人都開始搗鼓石頭了。

在北疆,無論是216國道線還是217國道線,沿著荒涼空曠的公路上下,幾乎每過一百公里就可看到幾頂帳篷,三五個賣石頭的攤位。

那些石頭從表面看上去灰頭土臉、普通至極。但剖開後,卻有著透明而夢幻的內瓤。

我覺得很多時候,它所謂的「價值」並非在於它的美麗,而在於它的這種反差吧?

是的,大家將這種石頭冠名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

我媽回四川,思量著給老家的親戚朋友帶點啥土產好,既要實惠,還得體面。

想來想去,她從我家院牆牆根兒處的地基上拆下來一塊石頭。

她抱進城裡,找了個玉石加工的小作坊,花了一百塊錢給切開,打了一大串手鐲……

回到老家,見人就發,大方得不得了。

大家人手一個,戴著瞅啊瞅啊,神情豐富,有喜悅也有疑惑。

坦率地說,作為飾品,戈壁玉一點也不好看。色澤髒汙,躁氣十足。

雖然名字被冠以「玉」,但畢竟不是玉。玉應該是更細膩綿密的質地,有著更柔和的光澤。

作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確是美麗的,甚至令人炫目。可一旦離開荒野,離開純粹的藍天和粗礪的大地,它的美麗便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亞,在全國離阿勒泰最遙遠的地方,我也曾見過我們的戈壁玉。滿滿的,一板車又一板車,堆在街頭叫賣。各種形狀的吊墜、配飾,十元三件。如塑膠製品一樣面無表情,如塑膠製品一樣廉價,同時,如塑膠製品一樣千篇一律。

戈壁玉真的很多嗎?

似乎石頭的數量遠遠大於荒野的廣闊。遍地都是,掘地三尺仍是,全國都是。我家院牆下一大堆。若我媽把牆拆了統統打成鐲子,哪怕十元三個也能賣好幾萬。

可是,一邊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況,另一邊,卻是大地的千瘡百孔。

才開始,人們只是在節假日裡當作野遊一樣去郊外撿拾著玩耍。他們把車停在公路邊,沿著公路上下行走,碰運氣一般翻找大地表層的石頭。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專職幹這個。他們越走越遠,越來越深入。搜羅遍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才開始,他們開著小四輪拖拉機進入荒野。後來,開著挖掘機進入。瘋狂開採的後果也許就是「十元三個」吧。

街頭散步的小情侶,嬉笑中隨意挑選了三個。剛拿回家,新鮮勁兒就過了,隨手扔進角落。

畢竟它既不好看,也不昂貴。

可是,我卻知道這塊平凡的小小塊玉石有著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凡人都壯闊崎嶇的經歷。我幾乎親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時代的大地震時期。看著它被海水衝擊億萬年。海枯石爛之後,又被泥石流埋沒億萬年。

接下來,日復一日的風吹日曬,終於有一天它重見天日,躺在地球上一條平凡的河流邊,天衣無縫地鑲嵌在一個平凡的泥土凹窩裡。

我還看到了它的最後一幕記憶。

看到它被暴力挖開,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樣形狀的洞窟。看到蟲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暴露在日光暴曬之中。

更多的石頭在挖掘機的操作下源源不斷翻出大地。失陷絕地的螞蟻們不知所措。一個個保護著蟻后,銜著蟻卵,面對眼下沒完沒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處。

一窩螞蟻的毀滅,其慘烈不亞于一個王國的覆滅吧?

億萬萬蟻窩和蟲穴的毀滅,億萬萬微小的驚駭與怨恨遊蕩天地之間,無處可去,便依附於戈壁玉。附著在它的色澤上,附著在它所有細微的裂縫裡。

所以戈壁玉的顏色黯淡壓抑,所以戈壁玉的飾物一碰即碎。

還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頭為什麼如此哀涼無望。他經過成堆批發戈壁玉的地攤,還是不能明白。

去年那場大旱,不只令農業受災,牧業也遭到極大重創。

一位年長的牧人痛心地說:「撿石頭!都是撿石頭的人害的!」

他的意思大約是,撿石頭改變了大地的面貌,而這與天氣變化息息相關。

他的說法有點像漢族的「風水」說。

雖說是迷信,但我媽毫不猶豫地表示認同。她是災年的受害者,關於災難的一切解釋都全盤接受。

其實我媽也幻想過靠撿石頭發財。

她在戈壁灘上生活,常常看著一輛輛外地車輛深入南面荒野,再滿載而歸,難免蠢蠢欲動。

可她太窮,一時負擔不了投入。便到處忽悠熟人,想與人合夥雇卡車挖戈壁玉。

幸虧沒人回應她。

最後只好選擇種地……

可是在荒野中種植葵花和在荒野中挖掘石頭有什麼不同呢?

都是掠奪。用挖掘機掠奪,用大量的化肥掠奪。緊緊地攥住大地的海綿,勒索到最後一滴液體。

我仍然喜歡石頭。我喜歡長時間蹲在河邊的空地上,一塊一塊地翻撿,摸索,不停地驚異於每一塊石頭的獨一無二。

當我埋首大地,沉迷於眼下這石頭的世界,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遷徙道路上的海鳥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塊石頭。看到石頭下的空穴裡有彎彎曲曲的細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蟲子驚慌不已。

我改變了這只蟲子的命運。

也許還改變了更多──季節、氣候、降雪量。

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線後退。甚至是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鳥在無望的尋找中筋疲力盡,最終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腳下,在全世界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在大陸的最深處,我又看到另一塊美麗的石頭。卻遲遲不敢觸碰。

商品簡介

──所有人只熱衷於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輝煌瞬間,無人在意金色之外的來龍去脈──

在新疆阿勒泰的土地上,

生命最終都會像第四次播種才出芽的向日葵,頑強地從磽薄土壤裡長出來。

李娟母親在新疆阿勒泰的烏倫古河南岸承租了一片土地,在這片貧瘠的高地上,艱困的農牧日子不停行進著。農牧生活,看天吃飯。常有鵝喉羚、牛群偷偷啃食作物,不時又是缺水、老頭斑等天災搗亂。但與母親、外婆、醜醜、賽虎、兔子和雞鴨鵝們一起發生的鮮活趣事,讓平凡的向日葵地,蔓開了截然不同的生機。

自母親出發,接續《記一忘三二》裡的形象,看見李娟生動描繪這名堅毅而幽默的女子,以自身哲學抵抗生存之難,讓苦哈哈的日子變得「稍微可口」一些;外婆這輩子白手起家無數次,卻在九十多歲的人生當口,跟隨女兒在荒地上住起「地窩子」。葬禮那日,孫女在悼詞內緘封了一枚眼淚,李娟知道,外婆的孤獨她從此就要繼承……;思考人和土地之間的關係,由百年前定居於此的第一批農人展現萬物生生不滅的強韌,從戈壁玉寫及比人類史更為久遠的洪荒,折射出她對自然與歷史的想像與敬意。

仍是熟悉的幽默明快筆觸,刻畫的卻不僅是歡樂細節,更多對自然和生命的憂慮與疑惑,透過哀婉的叩問,從極為遙遠的向日葵地,抵達每一縷仍對「生存」抱持熱情和希望的靈魂──即使殘酷,還是想要看見亮堂堂的金色花海──如此剔透的心願。

作者簡介

李娟

1979年出生於新疆奎屯建設兵團,著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唱歌》、《冬牧場》、《記一忘三二》等散文集。現居於阿勒泰,任職於新疆文聯。

童年和少女時代不停輾轉於四川、新疆兩地。高中輟學後,跟隨家庭有過短暫的阿勒泰哈撒克村莊的生活經歷,後來這段經歷成為早期作品的主要內容。又於十年後,兩次重返牧場,深入哈薩克普通牧人家庭,創作出牧場系列作品。

曾獲第二屆朱自清散文獎(2012)、年度人民文學獎(2011)、第九屆上海文學獎(2010)、第一屆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2009)。

作者自序

「大地最雄渾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萬物的生長啊……」

「我又想,人是被時間磨損的嗎?……不是的。人是被各種各樣的離別磨損的。」

「向日葵有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象徵,在很多時候,總是與激情和勇氣有關。我寫的時候,也想往這方面靠。可是向日葵不同意。種子時的向日葵,秧苗時的向日葵,剛剛分杈的向日葵,開花的向日葵,結籽的向日葵,向日葵最後殘餘的稈株和油渣──它們統統都不同意。

它們遠不止開花時節燦爛壯美的面目,更多的時候還有等待、忍受與離別的面目。

如果是個人的話,它是隱忍而現實的人。如果是條狗的話,都會比其他狗穩重懂事得多。

但所有人只熱衷於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輝煌瞬間,無人在意金色之外的來龍去脈。」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經沒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攏,慢慢與死亡和解。

我卻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負責地同死亡爭奪她。

我離她多遠啊,我離她,比死亡離她還要遠。

我和她生活在一起,終日在她的時光邊緣徘徊──奇異的,難以想像地孤獨著的時光。如蠶繭中的時光。我不該去試探這蠶繭,不該一次又一次干擾她的迷境。──以世俗的,自私的情愛。」

「小小的葉子,小小的,小小的黃花,小小的果實。沙棗樹以最小的手指,開啟最磅礴的能量。沙棗花開了!

我所經歷的最濃烈的芳香,要麼法國香水,要麼沙棗花香。

沙棗花開了,這片荒野中所有的年輕的,無依無靠的愛情,終於在大地上停止了流浪。

直到沙棗終於成熟,沙棗花香才心甘情願退守到果實深處。所有愛情瓜熟蒂落。」

「我至今仍有耕種的夢想。但僅僅只是夢想,無法付諸現實。於是我又渴望有一個靠近大地的小院子。哪怕只有兩分地,只種着幾棵辣椒番茄,幾行韭菜,只養着一只貓,兩只雞。只有兩間小房,一桌一椅一床,一麵鍋,一只碗。──那將是比一整個王國還要完整的世界。」

名人推薦

劇作家 陳曉唯

作家 陳栢青

作家 湖南蟲 感動推薦

「她明白等待的必然,更懂得生命是時間與記憶的匯聚。

生命於無涯的荒野裡,歷經開墾、落種、茁長、授粉、採收,於無盡的日子裡,積累難言的艱苦與孤獨,而她總能在貧瘠與困境之中看見藍與金的綺麗良景,看見生死的浮翠流丹,她以筆穿梭於時序與流年,從中描寫記憶的乳與蜜之處,記下時間的無盡的流轉。

這些由記憶與時間而生的字花,於她的句子裡燦爛盛放,因而這些故事永恆純潔、溫柔、美好且向陽。」

──陳曉唯

「李娟是天地之間的精靈。她的文字如顆顆飽滿的種子,遇到善感的心靈就會發芽結籽,堪比星星,再厚的雲層也不能遮掩它亙古不變的冷峻光澤。李娟的寫作不是坐在書齋中冥想、推敲、碼字,而是敞開,無限地敞開,像大海的漣漪與海岸握手言歡,像荒地上的植物迎接風,像一株株向日葵圍著太陽撒嬌。整個大地都應該感謝李娟!她用文字為大地萬物賦形,她觸及事物內部的靈性,這種靈性來自對生命的秘密的感悟,是她獨自與天地萬物對話的結晶。」

──申霞豔(文學博士,教授。曾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廣東省魯迅文學獎等獎項。)

「李娟的敍述來自她的記憶深處,以及那片廣袤沉靜而豐腴的土地。她記住的恰恰是易被人們所遺忘的一切——那些正被現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蝕的、某種古老而民間的傳統。正是這種富有價值的、兼具深情與克制的日常記錄和生活描寫,使她的文學疆域遠遠超越具體的地理界線與時間限定,在廣大的時空獲得延伸性的力量。」

──2011年人民文學獎評語

得獎記錄

2017年 央視中國好書大獎

2017年 百道好書榜年榜

2017年 新浪好書榜 文學類年度榜

2017年 騰訊‧商報 華文好書榜11月十大好書

2017年 中華讀書報 不可錯過的25種文學好書

遙遠的向日葵地
作者:李娟
出版社:東美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6-27
ISBN:9789869634649
定價:350元
特價:7折  245
特價期間:2025-01-15 ~ 2025-02-28其他版本:二手書 59 折, 205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