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職創業:善用10%的時間與金錢,低風險圓創業夢,賺經驗也賺更多
cover
目錄

各界佳評

【推薦序】 你不適合創業,但可以選擇:不離職創業去!/許景泰

【前言】 不辭職創業、低風險,賺錢也賺經驗

Part 1 為什麼要成為兼職創業家?

第1章 翻轉世代,只有一份工作是不夠的

第2章 放棄全職創業,選擇兼職創業的四大優勢

第3章 不只有一種模式,可以有五種

Part 2 打造自己的兼差計畫

第4章 你的條件,決定你的兼差資源

第5章 充分利用一○%的時間與金錢

第6章 練習「零機會成本」思考和寫專業自傳

第7章 投資程序五步驟:蒐、篩、查、決、投

第8章 成敗關鍵:身邊有沒有一群對的人

第9章 面對困難、卡關、失敗的態度

第10章 持續成功,贏在你的價值觀

附錄

管理財務資本:表格範本

明確、聚焦又專業的自傳範例

試閱內容

第1章 翻轉世代,只有一份工作是不夠的

安於現狀並不是一夜之間養成的心態。沒有人會早上起床後,看著鏡中的自己,然後心裡想著:「我想我很安於現狀。」然後聳聳肩,回到床上,倒頭繼續睡大覺。通常,這種心態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養成的。

我剛進職場時,曾經接受過一份工作,我當時心裡已經清楚知道,這份工作並不適合我。在聘僱合約上簽下名字的時候,我的胃裡彷彿打了個結,由此更證實了我的疑慮。但由於我當時沒有其他的選擇,而且還得償還一筆鉅額的助學貸款,所以即使心中不踏實,我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上班後第三個月的某一天,我一如往常地,在午休時間躺在桌子底下,打算小睡四十五分鐘。就在那時,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已逐漸陷入「安於現狀」的陷阱了。隔天,我就開始找工作,並且很快地做了宿命的決定──投入AIG的陣營。

之後,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發現想換工作並不容易。在如此低迷的後末日經濟氛圍下,我算是被困在AIG了。然而這一次,我既沒有做什麼有建設性的動作,也不打算繼續享受我的午休時光。這一次,我選擇做一個焦躁的人。我動手移走辦公室任何有個人生活跡象的東西,把桌上的書籍、筆記本,甚至照片,都收進櫃子或抽屜裡,直到從大廳看去,四周都是玻璃的辦公室,變得空蕩蕩,什麼都沒有。我這麼做,其實是一種象徵動作,意思是把自己從這個職場完全抺去,然後我以「放空」的說法,來反諷這個動作。

事實上,當今這個時代,得過且過、安於現狀的心態,在美國職場裡簡直無所不在。或許你並沒有在桌子下打呼睡午覺,也不像我,選擇了一條「消極攻擊」 的路線,但你大概也沒把多少心思放在工作上吧!二○一五年,民調公司蓋洛普(Gallup)發表一份針對美國職場的研究報告,將近七成的民眾對自己的工作,不是「沒有投入」,就是「積極地不投入」。根據我的計算,這表示全美有數以千萬計的員工,可能正處於「放空」狀態,因為他們根本就是人在心不在。

當鐵飯碗不再是鐵飯碗

原來,有這麼多人在他的職業生涯裡,一直處於夢遊狀態。其實這也不令人意外。曾經,一個人的事業成敗與否,取決於他是否能在公司裡一路晉升;如今,能否升遷,已不再是個人成就的指標,那已經是過去式了。當全球經濟在一個又一個的金融危機裡震盪起伏,變化如此惱人,卻又如此頻繁,很少人會期望自己能在一家公司裡待得夠久,久到能領退休時公司送的金錶。除了景氣循環,還有公司合併、境外外包(Offshoring) 、業務外包、公司裁員瘦身等種種變化,都持續地重塑現今職場的面貌,因此,要為未來計畫也變得越來越不可能,因為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

根據美國勞工局的統計報告顯示,戰後嬰兒潮的這一代,在年齡介於二十二至四十四歲之間的時候,平均每人每三.五年就會換一份工作 。這個趨勢看來還在加速發展:九一%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 對自己的期許是,在同一份工作上,最多不待超過三年。按照這種步調,一般員工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換工作的次數大概會在二十次左右。 簡單說,老派菁英人士的信念,也是我們許多人從小到大被教育的工作態度──埋頭苦幹,努力工作,持續向前邁進──已經不合時宜。當今這個時代,已經不再認為抓住下一條橫槓,持續在同一梯子上向上攀升,是一個可行的策略。

即使是傳統聲望最好的行業,例如:金融、法律、醫藥等專業,時至今日,也無法保證一定能讓人致富。天底下已經沒有什麼萬無一失的事,而且這不只是因為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而已。在過去五年內,華爾街各金融機構的前廳辦公人員、投資銀行家和證券交易員這類專業人才人數,在全球下降了二○%。同時,薪資結構的改變,以及金融業的相關監理法規明顯增加,又大大地影響了從業人員的薪資福利。 法律以及醫藥相關行業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二○一○年的法學院畢業生,只有四成投入了律師事務所等與法律相關的工作,大約有二成選擇從事無需法律相關學歷的職業。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近來有一份調查發現,將近六○%的現職法律從業人員,都不鼓勵年輕一代進入這個行業。 同樣地,只有五四%的現任醫生表示,如果重新來過,仍會選擇從事醫療工作。

如果連那些理所當然應該荷包滿滿的產業,都今非昔比了,那麼其他領域的職場情況,又是如何呢?事實上,連下一波的新興行業也一樣,不會再有所謂的鐵飯碗了。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此投入好幾年的時間去上學,然後背負鉅額的助學貸款?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才都知道,這樣實在太不划算了。他們要的不只是這種坐在小隔間裡,然後埋頭苦幹二十年,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辦公室工作,他們要的更多。對他們來說,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創業。

走進今天的校園,你會發現,儘管過去人們總是稱銀行家為「宇宙之主」(Masters of Universe),但比起立志成為投資銀行家的人,立志成為下一個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s)的人,實在多太多了。不只是因為祖克柏可以穿牛仔褲和連帽衫去上班,或是因為他遠比銀行家更富有,雖然這樣也不錯。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創業公司提供了一種環境,讓離開學校只有短短幾年的社會新鮮人,能在這種迎合他們價值觀的公司文化裡,建立一份能結合自主性與增加財富機會的事業。在這裡,他們可以奠定基礎,獲得工具,如果有心,有朝一日就可以發展出自己的新創事業。誰能責備他們受到這種新的成功典範所吸引?在科技發展如此日新月異的環境下,即使今天最具規模、最熱門的行業,都可能在一夜之間變得過時落伍,像創業家那樣思考,才是現在最不可或缺的能力。

全職創業家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

遺憾的是,所謂「像創業家那樣思考」,其實和好萊塢電影帶給人們的想像,很不一樣。八○年代是金融界的黃金時代,於是我們有了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和葛登.蓋柯(Gordon Gecko) ,以及主角的經典臺詞「貪婪是件好事」(Greed is good);現在,我們則有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以及HBO出品的影集《矽谷》(Silicon Valley)。就像雅痞、時尚人士一樣,創業家也成了一種類型的人。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創業家依然是吸引眾人眼球的焦點,也總有辦法一再翻新炒作的話題。隨便拿一本以創業為主題的雜誌,或是瀏覽一些有關新創公司的部落格,你就會發現,文章中描述的創業家幾乎都具有類似的特質:行事獨立、才華洋溢、焦躁不安、極具創新力,彷彿沒有任何缺點。這個訊息非常明確:創業家是一群新的先驅者,是一群預見未來的戰士,他們組成一支無所畏懼的大軍,將賺進數量難以估計的財富,也將主宰未來。

你所見證的這種現象,我把它稱為「創業有限公司」(Entrepreneurship, Inc.)。憑著創意和膽識,這些「創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把一件更接近努力打拚,而不只是光鮮亮麗的人類行為,在產品化和品牌化方面,做了非常了不起的貢獻。社會大眾也因此對白手起家這件事,抱著一種扭曲而浪漫的概念。創業園區心知肚明,把創辦公司的真實過程展現在大眾面前,是很差勁的產品定位;告訴人們要更努力工作,一點吸引力也沒有。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創業是一個必須全心全意投入的生涯選擇。除非你是被虐待狂,否則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直到找出成功方程式,這個過程一點也不浪漫。

何必說出公司成立的經過,把事情複雜化?這樣對誰都沒有好處。於是,在外人的眼中,每一個新事業似乎都是從一個夢想開始,也許是從某個車庫,或是某間學生宿舍,又或者是在泰國海灘上沐浴在陽光下時,所做的一個勇敢的夢想開始。這樣的發跡故事,遠遠比老實承認自己的創業念頭,其實是坐在俄亥俄州某個小隔間裡、蒼白的日光燈管下產生的,更能激勵人心。

就拿蘋果電腦的傳奇來說吧,傳說中,當初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和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二人共同創辦蘋果電腦的地點,是位於加州的一個小車庫。如今,這個小車庫已成為朝聖之地,有志創業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果粉們,爭相來到這裡自拍留念。蘋果的傳奇成為最成功也最具代表性的矽谷車庫發跡故事,行銷到全世界。然而,真相並非如此。二○一四年,沃茲尼克終於出聲,承認整個車庫發跡故事是「被神話化」了,因為「實際工作的地點……是我那時在惠普工作的小隔間。」

絕大部分的公司創辦人在意的是結果,而不在意自己是否助長了創業的狂熱,這也是理所當然的。身為創業家,如果連你都相信自己炒作出來的神話,投資人就應該趕緊把你趕出門外,免得你把他們的錢都輸光。不把注意力放在目前進行的工作上,而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去展現個人魅力,是非常危險的事。你看起來可能條件俱足,說的話也似乎頭頭是道,但是當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也做了,最後還是得看成果來決定一家公司的價值。條件俱足,但沒有實際去執行,最終肯定只能做個第一流的「空想創業家」(wantrepreneur)。

很遺憾的,這就是美麗的創業神話被打破後的真相。粉飾本質,只把焦點放在表象,刻意不去談一件很重要的事:全職創業家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的。如果你決定今天,或者永遠都不想成為創業家,實在不必感到羞恥。事實上,選擇一條比較循序漸進的道路,可能會是你所做過的選擇中,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決定。絕對不要貿然放棄一份穩定的工作,投入一個風險很高,連你也不確定自己做不做得到的事情上。如果決定要創業,你得全神貫注,繃緊神經,看清方向。

兼職創業家不等於自由工作者

讀到這裡,你心中可能會有一個疑問:到底所謂的兼職創業家,和大家熟知的自由工作者,有什麼不同。雖然自由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也具有彈性,但他們和兼職創業家在本質上截然不同。所謂的自由工作者是獨立自雇者,是按客戶所訂時薪,依工作時數計酬,並以現金支付酬勞。有些自由工作者只為一家客戶工作,這種情況下,等於是該公司的全職職員,但不受限於長期的承諾和義務。有些自由工作者比較像顧問,是提供自己的特殊資源,並同時參與好幾家客戶的不同計畫。自由工作者一般不會藉由合作而取得客戶公司的股權,主要是以所提供的服務賺取酬勞。

兼職創業家則不同。既然已經有了一份固定的正職提供穩定的收入,你可以運用其中的一○%,投在不同的目標上,以建立長期的價值。你得把自己當成業主,運用你的時間或金錢,或者二者都有,去換取或創造在一家或多家公司中的股權。簡單地說,你並非以工時計酬,你是藉著投資而成為業主。

如果你目前已經是個自由工作者,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因為你已經踏上兼職創業之路的第一步。身為自由工作者,你自然會有許多機會,遇見許多客戶,拓展你的人脈,並且逐步累積屬於你的成就與歷練。名片上的名字是你的,你的工作表現就代表你自己。現在,你要做的,就是開始在情況允許時,像業主那樣思考。在累積經驗的同時,你可以主動尋求和其他創業家一起合作的機會,以你的時間和你的專業,換取那些剛好需要你的專業的企業的血汗股權。

第5章 充分利用一○%的時間與金錢

兼職創業家永遠不會非常確定,要在每一個機會投入多少。我喜歡把每一個投資案想成是一顆種子。有些種子不會發芽,有些種子會活下來,並且長得很旺盛,有些種子還會產生新的種子,並隨風吹散,落到你沒有預期到的地方,然後生根。一段時間之後,你就可以跟著這些種子,和一群從先前的嘗試中認識與信任的夥伴,參與一個又一個新事業。你也可能會發現新的自己,並在這一路上建立財務與專業的自主性。有一天早上醒來,你可能會發現,歷經這些新事業的歷練之後,你已經完全脫胎換骨,變成不一樣的人了。

由於兼差的事業,派翠克.利能班克(Patrick Linnenbank)博士現在的角色有點像電影角色詹姆斯.龐德(James Bond),只是他的工作更有意思。

派翠克是個住在荷蘭的荷蘭人,他經營一家反恐與調查公司,也是幾家人權組織的董事會成員。他也在很多深奧的領域擁有證照,包括文明黑客(ethical hacking) 、Krav- Haganah防身格鬥術 、駕駛逃脫術(evasive driving) 與犯罪剖繪(criminal profiling) 。他的履歷表讓他看起來像是一個祕密情報員,但除非你是壞人才需要擔心他,因為平時的他,是個腳踏實地、風度翩翩的人,他的兩個孩子都能證明。

派翠克為什麼會踏上這樣的職業生涯?因為他在讀完醫學院之後了解到,外科醫生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個重要缺點:必須固定待在某一個地方。於是他打包行囊,飛到法國,取得一個商學碩士學位。之後,他在貝恩管理顧問公司擔任企業顧問,除了必須埋頭在一堆簡報工作之外,他還接了在急診室二十四小時值班的醫生工作。因為對他來說,只有「完全瘋掉」,才會只做一份工作。之後的十年,派翠克一邊繼續在顧問公司工作,而且一路做到合夥人,但同時還一邊以救人性命當作副業。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樣的人生已經夠刺激了,但他還另外培養出法醫的興趣。這件事讓他可以用上他的醫學訓練,同時也可以在人權領域,做出自己能力所及的貢獻,這是他的另一個熱情。在非洲從事亂葬崗調查時,他的人身安全受到好幾次威脅,所以他接下來取得的專長,就是與安全有關的議題,他因此而成為熟練的神槍手,也能從囚禁中逃脫,還有其他待在地球最危險的角落上,要保命必須知道的所有一切知識與技能。

根據他在白天工作與副業中培養出來的技能,他創辦了天使保安集團(Seraph Protection Group),這家公司專精於高危險的安全工作、反恐顧問工作,以及法醫調查工作。它的辦公室遍及歐洲、亞洲、拉丁美洲與中國,提供服務的對象包括船運公司、非政府組織,以及高淨值人士(high-net-worth individuals) 。但他還是不滿足於只有一份工作,因此還同時為客戶提供顧問服務。

派翠克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他不只是詹姆斯.龐德,他也是傑克.鮑爾(Jack Bauer) ,還帶有一點《急診室的春天》(ER)與《CSI:犯罪現場》(CSI)的醫生與探員的角色。如果你看到他在領英(LinkedIn)上的個人檔案,很自然會感到震驚。他的資歷會讓幾乎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看起來都像是個懶骨頭。他顯然是一個聰明又有行動力的人,但他的成功歸因於一個簡單的事實:他是善用時間與金錢的專家,而且他很努力地聰明投資自己的資源。

派翠克把三個似乎不同的專業領域──醫療、法醫與安全,整合成一份工作。如果你和我一樣,想知道他是怎麼辦到的,答案很簡單:就像你將在本書中會看到的人一樣,他會認真坐下來,拿出紙和筆,然後想出他可以撥出多少時間與財務資本,投資在創業活動上。一旦他思考清楚想做的事,他有兩大策略。第一,他會直接專注在已經取得智慧資本的領域。從醫療跳到法醫是很自然的轉換,也會比他變成跳水運動員或演奏會上的鋼琴家,會有更高的生產力。第二,對於他還沒有專業技能的領域,他會很有方法地取得那些特殊技能,以便讓他達成整體的目標。派翠克知道,如果他想在亂葬崗法醫鑑定領域中領先別人,他就需要充分的訓練,於是他很有策略地把時間與金錢,投資在他負擔得起的最好的訓練課程,也就是說,他曾到美國、以色列與非洲,和反恐專家一起學習。

在這一章,你要仔細盤點你是如何利用你的時間與金錢。並且要為了白天工作之外的事業,至少撥出你一○%的時間與財務資本。如果你從頭開始做,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大的承諾,但你會很驚訝,有了計畫與優先事項的安排之後,你的每一個資源都能發揮更大的功效。記住,你就要開始從事你喜歡的案子了,這將會為你的事業與人生帶來實質的利益。雖然難免要做些犧牲,但最後的收穫一定會比付出更多。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專為上班族量身訂做的創業書

★不用辭職就可以開始創業

★不必顧慮資金、人脈有沒有全到位

★分散失業風險,對付不景氣的強力對策

★不創業,也能像創業家一樣思考

★創業家思維指南,豐富你的職業人生

過去,如果想實現夢想、做自己喜愛的事,通常會建議你自己當老闆,

但離職創業,工時不規律、工作不穩定,而且風險很高,

因此,只好繼續安穩的職涯生活,當個領薪水的員工。

現在,你不是只能二選一:全部投入或完全不做,

你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不離職,當個兼職創業家!

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派翠克.麥金尼斯(Patrick McGinnis)本身就是成功的兼職創業家,

之前他在華爾街工作,原本以為能安於現狀持續他的職涯人生,

但2008年遇到金融海嘯,讓他覺得驚覺,只有一份工作是不夠的。

麥金尼斯認為,在驟變的環境下,即使今天最熱門的行業,都可能在一夜之間變得過時,

而且工作就像你的投資一樣,不該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因此他主張,拒絕只有一份工作或當全職創業家,選擇當兼職創業家的四大優勢──

1. 以B計畫的方式進行兼職創業,可以減低轉換工作時難以預見的衝擊。

2. 增加個人的有利情勢。創立自己的公司,才有機會藉由正確的投資,創造實質的價值。

3. 除了具有財務發展的潛力之外,還能讓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4. 會學到一身技藝,讓專業能力更加完備,對正職工作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兼職創業家不只有一種模式,有五種可以依自己的條件和資源去創業──

◎ 天使投資人:成為兼職創業家的第一步,投入資金、專業,去幫助別人發展他們的公司。

◎ 顧問:你能貢獻比較大的是經驗,而不是現金,你的專業就是你的貨幣。

◎ 創辦人:一邊推展新創事業,一邊維持你的全職工作,在二者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點。

◎ 業餘創業家:分配相當比例的時間和精力,探索自己熱衷的事物。

◎ 雙重創業家:本身已是全職創業家,成為雙重創業家的主要目的是,讓投資更加多元。

麥金尼斯將一步一步詳細說明,

從找到你的第一個創業計畫,到找出投入資源最聰明的方法,

並教你如何選擇與投入兼差計畫,

除了正職之外還有營收,甚至把白天的工作做得更好。

讓你一圓創業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賺錢也賺經驗!

本書你將學到:

.怎麼做,才能利用10%的時間與金錢,讓下班後的時間與金錢,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如何利用智慧資本,以充分發揮你的強項?

.如何應用投資程序,去發掘、分析與投入各式各樣的案子?

.如何運用人脈,組建你的團隊?

.兼職創業家應該具備的精神與注意的各個細節?

.遇到困難、卡關、失敗時,該如何面對與處理?

作者簡介

派翠克.麥金尼斯(Patrick McGinnis)

創投資本家與私募股權投資人,在華爾街工作十年後,成立了Dirigo Advisors公司,為投資人、創業家與成長快速的公司提供策略建議。身為兼職創業家,他有非常多元的投資組合,這些新創公司分布在美國、拉丁美洲、歐洲與亞洲。他畢業於哈佛商學院以及喬治城大學,經常為《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波士頓》(Boston Magazine)雜誌與《富比士》(Forbes)撰稿。現居紐約市。

譯者簡介

林麗雪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愛大自然與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譯有《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數位口碑經濟時代》、《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攻擊者優勢》、《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史丹佛最強創業成真四堂課》、《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自由的選擇:芝加哥自由市場經濟學派演變史》、《誰買走我的個資》、《拯救水資源危機》,合譯有《虛擬貨幣經濟學》、《如何打造營收上億的App》等書。

作者自序

【前言】 不辭職創業、低風險,賺錢也賺經驗

你準備好做兼職創業家(一○% Entrepreneur)了嗎?

如果你一直持續關注目前快速變遷的科技、機會以及思維模式,是如何正在改變全球的經濟,那麼你可能已經注意到有一股新的風潮正在形成。

現在到處都可以看見開心創業、享受前所未有的工作彈性和自主性的人,而且他們都還各自擁有一份正職工作:

. 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開創了屬於他的龍蝦堡事業王國;

. 一名設計師經營了一家童裝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 一群聖經團契的朋友,共同成立了一家精釀啤酒公司,他們全是以兼職的方式創業。

對他們來說,創業不是全部,而是工作之外的附加選擇;而且在情勢有利時,創業可以為他們增加機會,有下跌風險時,也能提供保護,同時還能讓他們的生活更豐富、更有趣。同樣的做法,為什麼不能應用在你身上呢?

兼職創業家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你至少撥出一○%的時間,如果可能,也可以撥出全部財產的一○%,投入新的投資或機會上。藉由經驗與人脈,你可以選擇各種機會,不只能發揮你的強項,還能和你的職涯與興趣相輔相成。最重要的是,你付出心力所創造的一切,都會屬於你的。在你的一生中,你可以在很多個時間點改變職業、轉換部門、改變角色,甚至換公司,但你永遠都在為最重要的雇主創造價值:那就是你自己。

我想在一開始就先說清楚,本書的主旨並不是反對公司或反對工作,事實上正好相反。讀完本書總共十章的內容,你將會學到如何一邊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一邊還能培養新的技能,讓你在工作上的表現更有效能。畢竟,目前從事的工作,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它提供了一個場所讓我們學習專業、建立人脈、挑戰風險、學習如何為團隊奉獻。另外還能享受晉級升遷的機會、教育訓練的機會,以及社交互動的機會,對我們來說,這些經驗非常寶貴,值得我們衷心感恩,更何況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它付給你一份穩定的薪水,外加各種福利。的確,以上提到的種種,都不應該視為理所當然。但在吃了不少苦頭之後,我才了解到,我們要追求的人生,不僅僅只有這些。

我的兼職創業家之路,開始於我還在一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部門擔任副總裁的時候。我負責投資創投資金和私募股權的交易,業務遍及全球,因此經常往返全球各地,和在不同國家的公司合作,包括巴基斯坦、柬埔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波蘭、土耳其、中國和菲律賓。除了總是處在時差狀態這一點,讓我頗為苦惱之外,我相當熱愛我的工作,因為它完美結合了旅行、心智啟發以及財務上的回報。這份工作也讓我的生活,經常出現彷彿置身○○七電影裡的時刻。

在紐約,我可能是個擠地下鐵上班的打工仔,但是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堡,或是印度喀拉蚩,或是哥倫比亞的波哥大,我可能搖身一變,混在一些重量級大老之間,搭乘遊艇前往某個豪華晚宴,或是坐在防彈四輪驅動越野車中快意馳騁,身旁還坐著荷槍實彈的保鏢。

大概是時差的問題真的太傷神了,二○○八年秋天,全球金融開始大崩盤的時候,我竟然毫無心理準備。我坐在座落於公園街的辦公室裡,看著CNBC電視臺(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揭露全球金融面臨的危機時,竟然不曾意識到這些改變將對我造成多大的影響,直到這些影響一一發生。

很不幸的是,我所工作的投資基金部門,剛好就隸屬於AIG公司。沒錯,就是那個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美國國際集團),就是那個在金融海嘯發生時,成為深夜脫口秀名嘴、示威群眾,甚至所有人大加撻伐的最佳鏢靶;就是那個AIG,讓美國國會議員保羅.霍德斯(Paul Hodes)發飆怒罵:「我認為,AIG這三個字現在就代表傲慢(arrogance)、無能(incompetence)與貪婪(greed)。」唉喲,現在想起來,這句話還是讓我隱隱作痛。

即使一切都明明白白地擺在眼前,我還是想不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沒有道理啊!怎麼可能!AIG又不是那種大膽刺激的避險基金,它只是一家呆板無趣的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上有一兆美元。一兆美元耶!怎麼可能出錯?

結果顯示,很多東西都出錯了。即使用一兆美元,也無法為AIG止血。事實上,我的部門和那些讓公司出狀況的風險投資,一點都沒有相關,但沒有人理會,生意就這麼一落千丈。就在短短幾天裡,美國政府宣布將AIG公司國有化的計畫。一夕之間,一切都變了。我不再是為一家擁有一兆美元的企業工作,基本上算是變成一個政府部門。一聽到這個消息,我打開筆電,在臉書(Facebook)上把我的狀態更新為:「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 McGinnis)很榮幸能為您──美國納稅人──工作。」

但有趣的事才正要開始。第二天睡醒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念頭閃過:雖然我所工作的公司和以前不一樣了,我的未來也不明朗,但是天並沒有塌下來,我也還活得好好的。事實上,我竟然有種異常解放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如此強烈,以至於我開始懷疑,我所知道的關於建立職業生涯的一切都是錯的。

接下來幾個月,我嘗試為一切做出合理解釋,卻不斷卡在一個問題上:我到底是哪裡做錯了?隨著時間流逝,我逐漸發現,其實答案一直就在眼前:過去的我是如此天真,竟然期待只靠著一家公司的安全與穩定,就能提供我的一切所需。不幸的是,那所謂的安全與穩定,只是幻影與假相。

其實我覺得自己算滿幸運的。如果我沒有經歷過這一場金融危機,我可能到現在還是一樣,在工作中埋頭苦幹,心無旁騖,眼前只有唯一的一條路。我以為,自己既然頂著哈佛大學商學碩士的頭銜,做什麼都按照教科書上教的,我的職業生涯一定萬無一失,穩穩當當。但是,我錯了。我以為建立職業生涯就是盡量避免失敗,事實上,我錯得相當離譜,而AIG的股價大地震,就像字面上所描述的那樣,把我從安於現狀的夢中震醒了。

但還有一個大問題。我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在我進入職場後的前十年,一直都是進度超前,平步青雲,根本就沒去想過要有什麼B計畫。幸好,現在的我終於有空去探索不同的路,尋找更有趣的方向。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會再把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賭在一家公司的命運上。除此之外,未來可以說是天空海闊,沒什麼好怕的。過去的我總是小心翼翼,安穩至上,現在,或許該是冒點風險,甚至考慮自己創業的時候了。

經過一段時日沉澱,歷經幾番心靈探索之後,我的結論是,至少在我可預見的未來,我並不認為自己會成為一個成熟的創業家。我並沒有任何絕妙的商業點子,更不想放棄一份正職工作所能提供的安穩。我真的不覺得自己像個創業家。

在我進入職場的前十年,我一直把創業看成是別人家的事,並不適合我。我是那種專走前人走過、不會出錯的路,所以我工作就要找大公司,我也自以為我是最符合公司要求的「職員」。我認為這樣就夠了。我已經花了太多精神為一家公司工作,沒必要再自找麻煩,增加工作負荷。我在和朋友閒聊時,得知他們在工作之餘,還投入了新事業,我會面帶微笑,但心裡卻想著:「你怎麼會想把空閒時間拿來工作呢?」

另外還有風險的問題。對某些人來說,創業是個可行的選項,但對從小在美國小鎮長大的我來說,失敗實在太恐怖了。如果我在華爾街混不下去了,可沒有什麼祖產等著我回家繼承,等著我的只有住在父母家地下室那樣的生活。萬一真的淪落到那種地步,住在只有半套衛浴、裝著有線電視的地下室,那該情何以堪?我可不想只是為了一個沒有把握的機會,而放棄這份穩定的工作帶給我的名聲與地位,更不想放棄這份薪水。我很高興自己不必創業,我只想為最大、最穩定的公司工作。

那就是以前的我,但金融危機改變了一切。我努力思索下一步的計畫,同時下定決心,自己必須創造一種新的事業形態,既可能實現,又能永續經營。如果計畫太困難或太激進,以至於難以執行,改變又有何意義?如果我打算從頭做起,就得務實一點。與其自行創業,或許我可以找出一種方式,既不必放棄正職的工作,也能兼顧創業。或許我根本就應該倒過來想,創業的本質不是只有風險,它也可以是我的一份保單。

我開始認真思考,該如何以這種漸進而務實的方式創業,而且從一開始,我就把這個想法告訴許多朋友以及我認識的人。不久後,在一次搭飛機途中,我就遇到一位坐在我旁邊的男士,他花了一些錢投資一家玩具公司。接著我又聽說,一個朋友利用週末為一家時尚品牌工作,既是投資人,也藉此換取一些免費股份。我還聽說我一個前同事善用他在科技領域的信用,輔導世界各地的新創公司。這些是我最早知道的幾個兼職創業家,雖然我當時不太知道該如何描述他們的做法,但有一件事很清楚:這些人的做法,可能有點道理。

我一方面越來越確定,自己想成為兼職創業家,一方面也被心中的疑惑所苦。我有一大堆的問題要問:該如何開始?要做些什麼?我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來實現這個計畫嗎?會有多大的風險?我有足夠的判斷力和經驗,做出正確的決定嗎?

五年後的現在,我已經為以上的問題找到了答案。我深深相信,兼職創業家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養成的。你可以透過學習而成為兼職創業家,就像我一樣,就像你將在這本書裡看到的這群人一樣。我們都是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術、興趣以及人脈,建立各種專業活動的投資組合。我總共已經投資了十二個新創事業,有些是投入金錢,有些則是投入時間,有些則是二者皆有。其中有七家公司中,我所擁有的股權,有部分或完全是因為我投入了時間,而不是投入金錢,也就是所謂的血汗股權。

在選擇投資標的,建立投資組合時,我總是遵循一套明確的方法,因此,在為未來貯備機會的同時,我也賺到了錢。到目前為止,我的投資已經為我賺回將近二倍的金錢。我持有的股權巿值,也比我最初投資時翻了十倍以上。我參與了三項土地開發案,不但可以預期有長期的發展機會,還會有現金分紅增加收入。除了有利可圖之外,投資的過程也充滿趣味,我也因此得以和一群很有魅力的人一起合作,有些人你稍後也會在書中看到。這些難得的經驗,徹底改變了我對職業生涯的看法。

現在,我只有一個遺憾:為什麼我沒有早一點開始這麼做?如果我在AIG風暴爆發的隔天一早起床的時候,手中已經握有一份能讓我的生活與工作穩定的投資組合,這整個過程也就不會那麼焦慮和痛苦了。我也不會為了我的損失而哀悼,只會把精力轉而投向正面的事物──我的兼差事業。

好消息是,現在正是投資的最佳時機。本書將提供你所有方法和行動計畫,幫助你將創業與目前的工作整合在一起。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都是我的切身感受,但願多年前有人能這樣指導我。第一部分「為什麼應該成為兼職創業家」,將為你解釋兼職創業家的來龍去脈,以及到底是什麼強烈的理由,讓那麼多人正在努力把創業融入自己的職業生涯。另外,本書還將介紹五種兼職創業家的形態。第二部分「打造自己的兼職計畫」,將提供你步驟式的指南,幫助你擬定策略,邁向職業生涯的另一個階段。

透過這本書,你將遇見真實生活中的兼職創業家。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各種不同的專業領域耕耘,展現不同的核心技能。其中有設計師、軟體工程師、文學經紀人、汽車銷售員、電視購物臺製作人、醫生、全職家長、學生,還有幾位律師。此外,還包括了一些在金融界、顧問界和科技界工作,擔任不同職位的人士。儘管他們各有不同的背景,卻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已經採取類似的方法,開始並經營自己的兼差事業。他們的經驗完全可以複製,你可以加以研究,並且運用在自己身上。

以兼職的方式創業,不是理論,而是一個務實的選擇。它不會只是一個很酷,卻無法在生活中實踐的想法。你不需要具備商學碩士背景、法律學位,或者任何專業資格,也能夠理解並執行這本書所提供的行動計畫。你也不需要具備二十年的工作經驗、幾百萬美元的銀行存款,或是搬到像紐約、舊金山或者倫敦這樣的大城市居住。你需要的只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在需要的時候願意求助的心,以及如何著手進行的工具。

名人推薦

【誠心推薦】

SmartM世紀智庫創辦人 許景泰

職場實戰家 崴爺

【國外推薦】

「已經四年了,我一邊做一份全職工作,一邊當兼職創業家,我當時還不知道這個字眼,我只知道我比以前更有錢、更有樂趣,也有更多機會。如果你也希望擁有這些,一定要讀這本書!」──《不受限的工作人生》(Do Over)作者 喬恩.阿考夫(Jon Acuff)

「創業並不是一個標準一體適用,其實它有很多形態與形式。在投入之前,檢驗想法,或在生活中融入一些創業特質,是很有價值的事。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做。」──500 Startups 種子基金合夥創辦人 克莉斯汀.蔡(Christine Tsai)

「我們都把創業想成是一件很偉大、很恐怖的事,要靠著信心,全力奮手一搏,還要清除所有阻礙,因此並不適合膽小的人。但是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每一個人的行為都要更像創業家,要勇於承擔風險,否則就會有被拋在後面的危險。麥金尼斯在他的第一本著作中,提出一個創業成功的策略,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的風險、創意與事業,就能多得到百分之百的滿意度。創業是每一個人的聰明選擇,所以一定要讀這本書。」──奮進集團(Endeavor)合夥創辦人暨執行長、《不瘋狂,成就不了夢想》(Crazy is a Compliment)作者 琳達.羅騰堡(Linda Rottenberg)

「在企業面貌不斷變化的時代,創業不再是孤注一擲,要就全部投入,不然就完全不做的嘗試。麥金尼斯以『兼職創業家』的過來人經驗,為你清楚說明成為兼職創業家的有效方法。」──《誰在背後挺你》(Who's Got Your Back)、《別自個兒用餐》(Never eat alone)作者 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zzi)

「任何曾經想創業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鉤癮效應》(Hooked)作者 尼爾.艾歐(Nir Eyal)

「清楚、簡潔、前瞻思考,本書深入挖掘今日商業界的未來。」──《想好了就豁出去》 (Delivering Happiness)作者、Zappos.com執行長 謝家華

【推薦序】 你不適合創業,但可以選擇:不離職創業去!

──SmartM世紀智庫創辦人 許景泰

兼職創業,有可能嗎?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要創業?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現在沒有一樣工作是一○○%安穩的!你若把職涯的全部,投注在一家公司的命運上,風險不僅非常高。而且你若認為還有鐵飯碗的工作,事實是早就不存在了!

這本書並非鼓勵你離職創業去,畢竟創業失敗的風險更高。反而是刺激你,在快速變遷時代下,你可以選擇:不離職創業去!

不過,如何不離職創業去呢?我看了這本書,有以下三點深刻體悟:

1.別貿然行動,但可採取漸進而務實的方式創業

除了你平常認真工作之外,你應該思考B計畫的可能。我認識太多年輕創業者,想到一個點子,跟家人借了錢,就衝去創業開公司了。第一年,看似風光,因為名片上印著響亮的創辦人或CEO頭銜,令周圍人被工作時間綑綁的人,羨慕不已。但不到二年,因為無法找到穩定賺錢的模式,十間有九間都關門了。事實上,你大可不必貿然地創業,可以先有一份好工作,再來計畫兼職型的創業,不僅可二者兼具,也相對務實。

2.我真的相信,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全職創業

更何況,我認識的創業者,生活與工作幾乎是全面失衡的狀態。也許,你不想擁有沒有生活品質的人生,但你又想因著創業,體驗建立新事業的模式。你可以像本書所提倡的,試著成為投資者,做為新創公司的股東,一樣可以開啟你的新視角。例如:二年前,我開了一間美式餐廳Dreamer38,當時我已經有四家公司,其實早已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可以投入在這間餐廳上。我決定,找一群願意投資的朋友一起合夥,當兼職創業者。餐廳就找專業經理人經營,既可擁有自己的餐廳,又可因著餐廳的經營,創造出更多附加價值與機會。

當然,餐廳也可能會有倒閉的風險,但每位投資者分攤,無須花一大筆錢即可成為餐廳老闆,只要每個人評估風險是接受的範圍內。在這個歷程中,不僅可拓展自己人脈,也可增加專業知識和生活更豐富,其實是很棒的投資!

3.多數想創業又怕失敗沒退路者,都是因為認清自己沒失敗的本錢

之所以會有兼職創業,還有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多數人沒有失敗的本錢。換言之,創業失敗所帶來巨大的財物損失,可能會拖垮自己,甚至連累家人,產生極大的負面連鎖效應。

我就有一位很好的朋友,因為創業跟銀行借貸,與妻子娘家借錢,二年後創業就宣告失敗。積蓄不僅全賠光,銀行錢也還不出錢來。創業失敗,帶給他後續巨大影響,讓他日後在找工作和家境負擔上都變得非常艱困。假使,你真的還是想創業,也許打造一個合適自己的兼職創業模式,從中因著投資,學習創業的歷程,若還能創造一門賺錢的生意,這肯定是非常棒的投資。

最後,我還是要再三提醒,兼職創業跟全職投入創業,都會有風險。畢竟,創業交給自己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但交給有能力、你也信任的人,無論你是做天使投資人、顧問、創業合夥人哪一種角色,都必須花時間和精力,謹慎而行。畢竟,沒有一定保證會成功的事業,但在這快速變遷的時代,開創自己的事業,卻已經多了很多選擇和多元的可能!

不離職創業:善用10%的時間與金錢,低風險圓創業夢,賺經驗也賺更多
The 10% Entrepreneur: Live Your Startup Dream Without Quitting Your Day Job
作者:派翠克.麥金尼斯(Patrick McGinnis)
譯者:林麗雪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8-04
ISBN:9789863428626
定價:360元
特價:88折  316
其他版本:二手書 56 折, 20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