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淡定面對0~6歲孩子的情緒勒索,不用對立也能教出自律又快樂的孩子
cover
目錄

【推薦序】蒙特梭利教育的家庭延伸

【推薦序】深深的同理,淡淡的處理,做父母再不是件苦差事!

【推薦序】把握大腦發展原則,了解孩子個性,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推薦序】原來孩子犯錯是件美好的事!

【推薦序】一則則陪同孩子、家長面對生命的動人故事

【推薦序】破解幼兒教養難題的寶典

【前言】給因教養而焦慮的爸媽們

【PART1】 CHECK!父母最常有的教養盲點!心態對了、觀念對了!所有教養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教養情境自我檢測表】

「自由與紀律」教育的6大重點

CHAPTER1

「愛與尊重」的教育是不夠的?!

搭配自由&紀律,才能成就自律的孩子

為何「愛的教育」在我家行不通?

只推崇「愛」的錯誤教養,比打罵更可怕

【CASE1】父母的「愛與尊重」為何只換來孩子的「冷漠與無禮」?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還小時,成人給予教育必須有權威

——「理性權威」VS「非理性權威」,孩子需要的是能幫助生命發展的「理性權威」

【蒙特梭利觀點】權威不是情緒,不是憤怒,而是原則

——「愛與尊重」≠給予孩子規範時對他謙卑,捨棄權威

「自由&紀律」如何拿捏才能恰到好處?

成人應先充分瞭解「自由與紀律」的定義

【蒙特梭利觀點】給予孩子的自由,應是伴隨規範的「有限制的自由」

——越年幼的孩子,給的自由應越少;隨著孩子選擇能力越好,再逐漸增加自由的尺度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規範而不是放縱

——對0~6歲孩子而言,規範能給予他安全感,幫助他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蒙特梭利觀點】對孩子的愛,應放在幫助他「經驗錯誤』而非「規避錯誤」

——2~3歲是學習針對規範做出選擇、並面對結果的良好時機

是否有明確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律?

把握「自由與紀律教育的6大重點」準沒錯!

【CASE2】孩子故意擋住溜滑梯不讓其他人玩

【蒙特梭利觀點】正確的規範給予能幫助孩子從經驗學習,下次懂得做正確選擇

CHAPTER2

提醒四步驟 & 兩個選擇,

聰明解決孩子的不當行為

孩子違反規範時,如何才能避免親子衝突?

提醒四步驟:「溫和但堅定」的態度比說大道理更有效!

【CASE3】孩子吵鬧時跟她好好地說道理,卻不理會大人

【蒙特梭利觀點】降低大人與孩子衝突的「提醒四步驟」

——成人保持「溫和但堅定」的態度,不要挑釁孩子的情緒

提醒好多次,孩子還是不遵守規範,該怎麼辦?

兩個選擇:讓孩子體驗後果,他才能真正內化規範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違反規範時,先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提醒孩子

——提醒兩次之就不要再提醒,責罵、威脅和恐嚇只會挑釁孩子情緒

【蒙特梭利觀點】給孩子兩個選擇:「正確的選擇有好的結果」or「不正確的選擇有不好的結果」——若孩子選擇繼續做不對的事,大人要「允許孩子犯錯」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挑戰規範時,讓他體驗選擇後的結果

——孩子會挑戰規範是本能,不需要解讀為「不聽話」或「不孝順」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體驗後果的過程時,大人不要展現任何情緒

——大人們的氣話與情緒,只會模糊孩子學習的焦點,讓他記不住行為的因果關係

【家長提問Q&A】

Q: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兩個選擇」沒用?

Q:若孩子做的不是正確選擇呢?

Q:萬一說出「落井下石」的話,孩子會有什麼反應?

CHAPTER3

同理但不處理&秋後算帳

淡定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

孩子不高興就大聲哭鬧,怎麼勸都沒辦法?

同理但不處理,陪孩子度過情緒高峰

【CASE4】孩子喜歡動手打人

【蒙特梭利觀點】用柔軟、開放態度接納孩子的情緒,當下不做「處理孩子情緒」的事

【蒙特梭利觀點】給予「兩個選擇」後卻仍失敗的三個教養地雷

那大人應該何時和孩子討論他犯的錯呢?

秋後算帳,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

【蒙特梭利觀點】何謂「秋後算帳」?

——事後找適合時間、空間,再跟孩子討論

【CASE5】孩子不小心讓其他小孩受傷怎麼辦?

【蒙特梭利觀點】用包容對待孩子的錯誤,他就能以正面態度面對自己和別人的錯誤

【家長提問Q&A】

Q:要孩子懺悔,不會加深孩子的罪惡感嗎?

【PART2】 Try it!教養從讀懂孩子開始!方法對了、訣竅對了!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

【孩子學習紀律的5大階段】

CHAPTER4

透視0~3 歲幼兒心理發展,頭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孩子不是跟你唱反調,只是自我認同危機作祟

【0~3歲心理發展重點 &問題行為】

0~3歲孩子的發展特點與內在需求

正確面對「自我認同危機期」,培養自律習慣的基礎

【蒙特梭利觀點】0~6歲是孩子建構人格、發展能力的黃金成長期

【蒙特梭利觀點】0~3歲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正面臨了繁複的變化與快速成長

——處於敏感期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你給他什麼就吸收什麼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沒有主動要求,成人不給予不必要協助,不打中斷他的專注

家有0~3歲孩子,父母應具備的正確觀念

孩子的內在衝動驅使他無法服從指令,不是頑皮或故意挑釁

【蒙特梭利觀點】0~3歲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重要預備時期

——成人給予規範的方式正確,孩子會吸收正向經驗,瞭解不同選擇會帶來什麼不同結果

【蒙特梭利觀點】堅持原則與規範,但允許孩子合理範圍的情緒釋放

〔8~10個月問題行為〕丟東西、抓握物品

【CASE6】孩子老愛丟東西怎麼辦?

【蒙特梭利觀點】8~10月的孩子愛丟東西=完美自身動作的必然階段發展

【蒙特梭利觀點】「有意識釋放手中物品」發展期,訓練孩子動作精練的4個重點

——用方法滿足這階段的動作發展需求,孩子動作熟練後就不會亂丟東西

〔10~12個月問題行為〕亂拿東西

【CASE7】孩子愛隨便亂拿東西該怎麼辦?

【蒙特梭利觀點】10~12個月孩子愛亂拿東西並非「故意」不聽話或不乖

——探索環境是這時期孩子的本能,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蒙特梭利觀點】真實生活才能回應孩子的內在需求,豐富孩子心智

——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看似不經意的重複行動=他正在自我建構各種重要能力

——孩子在探索的時候,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

【蒙特梭利觀點】這階段的自由與紀律拿捏原則:有限制的自由

——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1.5~3歲問題行為〕喜歡把玩生活用品

【CASE8】孩子想玩易碎品該如何處理?

【蒙特梭利觀點】允許孩子探索並使用「非塑膠」用品

——不同材質能帶來不同觸覺刺激,與其不讓孩子碰「易碎品」,不如教他如何小心使用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的專注動作,有助心智的建構

——希望孩子結束活動,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可強迫、魯莽地中止他

【CASE9】孩子在外面不專心吃飯,只顧著玩手上的碎紙片

【蒙特梭利觀點】1~1.5歲孩子可以開始兩個選擇的預備練習

——透過選擇練習讓孩子瞭解「因果關係」:做了一個選擇,就會有它的結果,結果不會改變

〔1.5~3歲問題行為〕喜歡說「不要!」、講都講不聽

【CASE10】孩子講都講不聽,一直說「不要!」

【蒙特梭利觀點】1.5~3歲正是「自我認同危機期」

——孩子瞭解自己是獨立個體,尋求自我認同,對大人說「不要」來展現自己與成人的切割

【CASE11】明明提醒過了,孩子還是故意違反規範

【蒙特梭利觀點】3歲過後孩子開始說出「我」=自我認同危機的結束

〔1.5~3歲問題行為〕堅持要拿某樣東西,不給就哭鬧

【CASE12】孩子要拿東西,不給就哭鬧,該怎麼處理

【蒙特梭利觀點】「允許孩子探索環境」,是在幫助孩子發展獨立,並不是寵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的手眼協調有基礎後,爸媽可讓他嘗試探索「易碎品」

——東西打破也是機會教育,示範怎麼清理打破物品的現場,也是很好的日常生活經驗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的幼小身軀裡擁有探索環境、挑戰自我的偉大需求

——在沒有立即危險之下成人應該回應這種內在需求

〔1.5~3歲問題行為〕語言發展較慢

【CASE13】孩子快兩歲還不太會講話

【蒙特梭利觀點】語言發展是自然的事,提供豐富語言環境,孩子自然能學會語言

——不要強迫孩子講話,更別拿他跟其他孩子比較,孩子可能因為壓力不願說話

【蒙特梭利觀點】3歲前允許孩子探索環境、發展獨立,語言發展能力才會好

——日常生活的各種刺激很重要,孩子心智的全方位發展也有益於語言發展

〔1.5~3歲問題行為〕愛生氣又不要大人幫忙

【CASE14】孩子事情做不好,愛生氣又不讓大人幫忙

【蒙特梭利觀點】不給予過多干涉與協助,孩子才能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蒙特梭利觀點】父母的重要課題:允許孩子失敗,從挫折中學習

——孩子克服的困難越大,他的成就感與自信就越高

〔1.5~3歲問題行為〕亂拿店家東西

【CASE15】在商店/百貨公司亂拿東西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的行為問題,透過「事前約定」,讓他知道須依循的規範

——孩子理解能力較好時,「事前約定」和「兩個選擇」結合使用,可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5~3歲問題行為〕不守規矩、打擾別人

【CASE16】孩子故意在公共場合亂叫,試圖引起爸媽注意

【蒙特梭利觀點】1歲半~3歲:孩子正在探索並學習環境該有的規範

——家長要做的不是「罵到他聽話」,而是讓他經驗選擇後的結果

〔1.5~3歲問題行為〕自我中心∕控制力弱

【CASE17】孩子愛推別人、搶別人玩具

【蒙特梭利觀點】「自我認同危機期」時,內在衝動驅使孩子「想要就搶,不想要就推開」——家長近距離陪伴,觀察孩子與其他小孩的互動,必要時以「溫和、穩定」的態度提醒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不願意把玩具還人時的「兩個選擇」

——希望孩子選的選項放後面

〔1.5~3歲問題行為〕在外不肯讓大人牽手

【CASE18】孩子在外面亂跑不想被大人牽著怎麼辦?

【蒙特梭利觀點】我們可以同理孩子不尊重自己、別人、環境的行為,不代表要順從他

【蒙特梭利觀點】在過度限制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缺乏動作發展與全身平衡協調,反而容易發生危險

【家長提問Q&A】

Q:孩子不會玩時就哭、會生氣把玩具踢開?

Q:只要爸爸在家孩子就不要媽媽?

Q:孩子不跟長輩打招呼?

Q:孩子不吃青菜怎麼辦?

Q:孩子喜歡ㄧ直洗手玩水?

Q:孩子在探索時給予稱讚,會讓他有信心嗎?在旁的陪伴者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孩子的進步呢?

CHAPTER 5

讀懂3~6歲孩子心生理發展,沒有學不會規矩的孩子

——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用對方法,他就能養成自律的習慣

【3~6歲心理發展重點 &問題行為】

孩子的發展特點與內在需求

自我已經確立,更有意識地去做有興趣的事情

【蒙特梭利觀點】3~6歲,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意志力、獨立性增強

【蒙特梭利觀點】這些狀況下不要提醒或打擾孩子,才不會揠苗助長

家有3~6歲孩子的父母應具備的觀念

孩子的成長最大的動力是自動自發的內在需求

【蒙特梭利觀點】0~6歲服從的三個階段

——從服從度低到知道規範、瞭解規範、服從規範

【蒙特梭利觀點】4歲半~6歲孩子還沒養成自律習慣,問題通常出在成人身上

〔3~6歲問題行為〕不給他買玩具就耍賴、大哭

【CASE19】到玩具店一直要說買玩具、耍賴、大哭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哭鬧時,不要用責備、對立繼續挑釁他的情緒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鬧情緒時的3大地NG處理方式

——責備、試圖講理、坐以待斃,只會讓爸媽失去理智與判斷

〔3~6歲問題行為〕做錯事會怪罪別人

【CASE20】孩子不高興會說「都是媽媽害的」、「我討厭媽媽」

【蒙特梭利觀點】跟孩子當好朋友≠捨棄為人父母該有的高度與權威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3歲半前若沒學習做正確選擇、對自己負責,易將錯誤歸咎父母

【CASE21】對老師說話不禮貌(「提醒四步驟」的運用)

〔3~6歲問題行為〕大人在忙,卻一直問個不停

【CASE22】大人正在忙,孩子卻一直問不停

【蒙特梭利觀點】兩個選擇,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蒙特梭利觀點】從「自我認同危機期」開始,每天用「兩個選擇」協助孩子建立規範

【3~6歲問題行為】不收玩具

【CASE23】孩子不收玩具?不收玩具就丟掉?

【蒙特梭利觀點】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學收玩具,家長應該知道的做法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不收玩具,大人威脅丟掉玩具只會讓他養成「不尊重物品」習慣

〔3~6歲問題行為〕孩子說不要上學

【CASE24】孩子說不要上學,說也說不聽

【蒙特梭利觀點】家長最容易陷入的孩子情緒問題處理五大地雷

【蒙特梭利觀點】成人低姿態的「一直處理」會養成孩子的壞習慣

〔3~6歲問題行為〕遇到不如意就鬧情緒

【CASE25】自己忘記帶玩具,卻跟爸媽鬧脾氣

【蒙特梭利觀點】淡定面對孩子鬧脾氣,讓他學會自己處理情緒

【蒙特梭利觀點】過度在乎處理孩子的感受,容易造成孩子「玻璃心」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適當的解釋、說明與安撫是需要的;但過多可能就會適得其反

【家長提問Q&A】

Q:要給孩子看電視當獎勵嗎?

Q:我是一位幼教老師,請問關於教室管理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呢?

CHAPTER6

掌握6~12歲孩子心生理發展,不用囉嗦他也能學會獨立

——成人保持該有的高度與權威,比囉嗦提醒更有效

【6~12歲心理發展重點 &問題行為】

6~12歲孩子的發展特點與內在需求

運用想像力來推理學習、解決生活問題

【蒙特梭利觀點】6~12歲是主動探索文化、道德觀念的時期,孩子藉此達到智能的獨立

家有6~12歲孩子的爸媽應具備的觀念

給予規範時不應捨棄父母的高度與威嚴

【CASE26】孩子上小學後越來越不聽話、愛頂嘴

【蒙特梭利觀點】成人保持該有的高度與權威,比囉嗦提醒更有效

——再三重複的提醒只會讓孩子覺得煩、越來越不尊重你

【家長提問Q&A】

Q:0~6歲孩子溝通的方式是否不同於和6~12歲孩子的溝通方式?孩子到了國小,是否在溝通上的模式也要改變?

6~12歲孩子常有的問題及教養建議

先探究問題行為背後原因,再對症下藥

【CASE27】兄弟常常打來打去

【蒙特梭利觀點】成人習慣用負面方式處理孩子的爭執,容易形成孩子爭執的惡性循環

【CASE28】國小二年級孩子外出時還是會吵鬧

【CASE29】國小三年級兒子在家說髒話

【CASE30】國小一年級孩子總是忘記寫作業

【CASE31】國小四年級孩子對長輩沒禮貌

【CASE32】國小五年級女兒對爸媽的態度冷淡

【PART3】教孩子,從準備好自己開始!

【教養觀念自我檢測表】

CHAPTER7

孩子犯錯其實是好事?!

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以錯誤為友

孩子的缺點成人該怎麼看待?

愛,是接受孩子的全部。除了優點,還包括缺點!

【故事分享】一個焦慮的媽媽的故事

【蒙特梭利觀點】學習慢不是孩子的錯,接受孩子的全部才能真正支持孩子

孩子做錯事,如何讓他認錯?

尊重孩子,猶如尊重成人。孩子會更尊重自己,更願意面對錯誤

【故事分享】瀕臨爆發邊緣的孩子……

【蒙特梭利觀點】家長對待孩子錯誤的態度,將影響孩子對自身的評價

——尊重孩子,他才能坦然面對錯誤、包容自我

家裡孩子老愛爭執怎麼辦?

爸媽的態度要溫和堅定,語言要簡潔清楚

【蒙特梭利觀點】強迫分享並無法讓孩子學會「分享的美德」

【蒙特梭利觀點】成人需要維護輪流等待的觀念,不要因為孩子哭,就用不公平的方式

成人該如何淡定面對孩子的錯誤?

讓孩子學會「以錯誤為友」,要讓孩子「自省」,而不是「自卑」。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犯錯是最好的機會教育,打罵只會讓孩子更「不聽話」

【蒙特梭利觀點】「以錯誤為友」

——孩子必須透過「犯錯」才能逐漸修正自己,瞭解什麼是「正確的選擇」

【蒙特梭利觀點】「不罵就不乖」、「不罵就不會反省」的迷思

——透過給予孩子「兩個選擇」,也可以讓他學會「反省」

CHAPTER8

何謂教育最重要的元素

與內在小孩和平共處,才能用正面態度對孩子

準備好環境,教養就能水到渠成嗎?

除了完美的環境,成人也是孩子發展的關鍵!

【蒙特梭利觀點】教育的關鍵在於成人本身是否預備好自己

【蒙特梭利觀點】別讓情緒淹沒自己,對孩子的愛會讓你找到答案

怎麼做才能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教兒教女,先教自己。

有時面對孩子會忍不住失控……

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和解

【蒙特梭利觀點】成人對孩子的批評,將形塑孩子的自我認同

【結語】一位母親的真實故事

【致謝】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試閱內容

摘文1

家有0~3歲孩子,父母應具備的正確觀念

孩子的內在衝動驅使他無法服從指令,不是頑皮或故意挑釁

要幫助孩子生命發展,成人首先要瞭解孩子內在發展需求是什麼,並根據這些需求來預備外在的環境。如此,環境才能回應孩子,幫助孩子發展趨向正常化。0~3歲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期,這時我們若能順應著孩子內在發展指引(例如敏感期、吸收性心智、人類傾向等),很多發展也將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動作敏感期,如果我們能滿足孩子發展動作的需求,孩子動作就會比較穩定、精鍊,較不會出現「一自由就亂跑、一拿到東西就亂丟」的情形。又例如在秩序敏感期時,若環境有回應到孩子對秩序的需求,以後他做事情也會比較有條有理、步驟分明。

【蒙特梭利觀點】0~3歲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重要預備時期

——成人給予規範的方式正確,孩子會吸收正向經驗,瞭解不同選擇會帶來什麼不同結果

這階段也是培養孩子「自律」的重要預備時期,關鍵在於環境的成人對自由與紀律是否有正確的認知。蒙特梭利博士說:「孩子透過外在紀律,建構內在紀律」(A child constructs his inner discipline through the outer discipline),如果環境的規範是建立在「尊重自己、尊重環境、與尊重別人」前提下,孩子也將會把這種規範內化,逐漸成為一個懂得尊重自己、尊重環境、與尊重別人的個體。但如果環境的成人是用過度放縱、或過度限制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就不會對孩子人格養成有正面幫助。

0~3歲的孩子如果從小在一個有良好自由與紀律平衡(a good balance of freedom and discipline)環境下長大,成人給予規範方式是正確的,他會在這環境裡吸收到很多正向經驗,同時瞭解到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什麼不同的結果。到了3歲以後當他被提醒規範時,就會逐漸懂得做出正確選擇,依循正確的規範。然後到大概5歲,孩子就會將外在的紀律(outer discipline)內化,形成內在紀律(inner discipline),成為一個「自律」的孩子。

所以,「自律」是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下,養成的良好習慣。

但是,在0~3歲這階段,孩子先天的「內在衝動」(inner impulse)遠大於他後天習得的自我控制能力(self-control)意志力(will),所以他們會常常「不能自己」,無法服從成人的指令。例如,有些東西你叫他不要拿,他可能過一陣子又會過去拿;或者有些東西你叫他不要丟,但他拿在手上又會一直丟。這是由於:

1. 孩子生、心理發展需求所使;這些行為必須要到孩子內在需求被滿足以後,才會停止;

2. 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就算知道不可以,也無法控制自己。

【蒙特梭利觀點】堅持原則與規範,但允許孩子合理範圍的情緒釋放

‧ 成人規範必須明確、清楚。

‧ 規範必須有一致性(consistent)、有原則,不應變來變去,讓孩子無所適從。

‧ 父母與長輩不要放縱孩子,縱容孩子違反規範,尤其是在「自我認同危機期」,當孩子一直說「不要」、用各種方式(包括情緒)來挑戰規範的時候,不要因此而配合孩子,亂了自己對規範的拿捏。

‧ 若孩子沒有遵守約定,提醒兩次仍然無效,成人就要「付諸行動」—— 讓孩子「經驗選擇後的結果」。

‧ 當孩子被規範不能做某些事情時會釋放情緒,成人要能允許與容忍孩子合理範圍的情緒釋放。一般來講,在沒有成人持續挑釁孩子下,通常孩子的情緒高峰會維持在10-15分鐘左右,然後逐漸緩和下來。所以,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哭鬧就捨棄規範討好孩子。

‧ 父母是孩子學習最重要的楷模,注意自己也要遵循環境規範。

給予這階段孩子規範的原理、原則與方法,我們會在接下來個案裡面一一看到。

摘文2

【8~10個月問題行為】亂丟東西、抓握物品

‧發展階段:手部髓鞘化到達手掌及手指

‧解決方法:滿足孩子的動作發展需求

【CASE6】孩子老愛丟東西怎麼辦?

可可媽媽:「女兒現在10個月大,這陣子都不聽話故意把東西甩地上。大人好心把它撿起來她又再丟,我給她『三次機會』她還是『明知故犯』,最後只好處罰她,讓女兒知道家裡誰才是老大……。但孩子依然有丟東西的問題,請問我該怎麼辦?」

羅寶鴻老師:「孩子正處於『有意識釋放手中物品』的發展期,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為了完美自身動作的必然階段性發展過程。」

【蒙特梭利觀點】8~10月的孩子愛丟東西=完美自身動作的必然階段發展

孩子到了8~10個月大,手部的髓鞘化會逐漸到達手掌及手指,這會讓他能夠自主性地抓握與釋放手裡的物品。為了精練這動作,孩子在這段期間孩子會出現常把各種物品拿起、然後丟在地上,再撿起來、再丟的現象;又或者會看到孩子不斷地把抽屜打開、關起來的重複動作;甚至是抽屜打開後,會將裡面東西全部都拿出來丟到地上等現象。

最怕的就是我們不知道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和徵兆。可可媽媽並不知道,原來她女兒正處於「有意識釋放手中物品」的發展期,她正在欣喜地練習著這生命自然發展過程中給予她的新技能……。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著探索環境的衝動與欲望;膽小、畏縮,並不是孩子真正的本色。會這樣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被大人後天所影響的。

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為了完美自身動作的必然階段性發展過程,他不是故意要做一些「調皮搗蛋」的事讓我們生氣。

【蒙特梭利觀點】「有意識釋放手中物品」發展期,訓練孩子動作精練的4個重點

——用方法滿足這階段的動作發展需求,孩子動作熟練後就不會亂丟東西

所以在這段時期,我們可以巧妙地用一些方法來回應孩子的需求,讓他滿足之後不再亂丟東西。打罵或處罰也許可以阻止孩子的「淘氣行為」,效果立竿見影,讓他被你嚇到後不敢再丟。但這麼做,很可能會讓他以後變得畏縮膽小、不敢再探索環境

以下是我訓練孩子的方法,提供給家長們參考:

【重點1】把不想讓孩子丟的東西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

例如:手機、遙控器、易碎品……等,請把這些物品妥善收好,別把你不想他丟的東西放在他拿到的地方。

【重點2】用方法滿足他這段時間的動作發展需求

我的做法是:在我兒子世全這段時間,我們有一個專門給他打開的抽屜(注意抽屜最好是沒有辦法整個拉出來、有卡榫的那種),裡面放的都是符合孩子抓握大小、打好結的小塑膠袋。會用塑膠袋的原因,是因為它被抓握時會發出「沙沙」的聲音,能引起孩子興趣重複練習;而且它丟在地上不會爛掉、不會大聲、更不會危險。同時,為了增加它的體積與下墜速度,我們把塑膠袋打上一個結,讓孩子更好抓握。

‧重點3. 讓孩子反覆練習開關抽屜和丟的動作

我們會讓世全坐在椅子上(會固定住防止他跌下來),然後將椅子靠近抽屜,讓他可以把抽屜重複打開、關上。慢慢地當他發現抽屜裡面有「東西」時,他就會用手抓起來、然後一一丟地上。等到他把所有塑膠袋都丟到地上後,我們就會把塑膠袋全部撿起來、放回去,把抽屜關上,讓他再繼續重複練習。

‧重點4. 孩子的內在需求被滿足,動作熟練後就不會亂丟東西

通常他一次都大概會玩個20~30分鐘,玩夠了、滿足了,他就不會再繼續,開始東張西望,這時候我們就會把他放下來。在這過程裡孩子的內在發展需求被滿足了,同時透過他自發性的重複練習,也培養了他的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意志力、秩序感與自信心。若環境能給予孩子足夠的練習,熟練釋放的動作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世全因為發展需求有被滿足,所以過了這階段之後,他不太會亂丟東西。

若一歲多的孩子仍有亂丟東西的衝動,則可能代表此動作發展需求沒有被滿足,成人可以陪孩子在家裡練習丟各種大小、種類的球來滿足這的內在需要。一段時間過後,情況就會改善。

摘文3

【1.5~3歲問題行為】喜歡把玩生活用品

‧發展階段:探索環境

‧解決方法:允許孩子的專注動作

【CASE8】孩子想玩易碎品該如何處理?

緯緯媽媽:「羅老師,我們家緯緯現在1歲半,現在我們很煩惱的是,他明明有自己的塑膠小青蛙水杯,卻總是想拿大人用的陶瓷杯,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他卻還是不乖想玩那些易碎品,請問有沒有什麼方法阻止他呢?」

羅寶鴻老師:「這個時期的孩子內在衝動比後天控制力強,與其都不讓孩子碰這些『易碎品』, 不如教他如何小心使用,再由大人在一旁觀察監護。」

1歲到1歲半,是孩子既聽得懂大人的話、又還不會頂嘴的蜜月期。這時候,孩子能夠自由地走來做去做很多事情了。他會走到各種他之前去不了的地方進行探索;這階段孩子,仍然會對日常生活裡面各種用品感興趣,所以在這邊給予家長的建議跟之前一樣:

1. 給予自由:在沒有立即危險的前提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2. 給予紀律:在環境中設立規範:有些地方可以去,但有些不能。

孩子目前所做的都是屬於「探索性」行為,如上一篇(Case 7)講到,他先天的內在衝動仍然比後天的控制力強,所以很多時候還是會「講不聽」;成人不要誤認為這是孩子「故意」或「不乖」的行為,讓孩子無辜被處罰。

【蒙特梭利觀點】允許孩子探索並使用「非塑膠」用品

——不同材質能帶來不同觸覺刺激,與其不讓孩子碰「易碎品」,不如教他如何小心使用

世全在這時候喜歡玩的是廚房的鍋碗瓢盆、媽媽的虹吸式咖啡壺,喜愛到戶外澆花,並開始會自己拿杯子喝水、練習倒水。在世全1歲的時候,我買了一個星巴克的cappuccino陶瓷小杯送他,讓他練習拿杯子喝水(這杯子現在還沒打破喔)。

之所以會允許孩子探索並使用「非塑膠」用品,是因為不同材質能帶給孩子不同的觸覺刺激。而且,孩子遲早會對這些「易碎品」感興趣;與其都不讓他碰,不如在這時候就教他如何小心使用這些物品,同時精鍊他的動作。

在之前章節裡面提到,世全已對「丟東西」這動作得到滿足,而且手部動作也更趨成熟了。在有充足預備練習前提下,我們才讓孩子進一步地挑戰環境。在探索、使用易碎品的時候,我或媽媽都會在旁邊觀察著,所以不會出現「立即危險」。就算不小心打破,我們也可以第一時間將世全帶離現場做整理。

【蒙特梭利觀點】孩子的專注動作,有助心智的建構

——希望孩子結束活動,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可強迫、魯莽地中止他

世全在1歲4個月開始對「倒水」非常感興趣。他會拿兩個杯子將水倒過來、倒過去重複練習,每次都會專注操作半小時左右才會滿足。那時候,我們帶他出去吃飯是最快樂的了。到餐廳後只要給他兩個杯子,其中一個杯子放點水(三分滿),他就會專注地在旁邊自己工作;在接下來的半小時,我和太太就可以有很愜意地享受用餐的時光,只要不時地把倒出來的水即時擦乾,並替杯子補水就好了。

世全的動作,也隨著不斷練習越來越精練。先是兩隻手倒水,後來就可以一隻手倒。到了1歲9個月,世全已經可以替爸爸媽媽倒茶了!

任何時候當孩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時,成人記住千萬不要魯莽地中斷孩子的活動。

當幼兒在專注時,腦部的神經元(neurons)會放電,並透過軸突(axons)與其他神經元相互連結形成腦部網路建構心智。但當他的專注突然被成人魯莽中斷時,就好比成人用剪刀把腦部的神經元一刀剪斷一樣。孩子的活動突然被終止了,這些帶電的神經元與軸突會剎那間找不到迴路終點而開始亂串。這樣會有什麼影響呢?

如果是機器的話就會斷路,如果是電腦就會當機;人腦的話,就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專注力發展。現今社會很多ADD注意力缺失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其實大部分都是因為專注力從小就被成人破壞所致。

所以,在任何時候要孩子結束活動,必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告知,讓孩子慢慢終止活動,切記用強迫、魯莽的方式。

商品簡介

No.1兼具幼兒發展理論、實際案例、具體教養步驟的

全方位蒙特梭利教養書

「爸媽不發飆,孩子輕鬆教」的優雅教養祕訣!

32則案例28個QA分享 × 73個蒙特梭利專家觀點 × 3階段幼兒教養提醒

孩子愛亂碰東西、一意孤行、自我中心、

在餐廳亂叫、推人搶玩具、要玩具不買就哭鬧……

好言相勸被當耳邊風,罵他又不聽,打了又心疼,

最怕的就是他當眾哭鬧……唉~教孩子怎麼就這麼難啊!

別擔心!20年幼教經驗的蒙特梭利專家Henry羅寶鴻老師教你——

★優雅教養6大祕訣

【祕訣1】制定明確規範並堅持態度——確立原則、堅持原則

【祕訣2】與孩子討論並約定——事前約定

【祕訣3】孩子違反規範時,成人可先採取的措施——提醒四步驟

【祕訣4】幫助孩子建立規範的祕訣——兩個選擇

【祕訣5】淡定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同理但不處理、不要坐以待斃 

【祕訣6】正確對待孩子錯誤的方式——秋後算帳

★讀懂孩子身心發展特色,教養事半功倍——

【8~10個月】愛亂丟東西、跟大人玩你丟我撿

Q. 孩子現在10個月,老愛故意丟手上的東西怎麼辦?

A: 孩子不是頑皮!此時他的手部髓鞘化到達手掌及手指,正處於「有意識釋放手中物品」的發展期,

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為完美自身動作的必然階段性發展過程,動作精鍊就不會亂丟東西。

【1~1.5歲】愛玩日常生活中的易碎品

Q. 孩子1歲2個月,老愛玩爸媽的玻璃杯,怎麼勸都勸不聽……

A: 這時期的孩子處於探索環境期,想探索日常生活環境的內在衝動比後天控制力強,與其不讓孩

子碰這些「易碎品」,不如教他如何小心使用,再由大人在一旁觀察監護。孩子在探索的過程

中可以滿足內在需求並發展專注力。

【1.5~3歲】喜歡說「不要!」、講都講不聽

Q. 孩子2歲半,大人叫他不要做的事情講都講不聽,該怎麼辦?

A: 1.5~3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認同危機期」,當他想做一件事被成人阻止,就會有強烈的反抗

行為,也開始會跟成人說「不要」,來切割自己與成人。可活用本書的「提醒四步驟」、「兩

個選擇」、「同理不處理」,讓孩子體驗做了錯誤選擇後的結果。

【1.5~3歲】不要大人幫忙卻又愛生氣

Q.孩子2歲半,玩積木蓋房子做不好,自己生氣又不讓大人幫忙……

A:在孩子沒有主動要求下,成人不干涉孩子的活動、或協助孩子,否則可能讓他失去了自我修正、

自我學習、以及自我完美的機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注意不要給予他不必要的協助。

【1.5~3歲】孩子愛推別人、搶別人玩具

Q.孩子2歲8個月,只要覺得其他小朋友會來搶他正在玩的東西,就會動手推人,怎麼辦?

A:這是孩子在2~3歲發展中常出現的行為(尤其是男生),不是他「故意不聽話」或「講都講不聽」。

若有需要,家長可以用「溫和、穩定」的態度介入。先安撫受委屈的孩子,就能讓孩子知道冒犯

了別人,之後重申規範,確立原則。

【4~6歲】做錯事會怪罪別人

Q. 4歲孩子做錯事後一直抱怨:「都是媽媽害的!」「我討厭媽媽!」該怎麼辦呢?

A:在「自我認同危機期」時,成人若沒有做到「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讓他「經驗選擇後的結果」,

孩子就不會學到如何做出正確選擇、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孩子出現這些不尊重的話語時,當

下要清楚跟他說明;之後在適當時機跟孩子討論,並約定以後不講這些不尊重父母的話。

【4~6歲】不給他買玩具就耍賴、大哭

Q. 4歲孩子到百貨公司吵著買玩具、不給他買就當眾尖叫大哭……

A: 孩子哭鬧時,不要用責備、對立的方式繼續挑釁他的情緒。活用「堅持原則」、「同理但不處

理」、「不要坐以待斃」、以及「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就能解決孩子耍賴的問題。

更多精彩案例分享與問題解決方法請見本書……

【本書特色】

1. 針對0~6歲,根據幼兒發展特性,以案例和實際教養訣竅呈現的「蒙特梭利家庭教育」教養專書。

2. 分三大部分介紹【理論篇:父母最常有的教養盲點!】【實踐篇:教養從讀懂孩子開始!】【心態調整:教孩子,從準備好自己開始!】從教育心法到理論實踐以及心態調整,內容最全面。

3. 每一部前均教養情境檢測表或發展特色與常見問題,以及教養觀念實踐SOP圖,簡單易懂好吸收。

4. 隨書附【孩子3階段身心發展特色&教養祕訣提醒】拉頁,最實用的教養提醒祕訣。

作者簡介

Henry羅寶鴻 老師

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3歲、3~6歲翻譯講師,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在台灣北、中、南等地區舉行過上百場演講、家長講座、及師資訓練課程。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其堅定而溫和的文字,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為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

身為一個4歲男孩的父親,從迎接新生命的驚喜到看著孩子漸漸成長,透過陪伴孩子的親身經驗,印證蒙特梭利教養理論的深奧與偉大。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充滿了驚喜與感動,同時也促成他以更靈活實用的方式,將蒙特梭利理論實際應用在家庭教育,以愛而不寵的方式,陪伴孩子跟隨內在需求成長茁壯。這些體驗與感觸,還有多年來在教育現場實際協助許多家長的實務經驗,羅老師關於蒙特梭利實踐版教養的精華全濃縮於本書。

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是羅老師的座右銘,老師期許透過這些分享,能幫助更多父母與家長瞭解孩子:讓他們更能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更能看到孩子真正的色彩……讓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最近,老師更利用臉書進行『羅寶鴻老師:蒙特梭利教育理論FB直播』,希望透過網路突破家長無法現場參加的障礙,將蒙特梭利教育傳播給更多家長,幫助更多家庭。

【經歷】

Epoch Casa 誼寶蒙特梭利親子教室 創辦人

Uncle Henry English Tutor 安可美語 創辦人

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 國際師資培訓課程 翻譯講師

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 0~3歲、3~6歲國際認證導師

新北市 福樂蒙特梭利雙語幼兒園 教學顧問

台北市 娃娃家蒙特梭利幼兒園 教學顧問

新竹市 私立蒙特梭利幼兒園 教師指導顧問

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 師訓講師

新北市國際兒童教育協會 師訓講師

Uncle Henry English Tutor美語師資培訓師

新竹市 私立同信幼兒園 園長

新竹市 福曼莎幼兒園 園長

新竹市文化中心 美語講師

美國TVB USA電視台 節目主播

羅寶鴻老師的FB:Henry羅寶鴻 老師@unclehenrylo

【老師的線上直播】

‧ㄧ歲半到三歲「自我認同危機」或者是「叛逆期」我們給予的教育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pg/unclehenrylo/videos/?ref=page_internal

‧六個月到一歲「斷奶期」、與「客體化危機」的教育關鍵

https://www.facebook.com/pg/unclehenrylo/videos/?ref=page_internal

作者自序

【前言】給因教養而焦慮的爸媽們

「老師!請您救救我,給我一些指引好嗎?」

「老師!請您幫助我這無助的媽媽!」

「老師!到底我要怎麼辦?請您給我一些建議好嗎??」

「不好意思這麼晚打擾老師,但我是因為一直睡不著所以才寫信給老師的,我已經快被我孩子搞瘋了……」

常常,都會有家長寫信來求救。

而大部分的問題,都跟孩子「不聽話」、「怎麼講都講不聽」、「越來越沒禮貌」、「越來越沒規矩」有關。

這些都是培養孩子規範的問題。

這本書,是我從事教育工作將近二十年的心得報告。

曾幾何時我跟很多人一樣,是一個認為「孩子就是要打要罵才會乖」的成人。

但很慶幸自己在這條路上,遇到一些當代偉大的教育家與傑出的老師,他們的教導深深地影響了我對孩子的看法,讓我逐漸瞭解到教育的真相是什麼,而且發現原來有很多比打、罵更好的方式。

過去這麼多年來,我把這些觀念與方法應用在很多孩子身上,發現不論是0~3歲、3~6歲、6~12歲,甚至是12~18歲的,效果都很好,而且沒有後遺症。

在機緣巧合下,我開始把這些方法透過講座、網路的方式與大家分享,也獲得了許多正面的迴響。

從事教育這麼多年,我認識很多好老師;他們都可以把別人的孩子教得很好,但面對自己孩子時卻常常會破功、一籌莫展,最後在家裡只能用「有別於在學校對孩子」的方式來管教自己孩子。

過去這些年來我也會常問自己:我是否也是這樣呢?如果是,那這種「能醫不自醫」的東西不是真功夫,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騙騙別人混口飯吃的技倆而已。

然而在四年前,我的兒子誕生了……感謝上天給我試煉自己的機會。

我把我所會的方式應用在我兒子身上……結果發現,我不但沒有一籌莫展,而且還很得心應手。四年來我遵循著老師教導我的方式給予孩子教育,他的發展不但正常化,而且他還讓我看到很多只在書本裡面才有的真相。

我發現……原來我們只要給予孩子一個適合他發展的環境,配合一個瞭解他發展的成人,在環境中給予他自由、移除環境的障礙,孩子就會把他與生俱來的潛力,展現在這世界上。

原來書本裡面、老師上課時常講到的這些兒童內在秘密是真的,他與生俱來確實擁有著一份完美自己的生命發展藍圖與發展時間表,而且更重要的是——藉由內在導師的指引,孩子懂得把自己潛力發揮到最大的自我教育方式。

感謝上天給予的試煉,我通過測試了。於是,我開始想要把這些方法與更多人分享,讓大家也得到在教養育兒上的這份喜悅。

這時候,野人文化出版社的麗真與淑慧出現了……感謝你們把上天給予我的這份無形禮物變成有形的文字,出版成書。

本書是以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瑪利亞博士(Dr. Maria Montessori)的教育方式為主軸。蒙特梭利博士強調,唯有我們成人先預備好自己,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好比我們中國人說的:「教女教兒,先教自己」。

本書的第一部分【理論篇:父母最常有的教養盲點!】是教育的「心法」。我們的心態對了、觀念對了,才有辦法辨別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的教育觀念。從正確觀念延伸出來的方法,才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第二部分【實踐篇:教養從讀懂孩子開始!】,我們把孩子在第一個發展階段(0~6歲)裡面會出現的很多問題,以真實個案的方式來說明處理的方法與步驟,不但呼應【理論篇:父母最常有的教養盲點!】的心法,還給予爸爸媽媽們實際回應孩子各種攻擊的「招數」,見招拆招,反敗為勝。

在本書第三部分【心態調整:教孩子,從準備好自己開始!】,我們會把第一、第二部分的「心法」與「招數」統整,幫助爸爸媽媽把這本秘笈的內容加以消化與內化,往內心更深層處探討,讓父母瞭解到在教育這條路上,原來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幫助爸爸媽媽打通任督二脈,成為在教養育兒上的一代高手,並透過我們展現出來「溫和但堅定」、「以錯誤為友」的王者氣度,不戰而屈人之兵。

有些家長在使用本書方法時對孩子無效,我發現通常是因為:

1.【實踐篇:教養從讀懂孩子開始!】的各種招式還沒熟練,以致要使用時招數凌亂,無得到該有的制敵效果;

2.【理論篇:父母最常有的教養盲點!】的觀念沒有到位,對「家長應有的態度」不夠瞭解,以致只有「招式」沒有「內功」,被孩子一擊即潰。

所以,「理論」與「實務」必須同時並行,我們才能有具體的教育效果。

希望透過這本書能讓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家長,在教養育兒上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幫助大家減少跟孩子之間的衝突、建立更圓滿的家庭。

歡迎大家進入蒙特梭利瑪利亞博士的願海。

羅寶鴻 民國106年3月15日 燈下

名人導讀

【推薦序】蒙特梭利教育的家庭延伸

——李裕光(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監事)

無論在台灣或是大陸,有很多家長對孩子在蒙特梭利教室裡的表現都十分滿意,看到孩子越來越自信,日復一日更獨立,學習專注度不斷延長,禮貌也不錯;但對孩子回到家中的表現卻無法苟同,似乎是判若兩人,秩序感沒了,東西亂放,玩具也不願收,吃飯要人餵,耍賴、頂撞父母,家長也不知所措,只好用傳統方式對待,恐嚇、威脅、打罵,蒙式教室的學習成果似乎抵消殆盡。學校老師似乎也愛莫能助,因為無法代替家長去家中施教。因此,如何將蒙式教育成果延伸至家中,如何讓父母把握以蒙式教育的原則進行管教,是許多家長迫切的需要。

筆者這幾年遊走海峽兩岸各大城市,欣見蒙式幼兒園遍地開花,亟欲提升教育品質,與世界先進國家教育接軌,除了培訓幼兒園師資外,也常舉辦家長座談會,宣導蒙式教育理念。對於如何延伸在家中的教育影響,是最為普遍的問題與困擾。但因時間的限制,無法應付家長多如牛毛的問題,短暫的解答也無法真正改變家長的觀念與態度,回去後可能依然故我。有不少孩子因與爺爺奶奶同住,或長輩教育態度不一致、不正確,混亂又矛盾的教育方式,孩子也無所適從,或學習鑽漏洞,形成兩面人格行為模式。

當看到羅老師這本書的手稿時,我真是愛不釋手,因為他已將蒙式教育教育理念與原則充分吸收消化,透過多年來的理論學習與實際親身教養經驗,提出清晰扼要的教養原則,步驟明確,家長方便遵循實施,比在家長會中聽演講更實惠,因為聽了就忘了,或者當下未必已聽懂,但有本書在身邊可隨時翻閱,反覆思量,審查反省自己的教養態度與問題,不斷揣摩必能改善教養方式,與學校教育方式接軌,走向更健康的教育成就。我相信家長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擁有此書。

羅老師曾多次帶台灣老師到美國接受蒙特梭利師資培訓,並親自擔任翻譯,從不同培訓師接受第一手信息,比非母語的學員了解更深入。我最欣賞羅老師扼要摘出蒙式教育最精華的理念,如「自由與尊重」;愛中接納孩子的無知 與錯誤等; 還有簡易可實行的管教步驟:1.事先約定或告知行為準則 2.給予兩個選擇 3.要孩子承擔選擇的行為後果 4. 同理但不處理(溫柔堅定的執行,保持高度情商E.Q.)5.事後安撫並示以正確行為模式(秋後算帳)。這些原則貫穿整本書,也就是皆可實行在0~12 歲孩子的教育上。因為談論太多蒙氏吸收性心智或敏感期等理論,家長恐無暇品味吸收,緩不濟急,這些具體可行的步驟較易把握。

加上書中以分年齡階段來討論教養方式與重點,家長更容易找到方向,更可貴的是羅老師蒐集了許多案例與家長問題,這些應該都是家長經常感到困擾的問題,容易引起家長共鳴,作者自身教養孩子的經驗也十分有趣,應該也會成為家長教養的智慧。其實這些步驟雖明確,案例雖有趣,輪到家長自身面臨實際現場情況時,難免心軟,或者無法抑制暴怒的情緒而破功,要真正溫柔而堅定的執行原則難免失守,可能要一次又一次地吸取經驗,反省檢討,才真正熟練上手。有書在手,可反覆翻閱。

其實,不僅是家長,許多新手上任的蒙式老師也不熟稔管教原則,教室常規亂糟糟,手忙腳亂,在教具使用的專業上雖上過課,但實際的教室管理,如何規範孩子的行為準則,處理孩子的紛爭等問題都覺茫然,理論知識尚未融會貫通,若無資深老師協助,勢必陷入暗中摸索的泥沼。這本書對於新手老師無疑是黑暗中的燈塔,可幫助他們快速掌握蒙式教育的精神與原則,是一大福音。更能透過他們為家長提供適當的管教諮詢,解決家長的困難。

很期待這本書的出版,相信不只適合蒙式學校的家長,非蒙式學校的家長也很需要這本書,在充斥坊間的親子教養書籍中,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觀念與方法,常常誤導家長,讓家長無所適從。但羅老師經多年融會貫通蒙式的教育理論,並結合本身在家庭為人父與教室中為人師的第一線經驗,應更具權威性與說服力。我相信對從事第一線0~12歲教育工作的老師們,無論是蒙式老師或非蒙式老師都有助益,更能幫助老師們建立專業權威,縮短摸索的時間,快速進入狀況,與家長們同步合作,把孩子帶進正常化,使孩子健康的成長,快樂地學習。

【推薦序】把握大腦發展原則,了解孩子個性,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從過去的經驗中得之,教育要成功是先教大人,再教孩子,因為大人觀念不正確,會徒勞無功。大人教的越徹底,老師改的越辛苦。家庭和學校的確像作者說的,是孩子的兩個翅膀,翅膀健全才會飛得高、飛得遠。

但是要教育父母並沒有這麼容易,人長大了,可以塑性就變小了,很多父母會說「我父母那輩也沒有看什麼育兒書、上什麼教養課,還不是把我們都養大了?」話是沒錯,但是在那個時候社會環境相對單純,民風純樸。家家戶戶孩子生的也多,我們有很多的玩伴可以相互模仿學習。人的社會化是跟同儕完成的,不是跟父母完成的,所以只要村裡、街坊中有年齡較大,已在學校念書的孩子,他們就是小一點孩子的榜樣,大家會模仿他們。神經學家在大腦中找到了鏡像神經元,發現原來模仿是學習的機制,這些大孩子在學校所習得讀書的風氣、他們老師的生活教誨,就替代了那些忙著顧衣食,無暇顧子女的父母來教養孩子。

我們看到五十、六十年代成長的孩子都勤儉惜物、吃苦耐勞,因為那是當時的社會風氣使然。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社會資源豐富了,生活奢華了,要成功的教養孩子不受紙醉金迷社會的誘惑,堅持做人的品德必須在他們童年時打好品德的根基。這時父母必須親自跳下來教了,因為街坊被高樓大廈取代了,已經不見了,兄姐們也在補習班中拚升學,從遊戲中消失了,加上科技進步太快,父母不跟著進修,會被孩子看不起(媽,你別管,你什麼都不懂)。因為人只會聽他尊敬人的話,所以父母跟孩子同步成長比以前更重要。父母也必須了解大腦的發育過程,要把握孩子0~6歲的教養黃金期,教好他的品德,因為品德是個內隱的學習,它不需大人教,只要眼睛看到了,便會模仿,它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就算以後得了失憶症,早期習得的習慣仍然存在沒有忘。

6~12歲是好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因為人的大腦只有3磅,佔體重的2%,卻用到我們身體20%的能源,在這麼大的能量需求下,大腦必須把大部分的行為變成習慣化以節省能源,所以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中60%是個習慣化的行為,如走路、吃飯、遇障礙閃過去、過馬路看兩邊…,它不需要動用到大腦資源,行為便可出現。大腦須把寶貴的資源留下來處理會傷害到我們生命的外界刺激。演化學家發現大腦最大的功能不是學習,而是使生命延續下去。因此在孩子小時候養成好習慣就變成現在教育最重要的目標。

尤其現在科技發展的很快,孩子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所要用到的知識還沒有發明,學校學習的其實只是基礎,也就是蓋房子時的鷹架,它讓孩子將來有所依,能爬上去學習新的知識而已。

也因此,現在學校品德的教育遠重於知識的傳授,知識不斷的在改變(冥王星以前是九大行星,現在不是了),但是只要是人的社會,忠誠、正直、公平、正義這四個基本的核心價值觀是不會變的。人生的路很長,在這旅程中,一定要有朋友相伴、貴人提拔,才能順利走到終點,而且走的愉快。人品若不好,這兩者自然從缺,孩子人生的發展也就有限了。了解到這一點後,父母教養的重心立刻會不一樣。

過去因為不了解大腦的發育過程,不知道控制行為很重要的前腦皮質(prefrontal cortex)是整個大腦最晚成熟的一塊。孩子常常會明知故犯。心中雖然知道不可以打人,但是對剛剛害我摔跤或偷吃我糖的人,在打他的意念出來後,因為抑制的功能還未成熟,這手是放不下來的,因此在幼兒園中,就常看到孩子一邊打人一邊說對不起了。了解大腦的發育需循序而進,又了解神經的密度決定了孩子學習的快慢和創造能力的強弱後,父母便知道,要讓孩子盡情的去探索,因為經驗促使神經連接,經驗越多,神經連接越密,學習越快,也越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當孩子會爬以後,他有機動能力了,他的天地從搖籃上面的天花板一下子大了很多,這時他的好奇心會驅使他努力的去探索,會把地上的東西撿起來放進嘴裡,靠他大腦中最早包完髓鞘的運動皮質區(motor cortex)和身體感覺皮質區(somatosensory cortex)來告訴他這個東西是硬的、軟的、方的、圓的……,父母不必擔心孩子撿地上東西放在嘴裡會瀉肚子生病,大自然的設計是非常美妙的,當孩子會爬時,他正好長第一顆牙,他會流口水,這口水就把髒東西流出去了,細菌沒有吞下去自然不會生病。

所以教養孩子第一重要的就是一切順其自然,不可揠苗助長,大自然自有安排。我們常看到父母把孩子從胳肢窩處撐起來要他練習走,但是在膝蓋軟骨未發育好之前不要強迫他走路,膝蓋軟骨會受傷,因為還支撐不住體重的負擔。其實早早會走沒有什麼好,只是滿足父母的虛榮心和面子而已。他人生有很長的路每天要走,又何必在乎小時候的一時一刻?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說「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順其天性適性發展是最好的方法,書中所教父母的一些法則很實用,父母不妨一試,只是管教孩子必須全家人的原則都一致,不可破例,更不可在孩子面前替他講情討饒,只要把握孩子大腦發展原則,了解孩子個性,因材施教,沒有教不會的孩子,父母怎麼知道教養的方法對不對?只要看到孩子每天迫不及待要睜開眼睛去開始新的一天,你就知道你做對了。

【推薦序】原來孩子犯錯是件美好的事!

——Yolanda(mon chouchou嬰幼兒生活顧問)

文字,具有特殊的力量與影響力,我一直深信不疑。這本《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是由蒙特梭利教育專家羅寶鴻老師一筆一劃書寫他生活中真實的教養小故事,和教養小祕訣。

書中許多育兒世界的小故事,發生在每天你我的平淡生活之中,既真實又熟悉。在平面滑細的紙頁上,觸摸這令人感同身受的小文字。

書中不斷提到「允許孩子失敗、允許孩子從挫折中學習」、「孩子必須透過犯錯才能逐漸修正自己,瞭解什麼是正確的選擇。」、「以錯誤為友」,孩子將會學到「自省」;「以錯誤為恥」,孩子只會感到「自卑」。

多麼沈穏有力量的文字,原來孩子犯錯是件美好的事!充滿自信跳脫傳統教養框架的這幾句話,完全點醒不習慣孩子犯錯的成人們。您們,請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喔!從錯誤中學習是成人不能給予孩子的難能可貴的成長經驗。

在教育現場上,我們看見許多家長,站在他們身邊感覺他們的緊張、擔憂與不安。孩子未如父母預期而做了錯誤的選擇,這總總的一切,好像代表的是父母的無能、惆帳和失職。

父母保護孩子的天性,對孩子的愛,常使他們失去判斷力。更不捨孩子遇到挫折時,失落傷心落寞的神情。

同樣身為老師,有時我們也會擔心教室裏孩子犯錯的量會引起教室外校方與家長的關注和質疑,而選擇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答案,不給孩子選擇犯錯的機會。

師長與家長希望孩子永遠做對的選擇這種心情都一樣,大家都被無形的價值觀所制約,將孩子的成功失敗與自己的生涯榮辱綁在一起。

在蒙特梭利親子共學團體中,我們不斷的告訴陪同的媽媽,孩子手拿水壺完美的將水倒入杯子前,都會經歷將水撒在桌上這個不完美過程。

但是,身為家長,對孩子將水灑在杯子外造成桌面濕濕的、地板濕濕的結果,都感到小小的焦慮與不安。所以,常常不自主握著孩子的手幫忙孩子將水穩穩的倒入杯子裏。

為什麼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大家對孩子應該可能會犯的錯誤,不由自覺的排斥或跳過?親子間、師長間為什麼各自背負著深深的矛盾、衝突與無奈?

在我們熟悉且熱愛的台灣這塊土地上,社會、文化與傳統對所謂表象的完美父母期待很大,父母也在意社會大眾的觀感與想像。所以當孩子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時,陪伴在側的成人常會立即出手解救孩子,以避免孩子白走冤枉路,浪費珍貴的學習時間。

還好,終於有位瞭解孩子與孩子工作多年的教育專家羅寶鴻老師,在他的這本著作中將正確的教養方式以一種不變的文字,成為另一種安定沈穩的力量去消減父母與師長矛盾與不安的心情。

讀著這些細膩的文字,我們會慢慢了解放手沒有什麼不好,也好像不再害怕孩子犯錯,不急迫的在孩子做選擇前去介入孩子思考判斷的過程。

書中羅寶鴻老師不斷解釋何謂自由?何謂紀律?為什麼給予孩子兩個選擇?為什麼給予孩子的選擇要很小心?

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成人都知道正處於自我意識時期的孩子們,在自我肯定心智建構的過程中,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用語言選擇,並經歷選擇後的結果。

要注意的是,有時孩子說:「不要!」並不是他真正的選擇,孩子想了解的是自己有沒有被環境、被成人全然的接受。

這時期的孩子做的選擇只是表達自我,成人要做的則是給予孩子有限制的選擇。

孩子在摸索選擇與結果的關係時,他們需要一些時間去思考、他們可能犯錯、會經歷理解、然後記憶這個結果。

當孩子做了有設限的選擇之後,所產生的錯誤結果,會幫助孩子修正自己,這在孩子如何成為社會人的過程中,是一個不差的選項。

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曾說:「一棵樹要長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麼它的根就必須更深入黑暗。」

根,經驗越多錯誤的決定,面臨昏暗的時刻越多,心會跟著越明亮。辨別的能力將會大大的提升。

辨別的能力具備後,認知能力會協助孩子控制自己的內在衝動,進而達到「避難」的層級,遇到危險和災難時能自動避開。「失敗爲成功之母」也正是這個道理。

成人過多的關心提醒,反而會成為孩子發展獨立的阻礙。所以為了不讓孩子沒有辨別能力,成人應該要練習忍住想不斷說話提醒的急切心情,練習不怕孩子做錯的從容氣度。願意退在一旁給予孩子做選擇,不再對孩子錯誤的選擇感到無奈與不安。

很榮幸能先睹為快,細細閱讀羅老師這本《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的原稿。

羅寶鴻老師思慮清晰能文善武,他將義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的教育核心思想與實踐方式,串連成許多真實教養的小故事。豐富的教學經驗與生動易懂的文章,成就了這本實用又具教育意義的教養書。

名人推薦

胡蘭 台北蒙特梭利幼兒園創辦人、長華國際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

洪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李裕光 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監事

蘇碧珠 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理事長

大樹老師《育兒顧問到你家》作者、擁有蒙特梭利0~3歲指導員證照

莊琳君 德國雙語幼兒園教學組長、《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作者

Yolanda mon chouchou嬰幼兒生活顧問

陳秀芬 蒙特梭利居家教育網站負責人

彭菊仙 暢銷親子作家

醫師。娘(張太) 小兒科醫師 ———————————————————一致讚嘆推薦

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淡定面對0~6歲孩子的情緒勒索,不用對立也能教出自律又快樂的孩子
作者:羅寶鴻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6-28
ISBN:9789863842118
定價:370元
特價:79折  292
特價期間:2025-01-01 ~ 2025-03-31其他版本:二手書 6 折, 221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