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生命猶如一場繁花遍開的旅程
迷路原為看花開
回得去與回不去了!
在疾進中深情回首
再一次,遇見年輕的自己
幸福近在眼前
重新看見老樹
遠的日子近了,近的日子遠了
很想就這麼閒下去
你在忙嗎?
說走就走
歸零的中年男人
繁花將盡
享受孤獨
怕死的人往前坐!
傳說,江湖不老
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邀請
當因緣成熟時
浪漫
別無所求
簡單就是豐富
跨年,拜年與賀年卡
不在,好像在;在,卻又不在
迎春
把缺憾還諸天地
告別的姿勢
凝視一朵花的綻放
音樂,心靈流浪與獨白的媒介
記憶與遺忘
結婚吧!
誰在等待果陀?
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行盡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莫忘來時路
秋高氣爽登山去
小鎮裡的紀念館
說出好故事
享受吧!溫泉,溪瀑與森林浴
重回思源埡口
花博,隨想
重新看見新店溪畔
帽緣滴下最真實的愛
媽祖與眾生
蜂炮的聯想──滄海桑田看鹽水
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天驕之地──額爾古納
在天涯的盡頭尋找夢田
與熱帶雨林共舞
知我者謂我心憂
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
千手千眼志工
移民臺東的那些人
抓魚、吃食與養魚
來自玉山的歌聲
看見我們的河
白海豚與濕地
當蝴蝶拍動翅膀……
沒有人是孤島
賺到了錢,留下了什麼?
我掃,故我在
彎下腰,傾聽
把功勞讓給別人
扳倒巨象的小螞蟻
一個平凡人的力量
〈在疾進中深情回首〉
天氣放晴,氣溫回升到相當舒服的溫度,整個心情不由得振奮、開朗起來。忽然一驚,人畢竟還是逃不開環境的影響力啊!
高中國文課讀到〈岳陽樓記〉中寫的:「不以物喜,不為己悲。」常常想到,要做到范仲淹如此境界,是多麼不容易啊!
「人塑造環境,然後環境塑造人。」或者講得具體一點,人選擇了在什麼環境生活或工作,那個環境終究會影響到人的性格與行為。因此,古往今來,各種宗教以各種戒律,或種種修練,無非就是希望塑造一個特定情境,然後來影響及改變一個人。出汙泥而不染之所以值得稱頌,就是因為這種情況是很難得一見的!
如何超越環境的影響力,往自己內心去尋找自足與安寧,大概是這些年給自己的功課吧!
在馬祖服役的經驗,是一段頗為難得的試驗場所。老實說,當年的軍中生活不管在精神與體力上的壓力是滿大的。比如說精神上的苦悶,當年在外島服役,不能打電話(只能打電報。電報?出生於手機時代的年輕人恐怕不知道什麼是電報了),當然也沒有電腦沒有網路,來往交通靠船運,一個月只能收到一次朋友的回信,一年休假回臺灣一次,每天只有出操戰備及看海,唯一的娛樂就是看書和看錄影帶(當然,還有八三一)。對於我而言,體力上的操練是最大的難關,全副武裝跑五千公尺,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的戰備道不斷行進……在軍中,我學會將自己的靈魂與意識升到自己的頭頂,然後超然且有趣的看著底下肉體正在受苦的自己,如此,痛苦似乎可以忍受,甚至從中間找到某種樂趣,所謂苦中作樂吧!
從此這種用不同的角度與視野看待當下的生活,也就成為我的習慣。包括退伍進入社會工作,在金錢與名位的追逐中,讓我能有比較超然的眼光來面對。
有一則很出名的鄉野軼聞或禪宗公案這麼描述:在一條熙來攘往的江流上,上位者問道:「這江上有多少艘船?」下位者腦筋急轉彎的回答:「只有二艘,一艘為名,一艘為利。」
的確,現代人終日奔波心力交瘁,為的還不是名啊利的,人真的逃不開盲目的追求和浮泛的認定嗎?但是,仔細想想,生活裡除了這些還剩下什麼呢?
有人打坐修道,或用嚴格的戒律來迎遏自己對名利物欲的念頭,這種無欲的「追求」,是不是更大的貪念呢?
若真能做到事事如同老僧入定般古井不生波,無欲無求無生無滅,如此的人生若真的是人類生存的目的,那麼我實在看不出生命的意義何在了。
這真的是大哉問了。
或許,真理只能逼進,無法獲得,生命有限的人類是不足以言「永遠是什麼」。
我願,學著以超然寬容的心情去看待人世間的是是非非,但另一方面,我也願意盡情發光發熱,痛痛快快的在人世間大玩一番。
我想,人的一生大概就是這樣,在對立中求取協調,在競爭中找尋平和,在疾進中深情回首。
你痴也罷,你放也罷,你冷也罷,你熱也罷,上蒼總是讓你在不同的位置去觀賞世界。
生命是一場邀請,千萬不要錯過豐富多采的人生體驗。
〈再一次,遇見年輕的自己〉
這幾天接連著夢到學生時代的生活,回顧當年,最難忘為何?該是追憶起曾有那麼一張年輕氣盛的臉,未經風霜的心,一如現在回首荒唐的學生生涯一般,又是自傲,又是心疼吧……
古人有云:「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有時候真的會猜想,若再回到校園,會是哪種心境?
曾刻過一個印章,一面是「人不痴狂枉少年」,另一面是「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這是對年少的一種嚮往吧!的確,家庭、子女、事業、種種責任感、忙碌不堪的生活,把我們綑得動彈不得,唯有看到老朋友,看到意氣風發的學弟,一如當年的我們,才會勾起幾許唏噓。
記得讀大學當時剛出版的席慕容的《七星香》(一九八三年左右吧),其中的一首〈塵緣〉寫著:
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
快樂啊憂傷啊
是我的擔子我都想承受
明知道總有一日
所有的悲歡都將離我而去
我仍然竭力的搜集
搜集那些美麗的糾纏著的
值得為她活了一次的記憶
我是個貪心的人,「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好多好多東西都想接觸,都想學,都想看。
到書店轉一圈,除了覺得自己的渺小與對浩瀚知識的悵然,看到許多自己在不同階段所醉心的範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歷史文化、教育、哲學、文學……各類熟悉的書籍,曾經是那麼狂熱過,其中有許多還是很想進一步研讀,但是,可能嗎?
我也是個感恩的人。「快樂啊憂傷啊,是我的擔子我都想承受」,曾經在我生命的歷程中,留下痕跡的事事物物、點點滴滴,不管好的、壞的,愉快的、痛苦的,我都充滿了感激。因為珍惜,因為我知道,任何境遇,這都將是我一生中僅有的一次,僅有的一件。
因此,很難忘記,高中時在元旦的小隊露營,半夜下大雨,水將帳篷「漂」起來;也忘不了,大學時在寒冷的冬天半夜二、三點,才穿著實驗衣從大體解剖室摸回宿舍;甚至在馬祖全副武裝跑五千公尺的肉體痛苦都成為甘美的回憶;偶爾,小學時和同學一起做功課、畫壁報的情景也會浮現腦海。
回想年輕時代,最可貴、最溫馨的,就是那些仍記得的往事,而往事,總是與當時在一起瘋狂,一起做事,一起笑鬧的朋友糾纏在一起。因此,所謂回憶,大概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朋友留下的聲形影貌。
現在想起十年、二十年前,那時當然是年輕,但是十年、二十年後回顧今天,今天又何嘗不是年輕?因此,應該把這句話擺在案頭,隨時提醒自己:
當你走過,
請展露你最多的笑容,
因為你只能走過一次。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他的書裡這麼寫著:「現在已經到了老人年紀的我,再回到故鄉的森林裡,如果遇到是小孩子的我,該說些什麼話才好呢?」他這麼告訴年輕的自己:「你長大之後,也要繼續保持現在心中的想法唷!只要用功念書,累積經驗,把它伸展下去。現在的你,便會在你長大之後的身體裡活下去。而你背後的過去的人們,和在你前方的未來人們,也都會緊密連結著。」
親愛的朋友,若是你真的遇到了年輕的你,你會跟他說什麼呢?
李偉文:「這是我最想寫的一本書!」
年輕時,不能體會蘇東坡為何會寫出「多情應笑我」這樣不明不白的句子,如今大概能懂得,呵──是啊,多情應笑我,笑我青春轉老,笑我歌哭無常!
是以,歌哭無常,在最繁盛時落淚,在最痛苦時微笑!
------------------------------------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作者經過歲月洗禮後的種種人生感懷;第二部分是透過作者的心靈之眼,用不同視角帶讀者看這美麗的大地,處處充滿關愛與深切的期盼;第三部分則為作者關懷議題的暢論,但不說理、不說教,散發出濃郁的人文氣息。並輔以作者親拍的照片,以圖佐文,更讓人神往。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所以將近三十年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並且在近二十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喜歡閱讀,所以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並且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全國好書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選審委等。
相信影像對民眾的影響力,因此曾經擔任公共電視、華視電視公司的董事,並且陪著孩子從電影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習。
透過寫作分享學習心得,在《聯合報元氣周報》、《親子天下雜誌》、《康健雜誌》、《MY LOHAS生活誌》、《有機誌》、《文訊》等刊物有專欄,著作則有《我的野人朋友》、《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教養可以這麼浪漫》、《傾聽自己的鼓聲》、《溫柔革命:愛,在荒野流動》、《讓陽光灑在心上》、《電影裡的生命教育》、《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教養無所不在》以及童書繪本《陪鍬形蟲回家》、《幫青蛙找新家》等書。
李偉文粉絲團 hppt://www.facebook.com.tw/weiwenfans
李偉文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sow
荒野保護協會 http://www.sow.org.tw
康健雜誌總編輯 李瑟
一般人只過一輩子:升學→工作+家庭責任→退休,享受人生只能在老後。李醫師從學生時代到現在,都同時過著三重人生:親近山林與藝術人文+不斷學習+工作就是服務。想要幸福的人看過這本書,可以換個思維學學李偉文--「活一輩子卻過三輩子的精彩」。
MY LOHAS生活誌總編輯 許嘉鴻
長時間閱讀李醫師的相關文章,總是在字裡行間跟著描述的情境想像自己的生活,做到哪些、沒做到的又有哪些。李醫師談生態、談生物、談生活、甚至也談起生死哲學,即便是「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李醫師仍舊一步一腳印的學習著如何去割捨、過真正的生活,勇敢面對生活裡真正重要的東西,「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說明了一切!
-----------------------------------------------------
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 何琦瑜
康健雜誌總編輯 李瑟
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封德屏
聯合報元氣周報主編 康錦卿
MY LOHAS生活誌總編輯 許嘉鴻
國語日報社社長 馮季眉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定價:280元 特價:79折 22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