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這樣的好孩子
cover
目錄

來自媽媽們的推薦自序: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法-陳姝伶自序:教養的完全實踐-余怡菁1.別讓孩子失去自主力媽媽抱抱可怕的兩歲孩子的無敵鐵金剛時期有理說不清數到多少,可以輪到哥哥?什麼是救火車?害羞的孩子2.自信心,從與父母的親密關係開始包容是愛孩子的第一課你是我的無價之寶爸爸真偉大!魔鏡,魔鏡,我是什麼樣的小孩?尊重四部曲老大難為3.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培養情緒智商三步驟快樂選擇權到底該怪誰?我最大的缺點,是我最小的優點我可以和別人不一樣4.自動自發學習樂孩子的興趣,最好的指標每個孩子的學習路不同做功課的快樂原則在遊戲中學中文粗心大意怎麼辦?不是媽媽要我學的!陪孩子一起看電視5.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受用一生謙虛,聰明孩子的第一課兩毛五就換到一個祝福誠實,就從兩把蔥開始貓頭鷹的故事愛地球從小開始可不可以吃洋芋片?6.當孩子犯錯時,別急著罵!允許孩子犯錯乖,不一定是好事孩子說謊時獎賞與讚美打孩子,有用嗎?頂嘴不是壞事

試閱內容

做功課的快樂原則

很多父母不喜歡陪孩子做功課,視之為苦差事;有些父母則是興致勃勃地陪孩子做功課,卻因為過度糾正,或是孩子怎麼都教不會,於是忍不住動氣發火,甚至責罵孩子,弄得最後不歡而散。

古時候有所謂的「易子而教」,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會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的期待心理,因此父母常不能保持理性而心平氣和的態度。

如果每一次陪孩子做功課,都是氣急敗壞地結束,長期下來,不僅破壞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失去信心,對做功課和學習的動機,自然會愈來愈少。

一定要快樂的結束

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快樂原則。假使過程中不小心發脾氣,也一定要快樂的結束。千萬不要在盛怒之下離開,好像你放棄了孩子一樣,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學習,無可救藥的。

舉個例子,教孩子做數學,孩子同樣的問題一錯再錯,你忍不住罵了孩子一頓,孩子開始大哭。在這種情形時,應該自己先冷靜下來,找幾題孩子以前會做的題目讓他練習一下,全部都做對了,就誇他做得很好,高高興興的結束這一段做功課的時間。你可以隔天再教孩子一次,如果孩子還是教不會,此時就要檢討你教授的方法是不是需要修正,但每次仍然要堅持快樂原則。

我們常說,在孩子成長過程,父母要積極參與。但積極參與,並不只是每天跟在孩子後面,問他功課做完了沒?而是分享孩子學習的東西,和他們討論,讓他們體會學習的內容是有趣,有意義的。

有些父母雖然很注重孩子的功課,但對孩子學習的內容卻沒有興趣,或是因為其他因素,動不動就對孩子說:「我聽不懂,不要和我講這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和你分享他的學習。

很多媽媽陪孩子做功課,看孩子寫字不工整,就會一邊唸,一邊幫他擦掉。這情況最好避免。因為在擦的過程中,你可能也擦掉了孩子的信心。在二、三年級之前,孩子小肌肉的發育還不健全,握筆不穩,字也寫得歪七扭八。因為發展上的限制,如果過分要求,不僅沒有幫助,只徒增孩子的挫折感,讓孩子覺得「我就是沒辦法把字寫整齊」。一般來說,最好等到七、八歲之後,再要求工整,孩子比較有能力做到。

把字寫反,雖然不常見於七歲以下的孩子,但還是可能會發生。事實上,孩子長大了,這個現象自然會消失的。我們很少看到成年人把數字寫反的,所以不用擔心,不要把這個現象看得那麼嚴重,把你自己的焦慮加諸在孩子的身上,打擊孩子自信心。

讓孩子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女兒五歲時,喜歡在她的圖畫後面標上日期,有時候她會問我:「媽媽,今天是幾號?」我從不作正面回答,而是說:「昨天是八號,你想今天是幾號?」或「明天是十號,你想今天是幾號?」若要更有挑戰性,我就會說:「大前天是六號,你想今天是幾號?」女兒在這種刺激下,不但自己會去推算日期,也澄清了前天、大前天、後天、大後天等的觀念。

不要急著給孩子正確的答案,留給孩子一些思考空間,同時訓練孩子自己找答案。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若想讓他有很強烈的學習動機,那就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提供機會讓他自己去改正錯誤。一般而言,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直覺反應就是去糾正;在孩子有問題時,馬上提供答案。不管是更正或解答,答案是由孩子自己找出來的,還是由父母或老師直接給的,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會有不一樣的影響。

女兒二年級的時候學減法,當我看到十減八等於三的時候,我會問她十減七等於多少?如果她回答說三,我就會問她:十減八等於三,十減七也是三,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呢?女兒就會把十減八再做一遍,一看答案是二,就會很不好意思的說:「媽,十減八等於二,我做錯了,我下次會小心。」

十題錯了五題,也要告訴他很不錯,可以對五題。讓孩子自己去改正自己犯錯的過程,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學習的人,進一步去認知犯錯是學習的必經過程,不必因為犯錯而喪失自信。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我們如能多給予機會,孩子就可以繼續保有那一顆活潑的心。直接給予答案的結果,往往會讓孩子變成被動學習者,碰到問題,只有兩手一攤,求助於大人。

重複犯錯沒關係

在孩子犯錯時,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找出其他可行方法,以避免孩子犯相同的錯誤。但不要忘了,孩子終歸是孩子,受限於他們目前的智力和理解力,還是可能犯相同的錯誤,父母要能接受這種情形。

學習上一再出現相同的錯誤,通常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目前的認知發展階段沒辦法突破。這種情形,父母暫時不要勉強孩子一試再試,這會讓孩子和你都有很大的挫折感。父母可以做的是陪孩子複習一些能勝任的問題,再慢慢找出哪兒出問題了。另一個可能是大人講解的方式,孩子沒辦法領會,許多對大人來說是連想都不用想的簡單道理,卻是孩子的大難題。

我有位朋友回憶她二年級做減法時,一直不懂由「十位數借位」的意思,考試錯了,回家就挨罵,媽媽教她時,一直說:「個位數這兒不夠,就向隔壁借1,就是借1啊!」這位朋友說:「我實在不懂,後來只好用背的。印象中,一直到六年級了,才弄懂借位的意思。但是現在一想到數學,媽媽那『借1!』的聲音依稀在耳邊,以致我對數學一直沒什麼好感,也沒有信心。」

每一個學習的困境,對孩子來說,都是他突破自己,前進到下一個智力或心理層次的重要時刻。所以,孩子一再犯錯時,先別急著責怪他,父母可以先靜下心檢討一下自己的表達是不是不夠清楚,是不是符合孩子目前的能力,然後換個方法再試試看。

商品簡介

兩位作者在美國長期累積專業和個人經驗;陳姝伶是親職教育專家,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十六年實務經驗,不僅教出人人稱羨的一雙兒女,更經常在舊金山灣區演講、上課,為數以百計的父母解答教養上的難題;余怡菁則是資深媒體工作者及作家,擅長從讀者角度切入,與大眾對話。

本書不談教養理論,而是談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姝伶教小孩子不浪費,身體力行,每餐碗裡不剩一點食物;她教孩子誠實,超市少算了一把蔥的錢,她帶著兩個稚兒回到服務台去補錢。真正的教養,就是透過生活中的點滴,去體現價值觀,否則將只淪為說教。

這本書除了記載姝伶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也是許多媽媽共同經驗的呈現。對於育兒技窮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在書中找到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法;遇到挫折時,也可以在書中找到堅持的鼓勵。

作者簡介

陳姝伶 著

台大社會系、社會研究所畢業,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幼兒教育系博士,專攻幼兒認知發展及親職教育。1991年在舊金山灣區成立親子樂園,義務解答華人父母在教養上的疑惑,近年並應邀在灣區各處演講,帶領讀書會和父母成長班。

余怡菁 著

台大外文系畢業,於一九九一年取得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新聞和大眾傳播碩士。著有《與藝術相遇在紐約—華人藝術家訪談錄》、《杜黑傳》(皆為時報文化出版)。目前定居矽谷,任職於美國非營利事業,專長於家庭教養資源。

教出這樣的好孩子
作者:陳姝伶、余怡菁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12-28
ISBN:9789862160619
定價:300元
特價:88折  264
其他版本:二手書 15 折, 45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