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 | 薰風 第28期:信仰・幽冥世界(中文雜誌) |
出版社 | : | 風月襟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4-11-01 |
定價 | : | 420元 |
特價 | : | 9折 378元 |
庫存 | : | |
分類 | : | 中文雜誌>人文文學>人文 |
商品簡介
關於本期現代生活追求科學理性,講求除魅且排斥精神世界,導致經常有人誤以為民俗是過去生活種種的「遺留」,屬於過去式,是落伍的。但其實民俗偏偏是種與時俱進的生活價值觀,屬於現在進行式。
民俗有著集體文化記憶的堆疊——我們在前人思想世界中活著,又同時成為未來人的精神養分,可以說遠遠超越時空界限。若要比擬,民俗猶如天空星辰般,當我們直盯著那遙遠地方破碎的星球體時,其實只見到它傳遞而來的亮光,雖滅仍存,雖死猶生。
本集「幽冥世界」課題,我們不打算談太多哲學道理,而是將議題鎖定在臺灣這塊島嶼上,思考不同族群生活有何涉及幽冥世界的民俗?並談論這些民俗背後的文化邏輯。
幽冥世界一詞,在當前臺灣民俗思維中,普遍指涉陰間地獄,呈現出臺灣漢人對「死後世界」的想像與恐懼心理。或許經常有人會感到好奇,死後,我們還存在嗎?若死後世界真實存在,則人死後到底何去何從?若不存在,則生命又是如何開始?且為何開始又為何結束?
在臺灣民俗思維裡,幽冥世界的建構,涉及道教、佛教、法教等不同宗教文化,同時也混含著民眾長年累積的生活價值觀,拼湊出一幅幅不同的實景圖像,所以議題多元豐沛,實在談不完。舉凡城隍、地藏王、七爺八爺、有應公、好兄弟、冤魂、魔神仔等等,都是本期意圖安排觸碰的幽冥話題;試圖在內容上,既談論死後世界、暢聊地獄景觀,也環繞著人如何進入與建構幽冥世界,如何祭祀幽冥之人,關心另個世界裡有何生命故事。
「死後歸處」是世界性哲學課題,不僅各地原住民族、古老文明,都描繪著人的來去;即連絕大多數宗教信仰,也透過經典、傳說,描繪著人之所以為人的過去與未來。臺灣民間信仰自也不例外,此生此刻的所見、所觸、所感、所知、所想,全都能對應到幽冥世界,貫穿前世與來生。
大凡出現於日常生活者,都涉及民俗思維;民俗是人們在生活經驗中,永遠無法抹滅拋除的時代印記,只有在變動劇烈、時代轉換快速的當前,才會發現民俗之於我們的生命意涵。期待讀者們可以透過本期刊物,以現代之眼,重新認識幽冥世界,回到生活步驟,實踐蘊含著存在意義的民俗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