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何權峰最貼近人性的心靈作家醫師兼作家,同時也在大學授課,專長是腦神經科學。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寫作,早期為《聯合報》、《常春月刊》、《拾穗雜誌》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觸發了他對心靈層面的探究。於是何醫師改變了方向,他開始寫心靈成長和勵志類作品。目前他所出版的心靈勵志書,已超過七十本。在台港澳、星馬、中國大陸等地區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只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如此,讀者所獲得的,就不單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全新的人生。」何醫師如是說。
作者自序
這世上,能帶給你壓力的,都是因為你太在意;能帶給你痛苦的,也是因為你太在意;能傷害你的不是別人,也是因為你太在意了。看看以下的狀態,是否覺得很熟悉:對自己要求高,常自我懷疑和否定。別人一點表情、語氣變化,會反覆琢磨。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怕不被認可。討厭被比較,卻又老愛跟人比較。對現狀不滿,難以接受,又不敢改變。行動未開始,就預想各種不好的結果。遇事左右為難,事後又後悔不己。總是想太多,沉溺在負面情緒。明明沒做什麼事,卻感覺疲憊。煩擾從來都是自找的,無關大小,只看你在意的程度。人太要求完美,會導致不斷自我評判;怕得罪人,就常常委曲求全;過於敏感,很容易被一點小事或他人的言語所傷;過度思考,鑽牛角尖,必然內心煩悶;凡事看得太重,被太多的東西束縛和羈絆,必定活着心累疲憊;越是在意,越容易被情緒挾持,最後痛苦折磨的都是自己。正所謂「沒心沒肺,活著不累;事事入心,活著受罪」。有些事,不是在意了就能改變,不是努力了就能變成你喜歡的樣子。學著去接受,看淡、看開一點,起碼少一點紛擾。有些人,不是討好就能換來美好,不是用心就能換來真心。與其糾纏不休,還不如過好自己,起碼多一份自在。不在意,並非漠不關心,而是不要太多心。你照顧不了所有人的感受,也沒辦法讓所有人變得喜歡你、接受你、認可你。有人對你不滿,不用難過,因為讓所有人都滿意,你也不會好過。不在意,是一種豁達,一種灑脫、淡然的心態。允許一切發生,也允許一切事與願違,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結果都一樣。不同的是,當你不再執著,不再強求,不再糾結,不再計較,不再胡思亂想,就不再內耗。不在意,就是把看不慣的人看慣,把接受不了的事接受。再重要的人,失望多了,也就不重要了;很在乎的事,挫折到極致,也就無所謂了。以前難過會哭,現在難過笑笑就過。回想截至目前為止,你的人生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事件發生的當時也許很不好受,而今呢?得罪幾個人,搞砸幾件事,真的沒那麼嚴重。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別把什麼都往心裡去,隨心所欲地做自己,人說你好也好,說你壞也罷,學會不在意,誰能傷得了你?
章節目錄
PART 1 他人評價,不該限制你的人生很在意別人的眼光,該怎麼辦?總會有人不喜歡你誰人背後不被說?有人對你不滿,那就對了!別人不懂你,誤解你PART 2 換位思考,接納異己看見優點,比找出缺點更有意義與人相處之道,不過是尊重彼此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跟蠢人糾纏,看起來一樣蠢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PART 3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不怕事多,只怕多事無所求,好自在當個好人,不是好欺負的人層次愈高愈低調,不炫耀愈沒本事,脾氣愈大PART 4 心態對了,事情就對喜歡自己做的事錯誤不可怕,可怕是錯誤的心態折磨你的,是錯誤的期望空轉不如自轉心態好,一切都向好的方向轉變PART 5 學會放下,活在當下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只有失去了,才會懂百年後,都只是過眼煙雲早知,當初美好就從放下的那一刻開始PART 6 心愈安靜,愈有力量閉口,蒼蠅不入在乎者,多傷害真正的聰明,是學會裝傻遠離消耗你的人珍惜遇見,笑對別離PART 7 停止內耗,活出自己學習獨處,找回自己沒什麼好比,每個人都是唯一 會羨慕,是因為你並不瞭解人難改變,因為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別讓擔憂搞砸當下的美好PART 8 無所謂,一切都會好起來凡事發生,皆有利於我心累,因為想太多接受,是變好的開始多愛自己,強過很多人愛你所謂的成長,就是愈來愈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