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超人醫師徐超斌 × 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點亮偏鄉(中文書)

書名 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超人醫師徐超斌 × 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點亮偏鄉(中文書)
作者 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 暨 徐超斌醫師/總策劃 謝其濬/採訪整理
譯者
出版社 發光體
出版日期 2024-09-25
ISBN 9786269852871
定價 450
特價 79折   355
特價期間:2025-01-01~2025-03-31
庫存

即時庫存=4
分類 中文書>醫學保健

商品簡介



面對「南迴四鄉」(太麻里、金峰、大武和達仁)的醫療困境,
「超人醫師」徐超斌醫師,看見了這份需要,
想讓在地鄉親,能有醫治病痛的醫生、照顧不適的護士,
更有能傾聽他們的心聲、在乎他們的健康的照護者。
因認同徐超斌醫師的這個夢想,
有一群人勇敢展開漫長的旅程,
歷經近15載,一步一腳印前進部落共建南迴未來醫療願景。
這是南迴基金會的起點。
當年風華正茂的徐超斌醫師,起心動念想要回到故鄉:
為部落和族人,打造醫療照護網絡開始。
一路陪伴他的好友、支持者、族人、病人與家屬,共同攜手努力。
從2019年成立「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從0到1,開展居家護理服務,
到2023年6月成立「南迴診所」。

南迴公路很漫長,對生病的居民而言宛若寂寞的道路,
對徐超斌醫師和南迴基金會夥伴們來說,
他們打定主意要用愛和無私的奉獻,將南迴公路變成一條愛的大道。

今日的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模式,發展「在宅醫療」,
除了定點門診,更全力推動居家醫療,並且未來邁向「多元照護」
改善在地鄉親就醫不便的問題,也正好趕上了在宅醫療的新浪潮。
每一段歷程、每一次的里程碑,都展現出眾志成城的感人力量。
這份充滿愛與感動的故事,值得與眾人分享,並散播出去!

這本書完整集結「南迴基金會」如何從基金會的成立初期,徐超斌醫師和團隊夥伴,面對艱鉅的困境和挑戰,推動「南迴行動醫療計劃」,為偏鄉的鄉親們打造完善的醫療服務。從一個人(徐超斌醫師)的夢想開始,到一群人(南迴基金會夥伴、董事、支持者),持續不懈付出和勇氣,為台灣偏鄉醫療帶來嶄新樣貌,他們相信,終將實現「在地老化,在地終老」的願景。

本書特色
*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敘述「南迴基金會」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帶來改變的故事。
*全方位訪談支持者,看他們如何共同守護偏鄉醫療,展現臺灣民間的公益力量。
*看見臺灣創新醫療的服務模式,「南迴模式」為臺灣偏鄉醫療提供新方向。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超人醫師徐超斌 × 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點亮偏鄉

作者簡介

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總策劃南迴基金會於2019年3月正式成立,為台灣第一個由社會大眾勸募善款所成立的醫療財團法人基金會。以從事醫療事業辦理醫療機構及公益事業之目的,建立符合在地需求的醫療模式、提供南迴線及鄰近區域等居民具空間及文化可近性的醫療服務以及全人關懷的健康照護。已設立居家護理所、診所,提供居家護理、在宅醫療、定點門診等服務,串連鄰近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建構社區醫療照護網絡。推動在地人才培力,專業人員實見習,醫療人文研究等教育及學術計畫,提升就業機會,以實現地方共生、永續發展之願景。徐超斌/總策劃 1967年出生,因小妹早夭而立志學醫。從醫之後,因超時工作而成為大家口中的超人醫師,但回家鄉行醫一直是他的心願,而他也在2002年回到故鄕——台東縣達仁鄉擔任衛生所主任開始,將心願付諸實現。在行醫的路途中,即使因為工作過勞導致中風,雖然失去身體左半側的功能,仍然撐著正常的那一隻手和那一隻腳繼續行醫。但上天的試煉還沒結束,癌症的磨難又找上徐超斌,卻也因為同樣身為病人,讓他更能體會病患的痛苦。2012年起,徐超斌醫師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發起籌備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希望號召各界善心人士,共同努力建構南迴醫療照護網絡,來提升南台東的醫療品質,並持續延伸各項關懷弱勢服務、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謝其濬/採訪整理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傳播設計碩士。著作:《品京都》、《世上最快樂的工作:神經顯微重建手術權威 杜元坤的行醫哲學》、《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護國四年:會做事的團隊,盼台灣成為幸福之地》等。

作者自序

始於南迴 終於環島/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創建南迴醫療模式是徐超斌的夢想,他做的這個夢想很遠大、很艱難、更是傻!如果我無法當第一個跨出去的傻子,至少可以作為一個跟隨者,支持他勇往直前。這個夢想是被寄予祝福的,因為它是從一個人的發願,到一群人捲起袖子同心協力去實踐,真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佳禮物。南迴到底要不要蓋醫院?要如何永續經營下去?這些都是我們初期遇到的難題和挫折,但在尋求解方的過程中,我們努力請教專家學者、社會賢達,也積極去和公部門溝通並冀望了解:「政府單位是如何看待偏鄉醫療?」而另一個講不出口,但卻必須正視的問題是:面對徐超斌罹癌後又幾度復發,但仍堅守在第一線為鄉親看病,我們都很心疼他,更加努力地陪著他去實踐南迴醫療的夢想。我常想,不僅是超斌可能會離開我們,其實團隊中的任何一位,都有可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但讓南迴醫療永續下去,才是夢想的真正實現。我們不敢說為偏鄉醫療做了多少事,成果多麼豐碩,但醫療的曙光的確己漸漸照進南迴四鄉。我們關心偏鄉醫療的政策,包含:「遠距醫療」、「在宅醫療」、「長期照護」、「臨終醫療宅」,都是把醫院功能延伸到病人的「宅(家)」,與熟悉的生活場域,透過妥善且專業的居家醫療,減少反覆送急診、住院等醫療措施,實現大多數病人在家被照護的心願。除了上述已展開和即將開展的醫療計畫之外,我們更看見偏鄉居民和偏鄉醫護人員,並未獲得真正的「醫療平權」。我們要追求的「醫療平權」,不是口號,而是讓地處偏遠的南迴四鄉居民,可以透過醫療資源的整合與分配,滿足他們的殷切需求。再來則是解決醫護人力短缺的問題,我們已著手整合周邊醫護人力,變成一個醫療網絡、彼此支援。此外,也因智慧醫療的蓬勃發展,有幸參加多場智慧醫療的研討會和活動,深刻吸收智慧醫療對於偏鄉醫療的助益,例如,提供醫療大數據給偏鄉醫師,宛如醫師助理,得以在醫生看診時提供支援,這是與時俱進的發展重點。「南迴醫療永續服務」與「爭取醫療平權」互為表裏、息息相關。而要達到醫療平權,就必須讓人才回流。而要讓人才回流須從二大方向著手,第一,在我們盤點了南迴地區周邊的資源之後,已和臺東大學、大武衛生所暨南迴線緊急醫療照護中心、南迴周邊診所洽談合作,提供教育訓練課程來培育人才。第二,在看待醫護人員的資源平權時,就必須正視提供合理的薪資待遇,唯有同時滿足以上二項條件,才能讓醫護人力不再是偏鄉的過客。在陪著徐超斌一起圓夢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發展出適合南迴偏鄉的醫療模式,我們期待且誓言未來會更努力地讓「南迴模式」成為偏鄉的醫療典範,複製在台灣所有原本不被看見的偏鄉角落,一起迎接醫療曙光,讓「南迴模式」——始於南迴、終於環島。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石崇良/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 杜元坤/義大醫院院長掛名推薦 (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五月天 石頭/音樂人 安聖惠/藝術家 伍麗華/立法委員 村子裡的凱莉哥/作家、部落客 吳秀華/台東縣議會議長 吳麥斯/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拉黑子.達立夫/藝術家 胡德夫/音樂家 黃建賓/立法委員 黃勝堅/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楊力州/導演 劉越萍/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 鍾欣凌/藝人粉紅豬 饒慶鈴/台東縣縣長

章節目錄

開場白 把療癒的光,照進偏鄉的角落第一部 超人醫師第一章 太陽之子,巫的後裔第二章 當「超人」成為病人第三章 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愛第二部 不怕失敗的勇氣第四章 愈困難的事,愈值得去做  /小專欄 /夢想的同路人——「非常學姊」李靜蘭陪伴超人醫師圓夢第五章 長輩的生命不能等,南迴診所開業第六章 用「南迴模式」打造偏鄉醫療的典範/小專欄 /南迴醫療的實踐——「在宅醫療」把醫院延伸到病人家裡第三部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第七章 將信念化為服務的力量第八章 超人醫師的超級團隊第九章 在荒地上開出一朵花第十章 讓南迴不再「難回」尾聲 愛,是我們出發的地方附錄一、南迴基金會大事記二、愛心捐款——為偏鄉打造醫療堡壘、點亮健康希望三、南迴基金會公益影片
oracle.sql.CLOB@57efa8a5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