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中文書)

書名 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中文書)
クジラの進化
作者 水口博也
譯者 張東君
繪者 小田隆
出版社 小天下
出版日期 2024-09-06
ISBN 9786263558847
定價 380
特價 79折   300
特價期間:2024-11-22~2025-01-22
庫存

即時庫存=4
分類 中文書>少兒親子>少兒知識家

商品簡介

最新的鯨知識X最美的海洋科學繪本!
5000萬年生物演化的奇蹟之旅

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賞得主水口博也,以及博物館復原畫畫家小田隆共同創作出這本最美的科學繪本。欣賞不同的鯨豚穿梭在藍色的頁面上,一起追尋牠們5000萬年的奇蹟之旅。

生物的演化不會朝著同一個軌跡來改變,5000萬年前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鯨,和80億人類共同生活在現在的地球,「演化」見證了不可思議的奇蹟。

巨大的鯨一直是人類目光的焦點,本書透過5000萬年來鯨的演變,見證演化的不可思議,也讓人確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積極改善海洋的環境、食物的確保、延緩暖化的危機……

藍鯨重達160公噸是地球已知最大的動物,抹香鯨可以下潛到1000公尺的深海。5000萬年前,鯨的祖先從陸地逐漸遷移到水裡生活,從四隻腳行走的活動方式的巴基鯨、四足會行走的陸行鯨、看起來像巨型爬蟲類的龍王鯨……外型逐漸改變,變成現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海洋、河川的鯨豚。

本書用美麗、精緻的圖鑑復原畫,帶領讀者從5000萬年前,一步步跟隨鯨的「腳步」,目睹已經滅絕的鯨的祖先,在藍色的海洋裡復活。最新的鯨類演化圖表,完全掌握鯨豚的演化歷程和物種分類,見證鯨的演化歷程,以及生物演化的不可思議。

地球生物的演化就像一種奇蹟,我們在目睹這些奇蹟的同時,也應該了解自己的責任,讓地球成為萬物永續發展的環境,而不是滅絕的殺手。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

作者簡介

水口博也 /文攝影家、記者。出生於日本大阪府。畢業於京都大學理學院動物系。出版了許多以海洋哺乳動物為主的攝影集、攝影繪本、知識類讀物等。《虎鯨,again》攝影集獲得第 22 屆講談社出版文化賞寫真賞。《抹香鯨之歌 又大又白的朋友》攝影繪本獲得第五屆日本繪本大賞。小田隆 /繪畫家、插畫家。出生於日本三重縣。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專攻油畫和壁畫。在博物館的畫展、圖鑑的復原畫、繪本等各個領域都很活躍。京都精華大學漫畫學部教師。SVP 會員、日本古生物學會會員、日本美術解剖學會會員、大阪難波骨骨團團員。

譯者簡介

張東君 /譯臺灣大學動物系動物所、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動物研究所。現任臺北動物保育教育基金會研究員。著作有《屎來糞多學院》、《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青蛙巫婆的動物魔法書》等超過 295 本。第 40 屆金鼎獎兒童與少年圖書類及第五屆吳大猷科普獎少年組特別獎翻譯類得主。

作者自序

【導讀】你會游泳嗎?有沒有人稱讚你游得跟魚一樣好?假如有,請不要高興得太早。不管你游的是狗爬式或蝶式,人類游泳的時候,腳都是上下拍動。「狗爬式」的名字是因為陸生動物偶爾掉進水裡的時候,會前後用力撥動四肢讓自己前進。那魚呢?魚游泳的時候,尾巴是怎麼擺動的?你注意過嗎?提到鯨,我們最常聽到的是:「牠們不是魚,是哺乳動物」;還有「牠們是『再次』回到海洋的哺乳動物」。關於前者,大家大概都知道母鯨是生寶寶(胎生),不是產卵,鯨寶寶是吃母鯨的奶長大。但是「再次回到海洋」這一點,就可能說不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這本《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可以讓大家一次了解其中的故事。讓我們非常、非常快的帶過生物的演化——大概四億年前,有些魚類離開海洋……(中間省略)在陸地上演化成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花了這麼長久的歲月才有了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現在的鯨和海豚(通稱鯨豚)卻是生活在海裡。因為牠們的祖先當初從海洋到陸地,所以才會說牠們是「再次」回到海中生活。正如前面所說,大家都知道鯨豚不是魚,不像魚是用「鰓」呼吸、而是用「肺」。人們在賞鯨船上尋找鯨豚的身影時,最先發現、也最熟悉的,就是牠們浮出水面時從頭上的噴氣孔呼出的「蒸氣」。沒錯,牠們的鼻孔長在頭頂上,只要把頭浮出水面一點點就可以呼吸。這當然是在演化的過程中一步步改變的。有些人會把演化說成「進化」,其實那是生物身上原本具有的器官或構造,由於不再需要,在演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失「退化」。例如距離現在4000萬年前的古鯨「龍王鯨」,在下腹部有個小突起,竟然是退化的後肢,而且牠們的前肢也變成鰭狀。你可能想問:「等一下,4000萬年前的事情,你是怎麼知道的?」那就是各個年代的化石、標本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啊。在世界各地的各種地層挖掘出來的化石,經過科學家調查研究之後,依照年代排列來做比較,我們就能夠知道在地球長久的歷史中,生物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就是演化的證據。在《從陸地到海洋 鯨的演化》中,作者以獵豹的前腳和海豚的胸鰭、河馬和巴基鯨、龍王鯨、藍鯨的鼻孔位置,解釋鯨的演化歷程,還有齒鯨和鬚鯨不同進食方式的特異功能。尤其是南極磷蝦這頁,這是我第一次在書上看到把磷蝦當成「看得見的生物」,可以好好觀察它們的細節,而不只是鯨的食物。除了這群「漂浮在大海的雲彩」,畫者描繪每一頭鯨在海中的姿態栩栩如生,真的很美。台灣的賞鯨活動算是相當盛行,沿海看得到許多種鯨豚。當然也常看到有鯨豚擱淺,需要救援的新聞。假如你喜歡鯨豚,這本書會讓你走入門道。要是你跟鯨豚不熟,這本書的圖文會讓你想近距離跟鯨豚交朋友。下次如果再有人稱讚你游得像條魚的時候,要記得反駁:「我游得像海豚!」──張東君(本書譯者)【自序】在地球40億年的演化歷史中,我們可以和藍鯨這種體型最大的動物,一起生存在這個時代,再也找不到比這個更大的奇蹟。—水口博也
oracle.sql.CLOB@74011ea8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