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烤箱的好日子(中文書)

書名 進烤箱的好日子(中文書)
作者 李佳穎
出版社 自轉星球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7-01
ISBN 9789869202176
定價 420
特價 88折   370
庫存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5
分類 中文書>華文文學>小說

商品簡介

文壇都市傳說李佳穎,睽違十六年,繼《不吠》、《47個流浪漢種》、《小碎肉末》後全新小說。

  ●電影人/王師
  ●作詞人/李焯雄
  ●作家・主持人/馬世芳 
  ●小說家/張亦絢
  ●作家・前編輯人/陳雨航  不擇日推薦

「你快死了嗎?」
  一本追殺小學同學,對戰他人記憶的回憶錄,埋藏一部挖掘成長秘密的小說,那些我們封存時刻成永恆的嘗試。
  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時間斷成一線之後,越走遠就越能看見那些都是時刻的標本,在我用文字把他們釘在平面上時他們就死了。」

  ★在毫無防備之下,這本小說猛然撬開我的記憶之門,有一種想哭的衝動。 電影人/王師
  ★一部易於進入,但又會帶來多一點想法的小說。 作家・前編輯人/陳雨航
  ★容我借用李佳穎的話:她是能以書寫「將一刻活成一個宇宙」的人。 作家・主持人/馬世芳
  ★「最好笑的女生上場了!」——我邊讀,邊不斷冒出讚嘆。這本書很美、極度動人,還很女性主義。如果維吉尼亞 • 伍爾芙改攻漫畫,遠藤周作轉世為女,美狄亞的兒女有朝一日詐死復活,大概就是這種盛況吧!我喜歡《進烤箱的好日子》,不只因為李佳穎處理了許多我長期以為十分要緊的邊邊角角,還因為這是一本神氣活現的「放鬆之書」。從苦難中放鬆,從性別中放鬆,甚至也從文學中放鬆——像一聲長悠悠的嘆息,讓我們知道有人還在送上深呼吸。「換氣換得好」——為了給這世界換換氣,我想大力推薦這本書。 小說家 /張亦絢

美國詩人普拉絲把頭放進烤箱裡,結束了自己的故事。而阿丹的故事要從何說起呢?

小學四年級,她被班上的「兒童會」排擠,理由是「太愛跟男生玩」與「太驕傲」;打出生開始,媽媽對她什麼話都說就是不跟她說寶寶語;吃晚餐玩「說謊家」遊戲時,從未吵過架的爸媽突然宣布離婚;小學畢業的暑假獨自一人躺在客廳地板上等待時間過去;國一住進女生宿舍她見識了脖子上的草莓及可愛的香氣;十三歲遇見二十五歲的何維光,他的一句「你在想什麼」,讓她往後每次聽到都無法克制感到愛;不意發現被騙,而詐騙她的竟是自己的⋯⋯
是回憶錄,是寫作筆記,還是小說?阿丹抓到了一隻鬼,放上筆尖,可以傳遞。然而任何影像,聲音,文字,廣義的記錄都是封存當下成永恆的妄想,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文壇都市傳說李佳穎,睽違十六年,繼《不吠》、《47個流浪漢種》、《小碎肉末》後全新小說,以辛辣活潑的語言包裹成長故事,直擊寫作本質。透過主角阿丹長大後暫棄小說改寫回憶錄之筆,從十五歲的生命裡,映照出記憶與書寫的矛盾。無論是年少時的偶像崇拜,或是那感到被拋棄的世界裡仍活生生的心有所可愛的部分,都在記錄當下被覆蓋,反噬。當記憶與文字相染,層層堆疊的敘述中,那些嘗試過的故事仍然好聽得要命,而且即將出現意義。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進烤箱的好日子

作者簡介

寫作小說,著有《不吠》、《47個流浪漢種》、《小碎肉末》(新版將由自轉星球於2025年上市)。

名人導讀

【推薦序】 推薦序 / 小說?為什麼不? 作家、前編輯人 / 陳雨航 作者開頭就透過第一人稱「我」說了,小說與回憶錄的差別是「真實」。不能做到真實的回憶錄作者,「便等同於背棄了回憶錄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唯一約定」,接下來的批評相當嚴厲。「我」是寫小說的,但種種因素進行不順,於是寫起回憶錄。 關於「我」的回憶錄,這部分的敘述主體(相當於一桌菜的食材)頗為可觀。回憶錄多是自我註解,但往往存在觀點上的差異所產生的誤會或出入。本來成年人回憶過去(特別是童年少年時期)就會有大人的邏輯和小孩的行為之間的落差,因而生出相異的趣味。但這部作品的這部分(一個女孩的成長心理和生活細節,其實不見得輕鬆),還得加上「我」相對冷靜的回顧,彷彿是帶著一種冷冷的眼神看著另一個自己,再帶一點自嘲的意味。而那些轟轟烈烈的友情、愛情、欲望等等都在似知未知的色彩中暈開,然後消褪在時間的雲裡霧裡。文字則是活潑跳躍,兼或辛辣,作者不那麼愛用成語,對許多人習慣的用詞用語也常常質疑反思。 得說這部作品具有雙重體質。一重是上述回憶錄敘述主體內容;另一重是「我」一面寫回憶錄,一面闡述各種狀況的處理並檢討書寫內容的意義等等。 此作有寫作方法的技術指導,或可稱回憶錄的step by step。一面寫,一面告訴我們回憶錄是怎麼寫的,遇到的問題障礙困難等等。往事要核實,要印證,「我」因此要尋找小學同學、離婚的爸爸媽媽,讓他們看關於他們的敘述。 這部作品的閱讀樂趣或者閱讀特點是作者透過「我」的評論或註解句子,她看過的書,她服膺的作家及其言論,以至於她讀過的童話原型以及更改的某些名著童話結局。 而這些評述、言論和引述,通常以故事的方式帶出,穿插在長段的「回憶」內容之間,無有扞格之感。 說小說寫不成,乾脆來寫回憶錄,最終卻又寫成一部以回憶錄為名的小說,看來似乎是一種弔詭,其實不是,她一開始就將它當小說寫了(你我都知道)。沒錯,這是一部小說。小說可以這樣寫:可以真實與虛構混和,可以不必順著時序,可以呼喚夢境,可以實施影像的錯置,可敘,可情,可論,可評,還可以回頭追究它的意義⋯⋯小說的世界是這樣的無限寬廣,那是作者和許多小說嗜讀者的兔子洞。 小說?為什麼不? 我們也可以在這部小說的行頁間讀到寫作本質的問題,感受到作者對此念茲在茲的心情。她有不少觀念的敘述和舉例都很精彩,在此我只能選一兩個重點來引述。 那一些關於寫作的心情,作者透過電影《火線追輯令》(SE7EN)那一段場景及其他段落,說出: 「為了鋪天蓋地記得而寫,為了鮮靈活現記得而不寫。但到頭來,能讓你明白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的,不是記憶,而是語言。比例尺小於一時,地圖才會現出用處。你必須選擇,必須縮小,必須捨棄,必須創造,必須決定你的位置,必須有觀點。你懷疑世界對你提不起興趣,只好從所在之處出發尋找安頓自我的地方。你變成蜘蛛,變成毛蟲,想像死亡,變成神,俯瞰自己,終於明白人的凝視可貴在它的局限,如同你的地圖。」 …… 這讓曾經醉心於書寫的人們,回看那些拚命試圖留下來的記錄,未完成作品,甚至於已發表的「少作」,那種微妙心情,甚有感。 這也是一本談論寫作者的倫理之書,書名「進烤箱的好日子」是將頭放進烤箱裡自殺。 「任何影像,聲音,文字,廣義的記錄都是一種對上帝的褻瀆,一旦有了不朽的念頭,大家都得進烤箱。」 挾帶創造力、話語權的書寫者當時時自勵,頭上有劍,劍懸一絲。 《進烤箱的好日子》是一部易於進入,但又會帶來多一點想法的小說。 【自序】後記  開始寫小說後,我讀到幾乎是西方當代創意寫作第一法則的這句話:Show, don’t tell。展示,而非講述。白話一點是「用演的,不要用說的。」意思是要用創作裡的搭景、事件、動作、對話來讓讀者理解,而不是靠作者滔滔的解說。這句話在我寫小說的某段時期比較接近一句廢話,因為我意識到自己不該也無法代言他者經驗時寫的小說自然長成那個樣子。我在感興趣的對象面前,時常看見自己相對於角色的種種特權。想像與創造他們的感受像是一種剝削。因此退出他們的內心轉而剪裁描寫所有其他的部分是我的聲音能夠與他們在小說裡共存的唯一方法。  後來我經歷了從前自己不可預見的階段,突然有一天「用演的,不要用說的」不完全是廢話了,想寫小說的我經常質疑它。我讀到許多動人的小說是那些在「演」與「說」的調配上有獨到之處的小說,它們模糊了甚至挑戰了展示與講述的界線。  「演一個人,也用說的」是這本小說的起點。一個人是誰,直指他如何處理自己的記憶,如何「明白」自己是怎麼到達此刻的。這「明白」包含了一種後設的理解—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明白」只存在此刻,有時效與疆界,並將加入無數個前刻成為下一個此刻要處理的東西。在小說裡,用書寫的結構與語言取探記憶,是「明白」的唯一道路,結構與語言正是距離,它展示了記憶的堆疊與隨機,講述了書寫的可能與無能。  但無論如何,我還在想像與創造這對終日被預言就要過時的伎倆裡掙扎要儘可能不挪用他人生命經驗地嘗試一個人能如何不把所有東西寫成回憶錄—這是小說在本事之外發生的事了。  謝謝自轉星球社長黃俊隆對這本小說投入我無法丈量的心力。謝謝航叔、照彬、王師、馬芳、雲平、瓊如、淑涵、佳璘、亦絢、法蘭的閱讀與回應。謝謝吳佳璘的美術設計,從小說裡「語言是抓到一隻鬼」的概念發想了如此活潑但不天真的封面。佳璘寫下的設計理念非常美,本身就是一段小說,容我節引如下:「⋯⋯整個回憶的過程,就像是一場鬼抓人的遊戲,回憶是隱藏在陰影中的鬼,面對鬼,大部分的時間人們選擇逃跑和永無止境的追逐,而當開始動筆書寫,完成回憶錄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回過頭抓到了所有的鬼,完整了記憶的碎片。」  謝謝我的家人與朋友做我的土地。謝謝我的媽媽林素鶯女士,你是我小說裡所有帶著善意的大人的永恆原型。

章節目錄

【目錄】●推薦序/小說?為什麼不? 作家、前編輯人 / 陳雨航●進烤箱的好日子●後記
oracle.sql.CLOB@3e660bde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