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莊稼:從農業發展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政治生態學(中文書)

書名 王的莊稼:從農業發展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政治生態學(中文書)
The King’s Harvest: A Political Ecology of China from the First Farmers to the First Empire
作者 布萊恩.蘭德
(Brian Lander)
譯者 蔡耀緯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7-01
ISBN 9789570535754
定價 630
特價 93折   586
庫存

即時庫存=1
分類 中文書>社會科學>政治

商品簡介

榮獲美國歷史學會詹姆斯‧亨利‧布雷斯特德獎(James Henry Breasted Prize)
第一部西方科學視角的早期中國環境史專書


國在山河破!自然生態對人類發出的深沉吶喊,
重新思索「農業」是否為人類生存最好的選擇?

人類從狩獵採集到農耕養殖,是自然演進?或人為操弄?
人類是眾多動物中的區區一種,竟發展為支配所有物種?
本書從早期中國的環境生態著手,探究地理環境、國家戰爭、社會制度,王權如何讓多元生態系轉為單一生態系?如何讓「以農立國」的概念深植人心?

農業的發展帶來政治權力的拓展?
勞動力增加促進國家集權的穩定?

本書跨足歷史、考古、環境等學科,透過發出在「農業主導中國前,中國的自然生態為何」的哉問,視角從「中國傳統農業史觀」轉向「政治是否重構環境生態」,先秦至秦朝的歷史對於理解歷朝以至現代在改造環境上的運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早期中國從仰韶文化開始,到龍山文化、再到商、周時期,作者討論原本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如何在人類社會的介入之下,轉變成單一的農耕體系。在這個過程中,王權透過馴化的動植物裡內含的能量,獲得足以支撐政治和國家運作的勞動力和資源。人類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權力團體又是如何透過改造自然環境不斷汲取資源與勞動力,從而興起並逐步壯大?

本書尤其著重秦國從邊陲小國到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的歷程,綜合大量最新的出土文獻與科學研究,佐證國家的形成需仰賴一個能管理並擴大農業生態系統的複雜政治體系,才得以成為可能。

然,經過數千年的墾殖、掠奪,當今世界甚至化分為多個武裝敵對國家,環境與資源益發被破壞,難以建立永續發展。作者抱持對當代環境的關懷,從歷史探討人類如何轉化自身環境,進而說明政治問題與環境問題是密不可分的,這是全世界需共同反思如何改善的關鍵問題。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王的莊稼:從農業發展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政治生態學

作者簡介

布萊恩.蘭德(Brian Lander),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布朗大學環境與社會研究所(Institute at Brown for Environment and Society)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古代中國環境史,透過歷史學、考古學和古生態學的結合,探討黃河和長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系統,如何漸漸被農田所取代。

譯者簡介

蔡耀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譯有《東歐百年史.冊3》、《棉花、絲綢、牛仔褲》、《日不落.倫敦》、《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1921穿越福爾摩沙》、《大歷史: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暗渡文明》、《間諜、虐待狂與巫士》、《平凡的美德》等書。

作者自序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這是關於人類在華北如何從眾多動物的區區一種,演變為支配物種的故事。我撰寫本書的宗旨是要將環境引入西方對於早期中國(early China)的學術研究,並論證古代中國歷史與環境問題的關聯性。我起初打算撰寫一部關中地區的生態變遷史,但中國的環境考古學者往往專注於新石器時代,我所能掌握的歷史時代生態資訊也就不夠充分,因此我選擇聚焦於政治故事。在歷史學者看來,撰寫政府比較容易,因為古代中國的許多文本都出自國家官員之手,但非人類的相關證據卻很難找到。不過考古學者和地球科學家如今正在發表許多精彩的研究論著,要是我們將這些論著和文字證據結合起來,也就愈來愈有可能研究中國生態長期變遷的歷史,就像我的其他出版著作那樣。華語的文字記載包含為數龐大的環境相關資訊,我希望歷史學者能夠學習與考古學者和科學家攜手合作,一同揭示東亞生態系隨著時間而變遷的歷史。我十分樂見我這本書能以完整的中譯本在臺灣出版,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譯者為了使本書內容符合該國官方典範,而不得不進行的微妙改動。本書看待國家試圖維持不偏不倚的立場,因為美國的反政府思想往往服務於有錢人的利益,但我如果能用中文寫作的話,可能會把終章定名為國在山河破」。本書的主要貢獻在於說明國家根本上有意以可供課稅的農業生態系取代自然生態系,而我主張這股動力內在固有於一切政治組織,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環境危機之根深柢固,超出多數人思考所及,環境問題並不始於工業化,也不會經由簡單的技術進步就得以解決。我希望本書能經由早期中國政治發展的生態學分析,向讀者提供看待今日社會生態與政治的新觀點。

名人推薦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專文導讀「唯有人民意識到國家的生態學邏輯,以及政治與生態那種「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關係,試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人類與其他物種方有共存乃至於相互依存的可能。」跨界推薦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古碧玲/作家&資深編輯「布萊恩.蘭德寫成了一部細節豐富、引人入勝,且十分值得一讀的環境史傑作,將古代中國的考古和文本證據交織起來,演示『地緣政治始終是環境政治』。」——傅羅文(Rowan Flad),《古代華中》(Ancient Central China)一書合著者「《The King’s Harvest》是一項非凡成就,為中國史、環境史和農業史做出了獨特貢獻。」——馬瑞詩(Ruth Mostern),《黃河:自然與非自然的歷史》(The Yellow River: A Natural and Unnatural History)作者「《The King’s Harvest》以格外堅實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反映出布萊恩.蘭德對於環境史和早期中國史最新取徑的掌握能力。」——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中國的戰爭生態學》(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作者「布萊恩.蘭德主張,環境的故事正是社會本身的故事。在《The King’s Harvest》一書中,他以令人信服的細節,述說古代中國環境與社會之所以成為中國的故事。」——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學「在不可持續的四千年成長之中,中華國家以栽培單一作物的國家取代多元生態系。所有國家都摧毀環境,卻只有國家能拯救我們。古代中國的魅影因此在我們現代的危機中仍揮之不去。出色又令人憂慮的分析!」——濮德培(Peter C. Perdue),《萬物並作:中西方環境史的起源與展望》(中文版)作者

章節目錄

各界好評導讀〈國家的生態邏輯〉/洪廣冀繁體中文版作者序卷首詩.載芟紀年總表周代年表緒論第一章 政治權力的本質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國家如何成長暴力、父權制與國家強化第二章 孕育生機——人們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系地理、氣候與生態食物生產的起源,西元前八○○○至五○○○年早期定居社會,西元前五○○○至三○○○年複雜社會興起,西元前三○○○至一○四六年第三章 牧民方略——中國政治組織的興起東亞政治權力的起源西周春秋時代戰國時代第四章 雄踞西方——秦國到秦朝的興盛史季節循環秦的興起秦的擴張強國之道秦的東遷重建水景第五章 守在倉廩——秦朝的政治生態學 中央政府地方行政賦稅制度農地使用人類勞力動物飼養木材與金屬第六章 百代秦政——中國歷代帝國如何形塑環境結論——人類世的國家各章註釋參考書目
oracle.sql.CLOB@65f6f88f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