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金翼漢(김익한)韓國最優秀、也是第一位紀錄學家。在韓國動盪的年代度過青春,在「紀錄學」中找到人生前行的方向,並創立了韓國現行的國家紀錄管理框架。畢業於首爾大學韓國史學系、東京大學歷史研究所。現為明知大學紀錄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教授,並擔任韓國紀錄學會與韓國國家紀錄研究所所長。擔任紀錄學者的25年來,努力向大學、政府、社會傳達紀錄的重要性。2000年起,投入所有心力制定「公共機關紀錄管理相關法規」,並於盧武鉉政府時期接下青瓦臺紀錄暨業務改革特別小組諮詢委員長的職務。為了建立企業、文化藝術、鄉村的相關檔案,在韓國各地培養了超過三百名紀錄研究師,並致力於將紀錄學帶出公部門和學術殿堂,推廣到個人應用上。目前也經營30萬追蹤者的YouTube頻道「金教授的三件事」,透過影片提供如何寫筆記,或是讀書的方法、早起的方法等。
譯者簡介
Loui韓文系畢業,以交換生身分旅居韓國一年。現為全職翻譯,譯有工作管理、金融股票、心靈成長等類型書籍,以及各類專業文件。譯作有《巨人的筆記》《富者的態度》《40歲起的人生課》等。Instagram : l.miss9
作者自序
【前言】記錄下來,就能看見人生的方向我對「紀錄」著迷,出於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需要一個突破點,幫助我跨越擋在學問之前的障蔽。高中二年級時,我因為藝文社團學長的關係,開始接觸史學,他當時說的話對我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大概是這麼說的:「金東仁的小說《馬鈴薯》、金洙暎的詩《草》,全都在歷史留下了一頁。了解歷史的話,真相就會大白。」我跟那句話角力了好幾天。了解歷史後,一切似乎都會變得明朗。我相信,無論是文學作品、限制自由的宵禁,或者剛從鄉下來到九老工業園區的女工人生,只要從歷史的角度去觀察,一定能得知這莫名的憤怒、空虛和失落感,究竟意味著什麼。就讀高中的時候,我之所以想考大學,只為一個原因:那就是好好學歷史。從未認真準備大學考試的我,為了實現學習歷史的抱負,從高二暑假開始伏案苦讀。我整天泡在學校前的K書中心,連吃飯和睡覺都沒有離開,想盡辦法補足先前的進度。得益於那段時間的苦讀,我在班上的排名原本落在中間程度,後來卻考上了首爾大學的人文學院。大學是我用血汗換來的自由與夢想。就讀大學後,我很快就著迷於史學。只要是學長們認為不錯的書,我都會找來看,連他們的一句話和呼吸都不放過,非常執著。可是,上天好像不站在我這邊。那年秋天,時任總統的朴正熙被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他的死亡鬧得天翻地覆,也動搖了我的世界。比起走進教室,我更常走上街頭。那時候的世界,並不適合悠閒地坐在教室裡翻看書本。學長和同學也和我抱持一樣的想法,所以我們的大學時期有一半以上的時光,都是在動盪的街頭一起度過。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不顧父母的憂心與勸阻,毅然決然選了歷史學系。我想深入探索歷史,這是我從高中開始認真讀書的原因,也是我的宿願。然而,把歷史選為主修科目後,我發現自己的心情變得不太一樣。我很徬徨。一直以來,我以為深入探索歷史,藉此解讀一件事,找到正確的方向,是我唯一能做的事,且至死方休。然而,站上街頭的那一年,我的價值觀徹底被顛覆了。說得更準確一點,我不知道汲取書中知識或走上街頭,哪一種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所以開始徬徨。我當時深刻體會到,有些障蔽,光憑學習歷史是無法打破的。在這段混亂的時期,五一八民主化運動爆發了。次月、即一九八○年六月,我因為在戒嚴時期舉辦學系讀書會,首次進入首爾警察廳對共分室,被關了半個月左右。同年年底,我受到所謂的「霧林事件」(首爾大學自治組織事件)牽連,被關入南營洞對共分室長達一個月以上。後來我雖然沒有坐牢,卻成了強制徵召的犧牲羊,在江原道麟蹄郡元通當了兩年以上的兵。待在陌生環境裡,我的思緒越來越亂。我每天都在思考,焦躁地想著為何讀了這麼多書,還是一事無成。儘管歷史和哲學可以為人生指引方向,依然遠遠不夠。我得改變才行。想滿足這分渴望,我的手中必須有更具體的實踐方法。左思右想後,我找到的答案就是「紀錄」。留下紀錄,使我不再徬徨於理論和實踐之間,為煩惱帶來解答,同時還讓我跳脫框架,不繼續困在「歷史等於理論,紀錄等於實踐」的二分法思考當中。追求理論(歷史)才得以實踐(紀錄),經由實踐(紀錄)才能有理論(歷史)。紀錄是突破思考極限的最佳利器。把所有單純的想法記錄下來,它們便會成為方法、成為歷史。想通這點後,一切終於明朗了。就這樣,我成為韓國國內第一位紀錄學者。擔任紀錄學者的二十五年,我努力向大學、政府、社會傳達紀錄的重要性。二○○○年起,我投入所有心力制定「公共機關紀錄管理相關法規」,並於盧武鉉政府時期,接下青瓦臺紀錄暨業務改革特別小組諮詢委員長的職務。紀錄學會成立後,我的學術活動依舊沒有停歇。為了建立企業、文化藝術、鄉村的相關檔案,我奔波全國各地,培養了超過三百名以上的紀錄研究師。在長期的記錄、教學、推廣之下,我發覺未能正確理解或活用紀錄的人,遠比想像中更多,這讓他們時常碰壁。要是他們能做好記錄,無論是生活、學業、工作、人際關係都會變得更透澈,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也不再是難事,但他們就是不明白。看著他們苦苦掙扎的樣子,我感到相當惋惜。於是,我決定降低「紀錄學」的門檻,先從具體的方法和技術開始推廣,讓實踐記錄的對象,從國家、企業、鄉鎮,擴大到個人。我建立 YouTube 頻道《金教授的三件事》,也是出於這個契機。如同解開包袱一樣,我透過影片一點一點揭曉各種瑣碎的事;像是如何寫筆記,或是讀書的方法、早起的方法等。令人訝異的是,傾聽我的故事、對故事產生共鳴的人,多得超乎預期。從某個角度來說,「紀錄」雖然平凡簡單,但大多數的人仍無法在生活中好好應用。當我仔細聆聽每個人的故事後,原本輕鬆的心情逐漸沉重。我期盼他們擁有更好的生活。喜歡我的紀錄影片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他們全都感受到記錄自己生活的好處。紀錄很單純,不過是記錄每天的自己。只要把你的想法、經歷、感受等全都記下來,就能得知自己最重視的是哪些東西。統整它們後,留下來的就是紀錄。留下紀錄,人生就會變得容易。曾視為問題的事情從此沒什麼大不了,煩惱也都會迎刃而解。「侏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比巨人更遠。」紀錄亦然。縱使現在是侏儒,累積許多紀錄後,我們可以站在上面,遙望更遠的地方。如果把自己留下來的紀錄當成墊腳石,便能站到最高點,成為巨人。我把書名定為《巨人的筆記》,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希望能透過《巨人的筆記》,教導各位記錄的方法,讓人生變得容易一點。在這場人生旅途中,我會一直陪在大家身邊,無論是幫助各位活用紀錄作為成長的墊腳石,抑或帶領大家透過紀錄挖掘藏於內在的欲望與真心。各位大可不必擔心內容過於困難或複雜,猶豫該不該繼續看下去。我的記錄方法就算是從來沒有寫過筆記的人,實踐起來也像吃飯呼吸一樣簡單。這本書總共分為三個主題。第一部〈記錄的人〉,提出紀錄的重要性與價值,告訴大家跨越成長障蔽的方法。第二部〈巨人的摘要法與分類法〉,則說明如何概述腦袋中的複雜思緒、分類這些想法,以便隨時拿出來應用。最後的第三部最重要,內容涵蓋即刻適用於任何人的〈巨人的五種記錄法〉。當中介紹了如何記錄學習、對話、想法、日常、工作等生活最重要的五個領域,以提升自己的效率。假如你再怎麼讀書,成績都沒有起色;看了一堆書,也記不住任何東西;老是沒來由地感到鬱悶或是渴望提升工作成效,就應該記錄。對於來到極限的各位而言,記錄是最簡單、最快速的方法。盼各位能像我先前在歷史與紀錄、抽象與具體之間不斷苦惱那樣,在人生目標與紀錄之間認真思考。如此一來,紀錄將成為一大利器,為各位指引理想人生的方向,有策略地活出自己的人生。我在人生中領悟到的唯一法則就是,紀錄是連結人生價值與實踐的最佳工具。是以,我真心希望各位能像我一樣,在生活中好好記錄。
章節目錄
序 記錄下來,就能看見人生的方向第一部 記錄的人第一章 成長01 成為記錄型人類02 你依然有成長的機會03 建立自己專屬的成長機制04 抓住消散的知識05 思考會以螺旋式成長06 活用內在資產※培養思考能力的三個練習步驟第二章 自由07 你的生活之所以空虛08 找尋真實欲望的過程09 找出不想工作的真正原因10 假如對未來感到不安,就把經驗記錄下來11 人生的本質就是追尋自由12 越分享就越多人知道的紀錄※ 練習以紀錄認識自己第二部 巨人的摘要法與分類法第三章 專注01記錄高手不會寫太多02 留下重點,其他全丟了03 不能理解的就不是自己的04 把書讀進去的最佳辦法05 丟掉誤讀的恐懼06 拼湊和摘要的決定性差異※ 摘要生活大小事的習慣第四章 拓展07 覺得茫然,就把事情分開來看08 分類,就能看見煩惱的解答09 筆記在同一個地方,然後分開整理10 如何整理堆積如山的紀錄,讓它起死回生※ 令人開心記錄的幾種工具第三部 巨人的五種記錄法Introduction 記錄、再記錄、持續記錄第五章 學習01 將資訊化為知識,將知識化為智慧02 讀完書後,記下關鍵字03 輕鬆看懂艱深書籍的方法04 讓默背變得容易的學習紀錄05 如果想把文章寫好,就多筆記第六章 對話06 對話如何成為知識07 交流中累積的對話奧祕08 如何不錯過話語中隱藏的智慧09 記錄對話的脈絡10 抓住對話時瞬間湧現的念頭第七章 思考11 累積的紀錄將成為點子12 如果覺得煩惱,就記下你的想法13 如何記錄潛意識14 紀錄造就天才第八章 日常15 不要把心力放在海市蜃樓,多專注真實的人生16 早上寫夢想,晚上寫過往17 今天的紀錄將會成為賣點18 記錄型人類的日誌使用法第九章 工作19 如果想變得有能力,就記錄自己的工作20 筆記主管的指示21 改變人生的日誌撰寫法結語 但願我們活在自己當家作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