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你現在感覺如何?:心理師的內心劇場,以及你(不)會想知道的諮商室大小事(中文書)

書名 那麼你現在感覺如何?:心理師的內心劇場,以及你(不)會想知道的諮商室大小事(中文書)
And How Does That Make You Feel? : Everything You (N)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Therapy
作者 約書亞.弗萊徹
譯者 蕭季瑄
出版社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4-24
ISBN 9786267428351
定價 480
特價 79折   379
特價期間:2025-01-01~2025-03-31
庫存

即時庫存=5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輔導諮商

商品簡介

親愛的心理師,你覺得我會好起來嗎?
如果諮商沒有用,我該怎麼辦?
獻給習慣回答「我沒事」「我很好」的你


★焦慮症過來人暨KOL的傾情力作
★心理自助著作為英國亞馬遜暢銷書,銷量突破10萬冊
★多家英國製作公司競價影視版權
★授權英、美、義、巴、俄、中6種語文版本

時而脆弱,時而讓人會心一笑
諮商心理師最誠實的真情告白

英國領銜心理師約書亞.弗萊徹邀請我們進入他的諮商室,揭開心理諮商過程的神祕面紗。
我們將跟隨四位苦惱的個案,展開這趟意外迭出的諮商旅程。

夜店保鏢列維在強硬的高大外表下,隱藏著難以言說的艱困處境;薩拉是一位新手醫生,因恐慌發作而完全無法工作;憂鬱青年諾亞身受黑暗祕密的折磨──他會吐露真相嗎?還有,一位好萊塢巨星為了舞台劇演出來到曼徹斯特,在諮商室裡卻是個與銀幕前完全不同的人。除此之外,我們也將看見作者在成為心理師之前,如何走過一段令人心碎的生命歷程。

時而坦露脆弱,時而幽默自嘲,作者讓我們得以窺探一位心理師的內心劇場,他就和他的個案一樣充滿人性,心中經常浮現許多互相爭吵的聲音──即使在諮商室裡也是如此。這些內心聲音既是他推進諮商的阻礙,也是他的最佳諮商指南。

為鼓勵所有人在有需要時推開諮商室大門,書中也介紹各種心理治療方法和焦慮、憂鬱、恐慌的成因和自我照顧的方法,期許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療心之道。
•°•°•°•°•°
心理師之所以問你:「那麼你現在感覺如何?」
是因為我們真心想知道,我們感興趣,也很好奇。我們想要了解。

◆【給想踏進諮商室的你,最誠實的真情告白】
諮商室裡會發生什麼事?心理師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諮商關係的界線在哪裡?為什麼不能跟心理師當朋友?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諮商無效時,該怎麼辦?

◆【心理師的13種內在聲音】
分析音、偵探音、批評音、共情音……
跟著心理師一起識別出大腦喜歡發出的多種聲音與想法,
挑戰內在的自我矛盾,並從中找出最佳行動方案。

◆感動推薦
Luckylulu | 圖文作家
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
愛瑞克 |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蔡佳璇 | 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
蘇予昕 |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療癒好評
「我又哭又笑,一讀就停不下來。非凡的一本書,以我所見過最有趣的方式談論我們心理師所做的事。心理學界找到了自己的亞當.凱(Adam Kay,《棄業醫生的秘密日記》作者)。」 ──蘇菲.莫特(Sophie Mort)博士,臨床心理學家、《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心靈自救手冊》(A Manual for Being Human)作者

「我愛不釋手!約書亞坦率而誠實,給了我們一個更清楚看見、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機會。它將改變你思考和對待自己心理健康的方式。」──Nicole LePera 博士,《紐約時報》暢銷書《全人療癒》(How to Do the Work)的作者.

「一本令人驚奇且重要的書。 實用、深刻、有趣、有啟發性。」──Cathy Rentzenbrink,《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愛的最後一幕》(The Last Act of Love)作者

「幽默、誠實,而且實用。這本書給了你會需要的一切。相信我,你不會後悔拿起它的。」── Alex George 博士,《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Live Well Every Day》和《The Mind Manual》作者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那麼你現在感覺如何?:心理師的內心劇場,以及你(不)會想知道的諮商室大小事

作者簡介

作者/約書亞.弗萊徹Joshua Fletcher  英國領銜諮商心理師,專研焦慮相關心理疾病。曾經罹患嚴重的焦慮症,現在是焦慮症的主要發聲者之一,以專業知識和心理治療工作來協助和教育大眾。他是英國心理諮商與治療協會成員、基爾大學諮商心理學碩士,並曾於索爾福大學研讀針對憂鬱症與焦慮症的認知行為治療。  他著有三本焦慮症自助暢銷書:《焦慮:對恐慌的恐慌》(Anxiety: Panicking About Panic)、《解開你的焦慮》(Untangle Your Anxiety,合著)和《焦慮:恐慌症實務》(Anxiety: Practical About Panic),同時也是podcast節目《恐慌艙》(The Panic Pod)和《失序》(Disordered)主持人,並擁有22萬名IG追隨者及51萬名tiktok追隨者。現居曼徹斯特。  個人網站:https://www.schoolofanxiety.com/

譯者簡介

譯者/蕭季瑄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社會人類學碩士。  鍾情學習語言、文化,熱愛旅遊,享受置身異地時交融的陌生感與熟悉感。  譯有《少年小樹之歌》、《綠野仙蹤》、《被害人》、《私人圖書館員》等書。  連絡信箱:chsiao1991@gmail.com

作者自序

【前言】序言 推開諮商室大門,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曾經有幸在派對上遇到心理師(好的心理師),可能會注意到我們非常細心。我們盡力傾聽,這麼做不是為了找出不當行為的證據,不是為了了解你們不願顯露的部分,也不是為了將你和父母之間的問題歸咎於某種人格特質。我們不會探究你最黑暗的想法、不會解讀你的心思,也不會主動去偵測謊言。我們之所以細心,是因為我們喜歡傾聽。這就是我們接受訓練的目的。  不論是在諮商室還是在生活中,我們之所以問你:「那麼你現在感覺如何?」,是因為我們真心想知道,我們感興趣,也很好奇。我們想要了解。  正如室內設計師會忍不住掃視自己身處的每個房間、建商會輕敲別家建築工程的牆,心理師往往很難抽離工作,尤其是這份工作定義了他們絕大部分的身分時。在社交場合,我發現每次一告訴別人我的職業,很多人就會感到不自在。他們的肢體語言會顯得更加防備,經常伴隨著半開玩笑的提問:「所以你正在對我進行心理分析囉?」我認得這種警覺性,而身為一名專業且富有經驗的心理師,我向你保證,這種幽默的指控和事實相去不遠。然而,我的職業好奇心並非許多人最初擔憂的侵入性分析,而是源於同理、正面的目的和習慣。  此外,不論是在派對或是家庭聚會中,當身為心理師的我們傾聽時,常會發現很難將多年來接受的訓練拋諸腦後,也無法拋下書架上寫有許多心理問題解決方法的諮商理論。每個人的大腦都喜歡自動從自己的參考圖書館中抽取資訊,心理師也一樣,但不代表我們會按照大腦的提議做出行動或假設。通常我們都希望在下班時間關閉大腦的這個部分,特別是想坐在電視前喝杯酒放鬆一下的時候。  有一點很重要,心理師和所有人一樣都是人。在諮商室內外都能像看見其他人類一樣看到他們。心理師並非萬事通,我們有缺陷、有陋習,也一直在處理自己的私人問題。在這本書中,當我跟你分享自己的脆弱、不完美、焦慮和內在想法時,你將會看到我們是非常人性化的。這麼做不是為了讓我的名譽掃地,而是要幫助人們理解心理師並沒有你擔心的那麼恐怖或神聖。  我保證,諮商室大門的另一端沒有無所不能的萬事通在等你,不會一逮到機會就衝向你大肆評論或羞辱。相反地,理想情況下,等待你的會是想要傾聽、樂意在你的世界逗留、盡責且不帶批判的來訪者,他知道你們能安全無虞地道別,直到下次你決定再度打開門為止。希望這是我的個案對我這個人和我的工作的看法。  我是專攻焦慮領域的諮商心理師,我非常享受這份工作。焦慮是所有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體驗到的感受,也是過去我一直努力克服的事。即使到了現在,我的焦慮症依舊沒有完全消失。即使如此,幸好有改變人生的諮商療程和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我可以自信地說我過得快樂又幸福────希望所有個案都能實現這個目標,幫助他們過得更好是我成為心理師的動力。焦慮令人沮喪,但每當看見個案深陷不確定性並面對恐懼時,我心中都滿是欽佩。他們不是破碎的人,你不是破碎的人。  身處這個社會,我們談論心理健康的方式逐漸進步,但前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Instagram標籤和企業的身心健康日能做的有限,還有很多人因為尷尬或羞愧,覺得負面情緒該應該要深藏於心。我相信心理治療在幾乎所有人的某個人生階段都能有所幫助,但也認為人們對治療過程存有許多誤解。而我想藉由這本書消除一些迷思和誤會,確保大家與專業人士談論心理健康時不會感到非常脆弱或無止境地自我放縱。  本書以四名個案的案例為基礎。讀到這本書的其他心理師可能會驚呼:「天哪,這簡直是異端邪說!保密條款呢?!」雖然這本書分享了身為心理師的真實感受,但為個案保密仍是我的首要任務。基於這個原因,我打散了所有個案的特徵、陳述、日期和事件,並以匿名的方式確保沒有人能受到指認,這樣的保護措施有嚴格的臨床指導和法律諮詢在背後支持。  這本書是我的貢獻,旨在鼓勵人們更加開放地關注心理健康,並提供見解說明這個經常籠罩在神祕面紗之下的領域。在本書中,你將了解身為心理師的生活是什麼模樣,也會看見一個真實且有缺陷的人是什麼樣子。這本書收錄了攸關衝突、悲劇和錯誤的辛辣故事,我講述了少有心理師敢說的內容,還有一些我不確定是否該寫的東西。然而,如果放下這本書之後,即使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認為心理治療看起來似乎更有吸引力,或者不那麼可怕,又或者願意隨意地提及諮商這件事,那麼我對這本書許下的最大願望就實現了。

名人推薦

Luckylulu | 圖文作家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愛瑞克 |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蔡佳璇 | 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 蘇予昕 |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感動好評

章節目錄

【目錄】序 言 推開諮商室大門,會發生什麼事?心理師的內在聲音/達芙妮01│空等一小時的意外驚喜【心理師聊天室】焦慮的起源──應對威脅、尋求安全的強大反應機制列 維01│巨人硬漢孤獨的背影高中母校演講之夜│曾經的退學生回來了!薩 拉01│恐慌大爆發的新手醫生【心理師聊天室】恐慌發作──對恐懼本身的恐懼【心理師聊天室】諮商學派大亂鬥──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師?哈 利01│二〇〇八年六月,玩《傳送門2》諾 亞01│說不出口的祕密【心理師聊天室】IG療法──免費的心理健康解答,可能有什麼問題?/梅菲爾德倉庫狂歡派對│二○一五年七月,曼徹斯特達芙妮02│不當自己時,才有辦法展現脆弱【心理師聊天室】內在參考架構──每個人專屬的心理結構列 維02│不斷闖入腦海的駭人想法【心理師聊天室】──找出無益內攝,打破想法的桎梏薩 拉02│壓力罐裝滿時,溢出來的是什麼?哈 利02│二〇〇八年七月,熬夜諾 亞02│住在同個屋簷下,有兩張臉的控制狂/達芙妮03│既渴望又害怕,難以違抗的重要之人【心理師聊天室】情緒保守主義──盡全力迴避未知與負面感受哈 利03│二〇〇九年十月,泛光燈下的喜悅列 維03│你不是破碎的人【心理師聊天室】自我照顧──瑜珈、冥想我都試過了,為什麼沒有效?薩 拉03│上路挑戰!一起克服駕駛焦慮哈 利04│二〇一〇年三月,船屋通話諾 亞03│別讓內在惡霸為所欲為【心理師聊天室】憂鬱症──身心俱疲,質疑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心灰意冷的時刻│二〇一五年九月,利多超市/達芙妮04│上台或下台,全部操之在你哈 利05│二〇一二年四月,日間問答節目列 維04│鈴聲響起,是誰打來的電話?地下酒吧│遇見熟悉的那道身影薩 拉04│打開潘朵拉之盒致焦慮的一封信哈 利06│二〇一二年六月,飛越巨大甜甜圈諾 亞04│遲遲未現身的理由【心理師聊天室】當諮商無效時──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達芙妮05│永難忘懷的美好旅程新吸塵器│在雨中的意外收穫諾 亞05│犯錯時該尋求懲罰,還是彌補?列 維05│難以撼動的決心【心理師聊天室】和個案說再見──諮商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迎來終點?哈 利07│二〇一三年六月,跳動和顫抖薩 拉05│由共鳴引發的心痛結局保持冷靜,繼續前進【心理師聊天室】諮商之美──一場良好的諮商該具備哪些核心品質?/踏上心理師之路│二〇一五年五月,面試會場
oracle.sql.CLOB@2383761a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