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思辨歷史課:瑞典提案的歷史思維刻意練習(中文書)

書名 上一堂思辨歷史課:瑞典提案的歷史思維刻意練習(中文書)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historical thinking in Swedish schools
作者 吳媛媛
出版社 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 2024-04-03
ISBN 9786267221495
定價 380
特價 88折   334
庫存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分類 中文書>教育

商品簡介

《上一堂思辨國文課》&《思辨是我們的義務》作者吳媛媛最新力作!
新世紀公民必修課!「當初歷史課有學到這些就好了!」


從學校課堂、影視戲劇、電玩手遊,到新聞議題和街道名稱,歷史無所不在。
這本書分享了從檢視史料、解讀歷史到獲得歷史意識的完整過程,
是瑞典為幫助學生點燃歷史意識提出的方案。
這個從「填滿腦子」到「點燃意識」的過程,正符合了民主化的課綱典範轉移,
經過本書的思維練習後,相信未來在識讀各種歷史資訊時,一定能更加敏銳自主。

本書深入瑞典教育現場,
直擊瑞典式歷史教育如何引導學生思辨、質疑、批判,
培養未來公民在民主社會需要的知識和態度,
造就普及全民的公民素養和民主意識。

◆深入北歐瑞典教育現場,直擊瑞典式歷史教育如何造就普及全民的公民素養和民主意識。
◆探討議題包括:課綱比較、歷史意識、檢視史料來源、歷史解讀、歷史共感、歷史同理、歷史用途、女性史、勞工史等。13堂課13個主題,每個主題導入瑞典教案,兼及呈現台灣視角,設計適合台灣的延伸思考題材。
◆詳介瑞典中學歷史課上生動活潑的教學例子,轉換成台灣讀者熟悉或感興趣的內容,一起探索歷史思維的趣味和歷史教育的可能性。
◆希望這本教學實例的集錦,能為台灣的孩子以及走過填鴨教育的大人們,提供一套更鮮活的補充讀物,也為台灣教育決策者提出思維教育實踐的可能方向。

「瑞典的歷史教師手冊上說:『歷史意識的一個重要基石,是對不同的歷史解讀採取開放的態度。』瑞典的歷史教育絕對不是最『獨特』或『正確』的。我在本書中擷取呈現瑞典經驗,不是為了比較優劣,而是以台灣為出發點,分析一個很不一樣的個案,作為靈感和參考,也邀請每位讀者朋友一起進行歷史思維和歷史識讀的腦力激盪。」
──本書作者 吳媛媛

「用一個王族的興衰來劃分所有人的歷史合理嗎?」
「二次世界大戰是希特勒引起的,你贊成嗎?」
「你能想出十個女性歷史人物的名字嗎?」
誰創造了歷史?歷史是怎麼形成的?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為什麼學習歷史應以歷史思維為核心能力?歷史意識又該如何培養和運用?
檢視史料時該如何質疑和提問?問問題也要練習嗎?
解讀過去的工具有哪些?該如何提升歷史識讀力?
從歷史同理、道德解讀到價值反思,我們又該往哪裡前進?

作者吳媛媛和先生都在瑞典擔任教師,十多年來在工作上、生活中體驗了很多瑞典教育理念帶來的衝擊。繼《思辨是我們的義務》恰與108課綱契合呼應、《上一堂思辨國文課》探討瑞典式語文教育如何打造核心素養,深獲各界廣大回響好評後,本書再度深入瑞典教育現場,直擊瑞典式歷史教育如何引導學生思辨、質疑、批判,練習提問、統整、表達,培養未來公民在民主社會需要的知識和態度,造就普及全民的公民素養和民主意識。
作者的先生在瑞典高中教歷史,在進一步了解瑞典學校怎麼教歷史這門課後,得知有很大一部分的課堂時間是分配到思考、統整、批判的訓練上,甚至連課綱都是可以「質疑」的,歷史老師的工作不是填滿學生的腦子,而是點燃學生的意識。
在本書中,作者以瑞典的國、高中歷史課綱爲基礎,並從最貼近瑞典課堂真實樣態的觀察和研究出發,探索那些讓她驚喜、反思的片刻,並且做系統性的完整呈現。希望這本教學實例的集錦,能爲現在的學校師生,以及一同走過填鴨教育的大人們,提供一套更鮮活的補充讀物;也對台灣教育決策者提出教學實踐的方向。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堂思辨歷史課:瑞典提案的歷史思維刻意練習

作者簡介

吳媛媛民國71年生,台大中文系,瑞典隆德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現於達拉納大學擔任中文教師。北歐社會帶來的每一個衝擊和醒悟,都是以台灣為出發點。另著有《上一堂思辨國文課:瑞典紮根民主的語文素養教育》、《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我在瑞典生活,發現了幸福的寬度》。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報導者特約撰稿人。

作者自序

前言 瑞典的歷史課和台灣有什麼不同?我的先生在瑞典高中教歷史,他有位已經退休的歷史老師同事說,有次在城裡巧遇過去的學生,兩人聊了起來。這位學生現在已經成為律師,他對歷史老師說,高中的所有科目中,歷史課對他的幫助是最大的。在歷史課上,他練習了如何批判不同的記述和論述,也學會如何透過這些資料去思考、統整和表達自己的立場。這些訓練對律師來說是非常有用的。我記得當時聽到這件事,心想,他對歷史課的描述,怎麼和我印象中的歷史課不太一樣?在進一步了解瑞典學校怎麼教歷史這門課時,我看到的確如這位學生所說的,有很大一部分的課堂時間是分配到思考、統整、批判的訓練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我們不能否認學和思兩者都很重要,至於比重要如何平衡,長久以來在瑞典內部也有很多爭論。但無論如何,目前瑞典歷史科教育放在全球脈絡之下,都可以說是屬於偏重「思考」的一個極端,也因為如此,他們在歷史思考的教學操作上也有更多經驗實例。瑞典的歷史教育絕對不是最「獨特」或「正確」的。我在本書中擷取呈現瑞典的經驗,不是為了比較優劣,而是以台灣為出發點,分析一個很不一樣的個案,作為靈感和參考,也邀請每位讀者朋友一起進行歷史思維和歷史識讀的腦力激盪。一○八課綱的理想和現實的衝突根據台灣一○八歷史課綱,對歷史科的學習宗旨,是這麼描述的:高中生學習歷史應以歷史思維(historical thinking)為核心能力。所謂歷史思維,也可以稱為歷史意識(historical consciousness),是指:「人們自我察覺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總是不斷流動的,而且在這種過程中每件事物都一直變遷中。」從「歷史記憶」到「專業史學」之間,歷史思維又可區分為多種進階的理想類型。高中歷史教育應超越「歷史記憶」、「過去的意識」等初級階段,學習靈活運用(一)時序觀念、(二)歷史理解、(三)歷史解釋、(四)史料證據等四項能力。以上對歷史教育宗旨的描述,跟瑞典歷史科課綱幾乎吻合。在素養教育全球化的時代,可以看到各國課綱之間的同質性越來越高。然而,目前發展歷史思維的教學宗旨,基於台灣教育現場上考試和教學模式的種種限制,似乎還未完全反映在實際操作上……我在對瑞典的歷史思維教學做了統整性的了解之後,在本書彙整了幾點值得分享之處,而其核心,是一個相對詳細而完整的「歷史思維建構藍圖」。藉助於這樣的藍圖,瑞典老師循序漸進安排教學活動,也更容易掌握需要涵蓋的歷史思考練習。我把這個藍圖分為十三個章節,在每個章節描述瑞典歷史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也試著從台灣的視角,提供與我們更切身的歷史思考題材。歷史思維建構藍圖「歷史思維」是目前各國歷史課綱中都很強調的教學宗旨,而對於「歷史思維」的意義和涵蓋範圍,各國定義稍有不同。北歐國家的課綱特別重視讓學生意識到歷史的「生成」和歷史的「用途」。歷史思維建構藍圖──從今天看過去,從歷史看未來1 史料檢視 從「過去」到「歷史」:「歷史」的生成過程2 問題意識 3問什麼,怎麼問? 同理和批判 4歷史概念 8歷史共感 歷史識讀 5研究方法 9歷史同理 11歷史意識、歷史用途 6史觀 10道德解讀 12綜合練習 1 女性的歷史 7歷史的歷史 13綜合練習 2台灣工運史在編年的脈絡下,運用記憶內容做為歷史思維練習的基底依循這個藍圖,瑞典老師有意識地運用講課時提到記憶內容,做為歷史思維練習的題材。例如,在談及現代民族國家成形的章節,一個歷史思維的練習重點是瞭解「民族國家 」(nation state)的定義,還有不同的形成模式,比方說有聚合型的,也有分離型的。上到這個章節時,歷史老師不需要要求學生記憶過多民族國家發展,而是取一個聚和型的例子,如德國或義大利,取一個分離型的例子,如挪威或克羅埃西亞,接著用這兩個例子來思考關於民族 (nation)和國家認同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取捨記憶內容的時候,以該內容是否能發展歷史思維為原則。台大歷史系甘懷真教授也曾說:「維基百科三分鐘能告訴你的東西,我們不用花三十分鐘教你。我們要做的是花三分鐘,講你查了三十分鐘維基百科仍舊無法自己歸納、消化出來的東西。」如果學生想要查各民族國家在歷史上是怎麼形成的,可以輕易在網上查到,而難以輕易歸納、消化出來的東西,是對現代「民族國家」的淵源和定義進行反思,並且反映到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更進一步判斷面對未來的姿態,這一連串思考,就是「歷史思維」。(關於民族國家的形成,在本書的第九堂課有更多討論。)給每一位和我一樣走過填鴨教育的歷史消費者們由於這本書談的是歷史思維,所以也適用於每一位讀者朋友。歷史不會因為我們從學校畢業就離開我們的生活,相反的,從電視劇、電腦遊戲、國際新聞議題到路上街道的名稱,歷史充斥在生活之中。我們離開歷史課堂,都不能避免的成為了「歷史消費者」。歷史就像所有的產品,都有一個被製造的過程,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需要具備消費者意識,在面對歷史的時候,需要什麼樣的意識呢?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就像是一個歷史思考遊戲,玩到最後一關,相信今後在識讀各種歷史資訊時,一定能更加敏銳自主。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林韋地│季風帶文化創辦人我自己是吳媛媛的忠實讀者,她獨特的瑞典經驗,透過跨域視角看待問題的方式,常常給我很多啟發。我認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學習歷史都是人生重要的一門課,只有對於過去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的處境有徹底的了解,而能制定未來的方向。所以很樂見看到吳媛媛這本新書出版,給我們對歷史學習有更多洞見。◆蕭宇辰│臺灣吧執行長學歷史從來不是為了記住什麼,而是面向過去的省思。這本書透過瑞典的案例借鑒,提供歷史省思最好的學習台階,值得細讀。◆李文成│一歷百憂解◆吳宜蓉│高雄市陽明國中歷史教師/暢銷書作家◆涂豐恩│故事網站創辦人暨主編

章節目錄

Contents前言:瑞典的歷史課和台灣有什麼不同?第一部:十三堂思辨歷史課1 歷史課將決定孩子們此後對「歷史」的想像──問題意識2 如果歷史課本讓你來寫──檢視史料來源3 問問題也要練習嗎?──問什麼,怎麼問4 用一個王族的興衰來劃分所有人的歷史合理嗎?──解讀過去的工具1:歷史概念5 一個人的死是悲劇,一百萬人的死是數據?──解讀過去的工具2:研究方法6 「二次世界大戰是希特勒引起的。」你贊成嗎?──解讀過去的工具3:史觀7 歷史也有歷史?──歷史解讀的演變8 他們的擔憂和夢想是什麼?──歷史共感,角色扮演1 9 在歷史課上差點大打出手?──歷史同理,角色扮演2 10 越過成堆的骨骸,我們要往哪裡前進?──歷史的道德解讀 11 我們都是歷史的消費者──歷史文化、歷史意識、歷史用途12 你能想出十個女性歷史人物的名字嗎?──綜合練習1:女性的歷史 13 瑞典高中歷史的魔王級報告──綜合練習2:勞工的歷史第二部:瑞典歷史教學環境2-1 跨科目的歷史歷史與跨科目的課程歷史課和閱讀寫作 2-2 瑞典學校的歷史教學和評量 瑞典學校的歷史教學日常 評分標準後記:在民主化脈絡下的課綱改革
oracle.sql.CLOB@997f60e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