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中文書)

書名 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中文書)
The Creative Connection: Expressive Art as Healing
作者 娜塔莉.羅傑斯
(Dr. Natalie Rogers)
譯者 劉康琳
出版社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03-20
ISBN 9789863573685
定價 700
特價 88折   616
庫存

即時庫存=3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心靈雞湯

商品簡介

♥表達藝術治療三大學派之一,人本表達藝術治療經典著作
♥利用身體動覺打破語言藩籬、邏輯慣性,向內探尋完整自我,向外與世界建立和諧連繫
♥不論是心理治療或教學現場都適用,推薦給助人工作者與藝術教學者

透過表達藝術,體驗最深層的自我!
融合人本主義、表達藝術、心理諮商的經典著作

什麼是「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
☉以人本主義為原則:相信人人都都有價值、有尊嚴,能自我引導,並具有創造力
☉交叉運用表達藝術:舞動、寫作、聲音、繪畫、泥塑、冥想等
☉激發創意,進行心理諮商:自我探索、抒發情緒、體驗完整性、療癒失落、與靈性連結、突破創作窠臼等

創意和心理治療相輔相成,創意能深化療癒,而平衡整全的心靈又能激發更多創造力。基於此,人本表達藝術治療創始人娜塔莉.羅傑斯博士發展出名為「創意連繫」(Creative Connection)的表達藝術療法。
娜塔莉結合繪畫、雕塑、舞動、聲音、書寫、冥想等表達藝術與心理治療技巧,讓人打破邏輯的框架、帶來自我理解與賦權、認回陰影、整合內在對立面,尋獲嶄新的自我。不同的藝術交織使用,能活潑左右腦的運作,利用身體動覺讓心智更加明晰敏銳。
娜塔莉深受父親卡爾.羅傑斯人本哲學的影響,強調運用表達藝術時,心理上的安全性及自由是絕對重要的。她也深受榮格影響,才能設計出這套貼近人們心智、身體、情緒及靈魂的療法。
書中收錄娜塔莉自身及許多學員生動的心得分享,展現了表達藝術的強大效果。她認為,要成為表達藝術治療師,務必先有深刻的親身體驗,才可以帶領個案。
本書附有豐富的照片與圖片,為不同主題設計的教案,你可以循序漸進地運用表達藝術。
這套方法,特別適用於以下情境的個案:
●人生轉捩點
●戒癮康復
●性侵倖存者
●失落與哀傷
●突破創意障礙
●發展靈性
●跨文化溝通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

作者簡介

娜塔莉.羅傑斯博士(Dr Natalie Rogers)人本主義哲學大師卡爾.羅傑斯之女,心理治療師,也是美國加州聖羅莎「人本表達治療學院」的創辦人及聯合總監。該學院致力於個人及全球性的療癒,並提供國際性的培訓課程以重新喚醒人們的創意歷程。羅傑斯博士曾於歐洲、拉丁美洲、日本、美國、前蘇聯講課及帶領工作坊。她不僅是藝術家,也是位母親和祖母,三位女兒皆為專業人士,還有四位充滿創意的外孫。審閱者陳雅姿,英國註冊藝術治療師、協會認可督導,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專業會員。著作包括《擁抱不完美:野生藝術治療師》、《敍別逸離:困難時刻的藝術與治療》。參與編輯《藝療藝瞭:香港藝術治療的發展與實務》。現為國際藝術治療論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Therapy)編輯顧問。蔡杏華,註册表達藝術治療師,2011年接觸及學習表達藝術治療,人本表達藝術治療是首個及終生學習和連結自已及他人的模式。

譯者簡介

劉康琳,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社會工作)碩士,社工/性治療師/親職、個人成長嚮導/兩寶的好玩媽……多年來在各崗位上,因應需要翻譯相關個人成長、教養、身心靈、治療法的文章與書藉節錄。今回有幸參與此本經典的翻譯工作,也讓自己走上由創意帶領的奇妙成長旅程。

名人導讀

【推薦序一】每一個人都有內在的生命力黃慧蘭博士 (表達藝術治療師、家庭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博士、性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綜合表達藝術治療(iEXAT)專業證書培訓課程 統籌,香港專業輔導協會 院士,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 榮譽院士 )《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的繁體中文版,終於面世了!感謝作者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的女兒、也是她的工作夥伴法蘭西斯.福斯(Frances Fuchs)的授權。雖然翻譯過程經歷了多番波折,好幾年的折騰,但還是非常欣慰這譯本終於順利出版了,讓更多中文讀者可以輕鬆𣈱閱及更貼身地明白這書的大智慧。自古至今,中國人相信「四藝」:琴、棋、書、畫是怡情養性、陶冶性情的,也是生活日常,藝術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娜塔莉在書中強調大家可身體力行去體驗不同藝術媒體,嘗試享受、領悟、分享……這歷程就好像一段心靈探索之路,透過藝術歷程及藝術媒體展現出來的鏡像,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的心路歷程、感受、想法、甚至內心深處的渴求。當內心被療癒後,才把表達藝術這顆珍寶分享給身邊的人,或是運用到專業範疇裡,在安全與滋養的環境下,讓「自療」繼續發生。這歷程不就是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作為治療師先要修身的重要性嗎?在過往三十年的輔導、治療及督導的生涯裡,我看見每一個人都有份內在的生命力。透過感同身受、透過藝術、透過創造力,讓這份生命力重新燃點起來,發光發亮!我們確信這份力量的存在,亦因為這信念,讓受輔者走在我們前半步,我們從旁見證、支持,讓他們走出「自療」之路,才是真正的療癒之道,這亦是「以人為本治療」的終極精神。娜塔莉不會吝嗇,她分享了大量的自身經歷,這種自身經歷分享(Use of Self)實在是對學員、受輔者非常重要的心靈肯定。其實每個人在人生路上也有艱難的時候,沮喪的時候,打困籠的時候,能夠坦誠面對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甚至能夠「表裡一致」地向他人分享,絕對是痊瘉之境最好的見證。今天為這譯本寫序,自己覺得非常榮幸,也驚訝這樣的巧合,因為在三十一年前的今天,正值情人節,也是娜塔莉為《創意連繫》編寫鳴謝的日子。相信這譯本也是送給自己及大家,最好的情人節禮物! 【推薦序二】結合表達藝術與心理學文苑(資深表達性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瑞士歐洲研究所表達性藝術治療博士研究)在表達性藝術治療法中,或者說在整個心理治療領域中,決定治療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或許就是治療關係。治療關係構成治療工作的基礎,影響著可能使用的任何技術或方法的成效。我們傾向將治療關係的建立和深化視為一門藝術,治療師和案主投入想像,在探索、發現、創造和轉化的舞動中,第三者現象發揮作用。——(Knill et. al., 2004, p.123-124)很高興繼瑞士保羅.尼爾(Paolo J. Knill)的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治療入門出版中文版後,人本取向表達藝術治療創始人美國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重要著作《創意連繫: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Creative Connection: Expressive Art as Healing)中文版終於也要面市。《創意連繫》一書的前半部主要介紹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促進創造力的條件和創意連繫,後半部則提出表達藝術治療的運用以及表達藝術治療與陰影及靈性的工作。整體來說這是本表達藝術治療與心理學結合的書,可以說整本書主要為人本取向的治療哲學所貫穿,強調人本原則及提供案主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對促進創意的必要性,其次作者娜塔莉.羅傑斯也以表達藝術來回應榮格心理學裡談的陰影工作,如:透過不同媒材的使用,創造性的表達來面對陰影以及轉化陰影。表達藝術治療本身就是一門專業,是源於古老的療癒傳統和儀式,以藝術的整合使用來喚醒我們作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創意表達的能力。相較於概念性的語言,詩性的創意表達激活想像可以補償意識的⽚面性,使我們貼近或獲得心靈的重要表達和真實內容成為可能。表達藝術治療源於1970年代,縱觀其發展史,表達藝術治療理論的主要貢獻者有整合藝術取向的雄恩.麥克尼夫(Shaun McNiff)、感知互動現象學取向的保羅.尼爾以及人本取向的娜塔莉.羅傑斯。娜塔莉.羅傑斯是人本心理學代表人物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女兒,其所發展的表達藝術治療受其父親的以人為本的治療哲學所影響;相信人渴望成長的天性,在治療師的無條件地接納、同理、開放、誠實、一致和關心的在場和一個支持安全和滋養的環境下,當事人感受到被了解和接納時,療癒便會產生。娜塔莉.羅傑斯看重人本原則(Person-Centered Principles),她的方法是以過程為導向,強調理解和意義的創造要留給當事人本身。在使用表達創意藝術時,她深信心理上的安全、信任和自由對創意的重要性,她視心理的安全和自由為創意的土壤和養分,此外她也回顧與父親的工作經驗,補充了卡爾.羅傑斯在專業會談中所缺少的,即透過藝術將創意的行動實踐具體地帶入專業會談之中,藉此來激發當事人的創意想像,促進療癒和個人的成長。娜塔莉.羅傑斯在本書本中用了不少篇幅談論她所發展創立的創意連繫(Creative Connection)工作方法。創意連繫是表達藝術的整合使用的概念;不同於藝術治療只專注在某種特定的藝術學科,表達藝術是任何或全部藝術形式的使用。對娜塔莉.羅傑斯⽽言,創意連繫是指在表達藝術專業會談的歷程裡,一種藝術形式與另一種藝術形式相互連繫和影響的歷程。這些被使用的各種不同的表達藝術型態,可以引導案主深化個人的內在之旅,使我們看進深處及碰觸到內心深處的創意之源(Knill et. al., 2004, McNiff, 2021)。這是一般以談話治療為主的心理治療所無法觸及到的。對表達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來說,《創意連繫》就像保羅.尼爾等人在其《靈魂的吟遊詩人: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治療入門》一書裡所寫:「這不僅是具有啟發性的表達藝術治療實踐的指南,也是訓練表達藝術治療師在治療歷程裡,提升要找到合適的藝術學科的敏感度的好工具。」(2004, p.54)以表達藝術治療來促進個人成長和療癒的學習裡,療癒的動力主要有⼆,一為專業的治療關係,因為藝術創作(Knill et. al., 2004, Knill, M. F., & Atkins, S., 2020)。藝術創作經驗確實為表達藝術治療工作的心臟(Heart),但治療關係如保羅.尼爾等人所言,更是構成了治療工作的基礎,對治療的成功與否扮演著核心重要的角色。在表達藝術治療裡,與來訪者治療關係的建立,責任主要在治療師身上。在治療關係的建立上,治療師扮演核心關鍵的角⾊。作為助人專業的工作者,在任何有意義的治療的相遇裡,治療師的真實在場、自我覺察、開放和欣賞似的好奇等有助於提供當事人勇氣,向新的和未知的事物展開冒險與開放(Eberhart, 2014, Knill et al., 2004)。除了專業知識、專業技術、治療哲學外,治療師自身的經驗、自身的內在工作總是在不同的層次上影響著治療的歷程。榮格指出:「你不能指望帶別人走得比你自己走得更遠。」(引自Stevens, A., 1993)換句話說,我們走到哪影響著我們服務的個案到哪,治療師除了需要有作為個案的個人經驗;能體會知道案主在向我們揭露自我時,所會面臨的挑戰和所需要的勇氣外,作為治療師、作為藝術家,我們必須不斷地向上向下成長與學習,需要持續地接受專業的督導。就像娜塔莉.羅傑斯作出的示範,她在書本裡真誠坦述著她自身以創意表達來擁抱陰影——整合對立面,她同時也分享了一些案例如何藉由表達藝術來接納自身陰影、賦權自身。藝術總是可以涵括被排除在外的(引用 Levine S. K., 2021於歐洲研究所與Shaun McNiff 對談)。限於篇幅,最後以我的恩師馬戈.福斯.尼爾(2004)在其《靈魂的吟遊詩人:感知互動表達性藝術治療入門》一書裡的一首詩作為推薦序的結尾。與我的代蒙相遇 像是不知道 他是誰直到我碰觸和溫暖他的周圍【推薦序二】開放感官經驗,開啟內在的冒險旅程翁士恆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副教授本書的作者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是個人中心治療大師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女兒,和她的父親一樣,娜塔莉走入了人類的心靈。她走入了表達藝術治療的世界,一個更為抽象、豐富但自由的世界,從外而內的開啟了向內探索的旅程,也是一個通往未知之境的冒險。Natalie是這樣描述的:想像案主正走上一條通往內心旅程的路徑,會有幫助。路途九彎十八拐,要越過深坑、走過橋樑,最後才能到達內心的家。我們對這條路徑毫無認識,治療師就只是在旅途上幫忙照明的拍擋。我們可提議舞動又或透過意象引導、視覺藝術或聲音去走這條路。但無論用什麼方法,我們走在她的路上,她可以使用或拒絶我們提供的任何方式……這裡頭,有著一個關係,兩個人,一種特殊的陪伴:案主正在探索自己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實有波折,前路茫茫。而治療師也在這個旅程裡,他需要放棄一切的主觀,就只是一個「幫忙照明的拍檔」陪伴在側,讓案主可以「走在她的路上」,走出一步又一步的紮實步伐。我們可以看到娜塔莉和她父親卡爾的聯繫:幫助案主找到絕對的屬己(Authenticity)。這是一場旅程,一個全然屬於我的經驗,而治療師,是一個見證者,見證著個案得以成為「全人」(full-functioning person)的可能。治療師進入個案的覺知現象場,讓感官經驗可以化為體驗,進入覺察,並且擁有自由決定表達。這是一個細緻的聯繫,讓語言不再成為唯一的溝通渠道,而是一個多軌的聯繫,將複雜而神聖的多重心靈得以以其本來面目存在於世。所以,這本書的重要概念是「讓案主指引」,所有的未知都有其入口,有其途徑抵達奧祕。有些時候必須閉上眼睛,將身體融入一段有意義的爵士樂中,置身於一個有著肉桂味與紅酒基調的空間中慢舞;有些時候,是把自己的手指輕輕的放在細沙上頭螺旋的擦出軌跡。感官體驗是多重的,那是理解的基礎,總是在「未能言明」的處境中累積意義,伺機而發。運用身體、聲音、寫作,把所有的「此時此刻」積蓄起來,「功能」(function)會成為具有現在式的「運作」(functioning)狀態,這指向著意義生發的無限可能。語言之外,人際之間,自我的世界之中總有著豐富的事情正在發生。甚至,理智甚至常常成為阻礙,限制了超越自我的契機。而壓力、創傷、憂鬱與失落總會讓我們失去了語言表達的能力而被視為病態。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創作的可能在其中發生,並且在導引著我們直面受苦的現實。我曾經在精神照護機構中和一位思覺失調者有著深入的對話,其實也稱不上「對話」,是很簡單的語言來回,偶而會有著意義重疊的火花。但是在我們對話的過程之中,這位病人擺動著自己的身體,眼睛認真的維繫著與我的眼神連結,他在看著我,再用他的全身和語言和我連繫著。我們每次見面,就是長時間的如此連繫,而也因此,我逐漸的理解了他眼神中的光芒,努力的看到我的堅持,讓我們的彼此陪伴成為重要的時刻。娜塔莉在這本書中以表達藝術治療的型態談「連繫」的種種可能,突破了語言所限制的框架,從關係的有限性走向意義的超越。治療師可以與案主執起繪筆共同創作、共同在心靈的節奏中舞動身體,可以寫詩,超越著語言具有時態、主被動的語法框架。所以,創造力可以顯現而具有修復性,透過創造,可以開啟豐富的多重旅程,走向自己,走向世界,連繫著有意義的事物與心靈。【寫給中文版讀者】1984年,我母親娜塔莉.羅傑斯(Natalie Rogers)和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羅莎創立了一個小型的「人本表達藝術學院」。她的想法是在與她父親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一同工作多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時他們在1970年代晚期一同帶領「以人為本取向」(PCA)的接觸小組。作為一位藝術家、舞者和作家,她受到啟發,想要將「以人為本的方法」擴展到談話以外,以表達性的媒介內化進程,以強化對創傷、人際關係和文化分歧的探索及療癒。有了這個學院,我們得以創建工作坊和培訓課程,將表達藝術治療付諸實踐。那是表達藝術治療首次作為一種思想流派出現的時候。娜塔莉對此充滿熱情,同樣重視使用「以人為本」的框架。這種組合在當時是獨特的,而她也是獨特地適合去發展它。當我幫助她成立學院時,我們共同參與帶領訓練。也邀請了一些客席教師,包括她的父親卡爾.羅傑斯,以及其他在這一新興領域工作的人。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學習和為這一領域做出貢獻的極好時機,也是與母親建立新的同事關係的時刻。人本表達治療學院是娜塔莉工作的「實踐場地」。我相信在早期,撰寫這本書的想法只是在娜塔莉意識深處的種子。幸運的是,我們拍攝了很多照片,記錄和錄製了許多工作坊的過程,後來成為印刷材料。娜塔莉是這一領域的先驅,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被鼓勵,甚至是被迫,將她的想法和經歷寫下來。許多該計劃的同事和學生為她的工作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她在這裡歸功於其中的許多人。在學院成立的十年後,1993年,這本書出版了。雖然時間流逝卻未有失去其相關性。事實上,它仍然是表達藝術治療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以人為本表達藝術作為一種治療實踐的卓越之作。它幫助培訓了數百名治療師和導師,改善了成千上萬體驗過其創造性治療過程的人的生活。我知道娜塔莉會對這個中文翻譯感到高興,這可以使更多世界各地的人們受益,並且可以讓香港那令人驚嘆的表達藝術治療課程更加通達。感謝所有參與並努力成就這次翻譯的人們:翻譯者劉康琳(Lau Hong Lam, Karen);審閱者陳雅姿(Chan Nga Chee, Tristan)和蔡杏華(Brenda Choi);出版商心靈工坊(PsyGarden Publishing Company),還有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推動整個過程的人(也是娜塔莉的前學生)MT。我希望這本書能豐富您的生活和工作。法蘭西斯.福斯(Frances Fuchs)博士,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羅莎2024年2月7日

名人推薦

鄭重推薦文苑|資深表達性藝術治療專業工作者/瑞士歐洲研究所表達性藝術治療博士研究李宗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動勢圖卡》發想與作者翁士恆|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副教授陳文玲|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陸雅青|藝術治療師/諮商心理師/榮格分析師黃慧蘭|表達藝術治療師/家庭治療師/香港專業輔導協會院士/香港社會工作專科院榮譽院士

章節目錄

推薦序一 每一個人都有內在的生命力/黃慧蘭 推薦序二 結合表達藝術與心理學/文苑 推薦序三 開放感官經驗,開啟內在的冒險旅程/翁士恆 寫給中文版讀者/法蘭西斯.福斯 表達藝術練習 前言 鳴謝 第 一 章 邁向整全之路:以人為本的表達藝術治療什麼是表達藝術治療? 什麼是以人為本? 創意連繫 人本表達藝術的療癒力量人本主義原則 第 二 章 促進創造力 增進創造力的條件 心理安全心靈自由 提供既刺激又具挑戰的體驗什麼讓我們卻步? 阻礙創意發揮 第 三 章 展開探索 肯定探索你的祕密花園第 四 章 創意連繫 第一部分:舞動與寫作 創意連繫的概念舞動的療癒力藉舞動自我發現「恐慌與歡欣」/「克服抗拒」 以寫作自我表達 「今天我覺得自己像一顆鑽石」/「起與落」/「玫瑰,被剪時,升起」復原靈魂 第 五 章 創意連繫 第二部份:藝術、音樂與冥想 視覺藝術的療癒面向 從視覺藝術中發現自我來自意象的藝術作品:「熊精靈」/源自一股感受的藝術作品/源自一個概念的藝術作品/尊重原創者與其作品處理作品的方法完形藝術過程/局部放大或延伸/為藝術作品寫作/舞動作品/為作品發聲療癒的聲音以音樂作治療冥想及接納 創意之河 第 六 章 與案主應用表達藝術 益處 促進性的治療關係 視人為可信任的生物/同理、一致及無條件的正面對待/我的信條準備實體空間及材料 自我準備 第一次會面/信任案主的路向/多層次覺知/時間管理案主的指引運用視覺藝術「這就是我」/「這就是我」—把玩黏土/生命曼陀羅/生命線/以藝術開始運用舞動 治療師作為舞動同伴/為舞動配上聲音/博物館雕像姿態/某議題/以一股身體衝勁啟動 運用聲音 運用寫作 結論 第 七 章 表達藝術的進一步應用 基本設計 成癮方面的應用 表達藝術與十二步驟計劃 人生盤點 與性侵倖存者同行 與過度進食者同行 哀傷工作 與所愛道別/兒童哀傷工作 與長者同行 人生各種轉變的應用 下決定/結束/懸而未定(LIMBO)/新開始在醫院中的運用 於創意阻塞時的應用 總結 第 八 章 接納陰影,擁抱光明 發現那陰影整合對立面 「『極度痛苦』生下三顆蛋」/「嬌嫩的花變成老虎」/「黑鳥打開那個心」擁抱光明 莉安娜的旅程/總結練習(對立面)內在極向/對陰影和光明開放第 九 章 透過藝術發現靈性什麼是靈性?靈性與創意 靈性意象 蓋兒的人字形魚骨/過程回顧發現的過程 第 十 章 跨文化的橋樑 表達藝術在獨裁統治下的拉丁美洲表達藝術於蘇聯愛沙尼亞:「我們被告知的一切全是錯的!」/莫斯科:「一扇希望之窗」/緩慢又艱難地收集總結第 十一 章 未來的創意與意識 設想未來 路標信任人類的潛能覺察必須取代否認 創意喚醒能量整合對立面帶來完整 覺察導致的全球意識體現平和 自我賦權讓我們為行動作好準備創意凌駕順服尋求解決方案藝術家作為行動主義者 實踐創意回應 創意視覺就是一顆領航星附錄一 表達藝術素材附錄二 參考書目
oracle.sql.CLOB@5e394b3e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