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鄭韓雅(정한아/Chung Han-ah)一九八二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建國大學韓文系,並於同一學系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她的作品經常被評論為忠於傳統敘事,而非反映流派風格或進行實驗性嘗試。有別於年輕作家常運用想像力撰寫奇幻、科幻等題材,她在寫實素材添加個人天真歡快的感性與明快爽朗的風格,營造出一種獨特的神秘感。二○○五年獲得大山大學文學獎,二○○七年憑藉小說《月海》獲得第十二屆文鶴洞文學獎。並榮獲金溶益小說獎、韓戊淑文學獎、金承鈺文學獎。著有短篇小說《為我笑》、《安妮》、《酒與香草》,長篇小說《月海》、《小芝加哥》和《親密陌生人》。《親密陌生人》已改編為韓劇《安娜》,由知名女星秀智、鄭恩彩主演。秀智並藉此劇榮獲青龍系列大獎電視劇女主角獎,並入圍百想藝術大賞女子最優秀演技賞。這本書也售出日、中、俄、泰等多國版權。
譯者簡介
黃子玲日韓中自由譯者。政大日文系/韓文輔系畢,在韓國職場打滾多年,專攻商務及心理學類書籍翻譯,及企業在地化專案與商務文案編寫。個人網站:tzling.com/ 聯繫方式:chloe.huang900@gmail.com
名人導讀
※本文將涉及部分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經典詐騙家:真假參雜的天才作家/許菁芳《親密陌生人》是一本精采而易讀的小說,讀來也有電影般的畫面感,劇情片的多重轉折。值得讀者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盡情享受。主角李誘墨是個精采角色,因為她/他展現了騙子的經典特色。騙子通常不只騙一件事情。要能瞞天過海,一定是從小騙到大,從小事騙到大事,同一個騙局反覆演練,規模逐漸擴大、格局逐漸複雜。故事中,李誘墨騙局的起始點,其實不過是個將錯就錯的誤會——身為重考生,被名校學姊誤認為新生,你會說破、還是半推半就?一場無傷大雅的新生訪問,成為一個邀請,李誘墨加入校刊社,獲得記者重任。她在這所大學的生活越來越忙碌,她也越來越疏於照料她真實的重考生活。到最後,能否真的考進這間大學,似乎已經不再重要。她的虛假人設正式吞噬了真實人生,一種分裂、寄生的人格成型——李誘墨獲得了戴著面具經營虛擬身分的能力。從這裡開始,所有的騙局都成為可能。謊言雖是越來越大,但李誘墨的技巧卻是越來越熟練。李誘墨的經典之處,並不止於此。她的故事很清楚地顯示一項反直覺的特色:欺騙的核心不是虛假,而在於真假參半。事實上,一個厲害的騙子若沒有點真本事,也假不得。世人批判政客、奸商,驚嘆於其一手遮天帶來禍事;但這些騙出大格局的人,其實從不是閒雜人等,他們是騙子的同時也是能者,是企業家、是天才、是領袖。騙局之所以能欺世,是因為他們的才識本領本來不俗,欺騙是疊加效果,投射再放大,才能捅出大婁子。以著名電影《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 為例,這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詐欺故事,其主角法蘭克.艾巴內爾 (Frank William Abagnale, Jr.) 從十六歲開始做職業詐騙,在二十餘國偽造超過兩百五十萬美元的支票,曾冒充為航空公司機師、大學教師、醫生、律師——但他確實是絕頂聰明之輩。十九歲時,他偽造了哈佛大學法學學歷,為了要圓謊,他匆匆在八週之內複習考科,在第三次考試時通過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律師考試。他雖說過無數謊言,但這次律師考試,是實打實的本事。李誘墨也正是如此。她從小被富養,裁縫父親為她裁製最新流行服飾,培養她的時尚品味;她因緣際會接受鋼琴教育,獲得了音樂基礎與演奏架式。這些特質,都不平凡。是因為擁有這些不凡的經歷,也具備一定程度的眼光、才智,才能真假交替,盛開出精采的騙局。李誘墨考不上名校是真,謊報其大學身分是假,但她的好文筆與時尚眼光,卻又是真的。同樣的,她的演奏學歷是假,但她的鋼琴基礎又是真的,對學生的關心也千金不換。真假參雜,眼花撩亂,難怪她能在名校校刊社擔任時尚專欄的寫手,在美術館任職,也難怪她能騙過鋼琴教室的管理階層、大學的終身教育中心,一步步為自己打造出專業藝術家的完美形象——即使她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熱愛打扮、出身平凡的高中畢業生。李誘墨很有本事的這個事實,也帶來另一個道德警語:是騙子還是天才,只是一念之間,也只是一個選擇。差就差在那關鍵時刻,是不是願意對自己誠實,願意接下挑戰、承認失敗、再次面對考驗。天才之所以為天才,或領袖之所以成為領袖,當然不是一蹴而就,必然是經驗多次失敗,才終究累積出一份成功。但騙子不願意對自己誠實——要騙人,首先要騙過自己——不願意承認那第一次失敗,寧可別過臉去,假裝自己成功。李誘墨如果願意在最一開始被誤認為名校新生的那一刻,老老實實地回覆,我不是新生,並決志明年一定要以新生身分踏入校刊社;那整個生命故事將大不相同。更進一步地說,其實任何謊言都能夠終止,任何時刻都可以回頭,所有時機都是說實話的好時機。正因為所有時候都可以說實話,騙術之成就,在於每個時刻都選擇說謊。謊言必須要一個接著一個。於此觀之,天才與騙子之差,不過就是前者願意一次又一次誠實地接受失敗,一次又一次接受挑戰,讓天分有實現的可能;而後者,是一次又一次自欺欺人,在每一個分岔點都選擇再說一次謊。於是,到底,做騙子源於一種心理上的匱乏,不是沒有本事,也不是無法成功,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也不願意承受挫折。所以選擇欺騙。主角李誘墨最後一點精采之處——最令我歎為觀止之處——是在最後一個騙局裡,她竟然把自己的性別都騙過去了。這一點雌雄莫辨之所以驚人,是因為李誘墨具備非常強烈的陰柔特質。舉凡時尚華服、藝術展演,以及她善於與人連結、使男人折服,在在都顯現她豐沛的女性能量。她操練其性別特質也相當熟練。事實上,李誘墨從偽裝成名校大學生、鋼琴家,到大學教師與醫師,不管在哪個階段,都能吸引到富有且具魅力的男性,承諾與她共度一生。而騙局的極致也就在這一點上迴轉。李誘墨在最後一次偽裝當中,竟然是以男性身分面世——連身為女性的天賦,都能夠被翻轉!閱讀至此,我一方面折服於情節高潮迭起,另一方面,則深深同理李誘墨這個角色。做騙子是源於匱乏,也是一種缺乏自信。身為女性,我常感覺到深深植入在我性別角色之中的匱乏:沒有信任自己值得最好、最優秀、最傑出。諸如富可敵國、大權獨攬、曠世奇才這些讚譽之詞,似乎都跟我隔了一層距離。如果沒有真心信任自己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就,那麼面對挑戰與挫折時,確實可能敗下陣來,也確實可能發展出其他的策略,以謊言來偽裝身分。從這個角度說,李誘墨的騙局本身與其性別相關 (Her deceit is gendered.)。我深思:李誘墨是不是始終不覺得自己夠資格擁有什麼,才需要一路說謊?或者,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李誘墨是男性,他還會成為這個經典詐騙家嗎?或者,男性李誘墨騙得的東西,是不是會有根本的不同?這或許將是停留在讀者心中良久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