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邱一新 曾任《TVBS周刊》、《食尚玩家》、《女人我最大》、《健康兩點靈》總編輯、發行人,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國立台灣博物館董事、客委會築夢計畫委員、觀光局國際光點委員。現任吳寶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著迷「閱讀旅行」,曾循《倚天屠龍記》探訪拜火教總壇,踏查聖經地點,追尋摩西出埃及、達爾文之加拉巴哥群島、黛安佛西之高山大猩猩、海明威之老人與海、塞凡提斯之唐吉軻德、三毛之撒哈拉、希臘神話眾神足跡等。著有《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人生的旅行存摺》、《我是丐幫旅行家》、《總有一天要去吃》、《跟著大亨去旅行》等書。 相關著作:《徒步旅人【誠品獨家.限量作者親簽版】: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名人推薦
古道之必要 文/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家)古道之名,像稀少的特有物種,常讓喜愛登山健行的人眼睛一亮。有時,當我們有機會,得知一條古道的訊息,整個靈魂常在那一刻,便開始蓄勢待發。各種可能的想像,早已在胸臆裡積蓄,只待一個合宜的日子。前往這類古道健行,絕對是徒步裡最具吸引力的一種。我們也明白,任何一條路,冠上古道之名,各種加值的可能便相對提高。尤其是在偏遠郊野,觀光旅遊、地方物業的經濟性活動,都會隨之而來。因而古道的定義雖多,總是有一嚴謹法則,不宜恣意命名。最具體的條件,當為存在著既有的文獻史料之積累,提供了合宜的表述例證,加上現場的各種殘垣遺跡,庶民的生活經驗等等。再透過近代博物學的爬梳,以及各種考證、透視,呈現了多樣的交通意義。古道不只是前人開天闢地的走過,矗立於當代文明所定義的風景。又或是在偏遠荒野,蜿蜒於豐厚的自然環境,供我們去踏訪。古道本質有一種難以述說的、宗教般的魅力,不斷地誘引我們,回顧過往。歷史現場的殘存,比諸其他事物更充滿鮮活的立體感。一個人站在前人走過的土地,思索著未來,當下也常萌生更多的啟示。諸如霞喀羅古道、浸水營古道等已知的著名山徑,我們走過,不免會檢視其交通接駁、兩端住宿、路況內容、古蹟保存和產業推廣等等,繁複的旅遊問題。我們很少停留於特殊和綺麗景觀的滿足,雖然那常是吸引我們前往的重要條件,但你難免想從中汲取更好的旅行養分。我們在此進行的不只是身體力行的縱走或橫越。回到這條路上,更多生活省思的元素愈容易突顯。回頭看看來時路,人生浮白或緩慢,古道比任何一種路線都是更有意義的存在。我們無法從單一的角度去命定,卻能從現場的體驗,對歷史進行更活潑的解釋。古道延伸的絕對是兩端、甚而多端的影響。尤其是官道型的歷史舊路,值得我們採用更多面向去思索。古道也少有名山大岳,非得登頂。更非險絕之地,多數人難以企及。生命裡有此體驗,並無法添增人生的輝煌紀錄。你只是想去目睹,朝聖般走過一段。很多人踏過的情懷,自己也參與其中。一個人以不同的情境,熱烈地展開對話。素質良好的健行者,往往做好諸多功課,在走訪之前閱讀相關歷史故事和報導,本身亦具備博物學的好奇和樂趣。這些旅行前奏,幾乎在每次出發即愉悅地發生,不知不覺,內化成一種美好的儀式。當你走過,獲得這樣的身心快樂,難免會有下一條的期望,如此一條銜續一條。儘管對多數人,那是缺乏實質意義的存在,你卻視如必經的歸途。一旦踏上,沉浸於此一路徑的風景,或許不是學術踏查,也非嚴肅的地理探勘,但都無妨。你清楚知道那是你要的人生,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一條。這種無從名狀的信念,累積成生命旅途較為靜寂的風景,很難跟旁人述說,多數時候只能跟自己分享。你享受這種孤獨,融入孤獨。或者,對不起,那不是孤獨,那才是真正的熱鬧,自己想要的氛圍。整個世界用再豐饒的物質,都無法跟你交換當下的滿足。一新為什麼偏愛在古道上旅行,當我的腦海浮升這個好奇時,其實也是在探問自己。探問這個,很難只從冒險切入的問題,我因而如此小小論述一番。本書二十篇以古道為主軸,衍生不同山林意義的踏訪,大抵有這一背後的精神。每一條路,甚而每一座山,都由個人冀望出發,終圓一夢。從他的文字敘述,我們清楚嗅聞到這種個人的執著,具體實踐的美麗。當下的他,和周遭環境擁有共同的語彙,都是全部地景的一部分。那不只是釣魚人,長時面對遼闊大海的快樂過程;更像養鴿者,在遠方放出訓練已久的賽鴿,一路奔回家裡。古道或許最為遙遠而艱辛,卻是最快而直接的回家之路。有一個更大的無可取代的原味,始終在前方。他熱愛享受這等曠野釋放的力量,可以在旅途悉心品茗,同樣在日後的生活裡慢慢回顧。好多熱愛郊野活動的人都跟一新類似,但擁有淵博的知識,以及書寫的熱情,那是何等困難的工作。藉由他的視野,我們的閱讀既欣羨又歡喜,但更多的是共鳴,生活價值在其敘述裡,不時獲得召喚。我的內心遙遠呼應著。唯有走過,我們才有堅實說話的自信。知識的自信、生活的自信,乃至工作的自信都在那裡。在健行時,那不是體力的付出,我們強調以整個人的力量去探勘。一新如是,我自己也是同一類型。古道恆在下,我們隨時整裝待命,直到老矣,猶在路上。
章節目錄
前言 回望來時路My Way〈輯一〉探訪閾境之路——向先人提問,追索島嶼故事的形塑史01樟之細路・手作之道苗栗頭屋、獅潭 新竹峨嵋、北埔02海岸山脈橫斷:徒步山海間,安通越嶺道紀行花蓮玉里安通 台東長濱南竹湖03祖先的故事:牡丹灣古道注腳台東南田 屏東旭海04閱讀,影響旅行方向:浸水營古道紀行屏東枋寮、春日 台東大武05野性的洗滌:淡蘭古道拾穗新北瑞芳、雙溪、貢寮、頭城〈輯二〉英雄的旅程——從獵人到踏查者,當代旅行者的究竟與傳承01神話的國度:來自霞喀羅古道的啟示新竹五峰鄉、尖石鄉02神話的國度:司馬庫斯的抵抗與傳承新竹尖石鄉玉峰村司馬庫斯部落03尋找另一種狀態:走過福巴越嶺道桃園復興上巴陵 新北烏來福山04向高山舉目:朝聖大霸尖山苗栗泰安鄉05探訪不老傳奇:在故事中旅行宜蘭寒溪06尋找撞到月亮的樹:走進台灣杉神殿新竹尖石鄉 宜蘭大同鄉〈輯三〉看不見的城市——從城市遁逃的旅人終將領悟,一切探索的終點都將回到起點01家山:後印象畫派式象山台北信義區四獸山02魔山野望:從柴山自然志出發高雄鼓山區壽山03追尋鈔票上的風景:從象鼻隧道到台灣特有種風景花蓮秀林鄉和平村 玉山、塔塔加、阿里山、陽明山、太魯閣、大鹿林道04林下經濟廊道:噍吧哖舊道踏查台南左鎮、玉井〈輯四〉旅行的奧義在旅行之外——在山林的氣味間覺察,尋找行走的意義01遠山在呼喚:天狗岩、砂卡噹林道與同禮部落花蓮秀林鄉02跟著登山家追雲捕霧:慢行雪山,找回人生的節奏台中和平武陵農場03霧海上的漫遊者:能高越嶺道上「歷史的凝視」南投仁愛鄉屯原 花蓮秀林鄉銅門04少有人走的路:踏查湯姆生影像之地台南左鎮 高雄內門、甲仙、六龜、荖濃05高山仰止:思考人生「第二座山」,北大武山紀行屏東泰武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