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俸慈老師(小張老師)兒童治療師、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執行長。本身就是過動兒,卻翻轉人生,拿下哈佛醫學院附設麻州總醫院的物理治療碩士。回臺灣後創辦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粉絲專頁:張俸慈-翻轉過動兒的哈佛人生https://www.facebook.com/FengtzuChang.Abby/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運用兒童發展及腦科學為基礎,提供幼兒與兒童專注力、肢體開發、五感刺激、情緒處理、人際互動、語言表達等潛能開發課程。希望能讓所有孩子都能自主學習、快樂成長。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dsofpotential
作者自序
前言為臺灣的未來埋下潛力種子,用愛與尊重來灌溉常聽人家說「贏在起跑點」、「三歲定終生」,很多爸媽在孕期便開始思考,要提供什麼樣的教育選項給寶貝;坊間經常聽到有出生就要去登記排隊的學校單位,大家都希望提供孩子最好的教育,深怕孩子錯過大腦發展黃金期,輸在起跑點,所以各項才藝課的收授年齡也越來越小。揠苗助長的填鴨學習行之有年,當大家漸漸忽略親子時光與陪伴的同時,來了一場令人措手不及的疫情。疫情的阻撓,讓家庭生活再度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起重要的學習角色。 「家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無奈並不是每個家長都天生就會逗弄小孩,跟小孩一起玩,面對不太會講、聽不太懂、對指令更是一知半解的孩子們,爸爸媽媽有點不得其門而入。隨著相處的時間增加,身教與言教對孩子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這個因為疫情帶來的「家庭關係」衝擊,便成了大家都需要面對的課題。在美國生活的那段日子,美國孩子的多元性與獨立性令我感到驚訝;同學們的創造力與求知慾是我所不及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教養,建立在愛與尊重上;老師對學生的教學與引導,建立在操作與討論上。如何透過有趣的實作過程,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保留孩子的原創性,鼓勵孩子的想象力,給孩子一個自我實踐的機會,確實了解自己的長處,進而作出負責任的選擇,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臺灣的孩子欠缺的就是這一份對想像的執著,以及對每個獨立個體的同理。 看了美國孩子的教育環境及探索過程,希望將美國的教育長處成功移轉,因地制宜、兼容並蓄,默默許下了要開創一個臺灣的孩子們可以熱愛學習、快樂成長的環境,而有了「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的誕生。不論是教養問題、各種發展疑慮,甚至是如何培養孩子興趣、發現孩子專長、營造幸福的親子關係等相關問題,都是中心專業把關的服務項目,提供最有趣、最好玩的遊戲,陪孩子遊戲;為家長解答。「適性發展」不能是口號,說穿了其實是在明確的社會框架中,讓孩子們在不影響他人的情形下,自由的探索與發揮,了解自己的興趣與長處,發現社會的問題與需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情境與結構化的遊戲之所以重要,是希望透過遊戲,讓孩子體察原來遊戲要好玩,要能夠大家一起玩,並需要一起遵守規則;原來遵守規則不是只有限制,而是讓大家都能夠玩到更多次; 原來「我」不影響別人就是一種遵守規則的表現;原來遵守規則是一件如此輕易的事!很幸運地,我創造了這個很棒的成長環境,秉著「因為被寵愛過,所以知道,得到的要再給出去,才會完整」的心,考量中心可以容納的學生人數受限;可以支持的家庭也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希望更多人能夠提供孩子開心的遊戲經驗,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因此有了這本遊戲書的誕生。希望讓更多家長能夠更輕鬆的面對孩子的遊戲與教養,如同播種般,為臺灣的未來埋下一顆顆潛力種子,用愛與尊重予以灌溉。
名人導讀
推薦序1歡迎光臨「玩」的世界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我是一個非常愛玩(Play)的人,無所不玩,總能自得其樂。雖50幾歲的人,但自信比多數孩子還充滿著好奇與玩性。在生活中,工作上,我總是帶著玩的心情與態度,這讓自己能夠時時充滿著活力、愉悅與熱情。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我總認為「玩」是孩子這個階段的積極任務。好好的玩,玩出認知,玩出語言,玩出社會情緒,玩出粗動作、細動作,玩出生活自理等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卻不怎麼會玩,不知道如何玩,不知道玩什麼,不知道跟誰玩。更加可惜的是,現今有些孩子只對手機、平板、電腦、電視螢幕感到好玩,把玩給窄化了。少了五感的刺激,讓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能力產生了鈍化。在臨床實務工作上,常常發現當學齡前孩子不會玩,這時孩子在社會、情緒、行為上,就很容易出現問題。這也讓父母在教養上,老師在班級經營上,孩子在發展上,帶來相當負面的困擾與影響。由此可見,玩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玩的元素,充滿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對於有些大人來說,卻對玩產生了偏見,認為玩是在浪費時間。總認為孩子應該花多一點的心思在聽、說、讀、寫、算,好讓他們未來進入國小後,能夠跟得上進度。學科基礎的養成很是重要,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當孩子缺乏了玩的基礎,少了學習動機的培養,日後學科能力想要有紮實的底子,我將有所保留。很尷尬的是,有些父母知道玩的重要性,但自己卻不知道該如何玩?頓時,爸媽不懂玩,孩子不會玩,整個生活顯得無趣,孩子的發展也很容易停滯下來。我總認為孩子的玩,可以無所不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的事物,都可以是玩的元素。當父母能夠善用居家生活中的物品、玩具或教材,陪伴孩子一起玩遊戲,這對孩子來說,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玩讓孩子提升專注力,越來越喜歡玩《10分鐘,玩出孩子專注力的潛能遊戲書》作者張俸慈老師(小張老師),除了有紮實的理論與實務經驗之外,書中充滿了陪伴父母、老師如何親自動手做,來引導孩子製作、創造遊戲的能力。親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將更加充分了解玩的關鍵元素。父母也可以適時掌握孩子的發展進度與現況。玩可以很戶外,玩可以很居家。玩可以很動態,玩可以很靜態。玩可以一個人,玩可以團體來。玩當然也可以混搭。玩讓孩子能夠提升專注力,穩定自己的情緒,培養休閒娛樂,以及壓力因應與調適的能力。玩讓孩子看見自己與周遭人事物之間的關係,玩讓孩子開啟好奇心,趨近且探索這個世界的豐富,也欣賞到這個世界的美麗。讓我們好好閱讀這本書,讓自己願意開始玩,孩子將會越來越喜歡玩這件事。
推薦序2給孩子10分鐘的完整陪伴 陳其正(醜爸)∣親子講師、作家在三個孩子每學期的親師座談會,多少都會討論到班上的「問題孩子」對「其他同學的學習權益」所造成的影響。雖然愈來愈多家長明白儘量不要針對某個孩子、他的父母也盡力了……,但也許是想到自己孩子的受教權被影響,仍不免情緒、甚至砲火橫飛。這些「有問題」的孩子,不少都出現所謂的「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症頭;而這樣的症頭雖可能來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但也有研究及臨床報告指出,可能來自從小在家中培養的習慣,及父母的教養方式。「哦哦醜爸,所以你在指責父母囉!」冤枉啊!父母雖會犯錯,但絕大多數是無心之過。我們多數人小時候未曾嘗過被陪伴的滋味,如何教養孩子幾乎都是邊看書邊摸索……沒錯!關鍵就在你看什麼書了!小張老師(本名張俸慈)大作《10分鐘,玩出孩子專注力的潛能遊戲書》非常適合現代父母閱讀!兼具「看見問題核心」與「處理問題技巧」兩大優點,非常適合需要充實相關知識,並佐以具體作法的父母。10個關鍵QA,帶出安全探索當我看到學有專精的小張老師於書中提出10個關鍵教養問答,不禁疑惑:教養問題百百款,才10個會不會有失籠統?閱畢,恍然大悟這10題關鍵問題是緊扣「專注力」的!雖然不見得密切相關,但如上面所言,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聯性,其實在看似不相干的小細節中即漸漸養成。孩子心無旁騖、全心探索的專注神情,大概是父母眼中最美的風景。如此風景美好背後的成因之一,即是孩子無須把心思放在會影響他生存的因子上,而那些因子幾乎都能避免。欲知詳情,就需要你繼續讀下去了。10分鐘的專注陪伴,帶出自信與自足雖說個人覺得書裡的遊戲哪可能只玩10分鐘,但我想這些遊戲一玩下去,孩子光經歷10分鐘的完全專注,就能帶出他們對自己的自信與自足。小張老師不僅以孩子的發展階段做遊戲類別的區分,每個遊戲還加上「如何玩得簡單一點」、「如何玩得難一點」兩個變項,及「肢體與情緒練習」一個補充,讓每個遊戲都能適性設計,更寓教於樂。本身即有過動症的小張老師,有感一個人披荊斬棘的力量不足,且基於「因為被寵愛過,所以知道,得到的要再給出去,才會完整」的信念,創辦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致力於兒童潛能開發課程。現在這本《10分鐘,玩出孩子專注力的潛能遊戲書》更能深入每個家庭,讓小張老師的用心與創意,陪伴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親愛的父母,陪孩子專心地、全家一起遊戲吧!
推薦序3創造自己與孩子的遊戲故事 王湘妤∣資深幼教園長如果上網用「親子教養」或是「潛能開發」這些關鍵字進行搜尋,不到幾秒鐘,我們立刻會得到數千筆甚至上萬筆的資料,這個現象大致可以說明兩件事:一是現代的父母親們,對於這個議題有著龐大的需求;於是出現第二的結果,就是這樣的文章或書籍應運而生,有從理論出發的專家學者,也有累績經驗接地氣的部落客媽媽。但也就因為教養與開發充滿了許多的挑戰與變數,以至於這樣的書籍不斷的出版,為不同困擾與需求的家長們提供了豐富多元的資訊。手上的這本書,就是另一個非常實用且理論實務兼具的工具,且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察與看見。回歸家庭,幫助孩子內建必須的技能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作者的背景,小張老師是個兒童治療師,現在也自己開辦兒童教育中心,我想,幫助更多像她一樣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引導與對待,應該也是她重要的使命吧!尤其以她自己是過動兒的成長經歷,相信會帶給讀者更多的信心。已經翻轉人生的她,願意回到臺灣從最基層的兒童教育開始做起,讓我很感動與敬佩她的這一份用心。小張老師取得哈佛醫學院附設麻州總醫院的物理治療碩士,但是在書中以非常親近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可以清楚地掌握關鍵的概念,每個孩子都需要潛能開發嗎?孩子究竟是專注力不足,還是能力不足?這些提問引導讀者們好好思考許多問題的核心,而不是隨波逐流的跟著人云亦云的教養術語舞動。我特別欣賞小張老師不斷強調與主張的:回歸家庭,幫助孩子內建必須的技能,這與我長期以來強調,家庭是孩子發展的最重要基礎不謀而合。十大常見教養問題,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再來說說書中非常實用的單元,一開始便提出十大常見的教養問題,光是這十大問題,就讓我閱讀之後停不下來,這些問題我想是小張老師長期在教學現場與無數家庭互動之後,整理出來的精華,不僅點出問題,更精采的是小張老師提供的解決方案以及貼心的小提醒,若不是有豐富的實務經驗,是寫不出這些細節的!也許讀者們會發現,讀完前面十大教養問題的章節,可能已經有很多問題迎刃而解啦!最後讓我心有戚戚焉的,便是小張老師選用的桌遊,都是非常經典且適合兒童階段的好工具,這些遊戲本身設計就充滿趣味,深受孩子的喜愛,小張老師透過拆解規則,增加難度、延伸運用,以及與生活中的其他物品結合運用等手法,讓遊戲的變化增加,並且能夠適合不同需求的孩子,看得出來這些都是在平時與孩子的互動中累積出來的成果,圖文並茂的呈現,可以讓讀者一目了然,迅速的上手。如果您也是個遊戲學習的擁護者,或者您也正想著如何讓孩子在遊戲中發展能力,建立各種技巧,這本書,應該是您的良伴,期待更多的大人們透過這本書的啟發,也能創造出自己與孩子的遊戲故事!!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陳其正(醜爸)|親子講師、作家王湘妤|資深幼教園長
好評推薦先生不姓蒙,養出一個蒙氏娃/AMI 0-3歲蒙特梭利引導員杜淑芬|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諮商輔導組教授吳姿盈|兒童職能治療師周育如|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施靜芳|兒福聯盟中區社工處處長段慧瑩|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章節目錄
推薦序1 歡迎光臨「玩」的世界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推薦序2 給孩子10分鐘的完整陪伴 陳其正(醜爸)∣親子講師、作家推薦序3 創造自己與孩子的遊戲故事 王湘妤∣資深幼教園長前言 為臺灣的未來埋下潛力種子,用愛與尊重來灌溉PART 1 孩子教養與潛能開發第1章 潛能開發是每個孩子必要的嗎?第2章 十大常見教養問題Q1、不要不要與不可以大戰Q2、老師,請問要怎麼戒尿布?Q3、孩子吃飯慢吞吞,總是含飯怎麼辦?Q4、愛大聲尖叫、動手打人的孩子該怎麼教?Q5、公共場所的同儕衝突Q6、孩子在家吵個不停,在學校卻都不說話?Q7、在學校愛打小報告Q8、好好排隊到底有多難?Q9、為什麼孩子上課不專心?Q10、惱人的午覺時間PART 2 專注力遊戲第3章 視覺專注力遊戲1、動物的衣服拍賣會2、交通大亂的動物園停車場3、熱鬧的售票亭4、搶救鳥園大作戰5、水族館淹水了6、分開黑山羊和綿羊7、消失的號碼牌8、忙碌的售票亭9、小小動物飼養員10、搶救動物園大作戰第4章 聽覺專注力遊戲1、捏泥巴大隊洗澡趣2、香蕉同樂會3、假日野餐趣4、下雨怎麼辦?5、動物園開飯囉!6、動物喜歡的聲音7、超級外送員8、調皮的土撥鼠9、參觀馬戲團10、氣球的密碼第5章 指令理解與邏輯推理遊戲1、猩猩園區的新鑰匙2、逛商店找優惠3、投代幣轉扭蛋4、愛吃菜的動物寶寶5、動物救護車小幫手第6章 桌遊可以怎麼玩1、打地鼠2、大魚吃小魚3、醜娃娃4、德國心臟病5、快手疊杯6、指環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