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胡佛先生(1929-2018)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美國愛摩瑞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主修憲法學及政府學。胡先生一生從事教學及學術工作,研究領域包括憲法學、政治文化、政治參與、選舉行為及政治變遷等。胡先生曾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第一屆傑出研究獎,出任國立台灣大學第一屆連震東法政講座教授,第一屆國立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並獲頒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作者自序
【代序】胡佛——中華民族復興的實踐者曹俊漢中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兼任講座教授當大陸習近平總書記高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口號時,台灣有一位學者畢其一生為這個崇高的信念孜孜奮鬥,無怨無悔燃燒著他的生命,實踐這個目標。不幸地,他在 3 天前倒下了。我們敬愛的胡佛院士終於離開了這個戰場,永別了追隨著他的伙伴。他的奉獻與犧牲沒有任何怨言,然而卻含著熱淚,充滿著不捨及遺憾,未能看到他一生追求的美夢「中國統一」,溘然長逝。他的追隨伙伴、門生弟子,面對噩耗,掩面齊聲痛哭!當此悲痛時刻,門生弟子,都在懷念胡院士在自由民主的戰場上奮鬥的幕幕實情;也在追念胡院士為國家憲政體制奔走吶喊;更在為胡院士毅然決然退出他創辦而變質為台獨走向的「澄社」敬佩萬分。胡院士絕不向威權低頭也不為利誘而失身,即使蔣經國先生登門拜訪委以重任,慨然婉言相拒。學人典範,常存我輩內心深處,彌久難忘。胡院士的一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及中國人的地位提升奮鬥不懈,為國家民主憲政的落實慘澹經營、為學術園圃的茁壯勤勉的耕耘,以及為中國統一大業終生奉獻犧牲,他,燃燒著寶貴的生命,孜孜奮鬥,無怨無悔。他的一生,是一個中山先生的思想忠誠赤膽的實踐者!中山先生在天之靈有他這麼一位革命鬥士足可告慰九泉。他是一位弘揚中國文化及倫理道德的尖兵,終生熱愛家庭,是一位與師母伉儷情深的好丈夫、為兒女做表率的好爸爸;他愛護學生,提拔學生,使他們都成為學術界的菁英,社會的中流砥柱,更是他理念的追隨者,目標的實踐者。他關心兩岸關係的發展,在島內與大陸帶著中流的伙伴,向有關單位或朋友獻策或座談,希望中國早日統一的願景能透過兩岸的政治領導人或學術界的智庫推動下完成。然而胡院士在他的人生中更有輝煌的一面,卻低調得難為人知的事蹟。胡院士是一個不折不扣為中華文化保續與發揚的實踐者。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來凸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動者。更要以兩岸的「血濃於水」情操來貫徹這個目標的實現者。為此,他以一介書生於 1995 年創辦了「財團法人中流文教基金會」,實現他畢生服膺的另一個偉大目標:「一、探索 21 世紀中國人在世界之角色及地位;二、促進中國文化與人本精神之調適與重振;三、推動兩岸學術交流,增進相互瞭解,並提高知識水準。」這個基金會的目標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銜接起來。對胡院士來說,21 世紀中國人在世界的角色及地位必須在學術基礎學門札根,而中國在 90 年代經濟掛帥時期,政府對冷門學門無力問津,這是中華文化與人本精神嚴重失調最為嚴重的情勢。胡院士深深體會到,兩岸學術界在此關鍵時刻必須合作,台灣務必伸出援手,對大陸的冷門學門,諸如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政治學、中國哲學等研究生大力給予研究論文經費的幫助,俾免後繼無援半途而廢。這是一個神聖而莊嚴的使命及任務,胡院士乃毅然決然成立中流基金會。但胡院士乃一介書生,囊空如洗。但他莊嚴的呼喚得到朝野文教及企業人士響應,諸如趙耀東、毛高文、鈕廷莊、許士軍等都熱烈協助募集基金。胡院士是一位人本主義者,他帶領董事紛訪大陸各重點大學,簽訂合作協定,並個別找到各校的研究需要。在 90 年代初期,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四川聯合大學、中國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等十所獲得了必要的研究生寫作補助,為冷門學科今日得能開花的結果,胡院士當時的學術情懷與人本精神,今天仍為大陸學術界津津樂道。
章節目錄
0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會議記錄⋯⋯⋯⋯⋯⋯⋯⋯⋯⋯⋯⋯⋯1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二次會議記錄 ⋯⋯⋯⋯⋯⋯⋯⋯2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三次會議記錄 ⋯⋯⋯⋯⋯⋯⋯⋯3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四次會議記錄 ⋯⋯⋯⋯⋯⋯⋯⋯4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五次會議記錄 ⋯⋯⋯⋯⋯⋯⋯⋯5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六次會議記錄 ⋯⋯⋯⋯⋯⋯⋯⋯6 「國民大會定位」問題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記錄 ⋯⋯⋯⋯⋯7 「國民大會定位」問題專案小組第二次會議記錄 ⋯⋯⋯⋯⋯8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七次會議記錄 ⋯⋯⋯⋯⋯⋯⋯⋯9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八次會議記錄 ⋯⋯⋯⋯⋯⋯⋯⋯10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九次會議記錄 ⋯⋯⋯⋯⋯⋯⋯⋯11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十次會議記錄 ⋯⋯⋯⋯⋯⋯⋯⋯12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十一次會議記錄 ⋯⋯⋯⋯⋯⋯⋯13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十二次會議記錄 ⋯⋯⋯⋯⋯⋯⋯14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十三次會議記錄 ⋯⋯⋯⋯⋯⋯⋯15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十四次會議記錄 ⋯⋯⋯⋯⋯⋯⋯16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十五次會議記錄 ⋯⋯⋯⋯⋯⋯⋯17 國民黨修憲諮詢顧問小組第十六次會議記錄 ⋯⋯⋯⋯⋯⋯⋯18 削減副署權 修憲豈能謂「小修」 ⋯⋯⋯⋯⋯⋯⋯⋯⋯⋯⋯⋯19 有人還真因迎合「總統制」當上了大法官 ⋯⋯⋯⋯⋯⋯⋯⋯⋯20 胡佛教授談修憲,語重心長 ⋯⋯⋯⋯⋯⋯⋯⋯⋯⋯⋯⋯⋯⋯⋯21 監委提名 應有防弊制度 ⋯⋯⋯⋯⋯⋯⋯⋯⋯⋯⋯⋯⋯⋯⋯⋯22 莫讓總統民選毀了民主憲政體制 ⋯⋯⋯⋯⋯⋯⋯⋯⋯⋯⋯⋯⋯23 雙軌制權責不清 體制運作埋下變數 ⋯⋯⋯⋯⋯⋯⋯⋯⋯⋯⋯24 整體精神不應兼任 ⋯⋯⋯⋯⋯⋯⋯⋯⋯⋯⋯⋯⋯⋯⋯⋯⋯⋯⋯25 關於副總統可否兼任行政院長之說明 ⋯⋯⋯⋯⋯⋯⋯⋯⋯⋯⋯附載一:憲法法庭交叉辯論副總統兼任閣揆 政治?非政治?《自立晚報》附載二:憲法不可分身《中國時報》 ⋯⋯⋯⋯⋯⋯⋯⋯⋯⋯26 憲法上亦無規定總統能否兼副總統 ⋯⋯⋯⋯⋯⋯⋯⋯⋯⋯⋯⋯附載一:大法官釋字第四一九號 ⋯⋯⋯⋯⋯⋯⋯⋯⋯⋯⋯⋯附載二:兼閣揆是否違憲 釋憲後還是各說各話《聯合報》⋯27 憲政問題的解析 ⋯⋯⋯⋯⋯⋯⋯⋯⋯⋯⋯⋯⋯⋯⋯⋯⋯⋯⋯⋯28 廢省問題 ⋯⋯⋯⋯⋯⋯⋯⋯⋯⋯⋯⋯⋯⋯⋯⋯⋯⋯⋯⋯⋯⋯⋯29 對國、民兩黨憲改協議的幾個解析 ⋯⋯⋯⋯⋯⋯⋯⋯⋯⋯⋯⋯30 修憲變成制憲 危機加深 ⋯⋯⋯⋯⋯⋯⋯⋯⋯⋯⋯⋯⋯⋯⋯⋯31 對現階段修憲的看法 ⋯⋯⋯⋯⋯⋯⋯⋯⋯⋯⋯⋯⋯⋯⋯⋯⋯⋯32 「我們主張停止修憲」記者會發言要點手稿 ⋯⋯⋯⋯⋯⋯⋯⋯33 「反對總統擴權修憲」座談會發言要點手稿 ⋯⋯⋯⋯⋯⋯⋯⋯34 「台大關心憲改聯盟」拜會國大錢復議長發言要點手稿 ⋯⋯⋯附載一:台大教授上山要求停止修憲《聯合報》 ⋯⋯⋯⋯⋯附載二:兩千師生連署 台大教授上山要求停止修憲《中國時報》 35 正義缺失 第二共和時代開始 ⋯⋯⋯⋯⋯⋯⋯⋯⋯⋯⋯⋯⋯⋯36 有關憲政觀念的兩篇演講手稿與紀錄:一、憲政觀念與憲政改革 ⋯⋯⋯⋯⋯⋯⋯⋯⋯⋯⋯⋯⋯⋯⋯二、憲政觀念與憲政問題 ⋯⋯⋯⋯⋯⋯⋯⋯⋯⋯⋯⋯⋯⋯⋯37 不如宣布進入第二共和 ⋯⋯⋯⋯⋯⋯⋯⋯⋯⋯⋯⋯⋯⋯⋯⋯⋯38 憲政結構的觀察與問題 ⋯⋯⋯⋯⋯⋯⋯⋯⋯⋯⋯⋯⋯⋯⋯⋯⋯39 憲法破損與政治危機 ⋯⋯⋯⋯⋯⋯⋯⋯⋯⋯⋯⋯⋯⋯⋯⋯⋯⋯40 民主與憲政 ⋯⋯⋯⋯⋯⋯⋯⋯⋯⋯⋯⋯⋯⋯⋯⋯⋯⋯⋯⋯⋯⋯附載:胡佛院士談政治學 ⋯⋯⋯⋯⋯⋯⋯⋯⋯⋯⋯⋯⋯⋯⋯41 李登輝主政 12 年的多元評價 ⋯⋯⋯⋯⋯⋯⋯⋯⋯⋯⋯⋯⋯⋯42 修憲惡果 現在嘗到了 ⋯⋯⋯⋯⋯⋯⋯⋯⋯⋯⋯⋯⋯⋯⋯⋯⋯43 行政院不能免除政治責任 ⋯⋯⋯⋯⋯⋯⋯⋯⋯⋯⋯⋯⋯⋯⋯⋯44 政治體系與憲政問題 ⋯⋯⋯⋯⋯⋯⋯⋯⋯⋯⋯⋯⋯⋯⋯⋯⋯⋯45 催生新憲 等於成立新國家 ⋯⋯⋯⋯⋯⋯⋯⋯⋯⋯⋯⋯⋯⋯⋯46 新憲・制憲 差異在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 ⋯⋯⋯⋯⋯⋯⋯⋯⋯47 公投法17條 挑釁憲政秩序 ⋯⋯⋯⋯⋯⋯⋯⋯⋯⋯⋯⋯⋯⋯⋯48 內閣制的思辨 ⋯⋯⋯⋯⋯⋯⋯⋯⋯⋯⋯⋯⋯⋯⋯⋯⋯⋯⋯⋯⋯49 「中央憲政體制的抉擇與配套」研討會發言要點手稿 ⋯⋯⋯⋯50 修憲綁選舉 撕裂國家認同 ⋯⋯⋯⋯⋯⋯⋯⋯⋯⋯⋯⋯⋯⋯⋯51 國父是拼裝的夢想家?〔胡佛/周陽山〕 ⋯⋯⋯⋯⋯⋯⋯⋯⋯附載一:我們只有一位國父〔胡佛/周陽山〕 ⋯⋯⋯⋯⋯⋯附載二:中山先生的風範與人格 ⋯⋯⋯⋯⋯⋯⋯⋯⋯⋯⋯⋯52 國家未來憲政體制的省思 ⋯⋯⋯⋯⋯⋯⋯⋯⋯⋯⋯⋯⋯⋯⋯⋯53 紀念行憲請速立法堵住憲政漏洞 ⋯⋯⋯⋯⋯⋯⋯⋯⋯⋯⋯⋯⋯54 憲法內制選舉、外彰主權 ⋯⋯⋯⋯⋯⋯⋯⋯⋯⋯⋯⋯⋯⋯⋯⋯55 光天化日 陷人於罪 ⋯⋯⋯⋯⋯⋯⋯⋯⋯⋯⋯⋯⋯⋯⋯⋯⋯⋯附載一:沈默多數的心聲終於獲得伸張《中國時報》 ⋯⋯⋯附載二:二度彈劾未過 黃世銘免辭《中國時報》 ⋯⋯⋯⋯56 監察院制度的展望 ⋯⋯⋯⋯⋯⋯⋯⋯⋯⋯⋯⋯⋯⋯⋯⋯⋯⋯⋯附載一:對「公務人員怠忽職守、機關績效不彰之彈劾或糾正態樣」案的建議附載二:糾正權的行使 ⋯⋯⋯⋯⋯⋯⋯⋯⋯⋯⋯⋯⋯⋯⋯⋯57 佔領立法院釀憲政危機 ⋯⋯⋯⋯⋯⋯⋯⋯⋯⋯⋯⋯⋯⋯⋯⋯⋯58 我們對修憲的意見 ⋯⋯⋯⋯⋯⋯⋯⋯⋯⋯⋯⋯⋯⋯⋯⋯⋯⋯⋯59 不能讓政府的轉換陷於困境〔胡佛/周陽山〕⋯⋯⋯⋯⋯⋯⋯60 漂浮的憲法 飄往何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