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艾琳.法爾科納(Erin Falconer)來自加拿大的作家、數位企業家和心理治療師,也是深受大眾信任的線上個人成長社群網站「聽取意見」(Pick The Brain)的總編輯和共同經營者。她被時尚雜誌LA Confidential評為「洛杉磯最頂尖的數位企業家之一」,女性網站Refinery29則將她名列「永久改變數位格局的七位女性」。艾琳擁有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在個人成長領域備受推崇,著有廣受好評的自我提升及女性賦權書籍《如何完成苦差事》(How To Get Sh*t Done,暫譯)。在社群媒體上擁有眾多粉絲的她,目前與丈夫和年幼的兒子喬治一起住在洛杉磯的威尼斯區。若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造訪網站:erinfalconer.com。
譯者簡介
黃庭敏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師大翻譯所碩士,譯作包括《資源革命》、《無限賽局》、《親情,也需要界線》等三十餘本。感謝我那幾位如珍珠般珍貴的摯友,你知道我說的是你;也得感謝那些曾經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人,讓我吸收了朋友該如何取捨的智慧。
作者自序
我敢說,你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時,會覺得自己是個混蛋。而買下這本書更像是個大混蛋。話雖如此,請注意你是多麼迅速地被它吸引。事實上,我選擇這個書名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而不是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大删他們的通訊錄。雖然我確實相信,在這個混亂和複雜的世界中,你要從生活中删除哪些人,必須有所辨別和深思熟慮;至少,同樣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你在生活中留下了哪些人,以及自己如何在這些關係中做得更好,並且能藉由他們讓人生變得更美好的期待。但如今,不會有人走進書店要找一本教人怎樣成為優質朋友的書。而這正是問題所在。我們已經長期接受自身和友誼中的平庸情況。然而,沒有其他東西比友誼更有力量,能給我們加油打氣、激發快樂和創造真正的意義。對女性來說,友誼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儘管我們為自己龐大的人脈感到自豪,但我相信,實際上我們是直接造成平庸的始作俑者。我們害怕要求自己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東西,害怕掀起風波,於是勉強接受的友誼往往是索取多於付出。現今,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精心策劃過的(完美的IG動態,又有誰不是呢?),但我們似乎很少去考慮生活中要保留的人。為什麼我們總是如此疲憊和沮喪?就讓我們從這裡開始切入,好嗎?那些關於女性友誼的陳腔濫調,試圖限制了實際上是複雜的重要人際關係。其中最可惡的是競爭概念,認為每段女性友誼都有競爭的一面,像是我們都在為男人、工作或其他朋友較勁。在這些描述中,倘若女人不是這種「心機女」,那就會是閨密們去水療中心的甜蜜之旅,從來沒有任何緊張或衝突。對於女性來說,無論是個人或集體,這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時代,我們透過社會正義運動了解到,當我們相互扶持時,我們才是最強大的。我們必須建立強大的朋友人脈來促進這種潛力,這點非常重要;不光是為了被人喜歡,而是背後有實際的重責大任。有時候,這意味著得放棄一些沒有發揮作用的關係。當然,這並不代表這些人在過程中沒有提供價值,他們還是應該得到尊重,只是如果仔細考慮後,你認為他們不再發揮作用,那麼你下半輩子就不需要跟他們在一起了。為了撰寫這本書而投入研究時,我發現許多以前遺留下來的友誼中,當事人其實不記得自己真正喜歡對方哪一點。他們之所以保持著這段關係,唯一的動機好像只是希望被人喜歡,或者更確切地說,可以不被人討厭。當你的動機是如此,那麼這段關係已經耗盡了能量,或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因為被人喜歡(或不被人討厭)永遠不該是友誼的目標。更準確地說,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和被人看到真實的自己,並真誠地履行友誼的經營,以及承擔隨之而來的所有責任,這才是更有價值的目標。然而,做這些事需要勇氣,也得付出更多心力,所以不難看出,為什麼在友誼上選擇「原廠默認功能」已成為常態。同時也很容易明白,為什麼對我們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關係卻被淡化了,因為這些關係只吸取能量,而沒有給予能量。我對自身的人際關係是感到複雜而深刻的。二○○五那一年,我在這世上最鍾愛的朋友喬絲琳,以最令人驚駭的方式過世了。那往後的日子,我對許多事都恍惚不清,但很明白的是,我心裡留下了一個絕對無法填補的缺口。這個時候,其他朋友的愛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而當時我能熬過來的唯一方法是麻痺自己,接受快樂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可以感到高興、感到興奮,但卻沒有喜悅了。這種策略奏效了很長一段時間。事實上,若不是我發現自己(實際上是周遭人們發現)處於一個奇怪可怕的情況,很難說我是否會質疑這種策略。一直到前陣子,假使有人問起,我還是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好的朋友。我會為生活中的人騰出時間;我很能傾聽他人,並提供適當的建議;我可以很風趣、很大膽且直言不諱。直到發生了全球大規模的流行病,數百萬人確診、數十萬人死亡,以及接連好幾個月的居家隔離警戒,這種與摯友去世一樣極端的事件帶我看清了真相,我才了解到什麼是真正的友誼,而我多年前感到麻木而疏離的東西又是什麼。隔離期間,我惱怒地盯著視訊軟體的「線上虛擬歡樂時光」社交功能,我意外地發現,當我的一位朋友,因為好幾個月沒見到我而渴望與我聯繫時,我對此感到非常生氣。往後幾個月裡,我多次在不同人身上都出現相同的感受,所以我開始反省。當我回顧時,我也意識到我真的很想念、很渴望見到他們之中的某些人,並與他們坐在一起分享事情。我開始審視生命中的每一段友誼,那些我完全不會想念或覺得有必要再見面的人,以及那些我想念的、曾出現在我生命中的人,這兩種人之間開始有了明顯的分歧。這種與世隔絕、被迫遠離友誼的長假,雖然痛苦惱人,坦白說還很可怕,但卻讓我有機會反思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以及這些關係如何影響我(和他們)。為什麼我以前沒這麼做?我怎麼能把最寶貴的時間分配給這些關係,卻很少進行分析或反思呢?好吧,我現在要開始這麼做了。我意識到有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我生命中各種友誼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價值差異,但都沒有經過檢視,有些已經長達幾十年;第二,更嚴重的是,我強加給自己的自我麻痺,削弱了我成為真正優質朋友的能力,即便所有外在跡象都顯示相反的情況。為了避免痛苦與降低期望,我挪去了自我脆弱的那一面。不只是我,我們的社會把任何形式的脆弱都譴責為軟弱(不接受唯有展示脆弱才能產生真正力量的事實)。因此,這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我及整個社會,似乎脫離了真正友誼的力量、脫離了完全符合人情的體驗,反而去選擇推特(Twitter),用一百四十個字數上限這種更安全的方式來交流。因為事實是,當你真正開始檢視你的友誼時,你別無選擇,只能檢視自己——你到底是誰、你真正想要什麼,你實際的特質又是什麼。現代人對於任何深度自我反省或與自己親密相處的時刻,都是快速逃避,而非慢慢遠離,如此一來,我們怎麼可能在人際關係中變成真正優質的人呢?然而另一方面,若能認真經營友誼,將會有多麼美好的事發生。先從能夠活得更久開始說起(科學證明這點做得到!)。你會活出更充實的生活、感受到更強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更加覺得被愛、感受到更多的愛、更覺得受尊重和被人傾聽。光是能感受到更多的東西,我們就能擁有更多的樂趣,創造更多的回憶。當你拋開冷漠的態度,或者謹慎行事,並實際尋求真實、有意義的友誼連結時,上述的好處清單還可以繼續羅列下去。所以,我決定試一試,從線上的「虛擬歡樂時光」這種煩人的友誼開始檢視。這讓我意識到,我和一個根本不再是好朋友的人,是「很好的」朋友。我不確定這樣是否合理,但我看到她傳來「線上虛擬歡樂時光」的邀請訊息後,光是在螢幕上看到她的名字,我就感到沮喪和內疚。經過進一步的思考後發現,我有這種感覺已經長達一段時間了,只是我不斷地壓抑這些感覺。我們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這只是我的問題嗎?或者也是她的問題?我意識到自己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敷衍了事。此外,就算只是我在敷衍了事,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這種經歷也不可能讓她感到滿意。我能夠準確地指出,我開始在友誼上敷衍的時刻(就在幾年前!)。我住在洛杉磯,朋友都住得很遠──也許不到距離好幾英里的地方,但考慮到交通狀況,我可能需要痛苦地開一個多小時的車才能見到某些朋友。像是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就住在城市的另一端,我們要見面特別困難。不過我開始注意到,每次輪到在我這邊見面時,她總會「有事」,所以我們很少依約如期碰面。我還記得,我是如何跟一位共同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說起我有多生氣。這位共同朋友深有同感,因為她也同樣被自私地對待過。但奇怪的是,我從來沒有直接向這位朋友提出這個問題。每次我開車去看她,我感到自己越來越煩躁,後來索性越來越少去見她了。然而,她從未停止跟我約日子見面。單就這件事而論,這不一定是個大問題,而且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似乎也算容易解決,但我就是沒有處理。結果,我對開車往返付出時間的不滿,延伸到這段友誼中的其他層面。我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儘管我們總是對外宣稱是彼此非常要好的朋友。我有很多不解的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段關係中我感到的是沮喪和不愉快,而不是滋養和支持。難道是這段舊情誼早已走到盡頭,我們卻堅持了太久嗎?還是時間沖淡了這段關係?滿檔的行程與忙碌的生活,使我們的優先順序出了問題,允許太多事情沒被說出來,原本可以解決的問題也沒有著落。我們是否將曾是那麼美好的真正友誼,變成了讓人想翻白眼的麻煩事?曾幾何時是能量泉源的朋友,現在卻變成令人心累的對象?最後,我想說一件發生在美國封城防疫期間的大事,那就是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殺。面對又一起對非裔黑人難以言喻的暴力行為,美國人民引爆了合情合理的憤怒和心痛。數週的動盪、和平抗議及一些伴隨示威活動出現的暴力,種種的一切讓我們得以整理、重新思考和評估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這對各種人際關係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在重視某一類人勝過另一類人的體制裡,曾經扮演過和正在扮演的角色;我們有必要檢視自己促成制度性種族主義的「貢獻」程度有多少。當我們回過頭來審視生活中的關係時,將會使我們特別痛苦。我們到底是如何對待他人的?對於與我們不同的人,我們是否展現熱情和歡迎?或者,我們是否漫不經心、自戀地與任何挑戰我們權力和地位的人保持距離?我們能否看到過去的信念和行為中的缺陷,並且願意承擔責任?如同本書通篇要探討的,你的交友圈裡必須擁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但我們如何以尊重和真誠的方式做到這點,而不會延續我們試圖克服的問題?本書將陸續說明這個觀念的重要性。顯然地,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必須找到方法。認真建立的友誼,要能反映我們所深信的價值觀,這才是生活向前邁進的方式。所有這些問題都促使我去檢視每一段友誼,那些人占據了我極大的空間(我也占據了他們的空間)。最讓我感到震驚的也許是,我以前從未考慮過這麼做。於是我寫了一整本書,詳細說明如何以批判的方式,來分析我們花費時間的情況。有些節食方式會要求你寫下吃進去的每樣東西,以便掌握消耗的食物。那麼,我們難道不該更務實地思考最親近和最鍾愛的人?如果我們下了功夫,結果會怎麼樣?我們付出努力了嗎?制定計畫了嗎?假如我們全盤反省,或許我們的生活會更豐富、更有意義。因此,我徹底反省,而這個行為改變了我的生活。透過寫這本書,我開始嘗試把我所有的學習成果,濃縮成幾個主要類別,我認為這樣分類有助於闡述和說明優質友誼的意義、重要性、實行方式和儀式。正如每個人都不一樣,人際關係也充滿了細膩之處,沒有一體適用的方式。因此我不會假裝有單一一種有效的配方,但我確實相信,有些信念和做法有助於塑造你的世界,以及塑造這個世界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就是你的友誼——來幫助你創造真正值得過的生活。在本書中,你將:● 學習如何評估你生活中的人們及其角色,以及這段關係目前的形式是否對你(和他們)有幫助。● 學習如何以尊重、愛和仁慈對待自己,這樣你就可以替當前或未來的關係樹立榜樣。● 清楚了解你在每段關係中的角色和期望,這將使你明白自己應該如何給予對方時間和情感能量。● 了解滋養良好友誼的重要性,剖析真正健康、有益的關係是什麼模樣。● 了解你目前對友誼的看法是如何建立在最初的友誼基礎上,而你又怎麼根據後來的情況調整看法。● 明白每段關係中的破裂和修復之關鍵價值,以及如何不再害怕建設性的衝突。● 學習如何加深現有的友誼,就是那些真正重要的友誼,以及如何克服困難,與那些不重要的友誼進行對話。● 深入了解你個人的全方面特質和性格類型,幫助你建立作為朋友的基本形象,以便能在未來結交新的友誼。你拿了這本書,是因為你想要、需要知道,如何擺脫友誼中不再對你有幫助的東西。我們肯定會討論與朋友分手的方式,但在我們能夠有效地考慮這點之前,必須先了解現代友誼驚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為真正優質的朋友。當然,沒有人能取代我失去的摯友,她真的是萬中無一。然而,是否還有其他美好的友誼會是力量與愛的泉源,以及恕我直說,會是喜悅的泉源嗎?如果我們願意付出努力,尋求我們想要的東西,並且誠實、負責並展示脆弱的一面,我們就有能力挖掘出真正友誼才能開啟的美好情誼。那麼,讓我們開始進入主題吧。
章節目錄
前言Chapter 01:其實,你是來交朋友的你以為取消朋友聚讓你鬆了一口氣,事實上你正在為此付出代價Chapter 02:你應該是你自己最好的朋友先認識自己,你才知道什麼樣的朋友最適合你Chapter 03:最初的友誼最早的友誼會影響著你的一生,不論好或壞Chapter 04:良好友誼的特質好的友誼是什麼樣子?健康友誼不可或缺的幾個特質Chapter 05:朋友越多,能付出的心力越少當你的精力與時間都有限,對於朋友更要精挑慎選Chapter 06:朋友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的朋友打開不同的世界,分辨清楚才能事半功倍Chapter 07:友誼診斷分析你在友誼中的需求與期待,才能找到一生中需要的七種朋友Chapter 08:如何成為更好的朋友友情不是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六個維持健康友誼的方法Chapter 09:如何與朋友分手與朋友分道揚鑣這件事,重點不在「為何」而是「如何」Chapter 10:如何結交新朋友如果你想擴展自己,就必須找到能滿足不同需求的朋友結論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