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唯工 教授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合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
名人導讀
【推薦序】關於《氣的樂章》二十周年新版——從叛逆到承接父親衣缽 回憶父親的脈診之路金姆健康科技總經理 王恬中雖然《氣的樂章》在二〇〇二年就出版了,而我的《氣的樂章》卻是二〇〇八年我從韓國回來台灣過中秋節的時候,爸爸送給我的。上面有爸爸的題字: 德元(我的韓籍老公)、恬中, 爸爸 二〇〇八〇九二八 一出生就拿到「叛逆劇本」的我,從沒想要好好了解自己的爸爸在研究什麼,甚至覺得研究「世界級老扣扣的中醫」很丟臉,所以即使二〇〇八年拿到書之後,也只翻看自序就收起來了……在一位「大師」底下成長,我的人生目標從最初的「想得到認可」而不可得後,變成了極度地「叛逆」,覺得一定要走出一條路來展現自己。走了一大圈後才發現「大師」應該也在等待我的認可。而我們都錯過了可以當面互相認可的機會……二〇一五年爸爸生病後,他最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也不是家人的未來,而是脈診的研究會不會後繼無人,於是先把在美國的哥哥拉回來繼續脈診儀器的研發,然後也開始幫我們上中醫脈診課。當時回台灣做「看護」時,我的工作內容不是翻身、拍背與餵飯,而是上課、筆記與考試。最初,我覺得就敷衍一下,把他教的筆記背起來就可以考試了,沒想到他考的內容都不是硬記死背就能通過的,所以最後這段日子,還是一直聽到他從小對我的評價:「怎麼那麼笨,怎麼不懂舉一反三」。我心裡暗下決心,等他病好了,我還是趕快回韓國好好做我的營養獸醫師,別淌這「混水」了,只是我並沒有等到那一天……在最後那段期間,他一心求死,我一直以為是因為疾病痛苦,沒想到他的答案卻是「我在這個世界已經不能再做什麼,想趕快去另一個世界造福那邊的人……」我才意識到,大部分的人在意的都是自己的家小,而爸爸在意的卻是「大家」,他不在意自己的身體、不在意家人的未來,因為在他的心裡,在乎的世界上的所有人,能不能變得更好、更幸福。當下我被他「救世濟人」的理想感動,熱血沸騰之下告訴他「這個世界的人,我包了」請他放心。從那時候開始,我全心全意學習脈診、中醫,也開始閱讀他每一本書,可惜沒有多久後,爸爸就離開了。當我放下我的驕傲與成見,仔細閱讀爸爸的書時,才發現原來他的研究是如此的科學、嚴謹、而且廣博,讀了這麼多年的生理學卻從來沒想過的生理問題,在他的推敲解說之下,突然豁然開朗。今年年初因為自己的「毛」小孩病重,我突然很想念爸爸,以前毛孩生病時他都會給我很多指導,而他現在不在了,我只能把他的書、還有當初他幫我上課的筆記都拿出來再複習,從中找到了許多有用的內容,讓毛孩的最後一哩路舒緩不少。這一次重新細讀《氣的樂章》,有更深的體悟。因為爸爸不只是在物理學有很深的造詣,在生物、電機、生理、生化以及中西醫學也有很廣闊的涉獵。讀的時候我們會從自己已備的知識與背景來理解與學習,相信大家,過了多年後,眼界與知識都也更上一層樓,再次重讀,一定也會有許多收穫與喜悅。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很想跟爸爸說:「你寫的書真的是經典,而且你對人類的愛是真是「英雄」。對不起我沒有早點放下我的叛逆劇本,一直到你離開之後才發現這些事實,還好有那麼多懂得欣賞你的讀者朋友們陪著你一起追逐夢想,而且你離開後,還繼續為我們加油!」跟你一樣成為「大師」,我這輩子應該是不可能了,但是我們會一直努力下去,把你留給這個世界的「愛」讓更多的人接收到。二〇二二年是《氣的樂章》發行出版二十週年,非常感謝大塊文化董事長郝大哥以及怡君、青荷一起努力將本書與系列叢書重新整理、編輯,為了讓大家閱讀更便利,也規畫電子版本的發行,讓大家不僅可珍藏紙本系列,也可在手機裡,閱讀電子版本,隨時翻閱。真心感謝大家二十年來對《氣的樂章》系列以及爸爸的支持,邀請您再次閱讀《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氣的大合唱》,也希望大家能健康地陪著我們一起努力,將爸爸改變世界的夢想,繼續延續下去!◆◆◆二十周年紀念推薦序他發現了中醫把脈的科學原理 臺大榮譽教授 李嗣涔一九八七年當時國科會主任委員陳履安先生為了推展氣功的科學研究,請當時的副主任委員鄧啟福先生(後來擔任過國立交通大學的校長)邀請學術界約二十位的學者一起來從事氣功的研究,我與當時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王唯工教授也同時參加,因此與他結緣,我聽說他做的一個大鼓可以讓人產生氣感,就特地去他在中研院的辦公室去參觀感受一下,他請我坐在椅子上雙腿夾著大鼓,他拿起鼓槌敲在鼓面,「咚」的一聲,讓我全身震動,產生強烈的氣感。原來氣與身體的震動有關,顯然他是研究「氣」的先行者,於是我開始對他有關「氣」的研究開始產生興趣。慢慢地我了解到王教授是生物物理方面的專家,專注與血循環的動力研究,他修正現代血循環理論,將血循環與中醫的經絡穴道聯結而發展出血循環需要血管、經絡、穴道所形成的共振網路配合,以輸送養分的概念。並將創造出來的新理論應用到中醫脈診的科學解釋,並將中醫精華的經絡與氣統合在一個大科學假說中。二〇〇二年他終於把這個大假說以科普方式寫出第一本書《氣的樂章》,一時洛陽紙貴造成轟動,一年再版八次。這是第一本由物理及生理上去理解中醫「氣」與「經絡」的科學本質,理論奠基於血循環所造成血壓的傅立葉頻譜轉換,由於心跳有一基本頻率,根據王教授的理論它的倍頻相應於不同的經絡產生共振,代表血液對這條經絡的供需,理論合理簡單易懂,對我們這種學過工程,但是中醫的門外漢特別容易了解。我一向對中醫抱著神祕敬畏的心理,王教授提出的把脈科學原理,讓我窺見到祕密被局部揭開的喜悅。二〇一〇年到二〇一一年,王教授連出三本書《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氣的大合唱》,其中《水的漫舞》是他對中醫「濕」的深入理解,發現體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太高與濕有關,因此他從身體的環保,如何排除體內多餘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生理及化學反應談起 ,並且身體力行,用實證的方法來證實他的體內二氧化碳環保及除溼的理論,令人信服。接下來王教授將血循環不好所導致的疾病詳細分析於《氣血的旋律》、《氣的大合唱》兩本書,比如病毒入侵身體會導致第3(脾經)、第6(膽經)、第9(三焦經)經能量下降而虛弱,並從高頻經絡逐漸向低頻的五臟經絡「心肝脾肺腎」發展。循序漸進, 讓人了解外感病毒的侵襲人體發展的順序,可以用適當的中藥形成重重的保護網。他也開始針對特殊慢性病如高血壓在中醫的邏輯體系如何了解與施治。他也開始深入分析中藥歸經的理論,並提出脈診實驗測試的證據,讓人相信《神農本草經》中所描述中藥歸經的現象確實存在,只是歸經的物理或生理原因還沒有發現,王教授已經辭世,這有待王教授的學生們或其他中醫繼續努力,解開這些謎團。可以說王教授花了三十年時間建立了血循環的新理論,並應用來破解中醫把脈及經絡之謎,是兩千年來中醫的聖經《黃帝內經》出版以來一項重大的科學突破,我有幸因為氣功的研究認識了王唯工教授,觀察了他數十年在中醫科學化的突破,是我此生的幸運,也樂意為他的著作出版滿二十周年再版寫一序言。希望有更多的科學家效法王教授逐步破解中醫之謎,將中華文化的遺產發揚光大於現代科學的殿堂。 ◆◆◆以科學之心 引領世人領略中醫博大精深之美 古典針灸派傳人、《經絡解密》作者 沈邑穎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跟大家推薦王唯工教授精心撰寫氣的四本書。王教授第一本書《氣的樂章》提到研習中醫過程中,曾向四位中醫師請益,其中一位正是我的恩師周左宇老師。嫡傳自周老師的古典針灸派,《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及《傷寒論》等中醫典籍是我們研讀的重點,運用在日常門診都取得不錯的療效。中醫是一個早熟且完備的醫學體系,也因此中醫古籍的文字與意涵比較古奧,對於現代的中醫師及有興趣的研習者還有一些難以跨越的「高牆」。感謝受過嚴謹科學教育的王教授以現代的知識與儀器,來呈現中醫核心概念,例如看不見、摸不到的「氣」和「經絡」等,讓我們得以「翻牆」進入中醫現代化之門。王教授氣的四部曲各有特色,也有連結,內容非常豐富,僅提出部分內容與中醫結合,大家分享。首部曲《氣的樂章》登場,氣勢磅礴,王教授以其物理學專業,透過現代研究,提出中醫所注重的「氣」是一種「共振」,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這也是王教授的核心理論。中醫認為氣與血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氣血的生成與運行,並指出「氣為血帥」,即氣是血液在體內循行的重要推手,當人生病時,常常是先出現氣的異常,然後再出現血液問題。氣血共同循環於經脈與血脈中,其狀態也會反映在脈上面,而這正是中醫脈學的重要依據。若要早期診斷出循環疾病,中醫的脈學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王教授也說「脈診是人體狀態的總報告」,運用脈診儀來檢測。王教授分析近代十大死因多與血液循環惡化有關,而血液循環疾病正好是中醫最擅長治療的疾病。王教授透過對於心臟與心跳的「七問七答」,深入研究心臟以及血液流動,提出一個新的血液循環理論——「共振」原理,認為共振的氣才是解決現代疾病的重點,並將此共振原理用在脈診以上,從而發現10—12個諧波。在王教授的系列書籍中,有兩項內容是從頭到尾貫穿的:一是透過脈診儀所發現的諧波,二是透過共振將這些各自獨立的諧波,形成功能組合。其中王教授最常討論者,如三六九諧波組合代表人體從內而外的功能特性,與防禦機能有關,二四六諧波組合是人體從下而上的功能特性,與上中下三焦有關。諧波組合與中醫的整體觀不謀而合。透過這些組合能更深入探討各類內在、外在疾病的發病、診斷與治療方向。王教授所提出的經絡共振觀,也符合中醫的傳統理論,如從諧波發生的共振順序來看:諧波一~四為五臟,屬於陰性,分別為肝、腎、脾、肺、心(王教授說因為第十一諧波能量太小,未能確定),心包為第零諧波。此順序與五臟在體內的位置相對應,從下向上發展:諧波五~十為六腑,屬於陽性,以經絡來討論會比較清楚;五為胃,六為膽,七為膀胱,可視為足三陽經;八為大腸,九為三焦,十為小腸,可視為手三陽經。這六個諧波的順序剛好對應經絡系統中,手足六陽經在人體的分布特性:從人體正面的陽明——側面的少陽——後面的太陽,也就是說六腑諧波的分佈是由前面,經過側面,然後到後面,與經絡分布不謀而合,可見中醫的經絡系統是確實可信可用。中醫的十二經絡系統到底是何物呢?王教授以彈簧模型說明經絡是由動脈、靜脈、器官加上穴道所形成的彈簧共振網。這項看法非常有助於臨床診斷和取穴治療。王教授應用諧波研究中醫各個領域,如陰陽五行、虛實補瀉、中藥、安慰劑、針灸、穴位、子午流注、死脈,甚至靜坐等,還探討中醫一些深奧的內涵,如《黃帝內經》中最全面的脈診法「三部九候」,也為中醫歷代難解的「三焦」提出建設性的看法。王教授不僅研究無形的氣血,也研究有形的人體結構,特別重視頸椎跟脊椎的復健,還提出許多調整脊椎的方法。王教授認為氣血與結構之間會互相影響,此與中醫對於人體的看法,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中醫觀察人體內在的五臟六腑透過經絡與外在的四肢軀幹相連結,所以「有諸內必形諸外」,內臟與軀體是一體的,這也是中醫整體觀的特色。二部曲《水的漫舞》是王教授親身經歷的佛心之作。首部曲《氣的樂章》從氣的角度,討論人體營養的輸送,本書則從水與血的角度,討論現代人常見的代謝障礙—水腫。由於二氧化碳殘留在身體組織,與水結合產生酸水,成為身體的毒素,因而百病叢生。王教授指出貧血的人容易水腫,尤其是女性,這剛好呼應了中醫典籍《金匱要略》中「當歸芍藥散」,正是治療貧血兼水濕停留體內的婦科名方。該如何排出這些酸水毒素呢?王教授依據能量的食物觀,提出脂肪是較佳的能量來源,因為產生同樣能量,脂肪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比碳水化合物少百分之二十五。此外也可以透過運動,如有氧舞蹈、氣功等的運動來增加氧氣,伸展肢體以用力拉長酸水容易集結的組織,以排出酸水。本書可視為四部曲中的自我保健版。《氣的樂章》與《水的漫舞》完成了人體氣與血的合體運作探討。三部曲《氣血的旋律》王教授進一步說明氣就是在血管及血液中傳送的聲波,此聲波與各器官共振,器官與穴道就是一個個的共鳴箱,成為推動血液進入該器官、該經絡的動力,中國學者祝傯驤教授也曾提出中醫經絡是傳送聲波的管道。書中還應用三六九諧波組合和二四六諧波組合,深入探討病毒感染、高血壓和心血管阻塞三種常見疾病,氣血在體內的模式。最早能辨認病毒感染的脈象為第三的脾、第六的膽、第九的三焦,此三個諧波能量同時變小,代表此三諧波組合與人體具有防禦能力的衛氣密切相關。書中特別提到,面對病毒感染,身體為了自救,會將血液調回第四的肺和第七的膀胱來保護內臟,尤其是心、肺兩臟。此觀點與中醫的通經理論有相似處,膀胱經分布在人體背面,是全身循行最長,穴位最多的經絡,中醫稱之為「巨陽」或「太陽」,表示陽氣非常充足,與主一身之表的肺,共同串起人體防禦外邪侵襲的第一道防線。這麼厲害的經絡,心肺兩臟當然要出手管理,所以就透過了五門十變法及臟腑通治法這兩種通經法,讓心肺都能與膀胱經相通。王教授強調膀胱經的重要性,因為膀胱經上的背俞穴是運送血液給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的轉運站。依據中醫理論,膀胱經在背部循行上分佈有五臟六腑的背俞穴,既是臟腑功能的反應區,也是調整臟腑功能的治療區,因此中醫前輩黃民德先生認為膀胱經是內臟健康的樞紐,民俗療法特別喜歡在背部按摩、刮痧、拔罐等,自有其理。王教授觀察多位高血壓病患都出現第四諧波太小現象,因此推論高血壓屬虛證,主因是肺氣不足,中焦氣不足。此處的中焦是指第四諧波肺。二四六諧波分屬人體的上中下三焦,其中第二的腎為下焦,第四的肺為中焦,第六的膽為上焦,這個見解與傳統中醫不符,但若理解王教授是以全身從頭到腳來區分三焦的概念,就能接受肺為中焦的看法。因為這樣的認知,王教授以第四諧波為中心,在中焦治療或自我保健時,都建議補肺、補中、練中焦之氣為目標。個人很喜歡「動脈回流圈」概念,在《氣的樂章》中,王教授指出回流圈是中醫急救穴位所在,如人中、勞宮、湧泉等,在此基礎上,臨床應用會更為顯效。在《氣血的旋律》中,王教授指出體循環大血管系統是如環無端的回圈,這種環狀結構易於維持血壓,但肺循環沒有回圈,只有樹枝狀的分岔,以便將肺泡都浸潤。中醫也強調人體經脈相連如環無端,持續灌注,同時還體現了陰經與陽經之間的陰陽交會。第四部曲《氣的大合唱》王教授深入探討在《氣的樂章》中曾提及的三焦以及三部九候。王教授認為三焦有兩種概念:1、將身體分為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血管共振分上中下,即二四六諧波。王教授發現上中下三焦的長度比為1:2:3,再分析三部九候的血流,發現也存在這個比率,即到頭、到手、到腳的諧波分別為六、四、二,符合1:2:3或3:2:1。2、本身為一個系統的「三焦經」:相當於全身的腠理部位,因為有了三焦經,人類才能全身出汗,其諧波為九,和全身的氣有關,與其共振的諧波為三、六,也符合1:2:3比率。王教授還以三、六、九共振來探討《傷寒論》病情的轉化,肌肉皮膚共振分表、半表半裡、裡,即三六九諧波,因此與衛系統密切相關。王教授再次總結兩諧波組合:三、六、九諧波是表與裡的規劃;二、四、六諧波為上下或進→出→用的規劃。個人淺見,三六九諧波的氣機偏於內外之間的橫向流動,二四六諧波的氣機偏於上下之間的縱向流動。六諧波的膽出現在兩個組合,王教授說「膽經為兩組和弦之共同頻率」,位於氣機流動樞紐的膽,中醫稱之為少陽,屬於春天開始要生長的樹木,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膽又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重要性其來有自。王教授有指出了左右脈可以反應同側身體的狀況,這確實是我們臨床上常見情況,也就是說脈象本身不僅僅在寸關尺的位置去呈現臟腑功能,同時他也會反映同側的軀體的結構、氣血。首部曲《氣的樂章》以嚴密的架構介紹氣的共振諧波,本書則將這些研究導入中醫系統,繼續探討中西醫的比較,中醫藥的特色等,作為總結,並指引未來中醫研究的方向,書名《氣的大合唱》,真是實至名歸呀!王教授所提出的氣血共振的諧波,從此研究中醫的臟腑、經絡、穴道、中藥歸經、五行等內容,還有打破傳統二十八脈的格局,認為「二十八脈相只是九牛一毛」,臨床上確實發現二十八脈並不足以概括臨床的各種病症之所見。人體是千變萬化,反映在寸口脈上的變化也是非常多元,唯有透過仔細的思考、動態、整體性的連結,方能從脈象去收集充足的診治資料。筆者身為經絡研究者以及臨床中醫師,會從臨床應用角度思考。書中有一些內容有待日後觀察,如梅尼爾氏症,除了內耳的不平衡之外,還有耳朵局部結構異常,以及相關聯經絡一些的阻滯現象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治療效果。還有王教授非常有建設性的見解,如:心氣看脾經,心血看膀胱經等,我們也會在臨床時思考應用。此本系列書非常精彩扎實,囿於篇幅,不能劇透太多,請大家慢慢閱讀,享受氣血的和諧樂章。一般讀者可先從第二部曲《水的漫舞》入門,跟隨王教授的能量觀,從飲食和運動著手,自我照護。若想逐步掌握王教授的研究思路,建議從第一部曲《氣的樂章》著手,此書內容最為豐富,理解難度也較大,但卻是系列書的敲門磚,後續的三部曲會提供更多的臨床研究與探討,相信讀者會有倒吃甘蔗的喜悅。身為現代中醫師,我們深深了解,中醫歷經數千年淬鍊,其堅強的的生命力來自能與時並進,跨越時間、空間及人種的高度和廣度,因此成為「經典醫學」。身為中醫繼承人,我們肩負承先啟後的重責,不僅深入中醫之海,鑽研通達中醫理論,並需充分了解及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及儀器,將古典和現代知識有機結合,透過臨床應用,反覆驗證與提升,如此方為萬民之福。感謝王教授帶領我們搭乘科學列車,聆聽氣的樂章,欣賞水的漫舞,以氣血旋律與合唱,共振諧波來穿梭古今,讓隱身體內的氣和經絡得以華麗現身,開拓出一條融合中醫與科學的自我保健與整體醫療的康莊大道。◆◆◆中醫科學化的實踐之道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黃怡超中醫歷經數千年臨床實證歷久彌新,至今也越來越多研究證明中醫藥臨床上的效果。然而流傳數千年的中醫在一些定義或操作上不太明確,無法對應到現代醫學而遭到世人的誤解。也因為定義與操作上的不明確,在傳承上需要多年與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學習才有可能出師。王唯工教授感念於此,在一九八八年設計出脈診儀的原型機,並提出了動脈循還共振理論,有別於其他以血液流體力學為主的循還理論,血壓脈波沿著動脈系統以徑向振動的方式向末端傳遞,各器官或血管叢的共振頻率為位於主動脈的共振頻率的整數倍,以達成與心跳的共振,提升傳輸效率,而脈波各諧頻的能量大小正代表著中醫十二經絡循環狀的狀態。在這理論的背後,王教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由物理系統模型的試驗,看到脈診科學化的可能性,接下來一連串物理仿體的試驗、動物器官的響應研究,以致嚴謹的數學模型的建立,為整套理論系統打下穩固的根基。王教授提出的「氣血共振理論」開拓中醫研究的新局面,更將中西可以併治的手法以科學理念完全呈現,令人感佩。難得的是王教授的研究成就卓越優異,相關脈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包括Circulation Research;另一方面,又能以科普著作,將脈的理論堂奧,向一般讀者介紹。王教授撰寫的《氣的樂章》迄今發行滿二十周年,本書將血液循環理論做了清楚的說明,並根據研究結果,說明這個理論與中醫、疾病和養身的關係;他找到了一個讓中醫以科學語言溝通的方法,提供一種角度,進而理解中醫,理解「氣」、「經絡」、「陰陽五行」之於人體的意義。《水的漫舞》則是對中醫「濕」的理解,繼而從身體該如何環保,該如何排除體內多餘的二氧化碳談起,並以實證的方法證實「氣」與「水」是健康的一體兩面,該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排除的體內二氧化碳。接下來二書《氣血的旋律》與《氣的大合唱》,更可見王教授分析因血循環不佳而導致的慢性疾病的分析,針對特殊慢性病如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在中醫的邏輯下是如何了解與診治,也深入分析在各個相關領域裡、臨床上做相關的應用與研究,如中藥歸經、針炙效應、食物歸經、藥理比較、臨床研究等超過一百五十篇國際期刊論文發表,反覆的驗證整套循環共振理論,同時也為一些中醫理論提供了科學的解釋與基礎。王唯工教授的血液循環理論今日由兒女接手推廣,其研發的科學脈診更與日常生活應用結合,實踐在生活中。中西醫學的結合一直是我在岡位上努力推動的政策目標,近年也可見中醫儼然已從另類醫學變成可以與西方醫學互補的整合醫學;而王教授三十多年的心血結晶更驗證了東西應該融合併治的智慧。藉著《氣的樂章》出版二十周年的紀念與回響,也希望能帶動國人對中醫的進一步理解,一同緬懷王唯工教授在中醫科學化之路上努力發揚光大的精神。並延續王唯工教授實事求是的精神,推廣其脈診科學化的理念,持續為科學中醫深耕,其子女與學生共同成立的【中華王唯工科學脈診健康促進協會】一方面以獎勵金方式鼓勵學界、醫界或相關行業之團體或個人在動脈循環共振理論基礎下以科學方式研究中、西醫學,另一方面以公益活動方式將中醫治未病正確養生觀念帶給民眾,落實科學中醫在生活中的實踐。最終達到全民健康全齡樂活的目的,同時也減輕高齡化社會日益擴張的健保負擔。【導讀】中醫擅長治循環的病從中醫角度探索疾病的根源本書的立論宗旨就是要說明所有這些現代病的主要成因──血液循環的惡化。為什麼這會變成現代疾病的共同原因而無法治療?主要是因為對血液循環的認識不夠,採用的基礎理論不很正確,所以造成了大家一味地重視那個「果」,而忽略了共同的「因」。找到一大堆相關的「果」,但還是不會治那個病。就像打鼾跟高血壓,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在於,會打鼾是因為呼吸道的循環不良,所以肌肉鬆弛、無力、下垂了,故而造成打鼾,跟高血壓一樣都是循環不良的「果」。換句話說,假使致力於類似的研究,能找到幾千、幾百個果與果之間的關係,還是不會治病。但是只要能找到一個因,把它去掉,病就會好了。這個「因」正是本書所要探討的。要治療現代病,只需針對一個共同的「因」──血液循環。既然血液循環的因果無法在西醫理論中找到答案,那就從中醫理論中探索。事實上,整個傳統中國醫學就是在說明血循環,治循環的病正是中醫的專長。許多西醫無法回答的現象和人體運作的原理,都可以在中醫理論中找到合理的解釋。但是,中醫的「氣」與「經絡」到底是什麼?我們如何證明脈象的存在?如果舊的流量理論已經破綻百出,人體的血液循環該以什麼理論來解釋?又為何我說治循環的病是中醫的專長?在中國,脈學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卻一直沒有發展出一個理論基礎。沒有到數理化的層次,就不能成為科學。一九八三年,我放棄了熟悉的神經科學,投入中醫科學化的研究。現在已經可以用程式分析出病人是哪裡的血液循環產生障礙,和古書的記載相對照,發現中國人這些傳統的醫理都是對的。更甚者,傳統中醫只能看二十八種脈的變化,我們用數學程式卻能做出幾億種。這是什麼意思?這表示今後我們能夠更精確、更有效率地找出病因,對症下藥。高血壓的病人不必吃西藥吃到胃衰竭、脾衰竭,就能把血壓降低;暈眩或聽力喪失的病人,也許用力敲一敲就當場痊癒,也不需要更複雜的治療方法。很多慢性病、循環病可以由外治改善,病人不須遭受割割補補的折磨。醫療更具效果,病人更無痛苦。這是一種新的看待疾病與生命的眼界。接下來的章節中,我會提出我的核心理論──一個新的血液循環理論──共振,並根據研究結果,說明這個理論與中醫、疾病和養身的關係。第一章我提出了七個有關人體血液循環的問題,包括心臟為什麼長在離頭頂四分之一的位置?為什麼不和腦對調,就長在頭頂?按照水往低處流的流量理論,幫浦(心臟)在最高處才好送流量,為什麼沒有長成章魚的形狀?人體的任何設計都是有道理的,必須找出一個能合理解釋這些現象的新理論。第二章我以現代科學的眼光簡單地解釋了中醫的「氣」。氣事實上是一種「共振」,也就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從這個角度,可以回答上一章的七個提問。我將在第三、四章中詳述所謂的「共振理論」。稍懂中醫的人都知道有時病人胃不舒服,是來自脾的毛病,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瞭解了經絡與共振諧波的關係,就會豁然開朗。中醫的許多名詞,都有物理學上的意義。我在第三章會解釋血壓與高血壓,第四章則以一個簡單的模型說明器官、經絡、穴道的關係及其各自的功能。第五章到第七章皆與脈診應用有關。我們一直強調的血液循環重點是什麼?身體中有一個地方血液到不了(缺氧),疾病就會從那裡發生。第五章會解釋脈診儀上的幾個指標,如何自脈象獲知人體健康的總報告,哪裡缺氧、血液如何分配。以及所謂循經傳與越經傳的原理。第六章主要談的是如何判斷脈診,如何區氣分和血分的病,如何判斷病程。大家都知道靜坐對身體很好,但是為什麼?這一章也介紹了身體的自動補救系統以及安慰劑效應。第七章廣泛地探討了心、腦、胃、脾方面的疾病成因,包括心律不整、胃潰瘍、更年期障礙、外傷……都可以循環的觀點來理解與診治。同時,這一章我也談到了五行與相生相剋。第八章有關日常生活中常有的小毛病,以及應該隨時注意保養的一些觀念。胸式呼吸好還是腹式呼吸好?練氣功的原理?鼻病、背痛、感冒、失眠……的病因是什麼?最後提供四季不同的養身之道。最後,總結一些假設和推論。我會說明精氣神的道理、運動時心跳加速的極限、胎教與電磁場的影響……甚至奧運金牌選手為何容易短命、為何練金鐘罩對人體不好……也都能提出解釋。由血液循環的立場來看疾病,也如任何其他手段一樣,不可能治癒所有的病。所以對現象的判斷必須要很敏銳,哪個疾病能不能治,一開始就要很清楚。遺傳性的疾病就不要想用改善循環的手段去治癒。知道自己的極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才是科學的精神。西醫的專長是危機處理,並擅長單一原因的研究;中醫的長處則是在尚未明顯發生重病之前的治療,並且能以脈診檢視出複雜的病因。病的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跳過去的,而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推進,一點一點地變壞。等到循環的道理都瞭解了之後,一點點的變壞都會看得懂,就容易在疾病惡化之前將局勢扭轉過來。這正是中醫的優勢。未來,中西醫兩者間如何做一巧妙的應用與整合,有待後人共同攜手努力。
章節目錄
《氣的樂章》關於《氣的樂章》二十周年新版——從叛逆到承接父親衣缽 回憶父親的脈診之路 王恬中二十周年紀念 系列推薦序——他發現了中醫把脈的科學原理 李嗣涔以科學之心引領世人領略中醫博大精深之美 沈邑穎中醫科學化的實踐之道 黃怡超初版序推薦序——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 馬光亞自序前言 現代生物醫學的盲點第一部 氣──回到未來的年代第一章 西醫未解的循環難題第二章 氣才是解決現代病的重點第二部 共振──中醫的現代科學解釋第三章 氣即共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第四章 經絡、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網路第三部 脈診──未來醫理的基礎知識第五章 傾聽身體的共振旋律第六章 脈診指標、中藥與安慰劑的運用第七章 疾病的根源與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第四部 健康與養生之道第八章 日常養生的脈診運用總結 回顧與展望編後記 樓宇偉延伸閱讀附錄:十二經絡圖《水的漫舞》關於《氣的樂章》二十周年新版——從叛逆到承接父親衣缽 回憶父親的脈診之路 王恬中二十周年紀念 系列推薦序——他發現了中醫把脈的科學原理 李嗣涔以科學之心引領世人領略中醫博大精深之美 沈邑穎中醫科學化的實踐之道 黃怡超自序前言第一章 人體的運作之舞我健康嗎?水腫與老化的關係血循環之再探能量醫學的觀點第二章 二氧化碳是毒人體的下水道系統酸水的形成水腫的五個階段排毒就是排除含二氧化碳的酸水第三章 減水腫計畫脂肪是比碳水化合物更好的能量來源飽和油和不飽和油的正確食用方式為什麼要多吃纖維素健康飲食兩大重點第四章 保健的要訣(運動篇)酸水集中處協助身體排除二氧化碳的方法第五章 保健的要訣(飲食篇)早期診斷、並可自我檢測的健康標準飲食的四大原則多吃油,皮膚就不油蛋白質是最不好的熱量來源食物分配的革新理論結語 以能量為出發點的食物觀《氣血的旋律》關於《氣的樂章》二十周年新版——從叛逆到承接父親衣缽 回憶父親的脈診之路 王恬中二十周年紀念 系列推薦序——他發現了中醫把脈的科學原理 李嗣涔以科學之心引領世人領略中醫博大精深之美 沈邑穎中醫科學化的實踐之道 黃怡超自序前言第一章 氣與血身體之組成與更新血液是生命之泉源心臟為血液之幫浦第二章 病毒感染感冒膀胱經的重要對抗傷寒之生理反應疫苗是最偉大的發明第三章 高血壓的辨證論治高血壓血液之分配與調控高血壓之可能成因加強系數中醫對高血壓的看法高血壓的辨證論治第四章 氣血共振原理血液流灌的方式停留解波與駐波迴圈的奧妙肺循環是體循環的迷你版嗎?體循環的設計第五章 如果你是人體設計總工程師循環系統上「理論」的要求共振如果你是設計總工程師發生學分頻供血的優勢血液壓力波與交流電之傳送環狀的末端血循環與經絡的關係第六章 總結過去的研究結果高血壓成因心血管病成因參考資料補充說明《氣血大合唱》關於《氣的樂章》二十周年新版——從叛逆到承接父親衣缽 回憶父親的脈診之路 王恬中二十周年紀念 系列推薦序——他發現了中醫把脈的科學原理 李嗣涔以科學之心引領世人領略中醫博大精深之美 沈邑穎中醫科學化的實踐之道 黃怡超自序第一章 共振與氣水與溼中醫之特色三焦經與全身之氣由三、六、九共振頻看《傷寒論》三焦經之特性三焦系統營衛系統與三焦系統衛氣與外氣膽經為兩組和弦之共同頻率只有二組和弦的大樂器第二章 中西醫的比較中醫與西醫之比較中醫之現況中醫的望、聞、問、切二十八脈脈診現代化的研究八綱辨證病因與治法病因治法第三章 中醫藥的特色中藥之藥理為什麼要找尋中醫之特色?我們如何選擇研究中醫的方向設計實驗意外的發現由氣看藥性歸經的研究方劑之結構身體之防禦是如何出錯的?這個漏洞要怎麼偵測呢?這個漏洞要怎麼補救呢?物理治療有什麼好處?方劑是什麼?溫病的方劑安宮牛黃丸搶救劉海若身外之物與身內之務第四章 總結小心的求證中西醫結合!?中醫的發展與發揚光大後記:由中醫看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