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明,最強大的統治工具:孔子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中文書)

書名 儒家文明,最強大的統治工具:孔子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中文書)
马大勇讲说:不一样的儒家文化史
作者 馬大勇
出版社 任性出版
出版日期 2022-10-03
ISBN 9786269596058
定價 399
特價 9折   359
庫存

即時庫存=1
分類 中文書>哲學宗教>中國哲學

商品簡介

◎孔子為何周遊列國?因為沒有一個國君想用儒家治國,他只好到處教書遊說。
◎秦國用法家統一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蓄積國力,直到漢武帝登基,儒家才被注意。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儒學就像作業系統,幾千年來更新過四次版本,孔子的儒學不等於現在的儒學。

作者馬大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學特聘教授。
曾被推舉為最受歡迎的中文教授。

在本書中,他將儒家文明分為五個時期:
孔子奠基期、孟子成熟期、兩漢經學期、宋代理學期和明代心學期。

解析儒家思維是如何像電腦作業系統一樣,歷經四次的版本更新,
從原本的中庸之道、民為貴、君為輕的民主思想,
一步步變成君權神授,天人感應,
成為各朝代帝王穩固皇權的最佳推手。
就此儒學變成帝王學,開啟了千年以來人民為皇權奴隸的中央集權體制。

◎孔子的儒學,是教你如何當君子
《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4次,禮字出現74次,
孔子的重要理念「中庸之道」,更成為宋元以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這個具有人道主義的思維,為何不被當時的統治者如春秋諸侯或秦國採納?
因為亂世中,做君子的好處太少,當小人能得到的利益比較多。

◎孟子是民主思想的啟蒙者,但被後代皇帝刪掉了
孟子思想的最大亮點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套民主思維後來為何會消失?
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君為輕」三個字,就把《孟子》一書狠狠摔地上,
刪節版《孟子》就此誕生,往後一百年,學生學到的孔孟儒學知識都是不完整的。

◎因為董仲舒的「特殊解釋」,從此百家遭罷黜,皇帝獨尊儒術
秦國用法家思想滅六國一統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治國,修生養息,
兩大皇權都對儒家思維沒興趣,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
董仲舒為了拍皇帝馬屁,重新解釋,儒術從此轉化帝王術。
他口中的儒教,跟孔孟闡述的儒學,哪裡不一樣?差在造神。

◎宋元明清重新詮釋儒學,想當官者必讀四書
宋、元之後,孔子的《中庸》又重新被提起,
因為它教你用大學之道維持國家秩序。
儒學家朱熹更讓《四書集注》成為為官者的必讀聖書。

至於為什麼是宋朝與明朝,跳過了大唐盛世?
因為東漢黨錮之禍殺害許多知識分子,儒家文化走向低谷;
南北朝興盛佛教;至於唐朝則儒、釋、道並重。
直到韓愈寫的《原道》為儒家文明打下基礎,在宋代發揚光大。

打天下靠武力,龍椅要坐穩就靠統治,
儒家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而且延續千年「至今」不墜。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儒家文明,最強大的統治工具:孔子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作者簡介

馬大勇1972年生,文學博士。現為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德勤全球服務有限公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學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國學特聘教授。吉林省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吉林大學青年文化書院國學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被評為吉林省十大名師之一,2010年被搜狐教育和評師網,聯手推為全國211高校中文專業最受歡迎十大教授之一。出版《晚清民國詞史稿》、《二十世紀詩詞史論》等多部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

作者自序

前言儒家文化史的五個時期本書是我在校內校外講過多年,並在喜馬拉雅App上線的〈不一樣的儒家文化史〉課程的音訊整理稿,是我的國學系列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什麼是國學呢?簡單說,國學應該分成廣義和狹義。廣義國學,即「一國自有之學」,也就是中國特有、獨有、其他國家完全沒有或基本沒有的文明精華。在現代學科分類意義上,它應該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三大學科部類。狹義國學,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國學」概念,它要去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只保留人文科學,也就是傳統的文、史、哲之學。那麼應當以哪個學科作為最核心、最主要的支柱呢?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還有較多爭議,我只能說說個人看法。儘管我是學文學的,但我還是堅持應當以哲學為核心,因為哲學的覆蓋面最廣,包容性最強,也最有利於我們解釋已經約定俗成的國學概念。以哲學為核心,以歷史學作為入門的鑰匙,以文學當作最重要的建築材料,它們共同搭建起我心目中的國學大廈。以此為前提向下延伸,我們可以找到國學的三大哲學基礎,我把它們稱為國學的規定組合──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儒、釋、道三大思想體系。三大基礎當中,儒家居首,它對中國的影響最為巨大深遠,至今我們每個人身上都不同程度、不同比例的流淌著儒家文化的血液。這些規定組合大家都一樣,如果說我講的有什麼不一樣,恐怕主要體現在「文化史」三個字上。稱文化史,就意味著我講述的重點不在於哲學、思想的義理,而是把眼光投射在儒家哲學思想在當時和後世產生的具體影響,特別是它所引發的、人文思潮觀念的變動上。一言以蔽之,我更關心儒家文化背景下人性的流變。所以,對孔子,我會從多個角度來觀察「陳蔡絕糧」,這個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的儒道互補,我覺得這是中國文人最典型、最普遍的思想格局,所以花大篇幅講蘇軾以證明之;對中庸,更關注其引申出來的「狂狷」文化性格,透過柳永、唐寅、金聖歎、錢鍾書等個案予以深入剖析;對朱熹,更關注其多面形象及形成之謎;對陽明心學,更關注它引發的、波瀾壯闊的晚明人性解放思潮,所以會引入〈賣油郎獨占花魁〉、〈轉運漢遇巧洞庭紅〉、〈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等多篇小說。我希望給大家展現出的,是一部豐富多元、不一樣的儒家文化史,也是一部我自己眼中的人性流變史。

名人導讀

儒家文明,是「內聖外王」之道的生命實踐之學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柏園儒、釋、道三教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而此中又以儒家最具有普遍性與代表性,尤其在治國之道方面,表現最為傑出。例如《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雖然也有高明的形上學思想,但是更多的用心是對於現實人間的關懷,是所謂「內聖外王」之道的生命實踐之學。這也就足以說明,為什麼儒家文明會是最強大的治國工具了。儒家文明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完全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而中國文化內容的豐富與多元,也就顯現出儒家文明的豐富與飽滿。除了知識分子所熟知的哲學、文學、美學之外,也涉及民間日常的生活與習俗,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要簡要、濃縮的述說,當然不是容易的事情。本書就是以文化的角度切入,而以哲學、文學、歷史為軸線,展示儒家文明特殊的風采與內容。其中主要的人物,除了孔子、孟子、王陽明等聖人與哲學家之外,也包含了蘇軾、柳永、唐寅、金聖嘆及錢鍾書等文學家,而皇帝如武則天、朱元璋也在其列,這就可想見本書幅度之大與內容之豐富了。一如本書的主題所言,儒家文明的確具有強大的治國能力,而且孔子當初也是以治國,所謂的「恢復周文」為其思想的起點。但是孔子的思想並不只是停留在治國的工具,而是更進一步提出了人生終極關懷的方向,這就是為什麼會與哲學、文學、歷史相結合。事實上,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其實也就說明儒家思想原有的豐富性。換言之,儒家文明除了提供治國之道的現實關懷內容,如禮樂制度,同時也回應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終極關懷方向,這就是所謂的仁道。但是這樣深刻的內容,如果我們是以學術性的方式表達,可能會拒眾人於千里之外。因此,本書特別採取平易近人的幽默方式與趣味內容,深入淺出的說明儒家文明重要的貢獻與價值,同時也指出其中可能的限制與困難,進而能提供儒家文明在今日世界中可能有的發展方向。而這樣的內容,不僅提供了學術性的價值,也讓讀者能夠親切的感受儒家文明的智慧與風采,值得讀者細細品味。好書不敢藏私,特此歡喜推薦。

名人推薦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柏園

章節目錄

推薦序 儒家文明,是「內聖外王」之道的生命實踐之學/高柏園前言 儒家文化史的五個時期第一章 孔子奠基期——仁、禮與中庸之道01至聖先師孔子是怎麼崛起的02關於孔子的學生們03晚年的重要思想,儒道互補04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4次05孔子的理想,復禮06中庸之道有三,一般人很難辦到07文人的基本性格,狂狷0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09論語,最真實的言行紀錄第二章 孟子的光大與成熟期——民主思想的啟蒙10 仁政,孔子沒提過,孟子發揚光大11民主思想的萌芽,民貴君輕12性善說與浩然正氣第三章 董仲舒的兩漢經學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3 朝廷像菜市場,怎麼治?14 儒家思想徹底轉化成為帝王術第四章 宋代理學期——濂、洛、關、閩四個學派15為什麼是宋朝,不是唐朝?16濂學、洛學、關學,三大學派17朱熹的閩學,存天理、滅人欲第五章 明代心學期——王陽明的天泉四訣18孔、孟沒辦到的事,王陽明辦到了19陽明心學的主要觀點,天泉四訣20王學思想接力棒,何心隱和李贄21晚明思想多前衛?看大明皇帝就知道22 這個朝代的男女之情,擊破禮教的虛偽第六章 五階段之外的清代儒學文化結語 儒家文明現在還有價值嗎?
oracle.sql.CLOB@4682b60a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