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焦雄屏著名電影人,集製片、監製、教育、寫作於一身,在國際上贏得「台灣新電影教母」之稱。監製多部電影包括《十七歲的單車》、《藍色大門》、《聽說》、《二弟》、《綠帽子》、《愛你愛我》、《侯孝賢畫像》、《五月之戀》、《戰‧鼓》、《白銀帝國》、《上海王》等,獲獎無數,至今仍在監製若干電影與網劇,如《再見,少年》、《尋羌》。她帶領焦雄屏編劇工作室,培養眾多創作新手。她早期在台灣推動新電影運動,從評論到辦電影獎,最終將電影推上國際舞台。她是兩岸知名導演走向國際的主要推手之一。她在1980到1990年代成功在本土推動台灣新電影運動,之後在國際為台灣新電影和大陸第五代與第六代電影作重要論述與介紹,促使華語電影揚威國際,著作等身。她曾任金馬獎主席,在任期間改革評審制度、創立合拍平台,並推動金馬獎國際化,引進費比西國際影評人聯盟和奈派克亞洲電影推廣聯盟,使金馬獎再現公信力與競爭力,成為華語電影節榮譽最高指標。她曾創立中時晚報電影獎,成為台北電影獎前身。她也曾任中華民國電影年執行長,在任推動十六個國外台灣電影回顧展,舉辦各種攝影、美術、錄音訓練班,也出版各種電影史叢書,為台灣電影打下堅實的產業與研究基礎。她曾在全世界各大中電影節任評審,爭取華語文化發言權。又曾任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所長培養子弟無數,近來做電影製作外,並做網路教學節目。焦雄屏著作2020 法國電影新浪潮[最新圖文增訂版](蓋亞)2019 歲月留影:中西電影論述 (商務印書館)2019 雕刻歲月:藝術電影與民族經典 (商務印書館)2019 法國電影新浪潮(修訂版)(商務印書館)2019 黑澤明:電影天皇(蓋亞)2018 映像中國(蓋亞)2018 映像台灣(蓋亞)2013 焦雄屏的電影天地(龍門書局)2010 二十一世紀世界重要電影產業板塊移動—工業形勢的變化與成果(躍昇)2005 映像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台灣電影九○新新浪潮(麥田)1998 時代顯影-中西電影論述(遠流)1998 風雲際會:大陸當代電影研究(遠流)1995 光影紅顏-蕭芳芳寫真(萬象)1995 香港電影傳奇:蕭芳芳和四十年電影風雲(萬象)1994 歌舞電影縱橫談(遠流)1994 改變歷史的五年-國聯電影研究(萬象)1991 談影錄(遠流)1991 台灣電影中的作者與類型(遠流)1990 閱讀主流電影(遠流)1989 藝術電影與民族經典(遠流出版社)1985 焦雄屏看電影:台港系列(三三書坊)1985 焦雄屏看電影:好萊塢系列(三三書坊)焦雄屏翻譯作品2017 對白:文字、舞台、銀幕的言語行為藝術(Robert Mckee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認識電影插圖第十二版(Louis Giannetti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認識電影全彩插圖第十二版(Louis Giannetti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閃回:世界電影史 (Louis Giannetti & Scott Eyman著、蓋亞)2006 導演視野︰遇見250位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Geoff Andrew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認識電影第十版(Louis Giannetti著、遠流)1998 認識電影第二版(Louis Giannetti著、遠流)1998 再見,吾愛(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著、臉譜)
章節目錄
序・來去拉美 總論・拉丁面面觀:從歷史、政治、文化到電影 西班牙 歷史與電影好萊塢式西班牙片行銷全拉丁 西班牙新電影:嚴格審批下的迂迴象徵主義 後弗朗哥時代:新浪潮崛起 布紐爾:超現實主義.離散墨西哥 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扛鼎先鋒 醜聞與榮耀圍繞的《無糧之地》、《被遺忘的人們》 政治信仰:共產黨同路人,反布爾喬亞,反宗教 凱旋回國:《薇瑞狄安娜》再度醜聞與榮耀纏身 再度離散:《泯滅天使》、《青樓怨婦》、《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布紐爾的終極意識本質:《朦朧的慾望》 阿莫多瓦:馬德里新浪潮 拉丁文化與社會 顛覆宗教的道德表象:《修女夜難熬》、《壞教慾》 女性之母親與閨蜜:《我造了什麼孽?》、《我的母親》、《玩美女人》、《沉默茱麗葉》 性與慾望:《慾望的法則》、《綁住我,捆住我》、《顫抖的慾望》、《破碎的擁抱》、《痛苦與榮耀》、《鬥牛士》、《切膚慾謀》、《飛常性奮!》 美學與現代主義:《鬥牛士》、《顫抖的慾望》、《愛慾情狂》、《破碎的擁抱》 致敬電影/劇場/文學:《我的母親》、《沉默茱麗葉》、《玩美女人》、《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 古巴 歷史與電影 數百年的革命史 獨立後,再度淪為美國次殖民地 卡斯楚革命成功 與美斷交,靠向極左 硬頸對抗十一位美國總統 中南美洲革命精神燈塔 古巴電影新浪潮 第三電影典範:《露西亞》 三個階段的革命史詩 紀錄片的風格 視覺形式的高反自覺 革命過後的知識分子徬徨:《低度開發的回憶》 巴西 歷史與電影 巴西電影早期:唱唱噠和森巴女王 巴西新浪潮 熱帶主義 由政府推動的文藝復興 巴西電影的文藝復興:《再見巴西》 拉丁少年暴力:《無法無天》 阿根廷 歷史與電影 得天獨厚的世界糧倉 擺盪在政變與革命中 阿根廷電影 第三電影宣言 阿根廷新新電影 第三電影宣言到實踐:《燃燒的時刻》 國際團隊演繹阿根廷文學:《蜘蛛女之吻》 阿根廷移民眼中的巴西街頭現實 墨西哥 歷史與電影 因為戰爭補位,造成黃金時代 外來者的影響 商業與新浪潮並行 新新浪潮 墨西哥三友之一:《愛是一條狗》 墨西哥三友之二:《你他媽的也是》 跨拉丁電影文化 墨西哥導演拍西班牙內戰:《羊男的迷宮》 直白的象徵主義 墨西哥人眼中的西班牙近代史 美國皮克斯拍墨西哥亡靈節:《可可夜總會》 墨西哥亡靈節 行銷拉丁文化符號 美式敘事戲劇性 巴西導演拍阿根廷參與古巴革命英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誰是切.格瓦拉:神話的起源與事蹟 爭議、改革與剷除異己 輸出革命的失敗 不碰政治的青春道路電影 西班牙導演拍阿根廷探戈舞劇:《情慾飛舞》 探戈的激情與鄉愁 國際合拍電影 過去與現在,虛與實,人生與戲劇 德國導演拍古巴音樂紀錄片:《樂士浮生錄》 人文和藝術永遠超越政治 重現好景俱樂部的古巴爵士樂 革命英雄的詩意情懷:關達拉美拉 美國導演拍偷渡移民血淚史:《北方》 由殖民地到黃金國 蘇聯導演宣傳古巴革命竟成藝術傑作:《我是古巴》 蘇聯藝術家的映像語言原創性 先鋒式宣傳變成傑作,還原古巴舊時風貌 遺留在古巴的文化傳承 美國導演記錄古巴近代史:《古巴與攝影師》 蘇聯大師眼中的墨西哥歷史文化政治:《墨西哥萬歲!》 超時代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