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戴夫.亞斯普雷(Dave Asprey)防彈咖啡創始人,防彈公司(Bulletproof company)創辦人。三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主持排名百大的「防彈電台」(Bulletproof Radio)podcast節目,並接受過各大媒體數百次的人物專訪,包括《男士健康》(Mens Health)、《戶外探索》(Outside)、《連線》(Wired)、《時尚》(Vogue),以及福斯新聞網、《夜線》(Nightline)、《奧茲醫生秀》(The Dr. Oz Show)、「喬羅根世界」(The Joe Rogan Experience)podcast與CNN。亞斯普雷被稱為「生物駭客之父」,過去二十年來,他與世界知名的醫生、研究人員、科學家與神祕學家合作,開啟了快樂與身心表現的新境界。他也是健康空間的投資人,同時是防彈媒體(Bulletproof Media)、升級實驗室(Upgrade Labs)、真黑(TrueDark)與四十年之禪(40 Years of Zen)的創辦人與執行長。想得知更多資訊,可參見DaveAsprey.com。
譯者簡介
林麗雪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譯作類金籤獎得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職國會助理、記者與編輯。喜愛大自然與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熱愛文字工作。譯有《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自由的選擇》、《大掠奪:華爾街的擴張和美國企業的沒落》、《規模的規律和祕密》、《三零世界》、《解讀民粹主義》、《一次讀懂政治學經典》、《荒野之子》、《湖濱散記》等書。合譯有《後真相時代》、《獲利團隊》、《美國金權》等書。
作者自序
前言:斷食幫你找回最佳狀態 薩滿的指示非常明確:只要帶上睡袋、手電筒、水和一把刀子,就可以進行靈境追尋。前三樣是為了生存的必需品,最後一樣則明顯是求個心安,因為我要去的洞穴附近最具危險性的就是土狼,但土狼通常不會攻擊人類。然而,在這樣的旅程中,我們將無法簡單劃分生理和心理的狀態。話說回來,又有什麼時候能夠呢? 為了尋求更好的健康、更大的自覺,最重要的,為了尋求內心深處的平靜,我出發前往我的第一次靈境追尋。在一般人的眼中,那時的我算得上是個成功人士。那是在二○○八年,是我到西藏和岡底斯山旅行的四年後,我在那趟旅程第一次體驗加了犛牛奶油的酥油茶神奇的功效。在那之前,我的體重曾經超過一百三十六公斤,穿四十六號的褲子,但那已經成為過去。我曾經遍試坊間各種減重的飲食方法,全部以失敗收場。後來,我發明了一種新方法,成功地減去了我想要減+-掉的重量。我努力訓練自己,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我忙著學習各種方法,「駭」入身體系統,找尋能夠大幅提升精力、體能和壽命的新方法。我已經開始發展防彈咖啡的想法,並在幾年後成立了公司。 然而,外在的表象並未能反映真實的自我。在我的內心裡,仍然隨時在應付各種得不到滿足的欲望。我時常為飢餓所苦,時常必須克制自己對餅乾、薯片,以及其他垃圾食品的渴望。有時候忍不住衝動,之後又很快地感到懊悔。我的體重是控制住了,但是我不覺得掌握了自己身體的主控權。我努力追求自我成長,並且讓自己從一段崩壞的、自我毁滅的關係中抽身。現在的我,有一個愛我的妻子和一個新生兒。然而,即便如此,內在的我仍然訴說著截然不同的故事。我仍然不得平靜。有生以來,我一直在和孤獨角力,好不容易第一次有了些許進展,我的生活看似田園詩般愜意。但事實上,空虛的感覺仍然揮之不去。 那時候,我的生活看似在我的掌控之中,但那樣還不夠。我想尋找一條途徑,讓我練就防彈能力,一種無法撼動的內在力量。我想要成為自己的主人,擁有全然的主導權,足以抵擋所有對有害事物的渴望。(練就防彈功力的想法,後來也促使我著書寫作,並且以這個名字成立了公司。)這樣的追尋,把我帶到了薩滿的面前。我想要挑戰真正的飢餓,一直到我可以完全不受食物影響,不受食物擺布。隻身獨處茫茫大漠,斷食幾乎不可能失敗。我也想藉著全然的與世隔絕,全然斷除和他人的接觸,面對自己內心的孤獨。 於是,我走進地處亞歷桑那州沙漠裡的一個洞穴,遠離塵囂。在與世隔離的四天之中,我只喝水,或許還摻了點索諾拉沙漠(Sonoran)的塵土。四天後,走出山洞時,我已經體驗了一場改變生命的斷食。經由閱讀這本書,你也已經朝著改變生命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驅使我踏上這趟旅程的是我心中的需求。這些需求對我有特殊意義,卻也是全人類所共同面對的挑戰。以我來說,從小到大我都是個胖子。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因為我接觸到有毒黴菌,引發了所謂的橋本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導致甲狀腺受到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而產生慢性發炎。我發現這個原因時,都已經二十好幾了。在那之前,我只知道我的外表一點也不符合我的理想,尤其身為青少年男性卻有一個大胸脯,更是讓我自慚形穢。如果你有體重上的困擾,尤其是在年輕時有體重上的困擾,很難不去在意旁人批判的眼光。更慘的是,如果加上童年時期的創傷或是學校霸凌,你會覺得有一部分的自己永遠是孤獨的。在這種情況下,常見的心理補償機制,便是對食物發展出一種情緒上的依賴,藉著進食撫慰各種難堪的感受。我這麼說完全沒有自怨自艾的意思,因為我知道任何讀這本書的人都有各自的掙扎,也許不一定都是過重的問題。幾乎所有人在心理或生理上對食物都有某種程度的癮。或許是對糖果;或許是對啤酒;或許是對麵包和起司──麩質和牛乳蛋白都是高度容易上癮的物質。或許,你就是無法拒絕馬鈴薯──你是不是難以想像沒有炸薯條的日子該怎麼過?我以前就是這樣。我認為,就算你從來沒有體重方面的問題,上癮和渴望其實早已內建在我們體內,很容易就被啟動,更何況我們有上兆美元市場的食品工業,我稱之為大食品(Big Food)工業,簡直就是特別為激發這些機制而設計的。覺得無聊時,吃東西;壓力大時,吃東西。數百萬年來,經過天擇演化,這些反應電路被焊進我們的基因裡,變成基本配備。就像我們天生會對有尖銳牙齒的東西心生恐懼,擔心牠們會吃了我們。為了生存,我們有四個F:fear恐懼、food食物、和繁殖有關的粗話F*cking、friends朋友。但是,如果沒有食物,排在後面的二個F你根本就無福享受,也難怪光是沒有食物的想法,就足以在你還來不及思考之前,激發如此強烈而深層的不理性反應。回過頭看二○○八那年,當我見到薩滿,下定決心迎接未來四天的挑戰,同一時間,各種不理性的反應卻在腦中一一浮現。下意識裡,我相信光是一天不吃東西,就足以令我體力盡失,這樣的想法讓我成為食物的囚徒。四天不進食在生理上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的人大多會這麼認為吧!如果你問人們一天二天不吃東西會怎麼樣,十之八九肯定會說:「我會餓死。」而且人們真的如此相信。四天後走出洞穴的時候,我才了解那些想法都不是事實。我意識到在飢餓和渴望之間有著根本上的差異:飢餓是一種生理訊號,可以為你所控制;渴望是一種心理需求,試著想要控制你。事實上,即使長時間不進食,也不至於對你造成傷害;相反地,你將因此更加健壯。大食品工業想方設法,讓你相信渴望和飢餓是同一回事。如果感到渴望表示你快要餓死了,當然得趕快買些東西來滿足你的渴望,是吧?無巧不成書,貼心的大食品工業剛好有那麼一款「絕對令你滿足」的糖果,還有千百種加工飲料和零食充當枷鎖,把你和沒完沒了的渴望鎖在一起。零食進肚時,渴望雖然稍微止息,卻從來不曾真正離去。同樣的拉鋸戲碼每天重覆上演,並欺騙我們,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是食物的囚徒。所以,我寫這本書來幫助你重獲自由,因為在我穿著四十六號褲子的二十二歲那年,沒有人為我寫這樣的書。 開啟自由之門的這把鑰匙就是斷食──學習各種無痛的斷食方式,包括減餐的間歇性斷食和多日斷食。本書將顛覆人們對斷食的既定印象,認識斷食的本質和斷食的效益。間歇性斷食不會令你虛弱,更不會讓你餓死;不需要執行特定的飲食法,斷食的時程也不必固定不變,但是你卻可能因此大大降低對某些食物的渴望。斷食是一個工具箱,幫助你開啟早已深藏在你體內,但你卻從不知道的生物性資源。斷食可以將你從食物的禁錮中釋放,讓你在身、心方面都更強壯,更健康。別人的看法不再是你的負擔,不能決定你的感受,甚至連你的身體也不能決定你的感受。斷食將能幫助你活出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自己,向世界盡情散發最大的能量。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誇大的空話。實際上,大量的科學研究、數千年來世界各地對先人智慧的傳承實踐,以及我多年來的親身試驗,都可以作為依據。那個時候,斷食的方法已經廣為發展,選項可說是五花八門。我試過各式各樣的斷食法,也將會把我的發現和你們分享。但是,透過這本書,我想傳達一個最重要的訊息:你可以突破身體臟器的束縛感,少吃一餐,甚至好幾餐,並不會使你的身體陷入險境;你不會因此變得虛弱,悲慘,活不下去。你可以克服你的感覺,包括恐懼、不舒服、飢餓、害怕,以及孤單,然後,你會感受到解脫、力量、自制。和我一起努力,一起打造出更好的你。比起斷食的時間究竟該多長,這個才比較重要。在眾多要改變自己的事物中,有些顯而易見──當你低頭看卻看不到自己的腳,或是往旁邊看卻看到腰間的鮪魚肚,這表示你的新陳代謝故障了,我們可以把它修好。有些比較隱微難辨──像是欲振乏力,精神難以集中。一天之中,你發現幾次自己想的是午餐,而不是正在參與的會議?透過斷食,這個問題也可以解決。然而,有一些最陰險的問題,因為太常出現,反而不會注意到它們的存在。即使你的外表看起來和自我感覺都不錯,實際上卻可能活在恐懼的陰影之下。有一部分來自遠古的你,總是擔心著萬一斷糧了該怎麼辦。這種恐懼繼續延伸,所有可能消失的事物都能引發你的恐懼。這恐懼是一種隱約而普遍存在的生物生存本能,但你不一定要受制於它。內建在身體細胞的程式會讓你這麼想:「不管怎麼吃,吃什麼,多常吃,吃多少,都無法確保任何時刻都能不虞匱乏。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儲存一些。」身體持續放送這個訊息,讓你對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包括情緒上的或生理上,都產生類似的焦慮。因此,訓練自己面對自己的焦慮(不管是在食物還是其他方面),擺脫焦慮的控制,可能會是斷食帶給我們的最大效益。在這本書裡,你將會學到間歇性斷食的作法,我也會幫助你了解斷食可以對你和為你做的有多少。如果不知道斷食的重要性,你就不可能選擇斷食;如果斷食讓你想到折磨、悲慘和剝奪感,就絕對不會進行斷食,更不可能堅持下去。當我走出那個薩滿的洞穴時,感覺好極了,因為我知道斷食並不痛苦,也不困難。斷食其實是最自然的一件事,是人類物種經過演化自然產生的行為,也就是說,斷食的能力是人類的基本配備。不管你現在奉行那一種飲食法,也不管你現在喜歡吃那一種食物,等到你讀完本書,嘗試了其中的一些技巧,並且找到最適合你的方式,我百分之百確信你將比以前更熱愛你的人生。記得我前面提過間歇性斷食像是一種工具箱嗎?事實就是如此。它絕對不只是幾條規定而已,它是一個完整的程式,能夠駭進你的生理系統,使其優化。你仍然可以每天吃那些垃圾食物和速食,如果你真的想要這麼做。你可以吃素食、蔬食、生酮飲食、防彈飲食,或是大太陽底下的任何東西。只要你在飲食之外,能夠搭配我在本書中所描述的斷食技巧,你的狀態就會變得更好。在此送上一個大驚喜:你不會覺得餓,而且正好相反──間歇性斷食能讓你免受飢餓之苦,並免除所有隨著飢餓而產生的情緒包袱。飢餓會放大你的焦慮,因為它能啟動大腦強大的生化級聯效應,起始點是人類原始腦結構中一個部位,大小和形狀就像是一顆小小的杏仁,所以稱為杏仁核。耶魯大學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林(Paul MacLean)把這塊小小的組織稱為「爬蟲類腦」,因為它具有原始物種的特性。杏仁核掌管快速、自動的情緒決定,在你不自覺的情況下,幫助你保命。面對突發事件,杏仁核會產生「戰或逃」的行為指令,像是突然遭受獅子攻擊時告訴你快逃,或是(舉今日比較常見的例子)要你趕快把手從熱爐子上抽開以免被燙傷。同樣的,它也可以觸發你對飢餓的恐懼,確保你的身體獲得足夠的,甚至超過足夠的食物,就像我的情況一樣。杏仁核採取的行動對我們遠古的祖先來說攸關性命,在現代生活中也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然而,杏仁核的功能雖然不可或缺,卻是非理性和毁滅性恐懼的來源。它經常在你的腦海裡告訴你,如果你做了那些你所害怕的事,包括應徵工作接受面試,結束一段惡化的關係,在公開場合發表說話,甚至只是少吃幾頓飯,你就可能會死。間歇性斷食能夠幫助你,讓杏仁核和大腦中屬於爬蟲類的部分安分守己,讓你活出人類的樣子,自己的樣子,減少恐懼對你的牽制。剛開始練習斷食,頭一、二天你可能會略感不適。之後你就會越來越自在。其實不難,你要做的,只是對所有與食物和斷食有關的錯誤假設,提出以下的質疑:如果少吃一餐、二餐或三餐,還滿容易的呢?如果所有的斷食效果都一樣好呢?如果可以同時進食與斷食,斷食效果反而更好呢?如果可以利用睡眠和運動,來欺騙身體以為你是在斷食呢?如果斷食可以根據性別、基因,打造個人化的方法呢?如果斷食能夠讓你的身心更強健呢?這些事,你都做得到。我會告訴你怎麼做。比起過去,你將更能掌控自己的意志力,做自己的主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名人推薦
行為改變新創公司Thrive Global創辦人與執行長,亞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在《防彈斷食》中,戴夫.亞斯普雷陳述斷食對健康有哪些益處。對於很多聽過斷食的好處卻仍裹足不前的人來說,戴夫提供了容易做,也很愉快的方案,而且不是以剝奪或稀缺,而是以生機盎然與豐盛富足為中心思想。《食物修復》(Food Fix)作者,醫學博士馬克.海曼(Mark Hyman:研究清楚顯示,由於可以降低發炎、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以及其他好處,斷食對於促進健康很有幫助。這些日子以來,有多少斷食的理由,就有多少斷食的規則,我們很幸運,戴夫.亞斯普雷已經寫了這本思路清晰、實用又有趣的指南,可以幫助我們擁有健康又愉快的斷食生活方式。《逆轉疾病的科學食療聖經》作者,醫學博士李威麟(William W. Li)「斷食有極大的好處,而不是一種犧牲!」在本書中,戴夫.亞斯普雷應用他傳奇的生物駭客技術向讀者展示,斷食如何提供保護性的好處,範圍從延長壽命、降低神經退化的風險,到提升代謝功能等等。儘管食物的力量確實可以強化身體的防禦系統,本書卻要告訴你,某一段時間內不進食也可以是打造健康的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方法。《靈魂駭客》(Spirit Hacking)作者,夏曼.杜雷克(Shaman Durek) 合乎時宜又跨越學科地將斷食視為一種實踐與儀式,戴夫.亞斯普雷為事半功倍提出了一個強有力的新典範。本書是有關斷食的心理、生理與精神益處永不退流行的聲明,也是有關滋養我們內在智慧的實踐性與哲學性文本。《把妹達人》作者尼爾.史特勞斯(Neil Strauss)忘掉你以為你有關斷食所知道的一切。戴夫.亞斯普雷要帶你進行一趟心理與科學之旅,並教你如何打破斷食的「規則」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章節目錄
前 言 斷食幫你找回最佳狀態第一章 斷食只在一念之間第二章 啟動你的分子機制第三章 斷食的各種方式和階段第四章 斷食延壽第五章 斷食有助好眠;好眠有助斷食第六章 為健康和體能斷食第七章 為心智和心靈健康斷食第八章 善用補充品微調斷食效益第九章 斷食方式男女有別第十章 全方位斷食指南結 論 斷食帶你找回寧靜致 謝附 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