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許宗煒現任幸福產業「比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從事臺灣外銷婚紗禮服的設計、製造行業資歷39年。身為資深藝術收藏家的他,收藏領域橫跨水墨與油畫、明代至當代,而其收藏的多件精品,曾在拍賣會創下當時天價。1984年自行創業,1991年於美國自創品牌,也許因業界規模不大,故也曾在1990年代的其中三至四年間執行業牛耳。1989年偶然接觸到書畫,非常喜歡。先是不懂,隨遇而買。猛然回頭,竟是垃圾一堆,卻也花費不貲。遂告誡自己,不能只有喜歡而無所用心。體悟到多聽、多看、多讀、少買的要領。趁著到中國、歐美出差,總是留些時間參觀畫廊、博物館、美術館等,於是漸有體會。平日則多閱讀有關書籍,鑽研喜歡的畫家生平與畫作。在尋覓收藏上亦不遺餘力,到如今由於藝術收藏的浸染,美感的欣賞甚至影響到生活的各種層面,美感要求已成生活態度,看來這項癖好將陪自己走過人生。
作者自序
新版序想要成功收藏,必須讓自己的心裡有一道光本書初版是在2015年3月出版,到如今已經過七個年頭,約在一年多前宣告絕版,也就是無論市面上或出版社都沒書了。市場雖然沒有大量的需求,但零星的問購者仍絡繹不絕,經過與大是文化出版社討論,出版社欣然同意再版,並提議改版。一是把書的版面加大,以利於圖片清晰美觀;二是增加內容,新增了九篇文章,可說是增訂版。我在本書中分享個人三十年來收藏的經歷與情懷,強調生活與學習,提及如何透過藝術收藏養成自我;我在書中也介紹一些熟悉的畫家,以及進出市場的應對技巧;除此之外,我也講述了與藝術初見的感覺、取得的過程、擁有期間的感受、觸動了怎樣的學習,因此有更深的了解與珍惜,以及它是怎樣離開的,給了我怎樣的回報。這次改版增加了九篇內容,兩篇介紹藝術家弘一大師和常玉、兩篇談是否能透過收藏獲利、兩篇談書法收藏、三篇談近現代中國繪畫史的流變,以及東西方繪畫異同之探究(拆成上、下兩篇)。後面這三篇,可說是我閱讀相關書籍或文章後的心得筆記,這些文字冗長且艱澀,對大眾來說不好閱讀,也難理解,但我認為面對藝術作品時,一定要了解藝術史的來源和演變,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所以我把閱讀後的心得,整理成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給大家。德國詩人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有一首詩〈書〉:「並不是每一本書/都會帶給你幸福/但書會幫助你/發現藏在你心裡的光」。但願讀者在讀完這本書後,能閃出心裡那一道光,不再走在黑暗裡,尤其是有興趣走入收藏的朋友們。此外特別一提的是,新版封面圖選擇齊白石畫的紅荷,畫面上荷梗蒼勁的線條正是書法用筆,與電腦字型的方正書體有點不搭。於是,我請好友邱壬洲先生揮毫題了書名「我的收藏藝術」,讓封面的書法與繪畫有彼此呼應的效果,在此特別感謝他。
名人導讀
推薦序一初入藝術收藏的最佳指南財團法人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大是文化出版社將宗煒兄過去陸續發表在《典藏投資》雜誌上,三十年的藝術收藏心得專欄集結成冊,而此書於2015年初版上市前,我有幸先睹為快,兩天就拜讀完畢。坦白說,起初宗煒兄連載此專欄時我便已關注,每次讀完都覺意猶未盡,偶因公務繁忙或出差在外而漏讀,殊為可惜。此次聽聞宗煒兄欲將篇章彙整出版,實為樂事一件,我也很樂意將此書推薦給從事藝術收藏的相關人士。我與宗煒兄曾多次交流,對他在藝術鑑賞、投資分析與購藏經驗上的成就都深感欽佩。他對中、西藝術的涉獵廣泛,且研究深入、頗有心得,最難得的是,他面對藝術態度十分坦誠、健康。宗煒兄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從不諱言藝術商業市場的經營與投資,且精闢程度不輸業界專家。這本《我的收藏藝術》中,收錄了許多他收藏成功或失敗的實例,以及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更有多篇講述鑑賞與收藏的訣竅,並無任何誇大與吹捧,只見一片赤誠。本書宗旨在闡揚藝術欣賞之道、正確的收藏理念,以及投資買賣的訣竅與注意事項,並提點了成為出色藏家的要訣與方法。現在坊間出版的藝術收藏專書多為國外翻譯本,所談及的內容也都偏向西方市場;而近十年來,由於中國藝術市場快速崛起,帶動亞洲市場蓬勃發展,其背後的操作方式,自應也有一本適合東方民情的指南。宗煒兄不吝分享他在藝術市場長年觀察、操作的寶貴經驗,提供了開闊的視野與方向,讓初入收藏領域的人士,亦能迅速掌握訣竅,並懂得如何與畫商、拍賣公司斡旋進退。除了買賣的技巧與心得外,宗煒兄也談及了收藏心得與人生,無論在「收藏實務」與「藝術即生活」的議題上,本書皆有獨到的見解。期盼讀者能享受到藝術帶來的美感生活與精彩人生,更祝福本書銷路旺盛、業績長紅。本文作者林明哲為資深收藏家,現任財團法人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尼加拉瓜共和國駐高雄市名譽領事、前中美亞洲文化協會常務理事等。1992年成立財團法人「山藝術文教基金會」,1996年設立「山美術館」,並創辦《山藝術》雜誌月刊(前身為1989年創刊之《炎黃藝術》月刊)。以「收藏華人藝術,推動華人藝術」為宗旨,舉辦中國知名藝術家個展超過百次,推動中國文化藝術不遺餘力。
推薦序二跨界遊走、了悟收藏三昧的實踐家財團法人晟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木和我與許宗煒先生熟識,緣起於藝術收藏。他的收藏經歷已超過三十年,藏品豐富多元,令人印象深刻。同好朋友常有機會交流切磋,以前就覺得他觀點獨到、目光犀利、邏輯清晰,是位值得請益的專家。曾在《典藏投資》雜誌上看過他〈宗煒蒐秘〉的專欄,展讀再三,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原來宗煒兄不僅是一位收藏家,更是思慮縝密的鑑賞家。我也投注不少心力在藝術文物的收藏上,藉由鑑賞學習、體悟研究的循環,感受個中樂趣與自我成長,這樣的雅事實在難以金錢概括。而宗煒兄用文字記錄收藏的心路歷程和種種體會,如今將這些收藏脈絡、市場心法彙整集結,不啻為一本寫給有志於收藏者的「教戰手冊」。「收藏是鑑賞之門」、「鑑賞是收藏之鑰」,以藝術收藏市場的發展現況而言,這真是最昂貴的學習。他的體驗揭示了藝術豐富人生的各種情節、情懷,讓我感受深刻,覺得終於有人說出我心中的悸動,每每拜讀都令我獲益良多。宗煒兄的收藏豐厚可觀,只要是能觸動他心弦及感知的作品,便是佳作。他更直言,收藏藝術品是一個求知和認識美的過程,能讓人生更豐富,是生活最大的享受。因此他的收藏態度總是那樣從容、豁達,我想,這才算是真正實踐了收藏三昧。本書是相當值得推薦的「收藏實戰錄」,宗煒兄以豐富的經驗,跨界遊走於收藏、投資、學術間,真誠而不矯情。沒有老學究的長篇大論,也沒有「之乎者也」的艱澀,只有開誠布公的坦率,以及行雲流水般的暢然,內容豐富而極具深度,對入門者而言,是本極為有用的參考書;資深的收藏家同樣能從中得到啟發。雖然宗煒兄謙稱撰寫的過程,是《典藏投資》「逼稿成篇」而來,但能將這麼多深刻的觀點化為文字,最後彙整成冊,必然投入了很多的心力,可見其功力及毅力絕非等閒。在此敬祝宗煒兄在藝術收藏能更上一層樓,也期待他再接再厲、筆耕不輟,讓更多讀者得以一窺〈宗煒蒐秘〉堂奧之妙。本文作者林木和,現任財團法人晟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晟銘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為清翫雅集前副理事長、中華文物學會前理事長。學的是工業工程、做的是電子科技,卻喜好文物藝術。三十餘年的收藏經歷,從明清文玩、近現代書畫及當代水墨與油畫皆涉獵,亦是許多重要藝術活動的贊助者。連續舉辦14屆的「晟銘盃應用設計大賽」,在業界已發揮了拋磚引玉的效應,是充滿理想的收藏家。
推薦序三受想行識──許宗煒先生的藝術人生實踐大學管理學院創意產業博士班客座教授/陸蓉之認識許宗煒先生一家的過程,是段像麻花一樣纏在一起的關係。許先生和我的傅申老爺(陸蓉之夫婿)因為近代書畫收藏而有所來往;我則是因為許夫人美滿女士也從事服裝設計,加上彼此常分享兒女教育經驗,而與她成了好友。從小,我就在文化名人身邊長大,藝術於我,就像活著每一刻的呼吸,再平常也不過了。所以,我對許多藝術圈內的障眼法、部分傖俗惡劣的人與事,一向視而不見。因為命運,造就我有緣結識圈內最有意思的人物,如何維持純粹的友誼,才是我最在乎的事。近年來,因為市場火熱,藝術投資成了熱門話題,諸位所謂的「投資專家」,到處教人如何靠藝術賺大錢。其實他們當中,有的連最基本的藝術史知識都極其欠缺,只從投資這塊看待藝術,是絕對行不通的。也有些所謂的「學者專家」,單純從知識層面論證投資機會,同樣無法周延。這就像你勤練鋼琴,卻從未開過演奏會一樣,永遠成不了鋼琴家。像許宗煒先生這樣收藏、投資兼顧的專家,這回出手撰寫這本「教戰手冊」,是收藏界的大喜事。從事藝術收藏,必須將之視為一生的愛好,否則充其量也只是一名藝術的投機者罷了。真正的收藏家,必得付出巨額金錢「繳學費」,所以誰都不願意有所閃失,因此用情、用心之深可想而知。許宗煒先生將自己擁抱藝術的過程娓娓道來,並列舉實證說明,對初入藝術收藏者而言,是本實用的教材。把藝術收藏當嗜好很容易,只要有閒錢、願意打開心門即可。然而要成為大收藏家,不只口袋要深,更重要的,還得有了不得的「好命」。但要怎麼買才能顯智慧?許宗煒先生提出「受想行識」的法則,我認為是收藏家「練功」的不二法門,以「受」為首,當然是最重要的動情起念,而以「識」為終,自然可以減少感情錯覺和金錢損失。回想我個人的收藏歷程,似乎也遵循了「受想行識」的原則,只是我口袋太淺、行動力不足,對許家的滿室馨香豔羨不已啊!本文作者陸蓉之,現任實踐大學管理學院創意產業博士班客座教授。出生於臺灣的上海文人家庭,幼年即被譽為天才兒童,17歲時所繪《橫貫公路》長卷為臺北故宮收藏。1971年赴比利時就讀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1973年赴美獲得藝術學士與碩士,主攻繪畫。1970年代中期起為中文藝術雜誌、報紙撰寫藝術評述文章,中文「策展人」(curator)一詞,即由她翻譯而來,是華人當代藝術圈內第一位女性策展人。主要著作有《後現代的藝術現象》、《當代美術透視》、《「破」後現代藝術》、自傳《藝術工蜂》等。
名人推薦
財團法人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哲財團法人晟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木和實踐大學管理學院創意產業博士班客座教授/陸蓉之
章節目錄
推薦序一 初入藝術收藏的最佳指南/林明哲推薦序二 跨界遊走、了悟收藏三昧的實踐家/林木和推薦序三 受想行識──許宗煒先生的藝術人生/陸蓉之舊版序 收藏生活為我出新意,我為收藏生活傳精神新版序 想要成功收藏,必須讓自己的心裡有一道光第一章 我的藝術收藏──從裝飾牆壁到「成局」01 怎麼開始的:我的第一件藝術收藏02 情繫西洋藝術03 弘一大師之奇04 八大山人的兔子05 石濤《畫語錄》給我的鑑賞啟發06 簡談吳昌碩07 我看黃賓虹08 我的重要收藏:李可染大師09 華人藝術的兩位大師:趙無極與朱德群10 由一幅畫看朱德群的磅礡與詭譎11 淺談常玉及其畫作12 永遠的變革者:劉國松第二章 明白藏品的發展與演變──可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01 學看中國水墨之感想02 清代書畫概述:收藏書法可專情03 淺談書法收藏04 近現代中國繪畫史的流變05 東西方繪畫藝術的欣賞與探究(上)06 東西方繪畫藝術的欣賞與探究(下)第三章 鑑賞與收藏訣竅──眼力與財力01 既能收藏、也能鑑賞02 購藏畫作前的思考關鍵03 收藏的情節與情懷04 收藏窘境──口袋不夠深,連舉牌機會都不給你05 莫問人,收藏終需反求諸己06 收藏與轉讓,如何權衡?07 打開偵探之眼──避免上偽畫的當08 鑑別書畫的關鍵──題款09 何謂「藏家」?10 收藏當代藝術之省思11 斗膽談:買畫能賺錢12 收藏能得名與得利嗎?第四章 拍賣會主導的藝術市場──投資與投機的山水合璧01 創下臺灣拍賣史上第一高價──不期而遇、未期而得02 與三億人民幣擦肩而過03 進出拍場的訣竅04 投資與投機的山水合璧05 藝術市場觸頂反轉的時刻到了嗎?06 藝術市場的「明天過後」會是什麼樣子?07 文化搭臺,商業演戲:看香港拍賣市場08 我看現當代油畫與市場現象第五章 收藏心得與人生──千年淡定,死活不給01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建立自己的脈絡02 藝術欣賞而感悟03 收藏何以豐富人生04 藝術圈的形形色色05 從藝術收藏而營造居家06 藝術收藏的入門與堂奧──臺北藝博會觀感07 收藏之道:相信藝術、洞悉市場附錄 「我的收藏故事」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