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群洋現職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學歷德國慕尼黑大學政治學博士經歷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DuisburgEssen Universität)客座教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訪問學者教學與研究領域歐洲區域研究、東亞區域研究、比較外交政策、歐亞區域研究、兩岸關係
作者自序
自序歐洲怎麼了?在全球化時代,歐洲秩序的危機與國家內部和區域內部的危機互相影響,現今衝擊歐洲區域秩序之重要因素是,有國界之主權國家對於無國界之金融資本失去主導權。區域合作和全球化也導致了勞動力在國家間、各區域內以及全球移動。該等移動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例如湧向歐洲的各種類型難民與移民。勞動力的移動雖然被視為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會衝擊各國之就業情況。歐洲基督文明所引領的世界,以及創造富裕與繁榮的各種價值觀也發生內在的衝撞,例如自由遷徙使得來自非基督文明國家的難民潮不斷;自由選舉選出民粹領袖與極右派民族主義分子;自由貿易被視為是貧富差異的源頭;自由言論被網路空間放大,影響民意和選舉,也被視為對民主制度具有巨大衝擊力。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地緣政治危機,例如克里米亞危機與敘利亞危機;俄羅斯與「北約」在波羅的海對峙;「歐盟」在2004年東擴以來,是西歐在「北約」東擴的背景下,以「自由民主」為名擴大影響力,然而擴張卻也帶來內部之危機,如「脫歐」危機和歐洲中心與邊緣地帶間的衝突。由歐洲所建構之和平秩序,無法使「歐盟」在經濟危機時代成為社會和平之保障。在恐怖攻擊增加的情況下,亦無法成為內部與外部安全之保障,致使百姓傾向民族國家,而質疑歐洲進一步的整合。基督教、民族國家、資本主義與相對弱勢群體對自由民主的追求以及構建聯邦歐洲的主張等,均是決定歐洲往何處去之主要因素。在世界逐漸走向地緣政治,自由國際秩序受到衝擊,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之擴散,使得人口移動受到限制,縮減就業機會,全球與區域之產業分工鏈中斷,國界關閉,多數國家之經濟呈現負成長,使得全球、區域與國內秩序出現高度不確定性。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多數歐洲人拒絕戴口罩,導致疫情失控,使得無限制的個人自由亦受到質疑。歐洲之文明、規則與制度還能是其他區域合作的榜樣?歐洲該如何自我調整,以因應各項挑戰,進而確保區域內之和平秩序?現今諸多之安全挑戰和內部之分裂與伴隨之沒落有關,在大國競爭之時代,歐洲正由於長期目標之不確定與缺乏共同立場,重建歐洲主權真能增加歐洲在全球之影響力?歐洲從工業革命以來不論是人文、科學與技術均是各國模仿之對象,如今歐洲國家卻不確定該往何處去?實在令人感嘆國際關係之變化,而國際關係之相關理論亦受影響,使得既有理論無法全然解釋諸多現象。故本書從宗教、民族國家、「歐盟」政治體制、分離主義、難民與移民、經濟治理理念與泛歐洲之安全機制等概念,檢視歐洲之區域秩序長期以來懸而未決之問題以及所採取之各項新實驗,以期對國際關係學門中有關歐洲之研究領域有所貢獻。作者自到高雄中山大學任職以來,秉持「以人為本」之理念,在教學與研究過程中,深刻體認到教學相長與學海無涯之意,故在此要表達對政治學研究所師生與行政秘書之謝意。本書得以出版要感謝匿名評審委員寶貴的專業意見,以及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之協助。最後要感謝父母與家人之鼓勵,使得作者走在學術的漫漫長路,得以步步踏實。王群洋 謹識2021年3月17日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區域秩序之基礎:宗教文明與民族國家第一節 宗教文明之演變第二節 民族國家之發展第三章 「歐盟」政治體制之危機與調整第一節 「歐盟」之民主赤字第二節 民粹主義之興起與民族主義之再起第三節 政治實驗:威權體制(波蘭)與非自由民主體制(匈牙利)第四章 分離主義之干擾第一節 集體認同與地區發展之差異第二節 英國「脫歐」與西班牙之分離傾向第五章 難民與移民:開放或封閉歐洲之抉擇第一節 難民對「歐盟」整合之影響第二節 移民對「歐盟」整合之影響第六章 「歐盟」經濟治理之爭議與新實驗第一節 「歐盟」治理理念之侷限第二節 新權力平衡與新利益平衡之建構第三節 新實驗:歐元區預算與銀行聯盟第七章 歐洲安全合作之挑戰與新建制第一節 權力平衡與體系之穩定第二節 「北約」合作安全之侷限第三節 歐洲新安全機制之推動第八章 俄羅斯:歐洲地緣政治的孤兒或制衡者?第一節 何處是「歐洲家庭」?第二節 烏克蘭對俄羅斯國家地位之影響第三節 俄羅斯的選擇:大歐亞夥伴關係第九章 結論參考文獻附 錄附錄一 歐洲國家進行與「歐盟」相關議題之公投(19722016年)附錄二 「北約-俄羅斯基本協議」附錄三 「北約會員國行動計畫」附錄四 「羅馬宣言」:「北約」與俄羅斯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