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結效應:少數人的念力,如何改變多數人的生活?(中文書)

書名 鍵結效應:少數人的念力,如何改變多數人的生活?(中文書)
作者 琳恩.麥塔格特
(Lynne McTaggart)
譯者 王原賢、何秉修
出版社 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9-10-04
ISBN 9789865401047
定價 450
特價 88折   396
庫存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分類 中文書>哲學宗教>其他宗教

商品簡介

隨著每個意念的流動,宇宙時刻都在動態重組
往好的或壞的方向前進,取決於你我的一念之間!


「我們」不是一起變好,就是一起變糟
鍵結,是一種將所有人凝聚起來的本質力量

所有偉大的進化,憑藉的是合作,而不是競爭對抗
影響未來世界的鑰匙,在於你我意念的加乘效應

我們其實都是創造者,也在被創造,你我的意念相通
就像原子之間的鍵結,緊密相關
我們的每個意念,都是建構宇宙意識的一份子

全新的生存態度,活出更真實的本我

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牛頓的運動定論、亞當.史密斯的利益論……三百年來左右全世界人類的思想,告訴我們這是個強者恆強、弱肉強食、冷漠又疏離的世界。這樣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讓我們經歷了全球經濟模型的全面崩潰、生態危機、水和糧食短缺的威脅。

而在個人層次上,無論我們的生活有多熱鬧精彩,心卻經常痛苦孤獨地跳動著。你正違背真正的本性活著!現在,你必須認識自己究竟是誰,回歸真實的自我。

重要科學實驗,推翻三百年來的錯誤思維

許多科學家、社會學家與醫師透過本身專長,一點一滴改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演化論、宇宙觀,他們以信而可徵的實驗與調查研究揭發,在DNA主宰的人類遺傳學之外,還有一種更有力的主動影響因素,左右著我們的生命、健康,以及全世界的走向與未來,那就是意念的流動,以及意念之間的交互影響。

量子物理學的最新證據,也提供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所有生物是以合作的動態關係存在著。量子物理學家現在意識到,在我們的身體和環境之間,在我們自己與接觸的其他人之間,在每個社群的成員之間,都存在著鍵結。

人與人透過無形的鍵結彼此相繫

科學的新發現,推翻了我們一向抱持的自我觀念。所謂的「我」不是為了生存而競爭的孤立個體,所有生物是以合作的動態關係存在著。量子物理學家現在意識到,所有物質都包含在一個巨大的量子連結網絡裡,彼此不斷傳導訊息與交互影響。

這些發現不只關係到我們如何選擇界定自我,也包括如何真正活著。我們需要一種思維上的劇烈轉變,來重新定位人類與時空環境的關係: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分離存在的。

人類永續生存的唯一方式

原子與原子之間用鍵結組成分子,這是物質最基本的組成要件。我們就像宇宙中的一個個原子,彼此之間以隱形的鍵互相緊密鍵結,我們的肉眼看不見這種連結,但每個人的所作所為、甚至一個意念穿梭就能互相影響。

所有創造物之間是一種不可分割的關係,這種關係看不見卻強而有力。因此,地球不是冷漠宇宙的一顆孤獨行星,人類不只是遺傳密碼創作下的孤單生物,當我們瞭解了這一點,全宇宙都會連帶受益。

新思想革命,從「我」改成「我們」做起

競爭觀念在商場上、教育上、人際關係上,製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問題。只有當你我雙贏的時候,才能利益最大化。把人際關係與社會焦點從「我」改成「我們」,才是這時代的生存法則。

這是一個思想革命的時代,一個意念轉換,可以開創人類的潛能,一個鍵結連動,就能以小搏大,發揮連鎖效應。建立你的「鍵結圈」,培養更緊密的社群關係,明天的世界將會不一樣。

四個練習,提升你的「鍵結意識」

練習1:全面觀照,拓展你的視野
練習2:改變我們跟其他人的關係
練習3:擴展共同體經驗,學習為共同目標攜手努力
練習4:透過日常的無私行為,成為思想改革的行動者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鍵結效應:少數人的念力,如何改變多數人的生活?

作者簡介

琳恩.麥塔格特(Lynne McTaggart)全球互聯「念力實驗網」(www.theintentionexperiment.com)創始人,矢志倡導以集體念力互助的活動,經常舉辦各種遠距實驗,在指定時間對指定地點的指定目標發送念力,並彼此交流心得;曾在九一一和平念力實驗中,創下吸引來自全球七十五個國家的參與者的紀錄。一九八〇年代中期旅居英國,為全球最受尊敬的健康雜誌之一《醫師對你隱瞞的事情》(What Doctors Don’t Tell You)共同創辦人兼編輯總監;也是國際知名研究者及演說家,曾在許多紀錄片中受訪,包括:《兔子洞裡到底是什麼?》(What the Bleep?! Down the Rabbit Hole)、《我是》(I Am)、《富足因子》(The Abundance Factor)等等。著有《念力的科學》、《鍵結效應》、《八的力量》、《療癒場》等書。目前與夫婿布賴恩.哈柏(Bryan Hubbard,作家兼WDDTY共同創辦人),一同定居於倫敦,並育有兩名女兒。個人網站:www.lynnemctaggart.com

譯者簡介

王原賢台灣台中人,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碩士,專長水文地質。從事編輯、翻譯與資訊中文化工作。譯作有《科學家的預言簡史》、《艾西莫夫科普教室(中)暴龍處方及其他100篇》等。 何秉修成功大學外文系學士,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曾任英語學習雜誌編輯,之後投入翻譯以及劇本寫作,舞台劇本曾獲台北文學獎,譯有《寵物通心術》、《黑魔法》、《Android機器人.安娜》、《源始魔種》等書。

作者自序

以更寬廣的全新角度來看世界星期六我站在冷風吹拂的禮堂裡頭,看著女兒為了戲劇班年度公演進行彩排。她是個才華洋溢的女演員,試鏡時被選為主要角色,但排演前幾個星期卻被調換成配角。我一直沒能發現改變的理由──而女兒也拒絕談論──直到她的朋友漏了口風。在新導演接手後,另一名十三歲的女孩謊稱表演經驗豐富騙過導演,將應該分配給她最好朋友(也就是我女兒)的角色給了她。我和當天的一名觀眾(那名女孩的母親)提到這件事,她打斷我並聳聳肩。「嗯,這就是人生啊!」她無所謂地回答:「不是嗎?」我大吃一驚,但也不得不承認她說的話不無道理。當然,這就是我們大人為自己設計的人生。在大多數現代先進國家中,競爭一向被視為社會生活的經緯。競爭是經濟的發動機,是多數關係的基礎──在商業、在鄰里,甚至包括我們最親密的朋友在內。畢竟我們的辭典裡就開宗明義地講:情場和戰場,勝者為王,適者生存,贏家全拿。不難想像高度競爭的策略,會悄悄滲入孩子的社會關係裡頭,導致大大小小的越軌行為。我開始思考自己周遭的社會互動,大約出現了多少次心理學家所謂的「相對性意識」(relativity awareness)。你有幾個孩子?開什麼樣的車子?今年出去度假幾次?孩子上哪一所大學?成績如何?換言之,你適合社會金字塔的哪個位置?即使我們之中最優秀的人,內心有時也會像電影《美國殺人魔》(American Psycho)中的華爾街交易員巴特曼(Patrick Bateman)一樣,在看到同事精美的新名片時忍不住驚呼:「天啊,」他想:「竟然還有浮水印。」然而,科學家說競爭是人類天生的基本渴望,對我來說卻毫無意義。我出書談有關於尖端科學和許多學問的最新發現──從神經科學、生物學到量子物理學──深切體認到自然界最基本的驅動力,並非如古典演化論所堅持的競爭,也不是個人主體意識,而是互惠利他的整體意識。我見過大量的新研究證明,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天生都有不可抑止、尋求與他人連結的衝動,甚至不惜個人代價。然而,傳統科學告訴我們,宇宙是個資源有限的地方,居住著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彼此反目,爭奪資源。而以前的我們,全都信以為真,以為生命就是這樣。這是我們對生命的固有觀點,但問問窩在我身旁的狗狗奧利,他肯定不是這麼想。奧利可不曾發生過狗咬狗的醜事,他沒有花太多時間在人類身上,而對散步時遇上的每隻狗他都一派和善。他經常會在籬笆底下塞根骨頭給隔壁的那頭毛獅犬丁骨;事實上,他還留下最大的那根骨頭給她。奧利和丁骨的關係違反了所有現行生物學關於自私行為的必要描述:因為丁骨已經絕育,討好丁骨並沒有任何遺傳優勢,也沒有傳宗接代的可能性。然而當丁骨來訪時,奧利會突襲我們的大垃圾桶,掏出雞骨頭讓她享用,然後任她暢行無阻地靠近他自己的飼料盆、他的豬耳朵和玩具。丁骨體型較小,奧利和她玩時總會讓她,只為了讓她有興致繼續玩下去。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基本問題:生命非得這樣弄得你死我活嗎?我們注定要和別人競爭嗎?這真是動物和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嗎?它是如何變成這樣的?要是我們不這樣做,究竟會怎樣?從那次彩排後,我有時不免會如此想:我們撕裂社會契約,同時忘了如何合成一體。在某個環節上,我們忘了該怎麼做。生命不必然如此。當我開始撰寫本書,並努力研究生物學、物理學、動物學、心理學、植物學、人類學、天文學、時間生物學以及文化史等許多最新發現時,我心裡越來越清楚,我們選擇前往的人生並不是我們真正的冀望。我發現其他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我們大大不相同,他們擁有的世界觀更貼近新科學的發現。這些文化想像的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這個中心理念孕育出截然不同的方式來看待世界,以及與世界互動。他們相信自己是所有生命關係中的一環,甚至包括全宇宙。我們看見的是事物本身,而他們看見的是事物之間的鍵結︱將他們結合在一起的那個東西。這些文化的根本不是個體,而是個體之間的關係,那是他們眼中的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他們瞭解人性的本質是交融,並因此活得更幸福,較低的離婚率、較少的問題兒童、較低的犯罪和暴力發生率,以及更強大的社群。他們選擇了更好的生活方式,更真切的方式──我相信這是你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他們這麼做是因為帶入了另一個故事──我們是誰及為何在這裡的另一種世界觀,超越我們文化所信奉的,特別是我們目前的科學。我寫這本書是要證明,我們是依據過時的一套規則在運作。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關於「我們是誰」,答案已經徹底改寫,而且為了生存,我們也要隨之改變。現在,競爭的衝動讓我們的自我定義產生偏差,這些相同的心態產生了生命的暗流,導致一個接著一個的巨大全球危機,正威脅著毀滅我們。在我看來,如果我們能修復整體性的關係,就能開始療癒我們的世界。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讓你更敦親睦鄰,能讓你修復一些人際關係,因為不斷的較量和巧取豪奪,這些角色本來就不在我們的人生劇本裡面。我還要強調的是,這不是一本為社會主義說項的書,也不是一個新的經濟模型或政治模式。我樂於享受民主自由,我認為你也一樣。此外,書中的想法不是要輕慢科學專業或科學的偉大發現,比如牛頓或達爾文的理論。我明顯不是個創世論者。然而所謂科學,就是一個永不停止的發現過程,沒有一位科學家能夠寫出真正的最後結局。永遠都有新發現,永遠都有舊篇章需要修改。而目前,我們正處於認識自我及認識世界的一次大修正之中,許多我們一直以來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理論(包括原始的演化論),正在因揭露世界本質的資訊越來越多而逐漸改善。除此之外,我更希望你能以全新方式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世界,用新方式與其他人連結,灌輸自己新的社群意識。我希望本書能給你一個全新又可靠的目標──比羨慕鄰居有浮水印的那張名片更好的東西。我打算證明給你看,生活在整體之中有多麼容易,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徹底改革你的生活及你周圍每個人的生活。生命不必然如此,就從今天起。

章節目錄

自序:以更寬廣的全新角度來看世界前言:因為鍵結,你我都不是情感的孤島第一部 超個體第1章 尋找宇宙間最小的粒子第2章 基因決定論錯了,環境才是關鍵第3章 別錯估了我們與宇宙的親密關係第4章 我們共享著一組宇宙神經電路第二部 趨向整體第5章 拉起天線,我們都是發射體第6章 溝通,人類最殷切的需求第7章 施比受有福,付出讓你更快樂第8章 互惠,人類生存的最佳策略第三部 找回鍵結第9章 敞開心智,全面觀照第10章 傾聽「鍵結」的聲音第11章 里仁為美,別把自己關在圍牆內第12章 讓愛傳出去第四部 鍵結練習手冊第13章 雙贏策略,穩固正在崩毀的世界第14章 如何建立你的鍵結圈附錄:16週鍵結實踐手冊——徹底重建你的生活圈
oracle.sql.CLOB@cdfe669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