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唐嘉邦曾任《中國時報》都會中心記者七年,走遍台灣各地,跑過政治、社會、司法、醫療、農漁、社福、地方等各式新聞。希望能將記者生涯累積下來的能力,以其他方式呈現,包括各種文案簡介,以及個人傳記、叢書編撰。●【金車.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臉書粉絲團:www.facebook.com/shimadakavalanMysteryNovelAward●【謎人俱樂部】臉書粉絲團:www.facebook.com/mimibearclub●22號密室推理官網:www.crown.com.tw/no22
名人導讀
【推薦序】歷史版鐵道殺人事件(本文涉及部分情節設定,請自行斟酌閱讀)名小說家/張國立火車是極佳的殺人場所,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出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將命案布置於行駛於雪地的快車上,所有乘客乃至於服務員都是嫌疑犯,唯一例外的是恰好也搭乘這班車的名探白羅。封閉的空間,十三名嫌犯與矮小、蛋頭、潔痞的偵探對決,成為推理小說的經典。一九七八年,西村京太郎的《寢台特急殺人事件》出版,東京出發往鹿兒島的臥舖特快車「はやぶさ」發生命案,開啟一系列的「鐵道殺人」的推理小說,風靡至推理迷手持JR鐵道時刻表追索小說裡十津川警部的辦案路線。日本的鐵路發達,浪漫的旅行氣氛和密閉車廂結合出特殊類型的小說,破案關鍵往往是時刻的「交叉點」、路線的「交疊點」。我一直以為台灣不可能出現「火車殺人事件」,畢竟台灣的鐵道太單純,東西海岸各一條,缺少「交叉」與「交疊」的懸疑和知識。我錯了,大錯特錯。《野球俱樂部事件》整理出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鐵道,不僅打開歷史的神秘窗口,也啟動兇手殺人的構思。昭和十三年的十月三十一日藤島慶三郎未參加當晚的「球見會」,搭上晚上七點二十二分台北開的「五三」號臥舖列車往高雄。同一天晚間另一名「球見會」的成員鹿沼雄介則搭稍晚,十點三十分的「急3」臥舖列車也去高雄。藤島慶三郎被殺。「五三」號死亡列車於翌日凌晨兩點三十五分駛抵嘉義,一名可疑男士坐在車站等六點整從嘉義站出發往北港的「大日本製糖鐵道北港線」,但未去北港,在竹圍即下車,從此消失。同一天,十月三十一日晚上十一點四十分,從新店駛往萬華的「北鐵新店線」上發現一名中毒的死者,也是「球見會」的成員陳金水。陳金水被殺,或自殺。三班列車、兩條鐵道,一個「交疊點」:萬華車站。殺手怎麼利用一個點與有限的時刻「交叉」,在不同的列車上,殺死兩人?作者的野心不僅於鐵道殺人,隨著「球見會」這個棒球球迷組織,拉出一九三八年(民國二十七年)時,台日之間的野球關係,三名球見會成員都急著想拉攏「高雄商」二刀流明星球員大下弘畢業後進自己的母校讀書,增強母校棒球隊的實力,而死者藤島正是其中之一。奉命偵辦此案的是台北南署刑事課刑警,本島人的李山海與內地人的北澤英隆。隨著他們的調查,再拉出一九三八年與之前日本殖民下台灣的生態:「北澤卻已經是警部補,李山海則還是巡查部長。」而且李山海清楚,雖然他的表現超過北澤,雖然北澤也敬重他,但「本島人永遠都不會變成內地人」。李山海並未因此沮喪,他努力追查線索,於作者的引領下,不知不覺一步步走進人生DNA的軌跡中,揭露兩起台灣人民抗日行動:一九一五年的「西來庵事件」與一八九五年「芝山岩事件」。沒有人能逃離過去。不只是一本推理小說,讀者跟隨偵探李山海回到殖民時代的台灣,沒有歷史課本裡的隱晦,沒有學者專家間的名詞爭論,而是興奮與好奇地邁過時空隧道,走入熟悉卻又陌生的台灣。閉起兩眼,想像你搭乘的捷運是木地板與木條座椅的舊式火車,經過螢橋、古亭町、水源地、公館、十五分……說不定你如李山海下班回淡水般,不小心睡著,猛然醒轉,發現車子竟行駛於江頭與竹圍間的隧道內……濃濃的柴油味,伸手不見五指,不用慌,作者只是小心地帶我們回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