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花格子澎湖人。感謝臺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以及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博士班的栽培。喜歡簡簡單單過生活,是個教育小園丁,也是個愛想像的童書作家。期待自己小小力量,能讓世界更加光亮。著有《火蟻5497》(台灣東方);《媽媽的愛,有幾斤?》(小兵);《揚帆吧!八級風》、《我的爸爸上電視了》、《方中街99號》(九歌);《香噴噴大道》(四也)等兒童小說,及繪本《雞母狗》(聯經);《爆炸頭和貢丸頭》、《豪豬王子》等十餘冊。想對讀者說:真心,是世界的眼睛。願一份喜樂,一份美好,常伴隨您。
繪者簡介奇亞子畢業於英國倫敦Kingston插畫所,目前居住於臺灣的插畫工作者。喜歡躲在角落觀察人們的日常營生,也喜歡與山林做好朋友,希望這世界的樹木能多一點。常使用鉛筆、蠟筆顏料等混合使用,作品傳達細膩純樸質地。
作者自序
動人的弦古箏,陪伴了我很長時間。大學離家讀書時,心情好會喜悅的彈,心情不好也會專注而投入的練,我的心情常常因此平復下來,對我來說,它一直是長情的陪伴。後來,因為種種因素,練箏的時間少了,甚至樂器都被收進了箏盒裡。近期搬完家,當我翻開箏盒、打開箏披,才赫然發現弦已斷了三條,雁柱更是頻頻耐不住性子似的想掉落。心裡著實覺得,愧對了一位老朋友。重新整理,戴上指甲輕抹慢吟,曲子的連貫性自然不佳,但多年前的一些指法竟然沒忘,多麼神奇!那觸動的弦是彈進了心坎裡,成為了身體的記憶,這是我賦予它還是它賦予我的印記?校園,一直是我熟悉的環境。身為國小教師的我,經常和一群可愛的小朋友在一起。我服務過的學校不大,班上的學生數也不多,但我相當重視和他們的相處。雖然一直以來喜歡童書,也進行童書創作,但過去寫作時,卻一直避開校園題材。除期勉自己在寫作初期,可以有更多可能外;也希望事件可以多些沉澱,因為我知道,終有一天,我還是會寫校園故事,因為學生對我的生命歷程是如此重要,我不可能永遠忽略。幾年前,我又教到一個優質的班,十來個人,個個乖巧、貼心、懂事,我們常在課堂上歡笑,愉快地探討。那融洽的氛圍,那童稚的笑臉,讓我忍不住想留存更多個瞬間。我告訴自己,如果再不寫下一些什麼,這些美好將會無聲無息地隨著時間之流消逝不見。於是,我開始書寫……這本書的這些故事,並不全然是真的,但確實有某些孩子的特質,鮮明而靈動。我特別想告訴其中一位,聽聞如今的你過得並不好,性格也有很大轉變,可你以前是那麼善良、可愛又幽默。兒時的你曾對大家說:以後要當大老闆,月賺三十億。三十億?多麼豪氣!後來,許多孩子回來找老師,但你從不曾出現,我很想告訴你:沒關係!我只希望你不要放棄,依然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精采,不管碰上什麼,記得自己曾是那樣的樂觀瀟灑,活得要依然是你,那單純、幽默又可愛的你。多年過去,教過的孩子,不管如今是否再聯繫,那一張張純稚可愛的臉,依舊是最動人的弦。教書二十一年,忘記了許多相處的點滴,但我記得每一個學生的名字(當然也是因為不多啦)。感謝這些孩子,是他們讓我一直學習彎下腰來,學會傾聽,學會蹲下身來,也用他們的視角去看世界;謝謝純真的他們,每個人不同的特質讓我不斷地挑戰與成長,他們才是來豐富並教導我的人生導師。 謝謝曾經教導過我的每一位師長,您們的身教、言教有些成為了典範,註記在我心版;有些則成了很好的資糧,讓我清楚明白,不能再和他們一樣。書裡頭的三篇故事曾在《康軒雜誌》刊載,謝謝東方出版社喜歡,讓這些故事得以集結成書,使我的教書生涯有了美好的贈禮;謝謝辛苦的編輯們來回審稿,讓作品更加完善;更要特別感謝許建崑老師成為本書達人,一直很喜歡老師的攝影作品,這次能夠邀得幾張澎湖風情放進作品裡,甚是榮幸。畫中的澎湖場景來自繪者閱讀後的想像,更多有關澎湖真實的美好,期待大小讀者親自走訪喔!輕輕彈奏起無形的弦,孩子的笑顏如音符般在四周飛躍,那是一首優美的成長曲,悅耳動聽。這本神秘臭禮物,說的是我個人的體悟,若你喜歡,盼你也能珍惜每一段出現在生命歷程裡的情誼,彈奏出屬於你們的樂章。謹以這本書獻給自己、外子、我敬愛的師長,以及同在教育界灌溉的夥伴,讓我們未來再一起努力!二〇一九年四月結尾彩蛋:相信念力嗎?在我的思念以及許老師導讀呼告後的隔天,我和那位想月賺三十億的孩子碰面了,在許多年、許多年以後,好神奇的感覺!當下,有些激動卻沒多說,只說了句:「很想你!」是的,很想你,每一位孩子,不管你飛多遠,老師的祝福,永遠都不變!
名人導讀
想念總在離別後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兒童文學文字工作者)對於澎湖,我有一種莫名的依戀。服兵役的時候來到澎湖菜園,每二十天輪一次馬公本島的夜間巡邏,走著、走著,睡眼惺忪,聽海風吹在電線上發出撇咧、撇咧的響聲,有時急切,有時緩和,不規則的節奏,竟成了腦中揮之不去的記憶。後來,我讀好友李潼的《再見天人菊》。小說中海外歸來的陳亦雄,從高雄搭船進馬公港,去參加二十年前約定的同學會。畢業二十年呢?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他可以找到那些一同製作陶藝的老同學呢?長胖的林賓,身旁跟著一位宛如兒時的瘦林賓,那是他的孩子。有正義感但脾氣暴躁的葉英三當了縣議員,班上乖巧的陳湘貞竟成了葉英三的賢內助。然而,與陳亦雄靈犀相通的吳春華,哪裡去呢?那位愛唱歌的阿潘,又去了哪裡?我第一次在小說中,感受到「少年的哀愁」,長大與離別,相遇後而分手。不是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嗎?「離愁」怎麼那麼快的找上了少年?前兩年我參加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某屆學生的班聚,又重返澎湖。在大夥兒離開以後,還花了幾天時間,蹲在鎖港、風櫃斗一帶,追蹤日出、日落。站在興仁水庫的堤壩上,望著當年駐紮的菜園,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模樣。不久前,接到花格子的來信,說是要出版一本新書,有關澎湖孩童的生活故事,其實是她當小學老師觀察孩子成長的經驗,要我寫篇導讀,也想用上我在澎湖拍攝的一些照片。讓我喜出望外!回首少年十二三 讀著、讀著,花格子的《神秘「臭」禮物》,還真有味道呢! 澎湖四面環海,走在蜿蜒的公路上,左、右兩邊有時是海岸,有時是港口。要談「跳港」的樂趣,當以澎湖最為適切。怎樣「跳港」呢?要有膽識,也要有技巧,不然會受傷。除了「跳港」逞英雄之外,可以不可以來點文雅的活動?譬如欣賞風景,寫生畫畫? 做家事,拒絕當媽寶,切菜、煮飯、晾曬、摺衣服,樣樣都學。落實家事課,讓孩子有主動性,加強個人料理生活的能力。在健康教育的課堂上,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發育,也摸索著情感的養成。戶外教學,去參訪環保局的廚餘處理,雖然不很快樂,卻也是難忘的經驗。參觀清代進士蔡廷蘭的故居,屬歷史文化教育;見識再生工坊如何把民眾丟棄的大型家俱,整治如新?算是工藝教育吧!在海邊玩幾輪「真心話大冒險」,追逐沙丘上滾動的濱刺麥,是生活教育的一環。風中的鹹味,瘋狂的奔跑,都將寫入記憶的相簿。攝影課,是個難忘的經驗。十位大學哥哥、姐姐帶來的營隊,讓十個孩子得到兩天的教導,還有一台二手的數位相機。從認識相機學起,構圖、聚焦、光影、留白,除了學習品賞美景,也張開了觀察世界的眼睛。故事結束在老師為畢業生整理照片,回味過往的糗事。洋溢在風中的,豈止是汗水味、尿騷味、臭屁味?儘管臭烘烘,卻永遠不能忘記。留存校園的實境生活 一般坊間的校園生活書寫,往往添加「幽默搞笑」的情節,來博取孩童的笑聲;或者加入「成語」等相關的語文練習,作為學習教材。花格子的寫作手法,完全是逆向處理。乍看之下,本書只屬生活點滴瑣事,並沒有高潮起伏的安排,像極了「紀實性散文」。她試圖找出一種書寫形式,既可以保有記憶,又可以表現童年純真。孩子過著平淡而單純的童年,他們所渴望的,無非是老師真心的關懷。請仔細看看這本書中所描寫的人物。怯生、埋怨的阿杉,是個轉學生,最後終能投入這個大家族;手腳伶俐、做事勤快的丁詩郁,是因為「貧窮的孩子早當家」;茹茹其實不懂愛情,她被早熟的荷爾蒙催迫,嚮往著未來的家庭生活;調皮搞笑的葉冠豪,也有體諒家人,照顧祖母的本事。藏匿在書中的敘事者阿森,是個冷靜的觀察員;而友靈老師,則提供了孩子安心成長的屏障。誰能描繪這麼美好的澎湖小學生活呢?我可以想像,作為花格子的學生是幸運的。至於花格子自序中所稱,那位誇下海口月入三十億的孩子,你就回家吧,單純、幽默又可愛的孩子,且讓老師緊緊擁抱你。
名人推薦
人的高尚,不在華服、財富,而在善良、熱情、仁慈、正義、勇敢、本分等品德。每個人秉著良好的品德,努力為社會深耕美好的未來,讓學生有夢想可追尋、遇到挫折的人可以重新站起、農夫全心珍愛大地、有能力的人願無私的付出……就是大美。大美的涵養需從小薰陶,「陽光少年遊」能以此為出發點,也可稱是「少兒生活美學」的種子。 ──名作家 李家同在部分國小老師與故事媽媽熱中推廣繪本以及簡易橋梁書的時候,這一系列書給了有心推廣抽象文字教學的人士另一種選擇,因為除了幽默有趣的故事外,它們還給小讀者上了重要的生命教育,在啟蒙之餘,不忘成長的真義。──前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張子樟孩子的認知有些靠自我探索,有些靠外在的給予,每天遇到的人、事、物都會在腦袋裡轉化成特有的價值觀。很高興看到「陽光少年遊」提供孩子一個新的媒介,好讓孩子們能從閱讀中,領悟到尊重與反思的重要。──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 孫劍秋教授 小說有它的創作背景,雖是清代名著《紅樓夢》,隨著時間流逝,讀者越來越難理解書中大觀園的生活情境,當下有耐心讀完此書者,幾人哉!東方出版社發行之「陽光少年遊」系列,乃為時下小學生量身訂作之小說,它的故事取材切合學生生活經驗,或「追求夢想」、或「土地保育」、或「義工付出」、或「困境突圍」,皆能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和共鳴。此外,作者文筆流暢,娓娓敘來精采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可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臺北市立明湖國中教師/報紙專欄作家 施教麟
章節目錄
企劃緣起名家推薦賞析與導讀 作者序 動人的弦【卷一 跳港趣】【卷二 家事一把罩】【卷三 臉紅心跳的青春期】【卷四 風中的味道】【卷五 觀景窗】【卷六 回憶的風吹向大海】達人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