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羅倫佐.科恩 博士(Lorenzo Cohen, PhD)美國休士頓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臨床癌症預防」的「理查.E.海內斯」傑出教授,以及該中心的「整合醫學計畫」主任。他曾擔任「整合醫學與健康學術聯合會」副理事,也是「腫瘤整合醫學學會」創始成員及前任主席。科恩博士在許多頂尖醫學期刊上已發表逾一百二十五篇學術研究文章,並編纂了兩本有關癌症護理的整合醫療專書。艾莉森.潔弗利絲 教育碩士(Alison Jefferies , MEd)從事教育多年,曾擔任「MD安德森癌症中心教職員工及家庭組織」主席,並與科恩博士密切合作,在個人與社區方面推廣健康意識。
譯者簡介
林靜華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獲六十九年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曾任職聯合報系、歐洲日報編譯組副主任,現專事翻譯,譯著等身。
名人導讀
〔推薦序〕不僅抗癌,更要活得精采!臨床心理師/李介文 我曾在林口長庚醫院的放射腫瘤科進行過多年的研究,深度傾聽過數百個癌症患者家庭的故事,深知罹癌這件事,不只是對於一個人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脅,也會讓一個家庭陷入危機之中。然而,太多研究顯示我們的生活周遭到處充滿了致癌物,國人罹患癌症的比例也逐漸上升,我們該如何生活?此外,若真的罹患了癌症,癌症的治療技術蓬勃發展,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逐漸提高,癌症已經像是個慢性病,只要定期回診檢查即可。但對大部分的患者仍然存在著癌症隨時可能復發的恐懼。與其他的抗癌書不同,我喜歡本書的地方在於,作者提供了一個「與癌症共處」的觀念,與我在腫瘤科所得到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換言之,無論目前的你是否罹癌,現代人可能一輩子擺脫不了癌症這件事了,不如與它和平共處,接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習慣並且調整癌症所帶來的一切生活改變。與其說作者是在介紹抗癌的方法,倒不如說是在介紹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身體、心理、靈性、社會四大層面著手,這也符合目前的醫學對於健康的定義。更令我驚喜的是,作者亦將壓力對於健康的影響納入書中,並將心理治療的觀念、放鬆的技巧、價值觀的澄清與追尋等內容納入,更是我們想傳達給社會大眾的觀念。在我的研究成果中,癌症雖然讓患者的生活一度面目全非,但在重整腳步之後,他們告訴我,似乎從與癌症對抗的過程中,得到正向的力量,包括:感覺自己更堅強、感覺與家人的關係更緊密、感受到他人的幫助、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對於未來有新的方向或想法,以及對於生命意義靈性有更多的體悟。危機會讓一個人開始思考,但諷刺的是,往往是危機才能讓人願意做出改變。我們何其不幸,癌症的威脅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但這樣的危機,也時刻在督促我們省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鞭策著我們改變。防癌、抗癌已經變成了一個公共議題,所有的商品只要跟抗癌扯上關係,我們似乎都覺得自己需要,但卻忽略了,健康的定義,是我們要做一個完整的人,不只在於我們怎麼吃,也在於我們怎麼生活、怎麼思考、怎麼與他人互動。建議大家,可以暫時將癌症放在一邊,如果你願意,參考本書的內容,開始你的健康生活,你所得到的,將會是一個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人生。〔推薦序〕過更健康的生活!專業譯者/林靜華人類文明已邁入二十一世紀,科學、文化、藝術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唯獨健康似乎每況愈下。我們看到百病叢生,癌症更是名列人類死因的第一位,幾乎到了人人談癌色變的地步,朋友圈中能有幾人沒有得過癌症的已是少之又少。我自己也曾經是個癌症患者,幸好在北榮血液腫瘤科陳主任領導的醫療團隊悉心照護下才恢復健康。癌症治療過程當然苦不堪言,但病中也只能忍耐再忍耐地度過這段非常時期。病癒後深感健康得來不易,除了感恩之外,對人事物的感受與看法也有了極大的轉變,對其他同樣遭受病魔摧殘的人更是多了幾分同理心。因此,當我接下這本《不罹癌的生活》的翻譯任務時,我的內心是喜悅的,它直擊我最脆弱的一環,在經歷過病苦之後,我多麼想知道人應該如何預防癌症;萬一不幸被診斷出癌症,除了迅速就醫之外,自己應如何自救;療程結束後,又該如何過更健康的生活,防止癌症復發。甚至,我們應該如何關懷生病的親朋好友,提供他們淺顯易懂、人人都能做到的建議。本書作者羅倫佐.科恩與艾莉森.潔弗利絲伉儷為我們提出最好的答案。他們根據他們的整合醫療專業知識與豐富的經驗,告訴我們癌症預防的關鍵是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並彙整出生活中六個彼此息息相關、能相互產生協同作用的關鍵領域──社會支持、壓力、睡眠、飲食、運動與環境──逐一闡釋,並提出有力的科學證據。從本書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的苦口婆心與殷殷期盼。我們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或許有人會說這是老生常談,但「知道」不等於「實踐」,在健康方面,只有「知」與「行」合一才能提供自己最好的保障。作者也在書中舉出許多親身實踐者的成功案例,他們有的甚至與癌症共處多年,仍然和一般人一樣過正常的生活。因此,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對生存的期盼,我們還必須有徹底擊退癌症的決心與毅力。這些成功的案例帶給我們希望,至少讓我們知道,健康的自主權由我們自己掌握。衷心期盼這本書出版後能有更多人從中受益,除了改善自己的健康,也能影響身邊的人,幫助他們過更健康的生活。
名人推薦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朱為民、【臨床心理師】李介文、【專業譯者】林靜華、【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楊育正 權威推薦!好評推薦: 《不罹癌的生活》提出科學證據,顯示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癌症與其他重大疾病造成的死亡。它向我們展示,為了達成此一目標,讓我們一天比一天更好,我們應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型態。我們迫切需要這本書,它提供一帖由熱切想幫助你改善生活的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所開的改善健康處方箋。──前MD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長、醫學博士/約翰.門德爾頌《不罹癌的生活》為數百萬人提供資訊,使他們能用來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增進他們在癌症診斷後存活的機會,我強力推薦!──醫學博士/狄恩.歐尼斯 每個人都應該讀這本書……不光是一般人,醫生也應該讀!──醫學博士/尼爾.柏納德 《不罹癌的生活》……結合專家的見解、實際經驗、深刻的同情心及清晰的文筆,形成一個能改變生命及挽救生命的公式。這是一本舉足輕重的書!──醫學博士/大衛.L..卡茨 《不罹癌的生活》概述可降低癌症風險並改善癌症患者生活品質的健康行為類型,是極好的抗癌資源。──前美國癌症協會會長、醫學博士/大衛.羅森泰最便宜、最有效的醫療保健形式是一開始就不要生病。對於癌症患者及任何尋求避免未來被診斷出癌症的人而言,本書是一本實用的、可達成抗癌生活型態的聖經!──「石原農場」創辦人兼董事長/蓋瑞.賀什柏格(科恩與潔弗利絲)提供一些新的觀點與證據……這些都是基本的、可持久的、能產生協同作用的生活型態調整。它們可以重新建構我們在任何階段處理癌症的方式,包括預防……它可能救你一命!──加爾維斯敦郡日報照顧癌症患者的人及患者本人必讀的一本書,他們將會發現,它不但提供許多資訊,並且鼓舞人心。──休士頓醫學期刊說我們迫切需要這本書一點也不誇張。絕大多數美國人在他們一生中都有可能被診斷出癌症,癌症研究經費主要用在治療與痊癒──或者援用本書的意象,一旦確診癌症就對它進行「掃蕩」。但《不罹癌的生活》提供具體的、以證據為基礎的指導來「關閉水龍頭」──降低發炎,一開始就要預防癌症。──「抗癌生活型態基金會」創辦人梅格/赫什柏格兩位作者以無可挑剔的科學憑據撰寫的《不罹癌的生活》,是保健專業人士與一般大眾的珍貴指南。──醫學博士/狄帕克.喬布拉我完全相信科恩與潔弗利絲的預防與康復方法,我認為這是一本所有人都應該閱讀的重要書籍。──瑜伽士/拉姆德夫大師我哥哥的著作《自然就會抗癌》已幫助全球數百萬患者,《不罹癌的生活》討論最新的研究,分享鼓舞人心的故事,並為我們提供實用的建議,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本書。──富蘭克林.賽文─薛瑞柏《不罹癌的生活》根據最新的科學發現與臨床實驗,提供一個易於理解的規範性健康指導原則,並且讓我們看到這個由醫生、研究人員、照護者及病人組成的社群,因為受到激勵而創新變革。──《邊緣》雜誌健康照護革命持續進行中……這是一個容易理解、有科學根據的促進健康的方法。──醫學博士/安德魯.威爾成人與兒童、男性與女性,都可以透過實際應用科恩與潔弗利絲提出的合理建議,以及易於遵循的指導原則而受益。──醫學博士/瑪格麗特.I..庫默羅倫佐.科恩與艾莉森.潔弗利絲接下已故的大衛.賽文─薛瑞柏醫生的棒子,而且一點也不嫌早!本書可望成為降低癌症復發風險與罹癌風險的重要指南。──醫學博士、企管碩士/蘇珊.樂芙
章節目錄
PART ONE 抗癌時代第一章|抗癌革命 第二章|我們的治癒能力 第三章|到底是什麼導致癌症? 第四章|細胞對不死的追求 第五章|預防的表觀遺傳學 第六章|協同效益與「六合一」生活型態 PART TWO 「六合一」生活型態第七章|以愛與社會支持為基礎 第八章|壓力與恢復力 第九章|休息與恢復 第十章|為健康而動 第十一章|以食物為醫藥 第十二章|環境與追求健康 結語 附錄A|解釋癌症的共同特徵 附錄B|飲食新模式:吃不同類的食物 附錄C|榜上有名的環境毒素 附錄D |克服障礙,改變行為 附錄E|出外旅行永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