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瀞仁(Jill Chang)現任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亞太經理,管理從東到日本、西到阿富汗、北到蒙古、南到澳洲的二十五個國家,到職兩年內幫助募款翻倍,主管形容她是「不用打草稿的人」,美國同事稱她為「台灣來的怪物」。二十六歲進入百分之九十九是男性的運動經紀領域,成功協助台灣五位球員與大聯盟簽約。任職美國州政府期間,負責亞洲和美國雙邊商務、採購、貿易相關專案。擁有十餘年跨領域行銷經驗,包含醫療長照、運動產業、國際商務、美國州政府、國際公益策略顧問等,擅長整合不同利害關係人。任職台灣長照非營利組織期間,入選哈佛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創新領袖班,為該年度全球三十位華人公益領袖之一,也是該班第一位台灣人。講過上百場演講、專訪,但最受歡迎的還是安靜聆聽後的中肯職涯建議。是十足的內向者(即使多數人不相信),認為Success is an inside job。入選2018年台灣科技女性菁英(Girls in Tech Taiwan 40 Under 40)喜歡閱讀與搖滾樂、喜歡球場上的人生智慧、還有甜食。職場女性平台CAREhER專欄作者經營臉書社團:內向者小聚場
名人推薦
國內外一致推薦★《安靜,就是力量》 作者、寧靜革命公司創辦人/蘇珊.坎恩★《內向者的成功密碼》作者/朵麗絲・梅爾丁博士★《用安靜改變世界》作者/珍妮芙.凱威樂★《內向者的優勢》作者/希薇亞.洛肯★ 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謝文憲★ 心理諮商師/周慕姿★ 廣播主持人、運動專欄作/方祖涵★ 數學專家/賴以威內向者可以在不同文化、各種職場上成功,瀞仁(Jill)就是絕佳範例。她這本實用的新書將帶領台灣讀者進入內向者的安靜革命。藉由大量實際案例,瀞仁展現內向者如何做自己、發揮特質所長,就可以在職場中表現亮眼、成為公司的絕佳資產。本書是現代職場中安靜戰士們的必讀好書。――蘇姍.坎恩(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 作者、寧靜革命公司創辦人、TED 演講逾1500萬點閱人次)瀞仁(Jill)的書賦予一群安靜、思慮周全,有時候被不公平低估的人自信與陪伴的力量。身為內向者的她,清楚展現內向者可以為職場帶來的非凡優勢與能力。是一本坦率、精彩的書,讓你內在的內向者閃耀燦爛!――朵麗絲・梅爾丁博士(Dr. Doris Martin,《內向者的成功密碼》作者、德國知名企業培訓諮商師)謝謝瀞仁(Jill)把職場中的內向者議題帶到繁體中文市場。希望這本書讓內向者了解並運用自己的天賦,也讓外向者更珍惜內向同事們。――Nancy Ancowitz(職涯與溝通教練、紐約大學客座講師、《Self-Promotion for Introverts》作者)現代職場中,身為內向者通常不是條簡單的路,但這本書可以告訴你如何充滿自信地運用自身優勢,在職場上找到方向。作者工作經驗多元且國際化,她是行銷專家、國際慈善顧問、也是職場導師。她幹練地分享自己同時身為內向者和專業人士的挑戰與成功經驗。你會發現這本書實用而且充滿啟發。――珍妮芙.凱威樂(Jennifer B. Kahnweiler,《用安靜改變世界》、《幹掉獅群的小綿羊―內向工作人的沉靜競爭力》作者、美國知名職場人力開發專家)這本書向內向者傳遞了重要訊息:我們用自己的方法就可以成功。瀞仁(Jill)運用大量激勵人心的實例與聰明策略,讓這個訊息不只是紙上談兵。――希薇亞.洛肯(Sylvia Löhken,《內向者的優勢》作者、德國知名企業講師)許多內向者在職場上苦拚,因為他們找不到用自己的個性適應辦公室角力、推銷自己的方法。瀞仁(Jill)提供許多實在的策略,幫助內向者用自己的、安靜的方式閃耀。――Sophia Dembling(心理學專欄作家、《The Introvert’s Way》作者)我看過許多給職場內向者的職場指南,但瀞仁(Jill)的書與眾不同。她讓成功看起來輕鬆寫意,正因為自在就是她想傳達的概念。透過溫和但實用的方法,讀者可以學習脫下應外向社會期望而生的「厚重盔甲」,當個 「自在的內向者」。瀞仁是管理多國的專業經理人,她就是這種自在成功的最佳範例。本書是無價的工具。――Dr. Laurie Helgoe(臨床心理學家、羅斯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Introvert Power》作者)讀瀞仁(Jill)的書就像跟好朋友講話:充滿鼓勵、深具啟發、飽含珍貴的深刻見解。她幫內向者拿起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最好那面,並提供幫助發揮所長的豐富建議。她的文字溫暖、幽默、有智慧,透過這本書,你會找到新能量,活出最好的內向自我。――貝斯・畢羅(Beth Buelow內向企業家顧問公司創辦人、《The Introvert Entrepreneur》作者)一日午後,我們坐在咖啡廳裡,暢談著對彼此的欣賞。瀞仁送了我一份極有參考價值的出書計畫,以及一顆簽有全體中華隊隊員的大顆棒球。離開咖啡廳,她怕我大包小包不方便趕至下個演講會場,還貼心幫我將簽名球拿到便利商店宅配,只要我帶上她親手寫的一封信。搭計程車前,我在中山北路旁看完這封信,眼眶含著淚,目送她離開,或許吧,這就是內向者的溝通方式,溫暖而有愛。內向者的文字,像是病中的良藥,舒服且潤喉,不傷腸胃且有療效,這就是瀞仁,誠摯推薦她的文字。──謝文憲(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雙城隊多茲爾的大學球探報告寫他缺乏長打能力,到大聯盟飛球距離也沒有超過平均很多,卻是美聯單季二壘手全壘打記錄保持人。秘密是打擊時他刻意將球拉到左外野邊線,那是到全壘打牆最短的距離。如同多茲爾在瞭解自己後,將不易改變的特點變成長處──瀞仁的書,就是給內向朋友的,一本打擊秘笈。──方祖涵(運動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我們都喜歡Google搜尋,但往往跳出來的一堆搜尋結果讓人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所以有人想用AI針對你的需求,直接提供一個精準的答案。以職場來說,前者是滔滔不絕的點子王,後者就是抱持著「豫則立」處事態度的內向者。在這喧嘩的時代,內向者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賴以威(數學專家)
章節目錄
前言 我有多內向,說給你聽檢測 內向或外向?MBTI職業性向測驗 Part1內向者的職場進擊之路●內向上班族的糾結人生●闖進外向文化圈長見識! 戰場好像總不利於內向者?●內向加上語言障礙,根本是悲劇 內向者不是只有劣勢/用更多努力、更長時間來被看到●職場上,內向、外向大不同 個性差異造就的內向、外向特徵/了解內向者的特質●適合內向者的工作有哪些? 透過內在思考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目標/現在的工作適合我嗎?●零壓力的新環境適應法則 從交一個朋友開始/利用複習,脫離辦公室內的「臉盲」困境/ 越清楚自己的需求,便越容易獲得幫助/ 說不出漂亮話,但可以透過分享表達想法/ 比起被動點名,不如充足準備後主動出擊/別怕,大家都一樣 Part2內向者的人際攻防戰●重質不重量的內向者人際關係 閒聊得先「準備好」/關於「朋友」,我說的其實是……/ 難以拓展的工作人際關係/職場是超棒的交友場所●不想面對人際衝突,可是⋯⋯ 立場不同、意見不合時該怎麼做?/面對面其實沒那麼可怕●甩開他人氣憤、悲傷或情緒化的影響 試著抽離,並拉長戰線/分析情況之餘,也要照顧自己的情緒/ 內向者真的不會生氣嗎?/你可以不喜歡我,但你會相信我●如何優雅地自賣自誇? 拉近距離/對成就心存感激/加些自我調侃/ 「假抱怨,真自誇」只會招來白眼/找個隊友吧!/ 適度展現幽默/準備簡短的自我廣告詞/一切都是行銷●有效率地使用溝通工具 講電話的勇氣/開視訊會議●談判場上的冷靜殺手 充滿野心的內向者/目標是征服主將●遠端工作是內向者的王道? 集中辦公的溝通效率/你適合遠端工作嗎?/ 遠端工作的疑慮/常見的遠距溝通方式/ 沒有完美,只有適合與否的工作方法●給需要頻繁出差的內向者的建議 精心分配能量、減少能量消耗/打造可帶著走的舒適圈●跨文化職場中的內向者 內外向是互補,而不是對立/擁抱不同文化●將內向的優點表現在工作上 內向者面對的職場挑戰/反手拍不行,就把正手拍和速度練到無人能敵 Part3內向者的社交場合大逆襲●運用內向特質,把公開場合變主場 精選戰場/做好準備/往前坐、站上台●前進社交活動 如何決定要不要去?/秉持正面的心態/預先設立目標/ 輕鬆駕馭/有效率的追蹤/不要怕!●站上台吧!不會比閒聊更可怕 會緊張是正常的/慣例的力量●上台前的準備 演講其實沒那麼可怕/面對每一場不同的觀眾/接受自己的風格●不講話等於沒貢獻?選擇適合的社群平台/用完整深度的文字表示看法/以策略性達到有效率的使用/保有私人空間●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在會議上創造有利於自己的情勢/有意義地刷存在感,被看見才有機會被重視/為下次會議創造戰場優勢 Part4發揮天賦吧!內向者的自我提升●內向者與明星光環 影響力不一定來自鎂光燈●我剛剛表現得還可以嗎? 大部分人都兼具內向與外向兩種特質/ 你是「證明自己」,還是「發展自己」?●創造自己「零的領域」 刻意安排安靜時間●混搭至上的的團隊合作之道 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輔合作?/ 外向者的觀點/內向者的觀點/主管的觀點●內向者的向上管理 了解主管的行事與溝通風格●不懂表現、不會邀功怎麼辦? 好好準備、對症下藥/設身處地去了解主管的動機和目標/ 當責態度●內向者適合領導團隊嗎? 內向者的獨特領導個性/可以「一秒變外向」的內向者●當個內向好主管 如何轉化衝突?/找出衝突背後的原因/ 創造獨特的內向領袖魅力●沒有人要你變成外向者 迷思一:別耍孤僻、凡事說「YES」/迷思二:人人都該跨出舒適圈/ 迷思三:內向者保守、膽小/迷思四:斜槓世代VS.專準主義/ 迷思五:演久了就是真的/迷思六:內向者不擅長團隊合作●建立爆棚的自信,不能只是看起來 敏銳容易有罪惡感、責備導致羞恥感/找到自己的自信方程式/ 適度地放下完美主義/跨出第一步/ 建立自己的有求必應網和優先順序清單/ 評估自己需要的是能力、練習,還是自信/ 自我監控只能達到短期效果/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