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大德蘭的建院記:十六世紀隱修女的創業家、旅行家、管理者的奇妙旅程(中文書)

書名 聖女大德蘭的建院記:十六世紀隱修女的創業家、旅行家、管理者的奇妙旅程(中文書)
St. Teresa of Avila: The Book of Her Foundations
作者 大德蘭
(St. Teresa of Avila)
譯者 加爾默羅聖衣會
出版社 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 2017-12-06
ISBN 9789869567503
定價 380
特價 9折   342
庫存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分類 中文書>哲學宗教>基督宗教

商品簡介

慶祝聖女大德蘭誕生500週年 中文版首次譯出
當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風起雲湧,西班牙的大德蘭雖然生活在隱修院的高牆內,卻帶動了天主教會內的改革,畢生建立了十七座女隱修院和十五座男修院。
她被西班牙人稱為天主的奔波者,被投入的世界卻滿是人、金錢和房地產,儘管如此所到之處都有排山倒海的困難等待著她,在棘手的衝突中,她始終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在這些俗事中找到天主。

◎建院的過程不只發生自家修會嚴規和緩規路線的內鬨,還遭遇天主教其他修會的競爭者,在塞維亞,想買的房子靠近方濟會,遭遇激烈抗爭。在梅地納的建院計畫,則遭遇奧斯定會士以法律訴訟加以恐嚇。
◎一五七七年聖誕夜,她跌斷左臂,始終沒有痊癒,餘生穿衣都得仰仗旁人協助。
◎她的親戚甚至也加入折磨她的行列,為了她弟弟的遺產,阻撓她弟弟女兒入修院。
◎買房子遇到的問題多多,地主愛抬價或反悔,在撒拉曼卡,拖了三年才如願。在布格斯買到價錢低的房子,卻也惹人抱怨。
◎那年頭旅行可不是什麼賞心樂事,對健康不佳的大德蘭更是折磨。她只輕描淡寫指出,路上的艱辛包括「寒冷、酷熱、下雪、迷路、生重病又發燒」。有次度過瓜達爾幾維河,馬車不斷陷入泥巴中,在穿越洪水中的大橋時,一行人差點沒有全被淹死。

多方面的磨難足以讓人精神崩潰,但她始終堅持到底。

一個十六世紀的隱修女為什麼被後世推崇為組織者、企業家、旅行家、改革者和導師?
◎首先,如果,你的興趣是獨處、祈禱,你的上級卻要你奔波各處建立新據點?大德蘭內心雖有掙扎,但她決定不挑工作,全力以赴。
◎她得負責招募新人,這些修女得具備必要的德行,而且得確保她們在她離開新院、繼續建院之後,會繼續她所重視的精神。而且,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女子終身大事由長輩決定,於是大德蘭多次面對氣急敗壞的未婚夫和家人要求交出逃婚者的施壓。
◎不堅持實現理想的方法:一開始她設想要建立沒有固定收入的修院,但是一旦當地的環境有變,她也願意因地制宜接受靠基金孳息而擁有固定收入的修院。
◎她幾次面臨訴訟,因此學會審核複雜的法律條文和合約。
◎一旦建院的主要障礙克服了,她不在乎離開新院,展開下一個創業的旅程。
◎書中描述了大德蘭和建院夥伴之間的互動,側寫了十字若望、安道耶穌、李帕達神父等人的聖德,從處理建院的種種瑣事中,充分展現她信任夥伴、不歸功於己的謙遜。
◎她善於挑選適任的人,也善於拔擢新人,在1571年降生隱院產生危機,她的上級要求她做些改革,大德蘭找來男修會的新會士十字若望,協助他管理修院,結果非常成功,危機解除。
◎她重視修女們的健康,強調清潔,建議修女們每天至少要有六個小時以上的睡眠,儘管她自己常熬夜寫作到深夜兩點,後來醫生不得不警告她不要在半夜書寫。她甚至注意到了情緒和精神的疾病,統稱為憂鬱症,當時的人以為是因為膽汁過多而造成憂鬱症。大德蘭這篇憂鬱症小論文是西班牙後來相關主題的先驅,讀者會很驚訝她觀察力之敏銳,對人類心靈也有深入的了解。

值得說明的是大德蘭的革新者名號從何而來。她出生於1515年,兩年後的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宗教改革;大德蘭創院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適逢胡格諾戰爭(1562年3月1日),這場新教胡格諾派(即喀爾文派)與羅馬公教的對抗長達三十年之久,許多天主教堂遭到破壞,激起大德蘭創建隱修院(隱修院必有聖堂)的鬥志,讓教友重新恢復信德和愛德,後世評論她的改革為自隱修院的斗室發動的寧靜革命。

閱讀這本書,可以體會到大德蘭為何面臨種種困境仍能說,「上主安排的,比我所想的好得多。」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聖女大德蘭的建院記:十六世紀隱修女的創業家、旅行家、管理者的奇妙旅程

作者簡介

大德蘭St. Teresa of Avila,也有人稱她為耶穌德蘭(Teresa of Jesus)。是所有以德蘭(Teresa)為名者最知名的一位,其他的知名德蘭還包括同屬聖衣會的聖女小德蘭,以及加爾各答的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大德蘭於主後1515年3月28日生於西班牙的亞味拉,1582年10月4日離世。由於在聖女之前的聖方濟瞻禮日是在10月4日,聖女便順延一天,又因為聖女逝世該年,教宗額我略修正曆法,目的是要將復活節回復到正確的日子,把當年10月4日以後的日期提前10天,因此,今日教會在10月15日慶祝聖女大德蘭瞻禮。大德蘭出生前約半個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聖女出生後兩年(1517年),馬丁.路德開始了基督新教的改革,她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卻在隱修院的高牆內發動了天主教會內寧靜的革命,革新了修會制度。她是天主教會著名的改革者,她改革她所加入的加爾默羅會,恢復修會起初的苦修生活方式,因此人稱她改革的修會為赤足加爾默羅會。聖女大德蘭有生之年創建了十七座女隱修院和十五座男修院。她在1622年被封為聖人。1970年成為教會聖師(Doctor of Church),是第一位女性聖師。她是頭痛患者的守護聖人。她關於神學暨神祕學著作豐富,在全世界各大學廣為傳授,除本書外,還包括《自傳》、《全德之路》、《靈心城堡》、《詩集》等,乃東西方研究神祕主義(或稱密契主義)者必讀。

譯者簡介

加爾默羅聖衣會是一個完全獻身於默觀祈禱的修會,祈禱是修會神恩的根源和焦點。一九五四年,加爾默羅會來臺灣建立會院,目前有二座女隱修院,分別在新竹芎林和臺北深坑,第三座女隱院預定落腳嘉義大林,仍待募集建院基金。一九八一年年,加爾默羅男會士開始建立會院於新竹,現今除新竹母院、臺北泰山及新加坡會院,泰國會院也在二○一五年建立。

作者自序

前言行動中的默觀者——聖女大德蘭 曾慶導神父聖女大德蘭的著作裡,一本很容易讀也很吸引人讀的,是《建院記》。因為這不只是一本靈修書(大德蘭是一位靈修大師,思想很深奧,有時不容易明白),更是一本歷史書,在建院過程裡有很多有趣味的小故事。看這書,更能體會到大德蘭是個活力充沛的行動家,也是一個祈禱家。更好説,是一個寓默觀於行動、行動於默觀的靈修大師。聖女改革加爾默羅女隱修會,茹苦含辛在各地建立了十七座會院,經歷了疲憊、挫折、失望、生病等相當多的磨難。她雖然很有人緣,容易交朋友得人助,其中有權有勢的朋友也有,但有錢有勢的人也不是常常好對付的,他們未必沒有私心雜念,甚至有世俗人的算盤。使她鍥而不捨的,是因為她在祈禱中,主讓她知道「祂會在這會院裡得到侍奉」。大德蘭是像聖母一樣「爾旨承行」的「主之婢女」。她説:「我從未由於害怕辛勞而不去建院。雖然我對旅行感到極大的抗拒,尤其是長途跋涉的旅途。不過,一旦開始上路,我就覺得不算什麽了。看到我要服侍的是誰,及深思在那會院裡,上主會受到讚美,而且供奉至聖聖體。這是我特別感到安慰的,我不知有什麽磨難,無論多麽大,是應害怕的……主耶穌基督,真天主又真人,真的在至聖聖體內……”除了建造修院的硬體設備,大德蘭也要為每個修院找最適合的修女。故《建院記》也是不少的「小姐入會記」。百忙中,大德蘭沒有忘記給修女們眾多的靈修講話,鼓勵她們為主耶穌奉獻犧牲,修德成聖。所以這部《建院記》也是一部「心靈建院記」。主管們可以從她對各修院院長姆姆的諄諄教導中,學習如何有智慧地帶領管理屬下的人員,包括在人性和靈性上的事務,並且培養各種德行如服從、刻苦、明辨等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好的事,值得做的事,都要付出代價,甚至很大的代價。沒有奉獻犧牲,就沒有成功的喜樂。這是一個弔詭的真理。看完這《建院記》後,我覺得我們會為值得做的事更樂於犧牲。 而大德蘭說過, 在這世上最值得做的事, 就是為天主而接受痛苦。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充滿這逾越的奧蹟。本文作者曾慶導神父,耶穌會士。在香港念完中學後移民美國,獲生物學碩士,後於加州柏克萊耶穌會神學院獲靈修學碩士,波士頓威士頓神學院信理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神學院院長,現任臺灣總修院神師。

名人導讀

《聖女大德蘭的建院記》推薦序1關永中教授聖女大德蘭其他著作都不乏譯者們的青睞,《建院記》卻是破天荒第一次被翻譯成中文!論篇幅,其頁數不少於《自傳》;談比重,其份量不輕於《會憲》;講靈修,其價值不低於《靈心城堡》;言務實,其叮嚀不亞於《全德之路》。但《建院記》為要何遲至今天始以中譯本面世呢?固然,它缺乏《靈心城堡》的清晰思路,它沒有《自傳》的扣人心弦,它稍欠《諷刺評判》的風趣幽默,它也比不上《詩集》的溫潤空靈;但到底這都不是拒絕翻譯的理由!況且,《建院記》有其特色是其他著作所無:首先,它是會院長上的領導寶鑑──大德蘭自從建立多座隱修院以來,先後累積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得悉其中能夠出現的狀況,曉得如何駕馭此等危機,值得長上們借鏡。再者,它是對治修道精神病患的指南──修道問題眾多,尤其是為過於內斂、帶有憂鬱傾向的隱修者而言,身處隔離而靜默的氣氛下,會比一般人容易招惹心理病癥,須及時發現並迅速對治,否則後果嚴重。大德蘭旅居各地,博見廣聞,經驗豐富,給予的建言,精闢獨到,值得指導者再三參考。如此珍貴的檔案,若遭遺漏,誠屬可惜!然而,話須說回來,凡讀過《建院記》原典或譯文的人,也許已多少察覺其中讓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其一是,其歷史背景複雜 ── 十六世紀的西班牙,並非我們想像般單純,其中錯綜複雜的情節,尚須一位懂得當時歷史與地理的史學家來疏解,否則大德蘭建院的經歷,就逾越了一般華人所能掌握的範圍。其二是,所牽涉的人物眾多──凡與大德蘭有互動的人物,不論是教會中人,或政治要員,都纏繞在繁瑣的線索脈絡當中,須要求一一釐清,方不至於費解紊亂。其三是,作者行文每多曖昧 ── 較之大德蘭其他作品,《建院記》是耗時最久的著作;打從一五七三年,直到一五八二年,她花了整整九年的光陰,直至接近臨終時才擱筆;反觀其代表作《靈心城堡》(一五七七年),所用的時間,也只不過兩個月而已。《建院記》持續地寫成,思路幾經轉折,篇幅前後不易貫串,加上大德蘭在行程倉促間下筆,文意不免模稜兩可,難以揣摩。為此,光是兩份英譯本的對照,Kieran Kavanaugh的某些譯句,其意就與先前的E. Allison Peers的詮譯迥異;其晦澀之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姑勿論一般輿論如何看待《建院記》,到底其獨到的弦外之音卻相當鮮明──人是「旅途之人/homo viator」,由大德蘭的建院歷程所見證;在「旅途之人」的前提下,大德蘭以身作則地給我們提示了如下的重點:一、人生如同旅客打從一五六二年開始,大德蘭就已經在亞味拉建立起第一座修院──聖若瑟隱修院,並因應其神師賈熙亞.托利多(García de Toledo, O.P.)的囑咐,把建院過程收錄於《自傳》(三十二至三十六章)內。之後,於一五六七年至一五七一年間,聖女大德蘭又先後在梅地納、馬拉崗、瓦亞多利等地,建立起另七座隱修院。並經由其繼任神師熱羅尼莫.李帕達神父(Jeronimo Ripalda S.J.)的吩咐,也把經歷寫下來,成了《建院記》前二十章的篇幅。一五七○年二月,大德蘭在神視中接受吾主的催促,繼續努力於建院和筆錄(Spiritual Testimony.6);如是者,於一五七一年起,又一座座隱修院先後矗立在西班牙境內,並受命於她當時的長上古嵐清神父(Jerónimo Gracián),把《建院記》其餘的文獻寫完,時已屆其臨終之期。大德蘭後半生縱橫馳騁,舟車勞頓,其行蹤足以給我們象徵人生之為「旅客」,每一路標皆是過站,為永恆歸宿做預演。二、有神在指引前路就如同聖祖亞巴郎蒙召一般,大德蘭也心悅誠服地接受命令,踏上征途,即使重重的困苦阻擋前路,也毫不退卻,因為她深信神強有力的手在指引著,讓她度過一切難關;為此,她指出:「在這些建院中,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大能的祂做了一切。」三、千山萬水,任重道遠聖女大德蘭為承行主旨而四處奔波,所經之地,都有排山倒海的困難等待著她去面對,讓人藉此體會世途險惡,建樹艱辛;我們一旦起而向善,就自然有各式各樣的負面力量與之抗衡。在《自傳》裡,邪靈藉社會陋習、靈的攻擊等來阻撓,在《建院記》裡,邪惡勢力則轉而透過人事干預,逆境病痛等來破壞。例如,梅地納的建院計畫,就遭遇奧斯定會士以法律訴訟加以恐嚇。一五七七年聖誕夜,聖女大德蘭跌斷左臂,傷勢至臨終都未能癒合。多方面的磨難,足以讓人精神崩潰,心灰意冷。聖女大德蘭的對治法是祈禱、修德、聆聽神師與德學兼優之士。四、唯獨神的旨意終將成就到底為承行主旨的人而言,神必藉著他,在逆境中大獲全勝;為此,服從上主而執行使命者,會在舉手投足之間體會祂的助祐,甚在在廚房的盤碟之間,瞥見祂的足跡。固然我們力量有限,無從對付一總的困境,但以大德蘭的建院始末做為榜樣,我們可從中獲得鼓勵,勇往直前。總之,我們無論是以閱讀靈修書的心態來面對,或以研究歷史典籍的態度來探討,都會從本書的行文中深受教益。本文作者關永中,香港中文大學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神學、哲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郎尼根的認知理論》、《神話與時間》等書。為了更懂大德蘭孔令信教授《建院記》不同於大德蘭其他的著作,本書最特別的是大德蘭寫下她創建革新隱修院的努力過程,事實上從教會的革新歷程來說,當時爆發胡格諾戰爭(一五六二年三月一日),這場新教胡格諾派(即喀爾文派)與羅馬公教的對抗延續有三十年之久,不少聖堂遭到破壞;激起大德蘭創建隱修院與更多聖堂的鬥志,讓教友重新恢復信德與愛德,重新回到公教。也就是說大德蘭除了用創建隱院來回應天主的召叫外,更回應了新教徒在當時所造成的裂痕與傷害。《建院記》側寫了十字.若望、安道.耶穌、李帕達等神父的聖德,他們也是幫助大德蘭建立一系列隱院的得力助手,書中雖未詳述她和這些神師們在靈修上深度交流的內容,卻從處理建院的每件瑣事裡,讓世人能看見他們的言行。事在人為,從這些描述中讓我們更可看到大德蘭在神見上主之後,確定是上主命令,就全力以赴一直到完成建院,然後馬上離去的行事風格。《建院記》特別寫下聖女加大利納.卡多納和隱院幾位聖女的故事,無論是在入院前的百般折磨或者入院後的精勤修道,這些聖女都讓大德蘭深深感受到上主是如此深愛與眷顧隱修女們,這根本就是天大的恩寵,所以《建院記》可說是大德蘭為她的好姊妹們、好女兒們寫下的另一本見證與提醒,期許正在修道與未來的隱修女,真正的目標與方向就是一步步走向耶路撒冷、接近耶穌。世間的名利,本來就是魔鬼的誘惑,要克服誘惑戰勝魔鬼,成為天主的真子女,換言之,大德蘭認為要成為天主的真子女,真正要繼承的是耶穌的五傷啊!《建院記》值得一段一段地閱讀,十七座隱院都有各自的故事,大德蘭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囑院長和修女們做好準備,就像在巴斯特日納建院過程中,愛伯琳公主原本呵護備至,可是當親王過世後,失去丈夫的公主,堅持要到隱院修道,卻無法接受《會規》與《會憲》的約束,不能安心修道,反而與隱院格格不入,造成隱修女們與她之間的強烈衝突,傷害了彼此的情誼。大德蘭毅然決然地命人趁著深夜將隱院所有的修女全部撤離,所有的帳目完全交代清楚,讓愛伯琳公主無從下手提告。事後證實了整個風波都是公主自己引爆,責任完全在愛伯琳公主。大德蘭感謝上主允許這個搬離的結果,她更安慰的是修女們能遠離公主的風暴。讀《建院記》再回頭去讀大德蘭的《自傳》、《全德之路》及《靈心城堡》等書,你將會看到的是大德蘭的謙卑與一心嚮往天主而鍥而不捨的身影,及服從至死!只是要問的是大德蘭為何會如此地「服從至死」?答案很可能得向她的言行與書中尋思,祝各位跟隨大德蘭找到回歸天主之路!本文作者孔令信教授,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名人推薦

亞味拉聖若瑟赤足加爾默羅隱修院院長Mother Julia of the Mother of God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關永中教授台灣總修院神師 曾慶導神父加爾默羅會士 陳新偉神父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孔令信教授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張達人醫師

章節目錄

推薦序1天主的奔波者/亞味拉聖若瑟赤足加爾默羅隱修院院長修女Mother Julia of the Mother of God推薦序2 《建院記》中譯代序/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關永中教授推薦序3 行動中的默觀者——聖女大德蘭/曾慶導神父推薦序4 再讀《建院記》/陳新偉神父推薦序5 為了更懂大德蘭/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孔令信教授推薦序6 怎說精神生病了?/張達人醫師正文 序言第一卷 1-19章第二卷 20-27章第三卷 28-31章附錄 譯者的分享一、譯後筆記 二、譯後心語 三、歷史典故 A、聖女大德蘭的不朽聖身 B、痛心的史實英文版導論/柯文諾神父Kieran Kavanaugh O.C.D.
oracle.sql.CLOB@78cb6ea5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