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曼娟一九八五年出版《海水正藍》,隨即席捲華文文壇。此後她持續書寫,用每一部作品銘刻時光與記憶。不論何種體裁,都能展現她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在那些優美細緻、透明晶瑩的文字底下,溫柔與暴烈並存,荒涼與豐盛並生。她從不迴避生命的幽暗與悲傷,卻同時點亮一盞盞溫暖的燈火,照看我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張曼娟官方網站:www.prock.com.tw●張曼娟Facebook:www.facebook.com/pages/zhang-man-juan
作者自序
關於青春,幾個紀事──《青春》新版自序關於《青春》,有幾件事是無法遺忘的。出版這本散文集時,我正好四十歲。對一個四十歲的人,尤其是女人來說,好像沒有資格再談「青春」這兩個字了。而我的作家好友,當時才二十幾歲的張維中和孫梓評,卻強烈建議了這樣的書名。我想,這樣的衝突感,也能表現出某種趣味。青春,是令人永遠緬懷的滋味,更是失去之後,費盡心思想要追尋的珍寶。並且,絕對的不可復得。但也許,青春成為一種印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版本和詮釋,深深烙印在生命底層,我們保留了自己想要擁有的部分,我們變成了現在這樣的人。於是,青春永恆的封存在記憶中,無法刪除,不能取代。書名就這樣被錄用了。一次訪談的機會,遇見了李心潔,談起創作的狂熱與辛苦,有許多共鳴。我知道她拍片之餘,很認真的繪畫,看見她的畫非常喜歡,於是向她邀畫,請她為 《青春》繪製封面與篇章插圖,她幾乎想都沒想就應允了。我們通了一陣子的e-mail,我陸續把整理好的稿子寄給她,而她那時正在拍攝彭順的電影《見鬼》,把自己逼到極限,又再攀登更高的巔峰,她訴說著艱辛與痛苦,而我看見的是堅持和痛快,這女孩一點也不肯放棄。她完成了封面圖,扛著畫和我見面,緩緩解開布套,火燄一樣熊熊燃燒著,飛騰而起的女孩圖像,那樣令人震懾,像是痛苦滋養著快樂,在畫布上盡力綻放開來。這不就是,青春的濃冽氣息?隔年,她因為《見鬼》獲得了第三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那時還是閱讀的年代,出本書也能上電視娛樂新聞,還有《民生報》、《大成報》、《星報》藝文版,報導出版訊息,刊登作家專訪。《青春》出版時,皇冠出版社為我舉辦了「新書發表會」。造型師小葳、小冰為我設計了輕盈的樣貌出席,照片與書訊刊登在報上,小燕姐讀報時看見,於是,一通電話找到了我。那時,她摯愛的彭先生離開了,她剛剛接掌豐華唱片,看見我出版《青春》的訊息,靈光湧現,找我為張清芳填詞,完成了阿芳加盟豐華的第一張專輯唱片:「等待」。專輯中的「深邃與甜蜜」這首歌,入圍了第十四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也使我的創作歷程多了「作詞人」的身分。「青春,是冰做的風鈴。」很多人都喜歡這句話,感覺到美好與惆悵。我不怕青春消逝,也不怕青春遷徙,我的耳中仍時時迴響著清脆悅耳的聲音。誰說,青春喚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