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詹武龍一九七四年生於台北市,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告組,曾經從事廣告文案及行銷企劃工作,對於現代社會的消費文明一直有種小螺絲釘的無力感。三年前參訪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對於無農藥、無肥料的耕作方式深深著迷,雖然從來沒有務農經驗,卻在農業中看到生命的北極星,從此走上務農之路。目前於新竹推廣自然農法,希望能夠結合更多關心農業的消費者及企業,來支持對環境友善的小農,一起守護這塊供養萬物的大地。繪者簡介2005年11月,接觸到秀明自然農法,與黎醫生和惠雯姐學習3年多,後在新竹自理農地半年。2008年7月開始與行天宮刊物合作「童心喜閱」專欄插畫。希望這本書能在大家心中種下愛大地的種子。
作者自序
最自然的對待這本書的主題是不用農藥,也不用肥料的種植方式,但是大部分的篇幅卻是在講人的故事。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作者迷迷糊糊、離題太遠,其實一點也不,因為所有的癥結都在「人心」。我們必須先調整自我中心的價值觀,才能理解無農藥、無肥料的精神,讓人與土地能夠和諧共存。我們一直用動物的角度在看待植物,認為它們會將土裡的養分消耗殆盡,所以需要施肥才能成長。此外,我們認為植物對於疾病和昆蟲一點招架之力都沒有,因此需要消滅或是隔離病蟲害。然而我們這樣的干預方式不僅壓抑了植物的潛能,也讓土地無法恢復原本的活力,更讓農民做得越來越辛苦。只要能跟大自然好好學習,我們就會明白自己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和定位,很多事情大自然會做得比我們好,但也有很多事情是我們能做得比大自然更好,去了解自己該做什麼、不需要做什麼,這是人類目前最重要的功課。所以請把目光從作物身上移到土地和環境吧!有乾淨的土地才會有乾淨的作物,我們只要把環境保護好,環境就會把作物照顧好,而將環境照顧好就是人類應該要做的事情。在人類出現之前,植物、昆蟲和微生物早就共存好久好久了,如果我們可以捨棄先入為主的觀念,仔細去觀察研究它們的生存方式,那我們就能夠學會如何和大自然做好朋友。當我們可以和大自然做朋友時,就會懂得尊重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特質,讓人人都可以發揮與生俱來的潛能。我相信不論是人或是其他生物,都希望能夠活得像自己,模仿別人不只是在扼殺生命,當大家一窩蜂做同樣的事情時,也是在傷害環境。這本書在農法的實務上著墨不多,因為無農藥、無肥料栽培的關鍵是在心法的部分,有些人可以很快領悟,也有些人會很難跨越,因此希望能透過這個故事讓更多人理解這樣的精神。如果能夠對讀者的生活產生啟發而造成好的影響,那就是我最大的願望了。
名人導讀
導讀 一本愛問問題的好書林玫伶(臺北市明德國小校長、兒童文學作家) 書中的主角李明仁因為父母吵架,爸爸「離家出走」,整個寒假因此泡湯,他只好跟著爸爸出走到所謂「全宇宙最荒涼的地方」;整個故事於焉展開。 這個「最荒涼的地方」是大伯的家,位於臺東,一家都是「外星人」,短短的寒假,讓李明仁從少不經事的小子,蛻變成有骨有魂的少年。 整個故事一路鋪陳,亦莊亦諧,筆調流露著新生代的幽默,容易閱讀。更重要的是,全書在作者的用心規劃下,取材廣泛,暗藏著許多值得深思的課題: 伯父的一對子女,男生喜歡當廚師,女生酷愛攀岩,傳統「男外女內」的形象,在這家人的身上該怎樣解讀? 在城裡當老師的媽媽和在鄉下教書的伯母;一個汲汲營營於課業指導,一個抓蟲拔菜養小狗,生活步調大不同,哪一種才是對的呢? 在科學園區上班的白領階級爸爸,令人稱羨,面對無薪假的威脅時,該如何自處?在田裡務農的大伯,為什麼也要讀一大堆書,做一大堆研究?他在堅持些什麼呢? 死亡降臨在奶奶的身上,帶走了爺爺的歡笑;死亡也無預警的落在「小李子」的頭上,幼小的生命才剛開始就瞬間結束。一旦被死亡找上門,就什麼都沒有了嗎? 雜草等於「沒用的草」?菜蟲等於「欺負菜的害蟲」?不施肥果樹就會「挨餓」?不灑農藥收成就會不好嗎? 也許這本書是一本「愛問問題的書」,故事中的李明仁遠離城市的「重口味」,在粗茶淡飯、頂天踩地的生活中,才有機會觀照自己,也才有能力去想、去思考吧! 無疑的,作為一本啟蒙小說,這本書是成功的。 我們可以對照書中兩段描寫李明仁不高興的地方:一開始,李明仁不喜歡到臺東,在爸爸的車上,他賭氣不說話;在大伯的家裡,他討厭沒有速食、飲料和線上遊戲的生活,天天滿肚子牢騷。故事到後段,因為爸爸要賣爺爺留下來的田地,和大伯的關係變得尷尬,李明仁不得不離開臺東,回到原來的家。雖然後來因為爸爸公司有了接單,賣地一事暫緩,但李明仁的心裡卻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在回程中和爸爸衝突的那一幕,描述得格外有張力,將一個青少年想要追尋理想卻手無寸鐵、想要探尋自我卻害怕不認識自己的矛盾,描繪得絲絲入扣,讀起來令人感動,和故事開始的胡鬧相比,格局有了天淵之別。 很明顯的,本書的基調在於崇尚自然,尊重多元,對於上述問題似乎早有定見,不過,寬厚的筆調,也爲不同的價值觀留下可以和平共存的空間,這也許才是真正的尊重吧! 另外,本書在生態、環保、農業上特別有所著墨,相信讀者在看了此書之後,必定會有增廣見聞、拓展視野之效。導讀 宅小孩的奇妙旅程陳惠雯 (五個孩子的媽媽/幸福農莊女主人/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我的幸福農莊》《食在自然》《幸福餐桌》的作者) 這本書,說是作者武龍叔叔和他好友的生活縮影,也不為過吧!原本就是熱愛自然的登山高手,加上實踐自然農耕的經驗,能文能武的武龍叔叔,讓這本書中很多的細節具有真實性。也就是說,它不僅是小說,同時也和你分享了愛自然人的觀點。所以,在書裡,可以看到很多武龍叔叔的身影藏在裡面,猜猜看!他躲在哪裡呢?故事從一個大多數都市孩子熟悉的環境開始。一個在我們身邊常出現的那種「宅小孩」──李明仁,跟隨著負氣出走的爸爸到臺東鄉下的大伯家,展開一趟重新認識大自然,並和其他生命產生交集的奇妙旅程。話題從無薪假到祖先留下來有形無形的遺產。透過爸爸的無薪假,有機會思考為何家人是生命共同體,進而發現「人與自然」也是搭在同一條船上。所謂的「家人」,可能不只是指和你住在一起的人,也包括上一代、上上一代……甚至包括心愛的小狗以及地球上的眾多生命。而透過自然的小生命,也有機會體認到許多大道理。無論是小李子或阿貝,我們都能藉由他們來了解自己的生命;聽伯母訴說人與蟲的關係,也讓我們發現──生命有許多的面向與可能。譬如:學校的自然生命教育課程,用小青蟲取代蠶寶寶的方法,是不是更為實際呢?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社會環境議題,會不會因為個人能力有限,就放棄努力?要怎樣才能讓它付諸具體行動呢?「傾聽與對話」,能不能讓彷彿兩個國度的人變成「同一國」的人呢?此外,它還提供了一些很先進的、很務實的生活反思,譬如:網路,可說是這個世代的父母又愛又怕的工具,也是這個世代的孩子必須理解,並學習去善用,而不被利用的道具;又譬如:在楊桃園裡,大伯和小仁分享許多祕密,其中,楊桃好吃的祕密可是自然農法農夫才有辦法和你分享的獨門知識喔! 不知道你家的餐桌上,會不會發生戰爭呢?如果你很幸運有一個好媽媽,而且她都很認真的煮好三餐,讓你留下美好的記憶,記得看完書後,去對她甜言蜜語一下吧! 當然,故事裡有很多緊張刺激的部分,是讓人無法暫時放下書本的啦!得一口氣讀完才行!小仁無意間發現爸爸的一個祕密,進而得知家族的故事。因此,一家人也有了機會一起認真的討論家庭的未來。最後,得以實現理想的生活─-搬到鄉下住,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就醬?不!內容充實得很吶! 文間,「小仁筆記」更提供很多重要的實用資訊。三不五時,媽媽和姐姐甚至小狗阿貝,還會跑來串門子,哈啦一下,讓人有一種小小偷窺的樂趣……厚!麥擱來亂了!你一定迫不及待想看文本了吧!導讀不重要,內文可以多看個幾遍喔!~~
章節目錄
一、宇宙最荒涼的地方二、外星人一家三、蟲族的女英雄四、漂流宇宙的塑膠袋五、救狗啊六、梧桐梧桐請回答七、地球快爆炸了八、玩game一整天 九、楊桃的志願 十、鳳梨草原十一、老鼠老師十二、舞臺劇裡的拳擊手十三、怒奔的夜精靈十四、餐桌上的戰爭 十五、森林裡的魔獸十六、大人的祕密十七、暴走的山豬十八、我是李明仁十九、尋尋覓覓 0077 773377二十、爸爸的寒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