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 | Fountain新活水 11月號/2023 復刊38期:絕版再來 OOPs! Lost in Editions (out-of-print-works)(中文雜誌) |
出版社 | : | 中華文化總會 |
出版日期 | : | 2023-11-15 |
定價 | : | 230元 |
特價 | : | 9折 207元 |
庫存 | : | |
分類 | : | 中文雜誌>人文文學>人文 |
商品簡介
封面故事絕版再來 OOPs! Lost in Editions (out-of-print-works)
「絕版」即字面之意「不再出版」,隨時光流逝愈為珍稀,消失於市面,消散於世上;「再來」並非要促成那些珍品復活再世,而是借某些慧眼與惜物的心,重新認識你我錯過的美好。
紙張,人類再熟悉不過的媒材之一,曾經象徵了文明的一切偉岸與脆弱,它們重現無數發光的精神又讓無數的精神發光,然而在形而下的物質世界裡,終究難逃飛灰,大半總歸湮滅。
而其中那些熬過時間與命運的,成為大家架上的絕版愛藏,珍貴之處或許因為它們稀有,因為它們有私人故事,也因為我們知道會有那麼一天,它將被潮流拋下。而在眼光完全轉向電子訊號以前,一起再碰觸一次這種種彷彿無理卻如此有情的執迷、耽溺與心中熱狂。
官方網站:www.fountain.org.tw
Facebook:www.facebook.com/fountainofcreativity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fountain.tw
開場白
開場白:我們是否活太久
講一個在陳定山《春申舊聞》裡讀到的故事。陳定山、江小鶼、陳散原、劉成禺四人一起扶乩,江小鶼不信,對乩仙默禱問事,而後執乩盤的陳定山在乩上輸出八個字:「海山有板,此地無板。」陳散原一見,追問江小鶼究竟問了什麼?江小鶼說他想知道自己現在這麼窮,不知將來有否能力將父親的《靈鶼閣叢書》開版重印。陳散原十分震驚,說,這套書是江父(江標)在海山縣做官時所製,雕版一直留在海山,他告訴江小鶼:「這件事恐怕連你也不知道。」陳定山在書裡自陳:「這兩句實在是我胡謅,但為什麼就有這樣的巧合?」
當然此處重點並非玄學的神祕,而是讓我想起很長一段時間裡,所謂一個「版本」並不是一鍵另存新檔或一次修訂記錄這類幾乎比呼吸還輕鬆的小動作,「版」這件事的原身,具有非常鮮明的量體與物質性,這些性質帶來物理上的困難(想想印一頁書就得刻一塊木板!),而所有困難都會帶來不可抗力的渴欲。某次錄音現場。某款封面。錯印的郵票。寂寞的少作。
版既是臨在的證據,版也是不在的抓撓,所以限量殘酷,絕版殘念,製作這次的封面故事「絕版再來」時,編輯部真是拜見了不少限量又絕版的酷東西。設計師蔡南昇收藏各國紙廠出品、超越想像的豪華紙樣;作家與樂評人馬世芳帶來一九九〇年代台大校園一代青年地上地下搞事的各種證據;「閱讀狂媽媽」的早期絕版童書全集,比童話故事本身還夢幻;書店店員呂思盈則專門網羅超過半世紀的農復會推廣手冊(封面上,大大寫著「養豬」)。還有作家李屏瑤的同志運動出版品、攝影師趙豫中類型廣博的攝影集、畫家陳姝里的奇趣地圖、藝術家智海與倪和孜所收藏、文學系譜上的諸般小眾逸品……大家到底是什麼時候偷偷藏了這麼多好東西在家裡?
當然絕版這件事不免也有一些編輯與創作的心事,作家蕭熠、顏訥與陳栢青分別透露了那些讓他們很暈的絕版品,而從書籍與台灣出版現場的角度,傅月庵、葉美瑤與盛浩偉帶來實務現場的觀察,不妨對照本期固定單元「吞一顆文化膠囊」帶來的「志文出版社」,既是絕版的書,也是絕版的時代與絕版的人物。此外特別推薦本期的攝影計畫,請大家務必讀一讀黃煌智文字與影像都極為動人的「血緣」。
其實我的《春申舊聞》、《春申續聞》系列,就是一九七〇年代世界文物出版社的古本,儘管不算珍本孤本,但因書頁已經很脆弱,我長期將它們封存在夾鏈袋裡,這次確認資料時使用的是Kindle電子書。幾天前整理書架時發現,手邊一大半竟然都是絕版書,這句話乍看像是凡爾賽對吧?但其實它只是個邏輯問題:只要你活得夠久,身邊日用多多少少總會有些絕版品。曾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兒問我:「到底怎樣才算活『太』久?」當時我說我真的沒有答案,不過這次,忽憬然有悟⋯⋯會不會就是,書架上絕版書多過新書的那一天?到這裡,我決定不要想下去。暫且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