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 | 緬甸街 第6期:稀豆粉粑粑絲(中文雜誌) |
出版社 | : | Mingalar Par緬甸街 |
出版日期 | : | 2021-01-26 |
定價 | : | 250元 |
特價 | : | 9折 225元 |
庫存 | : | |
分類 | : | 中文雜誌>人文文學>人文 |
商品簡介
「稀豆粉的多變,也許來自於生活的不變。」在群山環繞的緬甸北方,人們用草果、花椒、芝麻、花生,還有多樣的野菜,形塑了緬北料理的豐富。在《舌尖上的中國3》有一集曾介紹到稀豆粉粑粑絲這道料理,裡頭細緻地解說稀豆粉的製作過程,以及稀豆粉對雲南騰衝人生活的意義。其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也覺得很貼近這期刊物我們想從稀豆粉粑粑絲出發,跟大家介紹的「緬甸北方料理」。
「稀豆粉的多變,也許來自於生活的不變。」
雲南地理環境由群山環繞,在緬甸北部也是一樣的。多山的環境也許交通不便,讓早期社會裡聚落之間聯繫、交流困難,但也是因為這樣造就了緬北族群的多樣,人們在平凡的日子裡,像雲南人一樣,不斷賦予稀豆粉以新意,在生活的細微之處尋找新的可能,帶起了多變的飲食文化。
你也許會好奇,這本地方誌不是談緬甸菜嗎?怎麼現在談起了雲南菜?這句話說對也不對,緬甸很大、很大,至少有19個台灣這麼大。緬甸北部接壤中國雲南、泰國、寮國與印度,因為邊境貿易繁盛,以及過去因為戰爭,有大量的中國雲南裔移民落腳、逃難到緬甸。或是更早在10世紀在中國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 「大理國」,其留下來的文化習俗,至今仍深深的影響著緬甸北方的人事時地物。
像是雲南菜常見的草果、花椒、芝麻、花生等調味香料,也同樣常見在緬甸北方各個少數民族的菜餚裡。還有熱愛吃辣的雲南人,就算遷居到了緬甸,舌尖上永遠少不了辣椒這一味。另外,相較於靠海的緬南地區,山產豐富的緬北有著更多樣的野菜料理,食物醃漬的方式也比緬南菜少了點油、多了點鹽。
其他那些更多、令人驚喜的變化,其實都是從平淡生活中長出來的樂趣。
一起來嚐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