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國度:不被記錄的黑戶童年(中文電子書)

書名 美麗國度:不被記錄的黑戶童年(中文電子書)
Beautiful Country: A Memoir
作者 王乾
(Qian Julie Wang)
譯者 楊詠翔
出版社 二十張出版
出版日期 2024-10-30
ISBN 9786267445587
定價 480
特價 7折   336
庫存 購買後即可閱讀
閱讀軟體 TAAZE eBook
檔案格式 ePub
檔案大小 0.11MB
分類 中文電子書>傳記>社會人物

商品簡介

獻給沒有留下任何記錄的童年


★歐巴馬年度選書
★今日秀「與珍娜共讀」選書
★甫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三名
★《紐約時報》《衛報》《出版人週刊》2021年度好書

「我在這裡生的,我一直住在美國!」
爸爸教我說的這句話像咒語。
多年來,我假裝自己與其他美國小孩並無二致,
彷彿人生第一份工作並不是在血汗工廠剪線頭,
我披上謊言並活在其中,直到謊言拒絕合身。

---------------------------------------------------------------------------------

那天,王乾在聯邦法院完成宣誓儀式,正式成為美國公民。獨自走出法院時,她想到,其實自己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成了「美國人」,卻直到現在才獲得認可。

「美國跟大家承諾過的一點也不一樣。
一切聞起來都很怪,看起來也截然不同。
我在想,我們是不是拋下了世上唯一擁有我們同類的地方。」

現為美籍律師的王乾,七歲那年隨父母從中國移民至美國。在中國,王乾是大學老師的女兒,而到了美國紐約,她們一家則成了沒有身分的無證黑戶。

在這個她翻譯為「美麗國度」的地方,她很早就發現生活的艱辛,飢餓、孤獨與恐懼如影隨形。然而,作為孩童的她被保護著,父母才是最直接面對語言與環境全然轉變的人。她眼睜睜見識到父母為了生存,變成他們原先不願成為的那類人:安靜、不多嘴、避免會引發問題的任何情況。

爸爸曾不斷提醒、要她告訴大家:「妳是在這裡生的,一直都住在美國!」只要不斷覆述這個句子,就不會有人敢忽視她,更不會遭到逮捕或遣返。但在當年,恐懼淹沒一切,擁有的只有擔心受怕的心。

然而,如果她跟其他所有正常的美國小孩別無二致,會是什麼感覺?
身為一個真正的美國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 ※ ※ ※ ※

在這個關於移民、家庭、歸屬感與身分追尋的故事中,王乾回望童年的真相,拒絕讓恐懼與謊言占據所有發聲空間。她以童年的自己為視角,時而殘酷、時而幽默地述說作為黑戶的生活經歷、父母為生存而掙扎的模樣,以及對何處為家的迷惘。

長期以來,非法的身分讓王乾只能省略關鍵的真相、埋葬童年的自己,只為尋求安全感與不容質疑的歸屬。但那害怕的小女孩卻在她的影子中住了下來,始終向她提醒自己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在通勤路上,她打開手機備忘錄,一字一句寫下長久不敢記起的移民經驗。本書表面上描寫一段艱難而重大的童年往事,實際上卻是為過去留下記錄,成為生存的證明。

「我擁有了美國夢告訴我應該去追求的一切,但我花了很多時間才認識到真正的成功不來自物質上的富有。我現在所擁抱的美國夢,是真正誠實地面對我自己,並了解我的童年其實深深形塑了我這個人,並且持續引導著我前進。」──王乾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美麗國度:不被記錄的黑戶童年

作者簡介

王乾(Qian Julie Wang)1987年生於中國,七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畢業於耶魯法學院和史瓦斯摩文理學院。曾擔任商業訴訟律師,現為Gottlieb & Wang LLP 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致力於教育、公民權利、身障、歧視等相關案件。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報章媒體。現與丈夫、兩隻搜救犬鹽巴和胡椒居於布魯克林。王乾在2016年正式取得美國公民身分。在此之前,她鮮少對任何人、甚至父母談起作為無證黑戶的過往。本書是王乾的第一本書,書名取名為「美麗國度」,是為了反映諸多外來者對美國這個國家的美好想像,但現實是,不同移民的背景或條件差異可能使遭遇大相逕庭。寫這本書,除了拾起過往,她也嘗試為仍不敢發聲的群體講出心裡話,而過去的經歷不該被遺忘、也不該被視為老生常談。

譯者簡介

楊詠翔師大教育系、台大翻譯碩士學程筆譯組畢。每天都要睡到自然醒、喝手搖杯、大聲聽重金屬音樂的自由譯者。譯有《聽見生命之聲》、《樹木博物館》、《中國的新冷戰》、《創建之道》等多部非虛構著作,以及小說《Dark Souls思辨的假面劇》、《四十我就廢》、《巴別塔學院》(合譯)、《七殺簡史》、《黃色臉孔》。譯作賜教、工作邀約:bernie5125@gmail.com

作者自序

「本書充滿力量且真實。作者筆下的探索,揭示她和她的家人如何被迫在美國夢的巨大裂隙中向前摸索。這是一本清晰有力、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回憶錄。」──郭珍芳(Jean Kwok),《無法翻譯的女孩》(Girl in Translation)作者「這本書關於無證人士在美國成長的經歷讀來讓人難以忘懷,令人心痛、不加矯飾、堅強且勇敢。」──任璧蓮(Gish Jen),《典型的美國人》(Typical American)作者「本書寫作扣人心弦……我深深地被這個陷入黑暗的家庭所展現的愛與韌性給感動,那樣的力量堅定地讓我看見一路延伸乃至美國國界之外的現實。」──希沙姆.馬塔爾(Hisham Matar),普立茲獎得獎自傳《歸來》(The Return)作者「本書沒有對貧窮的感性頌揚,而是以孩童的誠實,向我們呈現了掙扎是如何消磨人的心智,使他們變得偏執且殘酷,將像制度對待他們的方式。作者挑選了一條重要卻未被充分探討的思路主線,即有時候,絕望並不一定導致同理心的出現,更多時候,絕望會讓人變得殘忍且刻薄。作者的人生經歷有太多可預見的凶險之處,會令人不禁想重複閱讀,而她的故事讓讀者也期望,在這個以移民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國家,期許一個更好的未來並為此付出努力並不該違法。」──《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本書不僅讓我們看見,一個家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重新展開生活的經歷……實際上,我們可能讀過了不少移民的故事,但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放大觀看的範疇非常局部而細微。讀這本書就像跟著作者的步伐前行,而非像個無人機那般旁觀……她的故事令人動容,提醒我們僅僅擁有一本美國護照就享有特權是多麼幸運,也提醒我們有許多人為了獲得這份證明文件,每天冒著怎樣的風險生活。」──《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本書是關於一名在紐約中國城長大的無證華裔女孩的成長故事,記載了小小的歡樂時刻、令人心碎的痛苦,以及一個家庭在社會陰影中努力生存的掙扎。這是一個獨特的美國故事,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故事。」──《好管家雜誌》(Good Housekeeping)「本書深刻地見證了一個勇敢而機智的移民孩子的愛、好奇心、膽量與希望。王乾的首本回憶錄透過五感與心靈吸引了讀者,對移民文學乃至童年回憶錄來說都是重要且關鍵的作品。」──《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作者以沉浸式的寫作,闡述非法的身分如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破壞了她的家庭……雖然追逐美國夢的故事無疑老生常談,但她的家庭在面對仇外心理與各種不寬容的對待上未被擊倒,便使她的人生故事在今天讀來更別具意義。這本回憶錄並不簡單,將被視為當代的新經典。」──《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作者動人地闡述了像她家這樣的無證家庭,如何經常被視而不見,他們的經歷又如何被忽視。這本圍繞著許多人與地的回憶錄,將使讀者在讀完最後一頁之後仍在心中回味良久。」──《圖書館週刊》(Library Journal)「作者描述的經驗極其普遍,但很少人能以如此巧妙的文字掌握能力來捕捉這些經驗。本書的寫作簡樸、精煉,有時令人感到沮喪,有時卻幽默十足──這是今年最棒的一本回憶錄。」──美國BookPage書評網

名人導讀

試閱 :過去如何開始我的故事在我出生數十年前就開始了。在我父親最初的記憶中,他當時四歲,一邊蹦蹦跳跳走向鎮上的廣場,一邊用玩具槍射著附近的鳥兒。在這裡,他受到耐人尋味的搖盪身影吸引而停下腳步──他很慢才認出來:兩名男子吊掛在一棵粗壯的樹上。他緩緩接近,推擠過圍繞樹旁成人的膝蓋,在悶熱的夏末空氣中,蚊蚋和蒼蠅蜂擁包圍垂掛的屍體,腐爛血肉的惡臭也淹沒了他的鼻子。他在泥土地上看見一個用血寫成的字:  冤。遭到冤枉。那時是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剛剛爆發,即便是對一個以動盪不安聞名的國家來說,接下來的十年也都會帶來前無古人的混亂。迄今,這場整肅清洗造成的實際死亡人數仍然是個禁忌話題,更糟的是,根本無法估算。───三年後,我七歲的父親目睹他的長兄遭到逮捕。前幾個星期,我那還是青少年的伯伯寫東西批評毛澤東,認為他透過煽動人民反目來操弄無辜的中國人,只為鞏固自身的權力。我伯伯還滿心天真,英雄般愚蠢地在文章簽上他的名字,並到處分發。所以他再也沒辦法從中學畢業了,只能在牢牆後方挨餓和飽受折磨。從那時起,我父親的童年就全都花在眼睜睜見證他的父母遭到公開批鬥,同時還要忍受自己在學校受到的種種羞辱:他每天早上都被迫站在教室最前頭,老師和同學一邊斥責他和他「反動」的家庭。在學校外,成人和小孩也沒有兩樣,用石塊、鵝卵石、狗屎丟他,他祖父的榮耀已不復見──當年他長袖善舞地協商及談判,可是想辦法保住了村莊,不受日本人占領的姦淫和劫掠染指;來到王家院落託他父親寫書法的訪客也不再出現。從那時起,就只剩他母親瘀青的臉,還有他父親沉默又節制的眼淚,紅衛兵衝進來洗劫他們早已殘破不堪的家園時,他的四個姊姊只能尖叫。我父母人生的開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展開。我媽的痛苦,則是身為一個女兒,並且生在一個和政府糾纏不清的家族中,無論她父親權力多大,都不夠保護她免於她生活時代下的騷亂及性別歧視。她在距離我父親家數百公里遠的地方長大,而他們遭受的苦難,既看似相同,卻又彷彿天差地別。半個世紀以及移民到世界的另一頭之後,我得靠著心理諮商緩慢又艱難的揭露,才了解創傷的線頭已經織入了我的家庭,還有我童年的每一層肌理之中。 ───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我拿著一紙太快就要到期的簽證,抵達甘迺迪國際機場。五天前,我剛滿七歲,和我父親開始他日日與恥辱搏鬥的年紀相同。接下來五年,我父母和我會在紐約市鬼鬼祟祟的陰影下度過,努力熬過飢餓帶來的痛苦並為卑微的工作付出勞力,沒有半點權利、沒辦法獲得醫療照護、也沒有得到合法地位的一絲希望。中國人在口語上會把這種未正式獲取身分登記的狀態叫作「黑」:身在黑暗中、遭到排除在外。而情況就是這麼貼切,因為我們在那些年間都是受到黑暗籠罩,同時和希望及尊嚴搏鬥著。記憶是個變幻莫測的東西,但是除了姓名和能夠辨識出身分的特定細節(我出於對他人隱私的尊重而改動了)之外,我已盡力真實且詳盡地記錄下我們家沒有留下任何記錄的那些年了。話雖如此,我依然相當遺憾無法還我父親的童年一個公道,因為那段時光已經受到我永遠都無從理解的極大絕望摧殘得坑坑巴巴、千瘡百孔。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撰寫本書的計畫一直以來都深埋在我心中,但從一個更廣泛的角度而言,我應該要感謝的其實是二○一六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我念大學時,第一次可笑地嘗試完成這個計畫,想把這寫成虛構小說,卻不懂根本就不可能從一個還在潰爛的傷口中找到敘事的觀點。我從對自己而言徹頭徹尾格格不入的耶魯法學院畢業之後,替一名聯邦上訴法官擔任助理,而她在我心中注入了對於正義堅定不移的信心,遠遠超越我最深也最理想的希望。擔任法官助理的那一年,我看著歐巴馬政府大玩兩面手法,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邊支持暫緩遣返所謂的「追夢人」(Dreamers,即孩提時期非法抵達美國的移民),但核發驅逐令的比例卻又攀上前所未有的新高。等到移民的案子來到我們的上訴法院時,我的法官時常沒有什麼使得上力的地方。二○一六年五月,此時距離我第一次踏上紐約市的土地,隔沒幾天就滿八千天了──這裡是我的心和靈魂唯一稱為家的地方,而我也終於成為了美國公民。我這趟成為公民的旅程,一直到終點前都還十分艱辛:我走經曼哈頓下城,前往聯邦法院宣誓的途中,伴著我的是傾盆大雨。我沒有邀請任何賓客,甚至連我父母也沒有邀請。大雨並不礙事,我在愉悅的孤寂中如魚得水,臉龐泡在雨水和開心的淚水中。儀式結束時,預錄影片上的歐巴馬總統歡迎我成為「美國同胞」,而我這時驚覺,即便我幾十年前就已經成了美國人,先前卻從未受到正式認可。六個月後,我在陰鬱如出殯般的紐約醒來,為這個國家哀悼──他們竟選擇投給一個政策主打排外及不包容的總統。就是在這時,我找到了我的敘事聲音。羞恥和自我懷疑顯而易見,我把這個計畫的初次嘗試成果給扔掉,重新將手指放上鍵盤再來過。我是為了我自己和我的家人記下這些故事的,更是為了我的伯伯,我們那個無名英雄。我撰寫這本書,也是為了美國人和世界各地的移民。一個移民的心碎,和另一個移民的,從來不會相去太遠。話雖如此,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故事,最重要的仍是為了這個國家遭到遺忘的孩子們:無論過去或現在,他們在恐懼和孤寂之下長大,並且深信自身的存在是錯誤的,他們本身也是非法的。我這一路上都不可思議的幸運。但我依然夢想著有朝一日,受到認可、被當作人對待,並不需要好運──到了那時,這將是種權利,而非特權。而我也盼望著有那麼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再會有理由害怕踏出陰影。在我家身處黑暗、不見天日的那些年間,只要事情變得非常糟糕,我都會大聲說出我的夢想:那就是,等我長大以後,我會寫下我們的故事,這樣其他跟我們一樣的人,就會知道他們並不是孤身一人,且他們也能順利存活下來。當時,我母親總是會接著提醒我,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靠著妳的寫作啊,乾乾,妳將無所不能。有朝一日,妳不會再餓肚子。有朝一日,妳會擁有一切的。願那充滿韌性的希望,能夠照亮前路。(摘自:《美麗國度》,〈過去如何開始〉)

名人推薦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馬尼尼為|作家、畫家許菁芳|作家劉 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顧玉玲|台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副教授──動容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歐巴馬年度選書★今日秀「與珍娜共讀」選書★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年度選書★《紐約時報》年度選書★《出版人週刊》年度選書★《衛報》年度選書★《新聞週刊》年度選書★《好管家雜誌》年度選書★「SheReads」網站年度選書

章節目錄

過去如何開始 0║家 1║上升 2║跳舞和影子 3║B型 4║美麗國度 5║絲 6║母語人士 7║餃子 8║壽司 9║燈火 10║且林士果 11║頭髮 12║血拼日 13║麥當勞 14║過夜 15║活板門 16║腳踏實地 17║愛阿姨 18║常態 19║瑪麗蓮 20║塗鴉 21║茱莉 22║醫院 23║媽媽們 24║手術 25║資優 26║畢業 27║電子雞 28║團體 29║離去 30║回家 未來從何展開 致謝
oracle.sql.CLOB@6a916e59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