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與哲學(中文電子書)

書名 尼采與哲學(中文電子書)
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
作者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
譯者 王紹中
編者 湯宗勳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6-08
ISBN 9789571390284
定價 650
特價 7折   455
庫存 購買後即可閱讀
閱讀軟體 TAAZE eBook
檔案格式 PDF
檔案大小 6.38MB
分類 中文電子書>哲學宗教>西方哲學

商品簡介

法國當代重量級思想大師——德勒茲作品
《尼采與哲學》全新繁體中文譯本面市

德勒茲:「(尼采)樹立起一幅思想的嶄新形象,將思想從輾壓它的重擔中釋放出來。」


尼采的思想對於現當代哲學具有深遠影響,其曾提出「權力意志」、「永恆回歸」、「上帝已死」、「超人」、「主人—奴隸道德說」等諸多概念,並對過往的哲學理論提出反思,不僅大大影響了歐陸哲學中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及後結構主義之發展,其影響力也擴及心理學、文學及文化藝術領域,賦予後代的哲思與思想家嶄新形象。

德勒茲(Gilles Deleuze)作為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思想理論家之一,其著述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即為他針對左右現代哲學發展的哲學家之詮釋與爬梳,他在《尼采》(Nietzsche)這本小書中為一窺尼采的思想面貌立下基礎,而在1962年針對尼釆哲學所撰寫的《尼采與哲學》(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這本專著中,德勒茲對尼釆哲學進行更深度及全面的探討,除領略尼采哲學的精髓外,更可識見他富含創見的思想切面,亦為了解德勒茲思想、乃至於現代歐陸哲學發展的重要取徑。

《尼采與哲學》不單是對尼采的思想進行嚴謹系統的闡述,同時還糅入了德勒茲富含創見和想像力的解釋;德勒茲後來的許多創見,包括事件、差異、重複、生成、時間性在內的核心概念,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最初的萌芽。

面對尼采這樣一位滿懷激情、思想深邃而且最終瘋狂的哲學家,要理解他到底說了什麼,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詮釋尼采,取決於如何閱讀他的作品,德勒茲在《尼采與哲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極其精彩的範例。本書不但可以作為窺尼采思想精髓的透鏡,也是深入瞭解德勒茲乃至後現代哲學的橋樑。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尼采與哲學

作者簡介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思想理論家之一。自六○年代起的一系列哲學著述,對後世的哲學、文學、政治、精神分析、電影及美學等研究領域有深遠的影響,研究範疇擴及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後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m)及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德勒茲從研究哲學史上的哲學家入手,探討其哲學,並由此發展自己的哲學概念。著有:《尼采與哲學》(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 1962)、《康德的批判哲學》(La philosophie critique de Kant, 1963)、《差異與重複》(Différence et répétition,1968)、《意義的邏輯》(Logique du sens,1969)、《傅柯》(Foucault, 1986)等作品。後來更與精神分析家瓜達希(Félix Guattari)合作著述,計有《反伊底帕斯—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L’Anti-Œdipe – Capitalisme etschizophrénie, 1972)、《千高原—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之二》(Mille Plateaux – 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 2, 1980)等。其中《差異與重複》一書被許多學者公認為德勒茲的傑作,並使法國哲學巨擘傅柯(Michel Foucault)宣稱:「未來將是德勒茲的世紀。」審訂簡介李櫻蕊: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哲學系博士,現任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美學、藝術哲學、現象學、法國當代哲學。

譯者簡介

王紹中人生走了一圈,想簡單活,做簡單事,於是回到思想,開始翻譯。從勿留一句不解之言的高度,面對著無止盡的事,行到所能之處。台大社研所理論組畢業,相關譯作包括皮亞傑(Jean Piaget)《結構主義》(Le Structuralisme)、傅柯(Michel Foucault)《臨床的誕生》(Naissance De La Clinique)、《監視與懲罰》(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德勒茲(Gilles Deleuze)《尼釆》(Nietzsche)等。

章節目錄

【第一章悲劇】1. 系譜之概念2. 意義3. 意志之哲學4. 反對辯證法5. 希臘悲劇之問題6. 尼采之演變7. 戴奧尼索斯與基督8. 悲劇之本質9. 存在之問題10. 存在與無罪11. 擲骰子12. 對永恆回歸的結論13. 尼采之象徵主義14. 尼采與馬拉美15. 悲劇思想16. 試金石【第二章主動與反動】1. 身體2. 力之區別3. 量與質4. 尼采與科學5. 永恆回歸的第一個面向:作為宇宙學及物理學方面的學理6. 權力意志是什麼?7. 尼采的用語8. 起源與顛倒形象9. 力的衡量問題10. 階層11. 權力意志及權力感受12. 力之反動—生成13. 意義與價值之兩面性14. 永恆回歸之第二面向:作為倫理的及選擇的思想15. 永恆回歸的問題【第三章 批判】1. 人的科學之改造2. 尼采的問句3. 尼采之方法4. 反對前輩5. 反對悲觀主義及反對叔本華6. 為意志哲學所樹立的原理7. 「道德系譜學」計畫8. 尼采與康德:從原理的觀點來看9. 批判之實現10. 尼采與康德:從結論的觀點來看11. 真理之概念12. 知識、道德及宗教13. 思想與生命14. 藝術15. 思想之新形象【第四章從怨恨到愧疚】1. 反動與怨恨2. 怨恨之原理3. 怨恨之類型學4. 怨恨之特性5. 他好嗎?他壞嗎?6. 謬誤推論7. 怨恨之發展:猶太教士8. 愧疚與內在性9. 痛苦之問題10. 愧疚之發展:基督教士11. 從前歷史的觀點看文化12. 從後歷史的觀點看文化13. 從歷史的觀點看文化14. 愧疚、責任、有罪15. 禁慾理想及宗教本質16. 反動力之勝利【第五章超人:反對辯證法】1. 虛無主義2. 憐憫之分析3. 神死了4. 反黑格爾主義5. 辯證法之變貌6. 尼采與辯證法7. 高等人的理論8. 人本質上是「反動的」嗎?9. 虛無主義與蛻變:焦點10. 肯定與否定11. 肯定之意義12. 雙重肯定:雅莉安13. 戴奧尼索斯與查拉圖斯特拉【結語】
oracle.sql.CLOB@15188c41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