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麗娟產業作家。《產業人物Wa-People》主筆。歷經二十年科技媒體工作後,她於2008年創立宏津數位科技。宏,感念「宏」碁第三波培育媒體人的責任心與道德感。津,立志於傳播「津」津有味的產業與人物故事。她率領宏津打造媒體平台《產業人物Wa-People》,以新聞網站《產業人物Wa-People》 https://wa-people.com/YouTube、Podcast https://www.youtube.com/@wa-people1707雜誌、傳記,分享精彩的產業人物故事及產業動態。她相信,如果年輕人可以更認識自己與產業,一定能更幸福!作者群:王麗娟、羅逸軒、鄭?君、陳玉鳳、黃達人、沈勤譽、魏茂國攝影群:古榮豐、李慧臻、蔡鴻謀、劉國泰、陳宇祥
名人導讀
《發行人語》關鍵少數 Find Your People臺灣和台灣,有什麼不同?我發現「臺」字,上吉下至,甚好甚好!回顧2023年,臺灣人均GDP為3萬2,327美元(約新台幣105萬元),擁有自由民主、鼓勵創新、成功的半導體產業、全球矚目的三大科學園區及科技產業,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強調,如今臺灣正透過強化科技外交、並以「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推動方案」,邁向「人工智慧之島」。張忠謀自傳下冊出版了,書中談到1976年,他還在德州儀器(TI)事業高原時期,受邀來臺灣參加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並發表演講,這是他與臺灣關係的真正開始。十年後,1985年張忠謀來到臺灣,接任工研院(ITRI)第三任院長。張忠謀說,他是被當時的工研院董事長徐賢修找到臺灣來的。回顧臺灣1970~1980這十年,大家應該能夠體會,當時臺灣在國際舞台上缺乏一席之地,緊張侷促的感覺。那時候,臺灣的產業輪廓是加工出口區,以及外商的裝配廠。從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1979年被美國宣布斷交,臺灣人民對未來感到憂慮,甚至有人決定移民海外。臺灣政府思考著,應該如何推動產業升級,並提升人民的生活。「找人幫忙!找對的人,幫忙!」臺灣政府找來潘文淵、施敏、虞華年等人擔任顧問,由潘文淵擔任電子技術顧問委員會(簡稱TAC)召集人,臺灣不會忘記潘文淵先生的恩情,他沒有拿過臺灣一毛錢薪水,卻為臺灣盡心盡力,寫了第一份發展IC產業的計畫書,並悉心照料前往美國學習技術的年輕人。期間,還不到三十歲的胡定華,跳出來毛遂自薦說,我來擔任管理計畫推動的人吧!-- 續下頁 --工研院團隊展現驚人的執行力,1976年,工研院派出年輕團隊到美國學習半導體技術,隔年,他們回國後,全國第一座積體電路示範工廠就蓋好了。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工研院前院長暨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史欽泰回憶說,「胡定華堅持,這座示範工廠要能夠真正做到小規模量產,每星期生產四千片,因此培養了許多生產製造、行銷及管理人才。」雖然1979年,臺灣與美國斷交使得全民人心惶惶,但就在這一年,工研院將積體電路技術移轉民間,協助聯電(UMC)開始建廠。1980年,有三件重要大事,包括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聯電創立;吳重雨自交大電子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成為交大副教授,在走廊上擺上電腦,打造了臺灣第一個研究IC設計的實驗室;同一年年底,新竹科學園區,完工開幕。孫運璿1969年接任經濟部長、1978年升任行政院長,從找人幫忙擬定IC產業發展計畫、派人出國學習技術、協調通過預算,到鼓舞團隊「只准成功、不許失敗」,是臺灣發展IC計畫的精神領袖!接著,他又想辦法讓部屬找有經驗的人,幫忙推動商業化,這才來到了1985年張忠謀接任工研院院長、1987年成立台積電(TSMC)。經濟部與國科會的緊密合作,是臺灣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關鍵。1980年竹科成立、1996年南科動土、2003年中科開放廠商進駐,彷彿產業搖籃。三個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現在已成全世界想學習仿效的目標,並持續精進。首位亞裔奧斯卡影后楊紫瓊,2024年5月獲頒象徵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獎章」,肯定她豐富了美國文化。楊紫瓊2023年給哈佛法學院畢業生三個建議"Stay Loose, Know your limits, Find your people",強調面對挫折保持從容不慌亂、只有自己能限制自己、以及找人同夥,深深觸動了我。臺灣,全球邦交國只有十幾個,但卻是許多國家的重要夥伴,沒有人能阻止我們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誰會拒絕真誠熱情、一身本事、又懂得尊重互惠的好朋友呢?誰能忽視無私胸懷,能夠啟動多大的影響力呢?臺灣加油!-- 《產業人物Wa-People》主筆王麗娟
章節目錄
發行人語4 王麗娟關鍵少數 Find Your People封面故事6 吳重雨無私胸懷培養國際頂尖人才打造臺灣奇蹟26 黃振昇持續精進、嚴師出高徒27 鄭國興尊稱吳重雨「臺灣的Mr. Chip」28 柯明道吳重雨校長:師祖輩的開創者!29 邱進峯武功灌頂CIC,支持臺灣向前跑30 陳志成洞察趨勢、解決問題31 姜信欽從科研邁向商用市場人物特寫32 葉均蔚 高熵合金之父科學影響力獲國際矚目38 劉文雄 創新突破、永續傳承工研院蛻變躍升42 楊振通迎接能源轉型重電機產業前景看好46 張陸滿廠務科技先鋒獲頒終身特殊貢獻獎產業政策50 吳誠文科技外交、推動生態系建設臺灣「人工智慧之島」綠能永續56 賴杉桂 布局四大支柱推動ESG全方位永續方案企業社會責任60 余定陸 從科學到科普布局全方位人才培育特別專題64 王麗娟 緬懷半導體一代宗師 施敏院士70 李義明 追思施敏院士 半導體聖經第四版的背後故事76 王蒞君 銘記感謝施敏院士的啟發與鼓勵焦點企業80 益華Cadence AI驅動創新高算力競賽變得更聰明84 印能科技 先進封裝高手現身!解製程挑戰獲全球客戶肯定88 台灣光罩 聚焦三大核心蓄勢展現成長動能92 經寶精密 AI狂飆、航太回神增資擴產迎商機96 亞果生醫 十年磨出好幾把寶劍再生醫學、三類醫材大放異彩100 新代集團 邁向30週年新代集團 領航製造升級104 崇越科技 把整座晶圓廠搬來展!全方位半導體供應鏈之秘公協會108 中華企經會 凝鍊經營管理智慧 六十年的創新與榮耀基金會 112 遠哲基金會 三十年不間斷培養科學人才,故事滿行囊焦點新聞 & 編輯中心116 焦點新聞120《產業人物Wa-People》編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