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黑熊學院 Kuma Academy以推廣「全民防衛」為宗旨的組織,彙集各領域專業講師,如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顧問、第一線EMT、戰略專家、資訊作戰研究專家、民防避難規畫、運動員等,提供一般民眾所需的民防知識與訓練。黑熊學院的創設目標,是讓台灣人具備基本的敵我意識、思辨能力與心防認知,讓一般民眾無論是面對戰爭或災害的侵襲,都能自我保護、守護他人,進而保衛家園。黑熊學院深信,戰爭不是少數人的事,保衛台灣是每個台灣人的事。積極做好防衛準備,才是維持和平最好的策略。關注黑熊學院:https://kuma-academy.org/
作者自序
序|面對未知與不測,我們需要知識與行動何澄輝(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兼首席顧問)現實的世界與社會充滿風險,人人都希望不要遭受風險發生的後果。然而,面對危險導致損失的可能性,無視、輕忽、逃避、否認它發生的可能,甚至面對相關議題時惶恐不安或置若罔聞,都不能解決、也無法避免事態的發生。認真理解現況,針對可能的挑戰積極準備,謹慎應對,這是面對風險管控的基本認知,同時也是應有的積極態度。近年來,世界局勢並不太平,衝突與動盪頻繁突發,加劇了人們的不安。2021年5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文章,將台灣列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凸顯了身在此處的我們,其實正面臨著真實又迫切的地緣政治風險與危機。但弔詭的是,因為動亂與戰火並未直接波及台灣本土,台灣社會反而處於安逸的幻覺當中,提出警示的人,則因為各種理由,被視為不討喜的烏鴉,遭人嫌惡物議。這些危機與風險,並不是直到衝突爆發、無可挽回的階段才會開始影響我們。面臨嚴峻的威脅,此時此刻,人們必須開始重新規劃、配置資源,加強對於危害發生的預警機制,同時做好緊急事態的處置計劃與演練。同時,為了避免誤判,還必須時時評估、驗證自身的準備方案是否可行或有否遺漏。直面危機事態的可能,加強應變的反應速度與能力,才是實際且唯一的避害之道。隨著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推陳出新,社會大眾獲得資訊的管道、數量和速度也越來越多元豐富。但我們認為,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才更應該有一套以台灣為主體、提綱挈領的應變指南,幫助大家整理各種紛亂複雜的資訊,正確認知我們自身的處境,從而應對風險、迎接挑戰,思考該如何開始行動。這套手冊,不是應對這些狀況的終點,而是開始認知並且起身行動的起點,是提示,是參考,當然也是共同關心者積極作為的連結與基礎。我們不確定前景是否總是晦暗陰鬱,會不會是我們過於杞人憂天?但近期世界各地所爆發的地緣政治衝突與危機,一再向我們表明:人們在大難將至之前,如果無視又諱疾忌醫,必然遭致橫禍與難以收拾的危害。未雨綢繆的故智,早被許多人視為刺耳的陳腐異音,刻意被忽視遺忘。但正因如此,才應該要認真看待災害、衝突與戰爭威脅的危害,並積極準備。畢竟唯有備戰,才能止戰!識別威脅與挑戰是一種認知能力,而希冀我們所珍愛的自身、家人、夥伴,甚至生活方式不被威脅危害,則是一種信仰與價值觀。那些早已內化成為我們自我認同的自由、身分,以及各種民主社會之間共享的普世價值,值得我們起身捍衛,也應該由我們一起守護。透過「知」與「行」,認知與實踐的合一,是我們面對未知不測的嚴峻挑戰,最好也最義無反顧的策略與責任。////////////////////////
序|戰爭與屈辱的選擇沈伯洋(黑熊學院共同創辦人兼榮譽院長)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邱吉爾邱吉爾這句話,是因為當年英國首相張伯倫,決定要用「理性、務實」的妥協,解決與希特勒之間的關係。然而,事後證明,希特勒的貪婪是沒有極限的。中國也是一樣。中國對台侵略的最終目標,是在花費極少的兵力下,讓台灣自己投降。而這個投降有一個形式,叫做「和平協議」。中國在1951年與西藏簽了和平協議,1959年進入西藏鎮壓;香港被承諾50年不變,結果是香港國安法的制訂與血腥鎮壓;烏克蘭在1995年因為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放棄了核武,結果2014年克里米亞被併吞;之後的明斯克和平協議等看似解決了衝突,最後面臨的是2022俄羅斯宣稱和平協議作廢,並全面進攻烏克蘭。獨裁者的保證,在歷史上並沒有意義。和平協議的本質就是「侵略協議」。你越軟弱,他越願意吃掉你。台灣生存的唯一條件,就是自立自強。國外的幫助是一種期待,但如果沒有堅強的抵抗意志,盟友的幫忙都會失去意義。我們黑熊學院之所以會被中國制裁,不是因為我們在教避難生存的方式,不是因為我們有急救相關的課程,也不是因為我們有軍事普及、認知作戰的教學。而是因為我們不斷地在提醒台灣社會大眾,敵我意識的重要性。中國最懼怕的,是一群信仰民主、捍衛海島的人們。中國害怕的是鬥志,害怕的是與「一個中國」完全衝突的信念,害怕的是為了守護自由而堅忍不拔的心智。因為這些都會讓中國的「侵略協議」無法得逞。戰爭是意志的較量。而我相信台灣的意志不會輸。我們民主前輩的經驗重量不會輸、我們土地之神的守護不會輸,我們高尚與自由的靈魂不會輸。政府能做的,就是讓國軍做好戰備,並與國際接軌;民防能做的,就是學習現代的技能,撐住戰場的後方;一般人民能做的,就是確保堅強的意志,努力生活。聽起來做台灣人很辛苦,但是,只要我們意志堅定,不管過幾個世代,台灣永遠都會在。
章節目錄
序|面對未知與不測,我們需要知識與行動/何澄輝 序|戰爭與屈辱的選擇/沈伯洋【韌性篇】第一章 重新理解「戰爭」這回事壹、戰爭是什麼?貳、為什麼台灣要正視戰爭?一、為什麼「不」?戰爭不會降臨我頭上?二、守護自己三、保衛和平秩序參、 建立「抵抗的意志」和「自助互助的能力」第二章 用小知識戳破中國軍事謠言壹、戰爭的發展、類型和組成貳、快拆十大攻台謠言一、彈洗台灣?二、巡弋飛彈與長程火箭彈轟垮台灣?三、貨櫃搖身一變飛彈船?四、天降奇兵斬首政經中樞?五、快打部隊乘直升機奇襲斬首?六、用民航機載兵突襲?七、無人機淹掉台灣防禦?八、萬船載百萬軍隊攻台?九、航空母艦直攻台灣東部?十、團團圍住,鎖死台灣?參、台灣怎樣撐、怎麼守一、台灣目前的戰備人力規劃二、台灣的民防狀況第三章 已經開打的隱形戰爭:灰色地帶作戰壹、什麼叫做「灰色地帶作戰」?一、海事衝突二、空中衝突三、灰色地帶作戰如何能夠「有效」貳、解放軍的「三戰」策略一、菲律賓版「九二共識」二、金門查緝走私船事件第四章 中國對台輿論戰壹、「輿論戰」的發動一、輿論戰的組織與代理人二、文化與宮廟宗教統戰:媽祖信仰的工具化貳、輿論戰的手法參、輿論戰的進攻對象與效果一、輿論戰的目標對象二、輿論戰的攻擊管道與效果肆、對抗輿論戰一、不讀不傳就萬無一失?二、在資訊世界裡如何保護自己?伍、OSINT 公開情報蒐集、Fact Check陸、結語-「心防」的重要性:成為捍衛家園的重要後備員附錄:近未來戰爭的樣貌與烏克蘭經驗壹、近未來戰爭的樣貌:AI貳、近未來戰爭的樣貌:無人載具【應變篇】第一章 避難規劃與準備壹、盤點戰災情境一、我是誰?二、我在哪?該不該移動?該準備哪些物資?三、戰時情境(一)個人衛生(二)居家避難(三)移動避難四、移動避難的注意事項(一)遭遇危險1. 遭遇武裝單位(1) 遭遇軍隊(2) 遭遇戰鬥2. 空襲警報與爆炸武器(1) 空襲警報(2) 爆炸武器3. 遭遇攻擊貳、避難以外的行動一、我還可以做什麼?二、可能遇到哪些事?(一)政治活動(二)資訊滲透(三)恐怖攻擊(四)遭遇軍隊(五)撿到武器三、絕對不要做的事(一)跑進深山(二)傳播心戰謠言(三)私組民兵(四)過度冒險(五)破壞社會秩序第二章 基礎救護壹、安全至上貳、你我都可以是「第一反應員」參、傷病判斷一、檢傷分類二、傷患搬運三、常見環境急症肆、簡易創傷處置一、常備藥品與敷料二、簡易創傷處置(一)水泡、擦傷、割傷(二)穿刺傷(三)壓砸傷(四)骨折三、大量失血(一)止血的重要性(二)止血法1. 加壓止血法2. 止血帶止血法3. 填塞式止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