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謝金河 台灣最受歡迎的財經專家之一。 1959年生於台灣雲林西螺。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企業管理學士。長期高度關注全球產業發展和財經政策,犀利洞悉台灣與世界情勢。現為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今周刊》董事長、《財訊》社長兼發行人、財金文化董事長及〈數字台灣〉節目主持人。 跑山資歷近30年。身為「台北捷兔俱樂部」成員,常與熱愛跑步和大自然的會員們,相約在週末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一邊跑步,一邊愛護台灣山林並發現寶島之美。活動的範圍由台北的陽明山,延伸至全台各地。 著有《老謝看世界》、《老謝的財富報告》、《變調的中國夢》等財經專業書籍,以及暢談寶島美好山林及飲食生活之作《老謝的台灣紀行》。
作者自序
上層建築與國家經濟命運二〇二三年十二月,我在媒體上看到兩篇影響趨勢的重要新聞。一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畫了一條紅線:「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不是朋友。」她提醒眾多美國科技領導人,不該為了營收忘記國家安全,甚至警告輝達(Nvidia)不能為了中國市場不斷降規和繞道。若是不聽勸阻,美國商務部很快就會採取行動。雷蒙多的談話,逼得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努力尋求分散風險之道。那陣子,他從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奔波到越南,就是在尋找更多元的管道。不過,黃仁勳仍堅定表示,輝達會特別為中國設計合規晶片,也會跟美國商務部談判,想辦法在雷蒙多畫定的紅線內,為中國製造不具巨大殺傷力的晶片。另一篇影響趨勢的新聞是,即將接替李顯龍成為新加坡領導人的副總理黃循財,在訪問北京時堅定表示,新加坡對中國投資維持積極態度,房地產投資也將加碼。這位當時候任的新加坡總理甚至提出一個關鍵看法:「不要押注中國衰弱!」新加坡向來親中,一直看好中國的未來,會出現這樣的看法在意料之中。不過,我倒是想起二〇一八年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為台灣企業領導人開設的高階班,當時邀請了新加坡大學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亞洲競爭力研究所(Asia Competitiveness Institute)陳企業所長來授課。那天上午由我授課,下午則由陳企業負責。一整天下來,學員們議論紛紛,因為我跟陳企業的看法完全不同。當時陳企業認為,中國經濟日正當中,即將主宰全世界,我卻抱持著相反的觀點。時隔五年多又聽到黃循財這句話,證實新加坡的親中觀點始終如一。二〇一八年,中國經濟確實仍處在「厲害了我的國」狀態,但當年已是最高點。六年來,中國經濟逐漸反轉,呈現出巨大頹勢。這種轉折讓我想起馬克思主義(Marxism)的理論框架: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是指當代社會的生產方式,上層建築是指文化、制度與權力。簡而言之就是,上層建築往往是影響國家經濟命運的重要關鍵。國家體制決定經濟命運二〇一五年,我曾帶團造訪俄羅斯;二〇一七年前往古巴,隔年完成北韓之旅。走訪這三個國家之後,我的最大心得是:國家體制決定了經濟命運。在雷根(Ronald Reagan)時代,美國與蘇聯是主導世界的雙強,兩國冷戰更是一九八〇年代的主軸。如今,在普丁(Vladimir Putin)超過二十年的極權統治下,俄羅斯經濟實力明顯轉弱。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總量將近二十七兆美元,經濟規模世界第一;俄羅斯卻只有兩兆出頭,經濟規模更已跌到第十一名。二〇二二年,普丁出兵烏克蘭,原本打算三天攻下全境,結果卻深陷泥淖。戰爭直至二〇二四年仍不見終點,變成一場沒有目標的長期消耗戰。在極權獨裁架構下,整個俄羅斯只能且戰且走。一旦能源價格往下掉,俄羅斯的經濟恐怕更吃力。當年造訪古巴時,我們的導遊是華人,雖然說著不太流利的華語,卻說了一句讓我忘不了的話:「全世界有那麼多國家,我的祖先偏偏選擇移民古巴。」這句話透露了當地人民的深深無奈。古巴人口一千一百六十萬,全國經濟總量一千零七十億美元,對照台灣二千三百六十萬人的七千七百八十七億美元,確實不盡理想。從一九六〇年起,古巴就是美國經濟制裁的國家,眾多物資遭到禁運。我在哈瓦那機場看到古巴人從墨西哥運回馬桶、冰箱等民生物資的罕見奇景,連當地機場的馬桶蓋也被偷個精光。極權統治加上美國制裁,迄今六十多年了,古巴經濟依然見不到明天。二〇一八年,我們從中國丹東越過鴨綠江前往平壤。一進入北韓境內,手機只剩照相功能,沿途所見盡是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的塑像。北韓導遊談到「偉大領導人」時,更會不自覺地感動掉眼;在平壤參觀化妝品工廠時,不是介紹產品有多好,而是暢談金正恩嘉言錄,還特別陳列金正恩參觀工廠時坐過的椅子。北韓人口兩千五百九十萬人,比台灣稍微多一些,經濟總量卻只有三百二十億美元,幾乎是個與世隔絕的國度。外界對北韓的鮮明印象就是金正恩和飛彈試射,其實當地街頭乾淨、人民純樸,但只要政治體制不改,北韓的命運就不易改變。從這三個社會主義國家回頭看看中國,經歷了江澤民與胡錦濤二十年最極致的資本主義「摸石過河」,經濟總量大幅提升。然而,走過快速奔馳的三十多年,習近平又把中國帶回極權專制的道路上。如今,雷蒙多強調「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不是朋友」,已為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從俄烏戰爭開始,中國結合俄羅斯、伊朗和北韓,力挺攻擊以色列的組織哈瑪斯(Hamas),又結合親哈瑪斯的黎巴嫩真主黨,儼然成了邪惡軸心。美中從貿易戰、金融戰到科技戰不斷升級,中國的壓力只會越來越重,未來發展的關鍵就在習近平掌控的國家體制中。行萬里路踏查國際脈動多年來,我走訪了很多國家,有些是「財金文化金融家考察團」的參訪行程,有些是私人旅遊行程。其中有兩次非常特別的經驗,都是擔任宋楚瑜主席的經濟顧問,隨團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自從有了臉書,我開始在上頭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除了財經觀點和股市分析,還包括每周末的捷兔活動與山野踏青、台灣各地的吃喝玩樂與企業參訪、海外旅遊的所見所聞與心得感想。令我大感意外的是,這些內容竟然獲得廣大回響。因此,從二〇二一年起,我陸續整理這些零零散散的文章,賦予有意義的脈絡並集結成冊。第一本是《老謝的台灣紀行》,記錄了我在台灣各地的山野踏青與人文踏查;第二本是《變調的中國夢》,詳細論述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的地緣政治衝突、中國經濟下行與台灣經濟再起。基於廣大讀者對前兩本書的厚愛,我決定完成「台灣、中國、世界」三部曲,挑選這些年印象深刻的海外旅遊與企業參訪,並賦予完整架構,整理成第三本書——《老謝的海外紀行》。本書不是旅遊指南,無法提供即時訊息,也不能讓讀者按圖索驥。它只是我十年來海外旅遊或參訪當下的觀察與心得,映照的是當時的內心世界。所以,我不會提供太多「資訊」。網路上資訊氾濫,輸入關鍵字就能取得三天三夜都看不完的內容。在本書中,我像一支發出光線的手電筒,將照亮之處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個世界實在太大,我們渺小到只能看到一點點。至於光線不及的廣大黑暗地帶,就有待讀者自己挖掘了。我根據出訪時間、主題特色與地理位置,將整本書分成五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再整理七篇文章。這段海外行腳,將從仍被共產主義幽靈籠罩的貧窮國度開始,然後轉進流著新創血液的舊土與新地,中途來趟宋主席的亞太經合會之旅,再抵達造訪最多次、讓人意猶未盡的鄰居——日本。以上皆是疫情暴發前的行程。蔓延全球的疫情造成一段空白,重新出國考察已然是在四年後。本書最後一部分就聚焦在疫情肆虐後的印太崛起,主要是股市持續奔騰的日本與印度。誠摯希望這本書為讀者帶來啟發,內化成自身對國際情勢的認識與觀點。更重要的是,只要理解一個國家的上層建築(國家體制),就能領略他們的經濟發展與命運,相信有心投資海外的讀者將會獲得不小的幫助。台灣是個小小島國,在美中兩大強權夾縫中求生。越是瞭解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的變化,越能找到個人與國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這是我出版此書的最大願望。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特別收錄/編輯的話
oracle.sql.CLOB@35897422
章節目錄
前言:上層建築與國家經濟命運1 共產幽靈籠罩下的貧窮國度【俄羅斯】家道中落的超級大國【古巴】加勒比海的孤兒【古巴】老爺車.雪茄.海明威【古巴】窮到每個人都想逃【北韓】密不透風的共產世界【北韓】純樸百姓,卻人人訓練有素【北韓】都是偉大領導人的恩賜2 流著新創血液的舊土與新地【以色列】新舊交織的奶與蜜之國【以色列】無中生有的新創精神【美國】大聯盟等級的創業天堂【愛爾蘭】走出金融海嘯的浴火鳳凰【中國】萬丈高樓深圳起【中國】這樣的企業精神,值得學習!【中國】昔日港澳,今日大灣3 合縱連橫的亞太經合會之旅【秘魯】坐在黃金堆上的乞丐【秘魯】失焦的領袖會議【越南】徒具形式過個場【越南】囫圇吞下那碗河粉【越南】美中貿易戰最大受益者【越南】台灣牛在越南的拚搏【越南】兩年不見,如隔三秋4 意猶未盡的日本踏查與考察【九州地方】一種踢法練一萬次【九州地方】城市的精神就在文化【中國地方】山陽山陰走一回【近畿地方】疫情前最後一趟海外考察【關東地方】屹立在首都的不凡企業【關東地方】日本長壽企業的奧祕【關東地方】回味無窮的豐盛旅程5 疫情肆虐後的印太鴻鵠再起【日本】疫情後,重回熟悉的日本【日本】職人精神的過去與未來【日本】日本再起的關鍵時刻【印度】蛻變中的古老南亞大地【印度】貧富懸殊,衛生堪慮【印度】不可或缺的龐大生力軍【印度】一夫當關,萬夫「莫迪」尾聲:半生的堅持,一生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