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 | 黃色臉孔(中文書) Yellowface |
作者 | : | 匡靈秀 (R.F. Kuang) |
譯者 | : | 楊詠翔 |
出版社 | : | 臉譜 |
出版日期 | : | 2024-05-30 |
ISBN | : | 9786263155008 |
定價 | : | 450元 |
特價 | : |
79折
355元
特價期間:2024-10-01~2024-12-31
|
庫存 | : | |
分類 | : | 中文書>世界文學>英美文學 |
商品簡介
《巴別塔學院》暢銷作者犀利機智的諷刺小說新作
作品非得掛上「政治正確」的招牌,
才能叫好叫座?
「我」非得擁有「妳」的黃色臉孔,
才能寫出感動萬千讀者的故事?
*全球最大閱讀社群Goodreads網站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小說」
*繼《巴別塔學院》連續兩年奪得英國圖書獎「年度最佳小說」
*作者榮登《時代雜誌》The Time Next 100人物榜
*Amazon.com、邦諾書店、水石書店、NPR、《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年度好書
*瑞絲薇斯朋Hello Sunshine讀書俱樂部選書
朱宥勳(作家)、吳曉樂(作家)、李麗美(旅美書評人)、陳思宏(作家)、陳榮彬(臺灣大學文學院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盧郁佳(作家)、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
──激賞推薦
§故事簡介§
「這本小說的核心概念不是我的,但救了這本書的人是我。
永遠不會有人理解我投注了多少心血,
要是哪天真相大白,世人看著我寫下的美妙文句時,
他們就只會看見雅典娜。
不過絕對沒有人需要知道這件事,對吧?」
年輕的白人女作家茱恩從小嚮往寫作,第一本書出版之後卻不叫好也不叫座,反而她的好友、身為中國移民後裔的雅典娜成了名利雙收的文壇寵兒。某日兩人相約聚餐,雅典娜才提到自己剛寫完的神祕新書,不久後就意外身亡。茱恩在雅典娜家裡發現了新書原稿,當下決定據為己有。
雅典娜的書稿《最後的前線》是一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人移工的歷史小說,儘管茱恩對其中的時代、文化背景完全不熟悉,她仍然著手修改投稿,並且替自己換了個帶有「東方風味」的筆名,如願以這本「關注少數族群又具有普世性」的小說與知名出版社簽約。
《最後的前線》的推出讓茱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她開始覺得雅典娜的鬼魂糾纏著她──朗讀會上出現了跟雅典娜長相神似的聽眾,網路論壇上有匿名帳號指控她剽竊,接著雅典娜的Instagram帳號竟也恢復活動……!?茱恩的一個個謊言越滾越大,成了作家社群、出版界、乃至擴及全國社會的一場荒謬風暴,她再也不知道這失控的一切該如何收場……
§好評推薦§
「伍迪.艾倫電影《命中注定,遇見愛》諷刺成名作家一心撿現成,盜用車禍昏迷無名小卒的未出版書稿,名利雙收。朴範信《銀嬌》學生不但靠老師代筆成名,還要殺人滅口。史蒂芬.金〈秘密的窗〉闡述剽竊陰影,《誰找到就是誰的》寫書迷槍殺作家劫稿,通過嫉妒、占有,揭露痛苦的自我懷疑。
在這條探討創作魔考的軸線上,匡靈秀《黃色臉孔》走得更遠,翻出新的高度:文學明星網紅化,踩進種族政治火藥庫、引發網路暴力,讓主角道出,炎上成為常態已無可避免,因為出版就是只在網路上發生。乍聽令人震驚,社群掏空出版的地基,危崖只剩片板凌虛御空,架在名利幻影之上。
其實,本書只是先用伍迪.艾倫、朴範信的方式談剽竊的現實利益。然後用史蒂芬.金的方式談精神成因,坦承作家有兩種,一種人被劣評打擊到再起不能,每一落筆都會喚起舊傷。只有羨慕別人成功,只有站在成功者的基礎上二創,成為別人,借殼壯膽才准許自己往下寫。一種人沒空在乎別人怎麼想,『世上故事那麼多,被我聽到就是我的,難道還要你簽同意書嗎。我寫你又沒有惡意,你幹嘛覺得受傷,那都是你的幻想。』本書犀利刻劃出內外的衝突激盪,為參戰隊伍開拓反思的珍貴餘裕,也為兩種作家提供了深刻的同理。」──盧郁佳
「絕佳的閱讀體驗,包含犯罪、諷刺、恐怖、偏執、文化挪用問題……令人難以釋卷,更難以遺忘。」──史蒂芬‧金
「這部小說展現出優秀的執行力,緊湊勾人且節奏快速。」──NPR
「閱讀《黃色臉孔》的經驗就像在內心世界跟一個瘋狂小丑展開狂野殘酷的持刀決鬥,這是一部犀利不留情的諷刺作品,讓我心中尖叫連連……既是因為它的驚悚、也是因為它的幽默。」──吳恬敏(《瘋狂亞洲富豪》主演)
「這部傑作用諷刺的手法揭露了系統性的種族歧視問題,以及往往由掌權者所建構的扭曲敘事下隱藏的真相。」──《書單》
「出色的諷刺小說,融合了恐怖與幽默,對出版業界的種族、文化傳承、身分認同、多元性做出細緻的探討,也如實呈現了群魔亂舞的社群媒體。堪稱匡靈秀的最佳作品。」──《波士頓環球報》
「繼暢銷書《巴別塔學院》之後,匡靈秀交出具有高度娛樂性的新作,敘述一場大膽的文學騙局。」──《衛報》
「這本書電力四射、令人坐立難安,尖銳地評點文化挪用與種族認同的議題。」──《圖書館期刊》
「本書的耀眼之處在於匡靈秀陰沉機智的筆調,批判出版業界、文化剝削以及網路人設的內耗本質。」──《芝加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