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許中華致力中西整合醫學,期許把病人的病看好,把學生教好,做一名平民化的醫師。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財團法人台東縣私立芸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社團法人中華芸生會理事長學經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西醫雙修)中、西醫師、內科專科醫師、中西整合專科醫師、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作者自序
【序】寫給眾生的正氣之書曾育慧 社會關懷工作者在每一百人就有三十人生病時會看中醫的台灣,我們經常將中醫對某些人療效很好,但其他人卻未見改善的黑盒子寄託於所謂的「先生緣」。這個黑盒子,相信是許多醫師和病人百思不解的謎團,包括行醫多年的許中華院長。對於那些神奇痊癒的病人,許院長跳脫醫師視角提出了大哉問:他們做對了什麼?一定有種在醫療之外,可以讓病情好轉的力量,如果能搞清楚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學會產生這些神奇療效的操作方法,不是可以讓更多人受惠嗎?探索正氣創造奇蹟《扶正的力量》這一本書是許醫師行醫三十年,與超過六十萬人次,且多數為癌症患者的互動過程中,經過深刻探索、觀察、實踐和不斷地驗證之後,針對上述大哉問提出最宏觀的解答。本書為芸芸眾生而寫,少有艱澀的中醫理論,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有著無比耐心的醫師,以誠摯懇切的心和淺顯易懂的話語,向病人、家屬、健康人娓娓道來。許院長憑藉豐富的醫病經驗闡述正氣的各種面向和不同層次,使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被隨意使用但定義模糊的「正氣」一詞,被賦予明確的意涵,更棒的是可以具體知道怎麼做來提升正氣。以下我嘗試用個人觀點簡要介紹各章節主軸。本書的編排循序漸進。第一、二章從數個醫學奇蹟引起作者探索奇蹟背後的機制,提出喚醒自癒力、免疫力、生命力的要角,在於正氣。中醫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虛弱時容易受病邪侵襲,因此強調扶正。作者在第三、四章詳述何謂正氣、正氣如何補充,以及處理邪氣不在消滅它,而是師法自然,透過覺知達到動態的正邪平衡。簡單來講就是檢視自己的狀態,建構和諧的生活環境。這些原則的實踐在第五章,作者先舉一位「老芋仔」病人在罹患肺癌後所做的生活方式改變,充實了正氣,還提到謝簡女士如何走出自己的扶正之路,成為外人眼中的奇蹟。人人可行的扶正之道第六章指出身動、心靜、靈安的寬心法則,也是使正氣充盈、喚醒正氣的方法,肝癌患者龔教授靠著寬心六法,成為自己的貴人。第七章進一步談到,即使是低存活率的癌症患者如李豐醫師,也能靠著改變自己而絕處逢生,最特別的是她的作法非常簡單,從勉強自己笑到每天自然而然春風滿面,讓心情自然輕鬆下來。而另一類病人屬於心態淡然者,像是不因罹癌而驚恐、不過分消耗正氣的病人,反而能夠心靜,成為得以存活的5%!第三類的典型是令人動容的趙可式教授,她的信仰深入到骨髓、血液裡,心中再無恐懼,靈安發揮了神奇作用。第八章談到老化版的身動、心靜、神安,不但能延緩老化過程,甚至在老後依然優雅、獨立、自信與淡然,劉老先生和大善人的例子都值得我們思考。第九章的死亡議題,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善終、善生、善別,也就是在思考自己的死亡時,不止要思考死法,更要思考到死為止的活法,真誠面對死亡,才能讓死之幕平和落下。本章的經典案例是一位信奉天主的阿嬤,早上道謝、道愛,晚上臨睡前道歉、道別。她的善終不靠運氣,而是靠她的選擇與準備!第十章是許院長以自己為例,如何在快車道般的忙碌生活中整頓自己的精氣神,迎接每一天。他的獨特法門除了每日打坐、蔬食,還有源源不絕地輸送愛。因此在最後的兩個篇章,他分享自己和周遭病人成為志工之後,共同建構一個個充滿愛的團體,從癌症病友關懷協會到寬心協會、芸生會到台東芸生基金會,在眾人發心、因緣具足之後,從台北到台東,所有的規畫都能水到渠成。善與愛的奇緣相會跟我一樣受過公共衛生訓練的許院長,把扶正理論結合社會互助(公衛的精神)的創新,最能觸動我心。中西醫療本質上都極度的個體化,晚近還進入到強調基因的精準醫療;中醫傳統認為各人體質不同,治療前必須先辨證論治才能對症下藥,沒有所謂標準化的治療,但病人的治療又只能依賴醫師,療效依賴虛無飄渺的「先生緣」。許院長雖行中醫,卻不落入窠臼,提出的扶正理論導入群體健康的精義,指出社會因子和環境因子對健康的影響,用大量的篇幅說明扶正的力量可以靠著愛人和助人得到顯著增強。書中所舉例子包括忘懷己病卻服侍不輟的雷神父,還有抽到四張人生鬼牌仍關懷自閉兒家庭的孫中光等,都是扶正力量得到強化的展現。書中描述志工服務成就大善的情景,都是以許院長為圓心,逐漸向外擴散的善行共振效應。許院長花這麼多力氣寫這本書,只是要告訴讀者,扶正是自己做得到的。與人為善,就是對自己做好事,也是主動為自己的生命扶正。「引善」這件事,我是見證。十二年前,我邀請世界知名的孟加拉籍醫師賈福拉(Dr. Zafrullah Chowdhury) 來台。賈福拉醫師在孟加拉獨立戰爭後,創辦人民醫院(Gonoshasthaya Kendra)照顧了上百萬窮苦人家,他訓練鄉村女性擔任大部分的醫療工作,醫療品質不亞於正規醫學院訓練出來的醫師,有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論文為證,這在今日還是難以超越的創舉。賈福拉醫師來台時主動提起希望能認識台灣的中醫師,我隨機找到當時的許中華醫務長約下拜會時間。沒想到雙方見面時,最興奮的竟是醫務長本人,他掛著難以置信的笑容,手舞足蹈地說賈福拉醫師是他的偶像。他每學期都會跟學生介紹這位遠在天邊、素未謀面的傳奇人物,沒想到偶像竟從天而降,出現在他的辦公室!為了強調他所言不虛,還開啟電腦展示授課教材,賈福拉醫師的種種報導與照片一張張躍入眼簾,令我們嘖嘖稱奇。一位是人民醫院的創辦人,致力於醫療的去神祕化,讓醫療參與權回歸社區,另一位則誓為民醫,相信匯集群體的扶正力量足以創造世間樂土,賈福拉醫師雖在日前與世永別,但那一刻台灣與孟加拉的一期一會,難道不是再次驗證善的相應,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章節目錄
導讀 寫給眾生的正氣之書自序 善念起、千手擎.雲來集緣起 人眾疾疫難─從新冠肺炎疫情說起第一章 身邊的「醫學奇蹟」第二章 自癒力、防疫力、生命力都是正氣第三章 扶正之於天地人第四章 從變動的天人合一來扶正第五章 自我療癒的扶正力量第六章 寬心扶正的力量第七章 絕地逢生的扶正力量第八章 延緩老化的扶正力量第九章 面對死亡的扶正第十章 身心浄潔的扶正力量第十一章 與善相應的扶正力量第十二章 扶正力量的實踐後記 轉身與傳承附錄一 但願眾生得離苦──淨冠方篇附錄二 新冠肺炎居隔日記──緣起、居隔、閉修附錄三 我的養生三寶──身動、心靜、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