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坂本龍一 音樂家,1952-2023。曾為日本前衛電子樂團Y M O的一員, 一九八三年樂團解散後開始個人音樂生涯。參與演出及配樂的電影《俘虜》(1983)獲得英國影視學院最佳電影配樂,以《末代皇帝》(1987)電影配樂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後藤繁雄編輯,一九五四年生。主要著作為 《獨特老人》(築摩書房)。
譯者簡介
高彩雯臺灣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畢業,東京大學亞洲文化専攻博士課程修畢。現為中日文譯者。近期譯作有《臺南日式建築紀行》(鯨嶼出版)、《日本民藝與手工藝》(日出)、《先養狗⋯⋯然後,養了貓。》(大塊),共著《水水蘭陽,百年電火》等書。譯稿賜教及工作聯繫:looky.kao@gmail.com
作者自序
【後記1】關於此書 /後藤繁雄我是編輯。我採訪,寫文章。寫人物,寫事件。因為天生口吃,原本我只是一個人畫畫,或拍攝八釐米電影,不知何時當了編輯。明明不拿手,卻成了問問題的人。因為和非常多人碰面,大家好像都以為我很喜歡人。但我其實很怕生,採訪不管做了幾次都無法得心應手。人是反覆無常的。在突如其來的瞬間,會脫口說出從未跟別人說過的話,或是連自己都沒想過的事,或放下自己一貫的想法。讀人心很困難,讀得過深,就連深讀的自己都起了嫌惡感。我想做的事,就是當對方第一次開口、當他脫口而出的瞬間,我在現場。作家卡波提(Truman Capote)被問到「你想變成什麼?」時,回答了「透明人」,我非常懂那種心情。我曾經想變成眼珠,飛到天空裡,或是變成竊聽器,潛到床下,像我這種人如果消失也不錯。安迪.沃荷也是這種人,所以我很喜歡。採訪這件事,是在有限的時間中,引導出對方連極親近的人也沒告白過的話語,跟調查報告很像。能站上世界的第一個現場,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同時也沒有比這更有犯罪感的工作了。所以,大部分情況都是一次限定,思考怎麼深入他人。不會再見,今生僅此一回,做得好的瞬間,老實說,就會想逃出來。那是因為我知道,與人往來是極恐怖的事情。(略)在某個大雪夜,坂本先生曾經一個人來到我住宿的旅館聊天。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失去了「火星來的人類學家」的距離。沒辦法好好說清楚,但那對我來說是十分特別的體驗。無關喜惡或利害關係,我發現了自己生命中一段重要關係的形成。那是因坂本先生也沒覺察到的特殊力學作用而發生的。連他也不知道他帶給我那種體驗。之後,我一直想著要製作一本「坂本龍一」的書,並且開始工作。當時我想到的版本是,由我這個「他者」去書寫坂本龍一的「自傳」。當然聽起來很僭越,而且其實做不到,但也不想寫一般所謂的「評傳」,將別人的生平編整成故事。「坂本龍一」,並非坂本龍一個人所擁有,而是分裂著,充滿了矛盾,且持續運轉的整體。正因如此,分解為碎片,讓其可以成為接下來的「種子」一般,也就是採取了散播種子的敘述式風格寫作。很多非虛構寫作的寫手,捕捉一個對象,加以說明,那只是小型的私有。我想做的不是說明,是記錄和敘述。試驗與觀察。在這四年裡,不,從更早以前,坂本先生從未問過「為什麼要採訪?」或是「目的是?」但是採訪和被採訪,都並非理所當然。我總是緊張不已。那是因為坂本先生總是言無不盡地完全開放。這件事,至今對我而言仍是個謎,對坂本先生而言,可能也很謎。現在,除了這本書,我也參與了坂本先生的歌劇《LIFE》的文本和書的工作。有時候也會去他的工作場所。放下手邊的作曲工作,他會讓我在電腦上聽他完成的部分。編輯和敘述的工作,只要坂本先生活著,只要我還活著,我想會以某種形式持續下去。他是誰呢?我是誰呢?變成了不可思議的關係。(後略)【文庫版後記】坂本龍一是運動體/後藤繁雄閱讀《skmt》的讀者,會目擊到坂本龍一這個人,他堅持不定性的不被固定的狀態,敏銳地投身於時代,一邊思考,一邊輕盈地到處活動著。但是收在本書裡的語言是過去的語言。他已經不在這個「時間點」了,也不為其發言負責。「人生的目的是?」「沒有。只為了成全人生而已。」他這個回答,是簡潔而美麗的道德律。一切都是為了完美地成就現在這個瞬間,是這樣的連續,造就了這本書。本書蒐集了從一九九六年到二〇〇六年這段時期內語言的斷簡殘篇,越過世紀末,經過了九一一,世界一點一滴地通往不對稱的經濟矛盾泥沼中,在這段期間,做出了這本書。這段日子,穿行過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分子們接連死滅,所有的意識形態和話語失去效力,陷於功能不整中,如何能摸索出不被回收至「單純化」的風格(生活方式)呢?這本書既非哲學思想書,也不是記者寫的書,如今,再次重讀,很驚訝其中充滿了「預示」。預示之書。我想大概新的讀者也會這麼認為。當事事物物都處於流動狀態,人們暴露於放棄或無力感時,如何抱持希望地思考,打破舊道德,同時持續重組、再生的努力呢?這裡提示出很多「生存線索」。將《skmt1》與《skmt2》合為一本,以文庫本發行,是認為將這些「預示」和新人類連結比什麼都重要。我長年從事編輯工作,最近深切感覺,也深深被鼓舞,作為同時代人,坂本龍一這個人的基進性,最能帶給世人希望的願景。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有著與過去所有藝術家都不同的獨特氣質。獨創容易流於孤立。不抵抗流動性,反而持續產出堅韌的不定性和全新道德觀,這是何等基進而動人的人生 !從今往後他也會保持著不可取代的運動體狀態吧。坂本先生癌症發病後過了一年多,我幾乎沒和他聯絡。自己的個性不擅長同情的話語,只好選擇在遠方祈禱。但是這本《skmt》出了文庫本,現在感覺很積極,心情也爽快多了。在坂本先生病情好轉的時機得以刊行,我打從心底開心。昨天,參加了在國會正門前的集會,坂本先生事前沒通知,突然加入集會,還發表了簡短演說,那時候我感動到想哭。比演說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在正確的時候置身於正確的地方。那一往直前的勇氣,是當今最富創造性的事物了。如同被解放了一般。為了抗議而齊聚的數萬人海之中,我抬頭看著天空,聽著坂本先生演講。那天的事,一輩子都無法忘懷吧。20150901 TOKYO【自序】寫給此書 1 /坂本龍一後藤繁雄這個人,每當有什麼事情發生,就會出現在任何地方。掌握狀況的直覺很敏銳。在我的情緒、感情和想法快要發生變化的時期,他總會出現,迅速地捕捉「獵物」。也許是個優秀的獵人吧。話雖如此,他並非長著一副兇惡的臉孔。相反地,他的眼睛很溫和,一副睡眼惺忪的樣子。和一般優等生類型的採訪者相比,他話很多,關於我的話題,他也像是自己的事一樣說著。於是,我也被牽引進去。連我都跟著說了很多,我明明本來不愛說話的。像是長時間的定點觀測般,總之,我是被觀測的那方。稍微習慣了被觀測,並不表示我照著他喜歡的方式說話。我,以我任性的心情、感情和想法,任性地說著。他,對我說的內容不加以分類。這點很好。但是,他到底為什麼對我的話感興趣,我就不知道了。我對他來說,到底是什麼呢?我沒說過這種事。因為說出來大概也沒意思吧。我想對話的對象並不多,一個國家裡大概有一個。漸漸地,有意思的人變少了。不太有我想聽他講話的人。在日本尤其少。我想傾聽的對象,大概都死了,不在了。今後,我也會偶爾跟後藤繁雄說說話吧?RYUICHI SAKAMOTO 寫給此書 2 /坂本龍一說話和寫作我都不拿手。聽歌的時候,歌詞也進不到腦子裡。最近在想,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失語症(音樂家和失語症的關係很有意思)。雖然總是在思考著什麼,但那是語言呢?還是什麼呢?自己也不太清楚。所以,像這樣與人對話,因為必得藉助語言,剛好能賦予不定形(amorphous)的思考狀態一個形狀。一旦化為語言之後,因為有助記憶,對自己來說也很有用。可是另一方面,一旦化為語言,其根本的不定形狀態經常會被遺忘,似乎也覺得有點可惜。如果可以的話,直到最後,都想維持不定形的狀態。無論是思考或生活,都不想維持一貫性。人生充滿了矛盾,其中尤以自己最不可信。昨天明明還愛著的,今天已經討厭。所以,曾經說出的話語,我也不想負責。為了保持一貫性,對現在這個瞬間的想法或感覺說謊,這種事我可受不了。 20061122 New York
章節目錄
寫給此書1 寫給此書2skmt1001 計畫/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製作過程為何?002 會這麼說是因為⋯⋯003 關於skmt的二三事004 問與答005 無根據006 違和感007 記憶008 盲目之事009 右手和左手010 自己的臉011 不明白012 在教室013 想起的迴路014 電影院015 紅蜻蜓016 他把這件事稱為「少女趣味」⋯⋯017 德布西018 Basta Pasta019 不知身在何方020 旅途所帶之物其一021 避難場所022 史達林大道023 人格/Schizo024 局外人025 問題/答案026 World Tour 1996027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028 心之聲/腦中的音樂029 在音樂深處的事物030 演奏是?031 情感/強度的音樂032 瞬間移動033 在希臘034 鄉愁035 因為沒被滿足036 哀傷之井037 三重奏038 討厭旅行/痛苦039 中國040 毫不猶豫041 在北京042 偏差043 即興/討厭即興044 某天,在夢中045 悲慘046 「f」untitled 01047 二十世紀的安魂曲048 二十世紀的終結049 過濾器050 我的音樂「單位」051 音樂的恩寵052 重複與變化053 祈禱的音樂054 情感055 是動人的嗎?056 獨白057 震懾058 虛擬/現實059 什麼樣的音樂?060 危機061 白痴狀態062 開朗063 不解決的狀態064 歷史065 柄谷行人066 波灣戰爭之後067 戰爭068 致他者/致網路069 一筆寫就般的演奏⋯⋯070 義大利/泡菜071 逃離吧072 小小的奇蹟073 歌劇074 電影的瞬間075 片段/蒙太奇076 差異與重複077 Techno文化/故事性078 創新079 逃脫080 電腦與音樂081 超異象之謎082 感冒083 想像力084 感官的085 想睡的時候就睡/想起床的時候就起床086 自己087 愛088 創新/即興089 詩090 法布爾/晨間讀書091 埴谷雄高/屍體092 靈魂的殘缺者093 原始音樂094 指揮/圖像095 快閃記憶096 高橋悠治的手097 電腦/骰子098 治療行為099 最愛老爸100 戰爭遊戲101 懶惰鬼/討人厭的小鬼102 朋友103 韓波和伽羅瓦104 父親/書105 搖滾體驗106 鋼琴107 不找工作108 貝托魯奇導演的話109 形象的混血性110 在旅館的房間111 自體免疫力/自體治癒力112 療癒音樂113 病人⋯⋯114 致野蠻115 敏感/鈍感116 讀史記117 希望118 DNA119 聲響複雜,音樂極簡120 訊息?121 重啟/重新開始122 過敏123 直排輪124 選擇125 假聲男高音126 蒙古127 皇帝的墓碑128 蒙古包之夜129 沙漠飛行130 日常的奉獻131 成吉思汗/文學132 貧窮的平衡133 輪迴134 羊骨的骰子135 呼麥/長調136 TV和道路137 地球上的地方⋯⋯138 歌劇式的事物139 二十世紀的總結/共生140 微生物的一課141 片段142 羅伯.威爾森/米爾福德.格雷夫斯143 摩斯.康寧漢之夜144 BTTB#1145 即興146 幾千張類比的唱片在倉庫裡沉睡⋯⋯147 之一148 門把般的/克勞德149 馬太受難曲150 炭之音樂/詩151 標本152 破壞法153 BTTB#2154 細菌會睡覺嗎?155 引自skmt的舊稿156 沒有才華157 六〇年代158 BTTB#3159 戰爭160 再會了絕望醜陋的人類161 救贖是什麼?162 惡與衰弱163 光164 人類呢?165 我們的意念⋯⋯166 未來/希望167 陰/陽168 不整齊/Lo-Fi Groove169 end170 其後⋯⋯skmt2171 計畫2/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製作過程為何?172 從世紀末到新世紀Ⅰ(DISC及BOOK)173 從世紀末到新世紀II174 美國幻想的終結175 從帝國逃難176 非戰/逃吧177 音樂/人類的終局/希望178 場所179 想像力180 關於Code Exhibition: New Village 181 薩爾加多的照片182 人類的幼年期/讓倫斯斐那種人也⋯⋯183 泛靈的力量184 殖民地185 原住民這件事186 哲學的終焉/日本187 失落感/希望力188 在相關聯的世界中/將資訊的不對等調整為對等189 New Village會議的發言紀錄190 ELEPHANTISM/巴諾布猿/動物的一課191 世界的盡頭192 看這個193 以實瑪利/大猩猩的一課194 蘇珊.桑塔格的《在美國》/關於平易195 郵件採訪/九一一/非戰/自然能源/世界巡演196 父親的死197 裘賓/深度/開悟/詩198 鳥人199 來自對話200 獻給詩1201 獻給詩2202 給詩歌的隨機筆記203 中斷/美伊戰爭204 那天結束時⋯⋯205 不唱歌的人206 漢字/謎207 日本的原住民208 大約一萬年前209 笛子/薩滿教/通往自然力的領域210 音/oto211 卡通之國,美國212 冬/fuyu213 韓劇/古層的日語214 母親的詞彙215 關於語言/關於木村紀子《古層日本語的融合構造》216 語感/音感217 阿伊努人/澳洲原住民218 語言與音樂之旅219 於是所有的語詞都混融交雜220 童謠/小泉文夫221 傳說故事222 等長到十歲、十五歲之時⋯⋯223 文明與壽命224 為了孩子創作的音樂225 避難226 移動途中227 新專輯/即興228 裂痕229 舉目所見都是裂痕230 酷暑231 美國二〇〇四232 柏林/都市的潛力233 在八重山諸島西表島234 CHASMY/裂痕般的事物235 在斷食道場236 新年237 在錄音室閉關238 獻給桑塔格的安魂曲239 初期的音樂/大瀧詠一的教導240 不關閉的感覺241 重新討論《CHASM》242 實驗LIVE243 蘇珊.桑塔格追悼研討會244 部落格/巡演245 現場/找樂子的時間246 旅途上/奇幻/想起的力量247 和卡斯騰.尼可萊一起/(音樂的根源)248 正月的讀書249 大雪250 情色/自然力251 利己的美國252 哀悼/白南準253 PSE法相關254 在休息室/ALVA NOTO + SAKAMOTO insen EU TOUR255 諏訪之旅256 朝向不定形的人生/前往抽象的旅程後記1 關於此書後記2 感官美學之人 坂本先生文庫版後記 坂本龍一是運動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