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值化之鬼:2022-2023日本最暢銷商業書TOP1(中文書)

書名 數值化之鬼:2022-2023日本最暢銷商業書TOP1(中文書)
数値化の鬼
作者 安藤廣大
譯者 陳亦苓
出版社 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 2023-02-27
ISBN 9789865102722
定價 380
特價 79折   300
特價期間:2023-04-25~2023-06-12
庫存

即時庫存=4
分類 中文書>商業

商品簡介

數字不是全部,但忽視數字的人絕對無法成長!

✮2022-2023日本最暢銷商業書TOP1,突破65萬冊!
✮出版至今,蟬聯Amazon商業榜TOP1
✮金石堂.博客來當月選書!
✮今周刊(1364期).商業周刊(1841期)報導!
✮台灣策略名師湯明哲等學界及商界名人共同推薦!
✮3000家以上企業導入「冷靜理性」的思考法!
✮「工作做得好的人」共通的唯一思維!
✮閱讀本書,不需要簿記或會計等專業知識。

【內容簡介】

現今社會「言語過剩」,但「數字不足」!

你是否抱持著「情緒」在工作?
「工作做得好的人」和「快速成長的人」,其共通點就是——
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更願意把「情感」放一邊,用「數字」來思考。也因此,能夠持續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

隨時保有「數字意識」的人,可以「更加客觀」地審視自我。

再怎麼討厭數字,數字依舊緊緊相隨,所以必須趁年輕、思想還有彈性的時候,
盡可能培養「數值化」的技巧。
不論你是主管還是非主管,都請成為「以數字獲得好評的人」。

※用「數值化」的思維,看穿事實的真相。
步驟1:增加「行動量」——正確計算自身行動的機制。
步驟2:小心「比率」陷阱——別被除法帶來的安心感給騙了。
步驟3:找出「變數」——思考在工作中該聚焦於什麼。
步驟4:篩選出「真正的變數」——別讓「無法改變的事」成為藉口。
步驟5:從「長期」倒過來推算——分別以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來檢視。

【各界名人大回響,專文推薦】(以筆劃順序排列)
劉念琪(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
管其毅(臺灣資料科學社群理事長)
湯明哲(長庚大學校長)
曾國棟(友尚集團 董事長)
黃崇興(長庚大學商管專業學院執行長)
游舒帆(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郭佳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兼進修推廣學院副院長)
孫憶明(前麥肯錫管理顧問)
邱明琪(JINS控股公司 常務執行董事&臺灣總經理)
邱奕嘉(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兼EMBA執行長)
李忠儒(戀家小舖創辦人)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數值化之鬼:2022-2023日本最暢銷商業書TOP1

作者簡介

安藤廣大 Ando Kodai識學株式會社 董事長兼執行長。1979年出生於大阪府。自早稻田大學畢業後,歷經NTT DoCoMo株式會社、J-COM控股株式會社(現名:LIKE株式會社)之J-COM株式會社的董事兼業務部副總經理等職務。2013年,認識到了「識學」的概念後便離開公司體系。以識學講師的身分,對許多企業的業績提升做出貢獻。2015年,為了儘快讓識學普及於社會,創立了識學株式會社,以做為一種能使人和公司成長的管理方法,藉由口碑傳播而逐漸廣為人知。2019年,距創立僅3年11個月的時間,便成功於東京MOTHERS市場上市。截至2023年2月,日本已有超過3000家公司引進識學,受到各界高度矚目。主要著作,包括銷量已突破40萬本的《リーダーの仮面》(主管假面思維)。

譯者簡介

陳亦苓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畢業,輔修日文,於日本留學及工作近四年。目前為自由譯者,擅長資訊類英翻中、日翻中。

名人推薦

【推薦序】沒有用數字來支持你的想法,你會被釘在牆上最近,企業面臨數位轉型的挑戰,很多的公司以為找了一位顧問,引進一套資訊系統,整個企業就可以數位轉型,然後就可以節省成本、增加效益。事實上,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間最重要的是要會利用數字來做決策,這和一般拍腦袋定案的決策方式背道而馳。所以企業要數位轉型,先要有用數字做決策的文化,這本書就是以數字做決策作為主要的訴求主題。在一般的企業,最常看到的就是口號管理。例如:追求卓越、精進技術、強化顧客向心力等等。這些口號管理,企業員工看多了,也麻痺了。如果不將這些口號化成實際的數字,口號管理會成為最糟糕的管理。這也是這一本書最詬病的地方。所以,數字化管理是基礎的管理功夫。我們在管理學院教個案討論,大家都以為個案研討就是「盍各言爾志」,但哈佛大學已過逝的克里私汀教授有次告訴我說,在哈佛的個案討論如果你發言的時候,沒有用個案中間的數字來支持你的想法,你會被釘在牆上(You will be nailed on the wall)。這足以說明數字對於決策的重要性。但隨著感應器(sensor)的普及,企業每天產生數以億計的資料,如何利用這些數字?最重要的是找到這些數字的因果關係。例如,企業最重要的是獲利,對於零售業而言,獲利的決定因素是存貨,而存貨的決定因素則是生產/行銷規劃,生產/行銷又由每天的銷售產品組合和地區來決定,因此存貨的調整就要依據各樣的數字來決定,而不是靠直覺拍腦袋定案。對於IC設計而言,重要的是每位員工的產值和毛利。再找出決定產值和毛利的因素,透過一層層的因果關係鏈,就會導出公司的關鍵成功因素,數量化後,才能做數位化的管理。這是書中所講的「變數」。隨著時間的改變,這些因果關係也會變化。就看管理上能不能作到「智慧」化的管理,所以管理要「數智管理」。好的公司作到數「智」管理,不好的公司只能做數字管理。就算公司導出了KPI,也不能太多,本書講到不要超過五個。事實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了KPI,不是KPI的指標便不會達到。所以不能全部靠KPI來管理。譬如說,如果市場佔有率是KPI,經理人員就有可能犧牲毛利,以達到增加市場佔有率。但是,全部數字化的管理又會產生很多的問題。第一,就是基本誘因的問題,西方管理常說:You got what you pay for but you don’t get what you don’t pay. 意思是說,你的獎金會讓員工做出他獲得獎金的事情;可是其他事情就不會去做了。例如,學校裡面如果只是獎勵教授做研究,那教授對於教書就不會有興趣去改進。所以,如果全部是數量化管理的話,那一定會把公司推到扭曲的管理。而且很多事情是量不出來的,對於量不出來的績效,你又如何去數字化呢?第二,數字有很多謬誤的地方,以財務報表而言,你會發現壽險公司賣得越多,績效越差,因為人壽保險在第一年佣金給的比例非常高,佣金在當年就當作費用處理,但獲利是在以後的幾十年,結果賣得越多,帳務上虧得越多,所以財務報表就會失真。因此,要使用數字一定要知道數字的來源,要經過調整後才能夠讓數字反映出來真正的績效。第三,很多行為是量不出來又是重要的。譬如說員工用不用心?是不是願意教導屬下?第四,只靠數字管理,會掉到著重短期、忽視長期的陷阱。而且創新絕對是量不出來的。所以不用數值化管理不對,只依靠數值化管理則會忽視長期的發展、創新、文化等等軟實力。結論是數字管理大概只能做到60分到70分的管理,企業要卓越,除了數字以外,一定要加上主觀的判斷、文化和願景,才能夠達到比較高階的管理。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博士,曾任臺灣大學副校長,現任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名人推薦短文】(按照筆劃順序排列)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 | 劉念琪在複雜與多變的世界中追求效能,以數字表徵眾多抽象事物已成為重要的科學步驟。但數值化或量化現象或概念,在現實操作上,卻是讓真實世界的複雜翻倍增加,這本書提出了數值化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實際運用時應注意的情況,可以讓人們在思考將世界量化時,有一個思考的起點。友尚集團董事長、大聯大控股永續長、MISA智享會理事長 | KD曾國棟我創辦的友尚集團,至今超過40年,在2000年股票上市,並在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也就是從6個人的小貿易商發展到幾仟億的營收規模。坦白説,在經營企業初期,原本不在意「數字管理」,甚至懷疑可行性。但是看到韓國三星公司的歷任CEO,多是由外圍公司調派,並非半導體本行;以及很多大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是由財務背景的主管擔任,居然可以把企業經營的有聲有色,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後來了解,原來他們就是用「數字」在管理公司!只要能掌握數字的變化,就能發現很多潛在的問題,從而去解決背後的問題。我突然體悟到「數字會說話」的道理,開始了解、重視「數字管理」的重要,要求所有的報告,不管是目標設定、進度狀況、營運狀況的變化、KPI的達成狀況、前後期的比較…等,都以數字為中心,才能言之有物,無所頓形,使管理更有效率。*********************************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 游舒帆數據能力是過往我在工作中非常重視一件事,數據化的本質包含可被數字化的量化與可被清楚識別的質化。量化與質化的數據本身都是一種數值,懂得解讀數值,善用數值來創造價值的人才,不論在現在或未來,都是企業最珍貴的人才。本書作者對數值的解讀非常具有洞見,絕對是一本值得所有職場工作者閱讀的好書籍。*********************************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教授兼進修推廣學院副院長 | 郭佳瑋本書雖強調數值化思維,但也隱含組織內部目標管理上的重要內涵。配合一般熟悉的PDCA心法,輔以在數值化管理中如何正確思考「行動量」、「比率」、「變數」、「真正的變數」及「長期」等五大量化方法。作者藉由一連串公司內常見之案例,一步步帶領工作者認知正確的目標設定及執行模式。本書提供之執行方法能讓管理者在數值化目標設定上得到極大啟發。*********************************臺灣大學領導學程兼任副教授、前麥肯錫諮詢顧問 | 孫憶明在數位時代,企業推動轉型和個人追求成長,具備堅實的數據思維都是重要的基礎。好的數字思維能力能幫助我們確立優先事項、進行精準溝通,以及推動有效的團隊協作和問題解決。本書深入淺出,利用有系統的思維步驟,協助讀者建立應用數字的心態能力及自我要求,對於想打造目標導向、自主當責的個人和組織,十分有幫助。*********************************JINS控股公司常務執行董事暨台灣總經理 | 邱明琪「這個月天氣不好,再加上新人比例高,可能無法達標。」身為主管,聽到店長這樣回答,一定有許多疑問:「天氣不好是多不好?新人比例高是多高?無法達標,那要從哪個地方如何彌補?」如果換個說法:「這個月外部不可控因素是下雨天比去年同期多了3天,導致來客數比去年減少約30名,加上新進2名員工接待不熟悉,導致原本可能購買的客人流失約15名,針對上述無法達標的可變動因素(新人),擬臨時調度鄰近區域店鋪之老手1名於本周六日來支援,預估可彌補損失,達到500萬的月目標。」這樣報告,是否聽起來清楚有邏輯多了?這是我們平常要求員工的報告方式,也是本書作者強調的,將一切「數值化」,徹底執行PDCA的概念。把客觀的數字與主觀的感覺切割開來,就能避免掉入因人而異的情緒控制。商業行動的成敗,團隊或個人表現,唯有在數字真實呈現與正確解讀下,才有意義。無論是上班族,或是企業主管,都建議您看看本書中將事物「數值化」、「模式化」的方法,相信會對您的工作與個人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兼EMBA執行長 | 邱奕嘉這「不」是一本介紹演算法、統計分析等數學方法的書,而「是」運用管理原則,介紹數據思考的寶典。作者從管理與經營角度,介紹如何建構數據思考能力,並進一步指出運用數據的盲點,以避免經理人落入「只有數據卻忽略管理的」迷思。它回到管理的本質,協助經理人透過數據來看清問題,有效提昇管理效能。*********************************戀家小舖董事長 | 李忠儒電商產業是一個高度數值化的產業,轉換率、流量等等,各種數字注定了從業者就必須成為一個對數字敏感的人。電商創業了十七年,不但自己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電商人之外,更帶過許多原本對數字沒有概念的同仁。作者對於數值的理解程度透徹無比,用邏輯帶領著大家進入數字的世界,他告訴大家如何看到數字背後的真相,以及避免遇到那些陷阱。這本書不只是對管理者有用,更是對每一個人都很有幫助。在數位化的現在,非常值得一讀。

章節目錄

前言 基於數字的思考方式「除數字以外的」應排在最後面任何時候,都先以「數字」來思考數值化並不是為了要讓人「安心」可用來消除彼此間的「誤解」數字能夠斷開「情緒」「言語過剩」但「數字不足」的現今社會「自我」往往顯露於數字之後數字能讓我們徹底「客觀」序章 什麼是「數值化之鬼」?消除對數字的「負面感受」數字永遠是為了「未來」而存在做出讓人不得不給予好評的「成果」因為沒有數字,所以會產生「不滿」平常是否「發言中都有數字」?試著用「數字」回顧自己的一天藉口很多的「中堅員工」的共通點對能夠數值化的人來說,「失敗」是家常便飯「寬以律己者」的思維習慣別想著靠「拼勁」達標成為「工作做得好的人」的5個步驟別被「假的數值化」給騙了【序章實踐】養成「數值化」的習慣第1章 從大量實行開始著手──關於「行動量」「工作做得好的人」的共識工作是「成果」優先做法「自由」,人人不同數值化就是一種「PDCA」循環識學風格的PDCA思考法數值化不容許「不明就裡」以「D」的次數為「行動量」「以量取勝」就是基礎中的基礎「以量取勝」的即刻行動機制為目標而設立的目標,所謂「KPI」的概念釐清「行動制約」「意義」可以晚一點再理解整頓管理環境以便快速移動到「D」「有做就好」的安心感是相當危險的優秀員工會犯下的「溝通」錯誤優秀的主管會「分解算式」目標必須是「總是能記得的數字」,否則就沒有意義目標就是一種「地圖」識學風格的目標是「5個以內」難以「數值化」的時候變得「只管自己」?貫徹「有團隊才有個人」的意識【第1章實踐】嘗試執行「PDCA」第2章 是什麼阻止了你的行動──關於「比率」「停滯不前者」的共通思維「放棄成長者」的既得利益維持現狀會「下沉」的時代要小心「比率的陷阱」害怕「失敗」的數值化惡習所謂「贏在比率」的自我評價若不出人頭地就會變成「評論家」要當心目標裡的「%」組織和個人「踩煞車」的時候建立良好機制以避免產生「不做事的大叔」「激勵性的制度」也有弊病要評價「持續性」評價沒有零的選項。「不是加分,就是扣分」當評價沒有「零」的選項時,人們會怎麼想?也不能被「平均的謊言」給騙了「是平均所以沒問題」的誘惑要成為對「數字的內容」追根究底的人戰勝「自然法則」【第2章實踐】 看穿「數字的謊言」第3章 該做的事與不做也沒關係的事──關於「變數」分辨「能夠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愚蠢」有哪2種?「x」藏在哪兒?「變數」才會影響工作成果掌握工作流程的「模式」將工作的「內容」分解成細項不斷問「為什麼?」以釐清變數所在成為能及早注意到「變數」的員工細分至「行動層次」直接得到「答案」其實毫無意義不執著於「非變數」要排除「感覺有做事」的心態是否有「事後」找理由的嫌疑?確認「是否為變數」若成功就勇往直前,若失敗則冷靜思考別人的成功理論並非都是「變數」而只是「假說」一切都是「個人的經驗談」來自主管的「程序干預」也是「假說」以假說為前提來「分享」當「變數」變成「非變數」的時候「是否有更好的變數」的觀點【第3章實踐】找出「變數」第4章 不斷拋棄過去的成功──關於「真正的變數」「變數」若是放著不管就會越來越多先決定「不做的事」減少變數的「2種方式」所謂「改變KPI」的手段從多個變數中篩選出「1個」別提高管理的「難度」總之決定出1個「真正的變數」能幹的主管會減少「變數」「那不是變數」的反饋別讓「無法改變的事」成為藉口是否有減少「公司內的變數」?注意公司內部的「不均」消除人的「差異」對「個人魅力」的依賴是一種危險狀態歸咎於「大環境不好」的人沒有資格做經營者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有疑問時,就從「變數」的角度思考分解再分解,切分再切分從「重要的事情」開始著手【第4章實踐】減少「變數」第5章 從遠方的自己倒過來推算—關於「長期」「短期」與「長期」的兩種觀點「讓時間站在自己這邊」這句話的本質從長期的觀點看來,數字「並非絕對」短期有損,但長期得利要一併思考「5年後會如何?」所謂有遠見的員工擁有安心感?還是具備危機意識?「從短期到長期、從長期到短期」倒過來推算倒過來推算,便能建立「關聯性」非得採取長期觀點不可的「環境創造」納入評價的「時間軸」真的可以相信員工,數字「之後就會出現」嗎?為了培養出「下一個頂尖」【第5章實踐】從「長期」的角度思考終章 數值化的限制為了進入「數字不是全部」的階段「真實的成長感」才是最主要目的如何培養出「企圖心」在有限的時間內於「本業」發揮力量「意義」與「成就感」是最後的慰藉結語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