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全新譯本】(中文書)

書名 螞蟻【全新譯本】(中文書)
Les Fourmis
作者 貝納・維貝
(Bernard Werber)
譯者 尉遲秀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22-05-05
ISBN 9786263182646
定價 420
特價 75折   315
特價期間:2025-01-15~2025-02-28
庫存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分類 中文書>類型文學>科幻小說

商品簡介

法國生態科幻預言小說「螞蟻三部曲」
〈首部曲〉30週年‧全新譯本


當他們讀完《螞蟻》,
A:我對牠們每一隻都付予注目禮。
B:我以後不會把牠們碾死了。
C:我愛上這些小螞蟻,無法放下這本書!

螞蟻和人類,誰是地球上真正的主人?
揭示人類社會與昆蟲社會的關係、
及人類在宇宙的命運與地位。


在您讀以下句子的短短幾秒鐘裡,
────地球上有40個人和7億隻螞蟻正在出生。
────地球上有30個人和5億隻螞蟻正在死去。

螞蟻文明早於人類一億年前,螞蟻有最精密複雜的武器,是專業分工的嚴密組織,其城邦及戰爭之發達,人類至今望塵莫及。

本書以人與螞蟻的雙敘事線展開。

在人的世界中,研究螞蟻的專家艾德蒙・威爾斯教授深知隱藏在地下的祕密力量,他給他的繼承人喬納東留有警語:「千萬不要去地窖」。在喬納東家的狗闖入地窖失蹤後,喬納東別無選擇,從此這一家人踏入了最錯綜複雜的螞蟻世界,並為此著迷。然而隨著教授研究的祕密更多被揭開,不但改變了他們往後的生活,也使人類必須重新看待自身在地球上的地位。

在螞蟻的世界中,貝洛崗城邦的一支探險隊,在春季狩獵回程上,遭不可思議的新式武器殲滅,死去隊員個個毫無外傷,現場留下一種奇怪的岩石氣味,僅三二七號雄蟻倖存下來。牠將訊息帶回城邦,卻遭到不明身分的殺手追殺,後來幸運的遇到願意相信牠的五十六號雌蟻,並號召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展開刺激的冒險之旅,想不到一件意外卻動搖城邦國本。

發生在兩種地道裡的故事,看似平行無關,最後以奇妙的方式交會,結局撼動讀者的心靈。

【小說精神和手法】
「螞蟻三部曲」在法國文壇受譽為新的類型小說,維貝則認為自己寫的是融合科幻元素、哲學和靈性探討的「哲學小說」(philosophie fiction維貝用語),透過多元交叉的外部視角、與帶有螞蟻異邦情懷的視角(取材自動物、樹木、古代神祇、潛在外星人等等多樣視角),探問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

小說以雙敘事線展開,「人類線」是一個個人類失蹤於彷彿會吃人的地窖中,「螞蟻線」則是一篇篇螞蟻的解謎遠征之旅,解答與得勝的要領需要每一種生物跳脫慣性思考模式,雙線最後以巧妙的方式交會,時而令人莞爾一笑,時而令人血脈賁張,感慨萬千,至今是全球讀者最愛的貝納・維貝代表作!

【各界名人推薦】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
臥斧∣文字工作者
尉遲秀∣輔大法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本書譯者
黃瀚嶢∣生態畫家 ────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 人類學博士_周仁宇:這是本書如此好看的原因:螞蟻聚落以集體邏輯運作著人類個體的各種功能,而這許多功能中的每一個都值得我們仔細玩味。作者讓我們不僅認識了螞蟻,也從螞蟻看見自己。──

● 本書譯者_尉遲秀:這本書真的很有魅力,都是些很簡單的句子,寫的卻是我們沒看過也沒想過的場景──螞蟻的世界──同時又隱隱約約投射到人類的歷史或人文風景。這種手法有點像是從潛意識去勾動你的記憶,從那裡莫名地打動你。像是螞蟻問:「愛」是什麼意思。這麼簡單的提問,卻因為「愛」在我們的腦子裡有太多迴響的聲音而讓人浮想聯翩。而且因為提問的是螞蟻,整個提問的情境純粹而真情,不管怎麼回答,這個畫面就是會讓人每次讀到的時候都泛淚。

● 生態畫家_黃瀚嶢: 以科幻的力量,帶領讀者在不同物種的心靈間自由穿梭,交織成足以撼動「人類中心主義」的經典。

【全球680萬位讀者・5顆星推薦】
● Faye_我這輩子讀過最棒的科幻小說之一!我熱愛小說介紹螞蟻知識的方式,充滿樂趣,著實是意外的小珍珠,絕對是貝納・維貝最值得讀的經典作品。

● Ngọc Miễn chê_偉大風格寫就的偉大作品!我從未真的在意過螞蟻這種生物,自從讀過本書,我對牠們每一隻都付予注目禮。很難說清楚這本書到底有多好,因為我不認為每個讀者都懂得這本小說的品味。然而不管你是哪種閱讀品味,都會認同《螞蟻》是多麼特別!!!

● Patrick Woog_我推薦貝納・維貝的「螞蟻三部曲」,然而這系列不只談螞蟻,全書交織豐富的昆蟲學知識與哲學意涵,讓讀者獲得無限樂趣,它是科幻小說、冒險小說、生態小說,以優雅手法完美融合,沒有蟻酸後味。

● Accrobooks_本書完全顛覆我對螞蟻的看法。強烈,深富群體意織,同時殘忍。我以後再也不會把牠們碾死了!

● Dosamuse _是的,我愛上了這些小小褐螞蟻,無法放下這本書。我從此學會微笑看著螞蟻在我陽臺花盆裡躡手躡腳地爬行。這本書很棒,我特別鼓勵那些抗拒科幻標籤的人(比如我)不帶偏見地閱讀本書。不會讓你失望。


【本書特色】
法國生態科幻預言小說經典「螞蟻三部曲」三十週年,全球翻譯國家超過30種語言,全系列三部曲暢銷六百八十萬冊。
全新譯本!法語界專業譯者尉遲秀全新版本,忠於原著精神,值得一讀再讀。
全新設計典藏版!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螞蟻【全新譯本】

作者簡介

貝納・維貝Bernard Werber 1961年生,法國當代科幻、奇幻小說天王。從小就展現驚人的觀察力與創作天分,七歲時寫了〈跳蚤歷險記〉的短文,以跳蚤視角描述在人體上的歷險記,從此養成寫作習慣。大學之後,他開始計畫創作以「螞蟻」為主角的小說,除了規定自己每天要花四個小時寫作,他還選擇記者工作,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觀察人群與採訪寫作,後來甚至有機會赴象牙海岸撰寫螞蟻的專題報導⋯⋯返國後他在自家養了一個螞蟻窩,可以近距離觀察螞蟻,累積創作資料。二十九歲時他經歷了一段失業期,幾乎要放棄寫作,但出版社的編輯鼓勵他把螞蟻的故事繼續寫完。接下來的兩年他分別出版了《螞蟻》和《螞蟻時代》並獲得熱烈回響,《螞蟻時代》更得到1993年《ELLE》雜誌讀者大獎。1996年推出《螞蟻革命》,完成「螞蟻三部曲」。該系列在全球創下680萬冊銷量!維貝說:「我對動物感興趣不只是出於探索科學,也出於對神性、甚至對詩的探索⋯⋯我夢想一種絕對的溝通,就像小說裡發生的那樣:他們從大腦(觸角)連接到大腦(觸角),可以停止尋找字詞,取代語言。」一次受訪時他表示,自己想寫的是那些別人認為「最奇怪的」題目。他嘗試跳脫既有敘事邊界,走入少有人探索的生物領域,寫出結合科幻元素的哲學預言小說,交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天神三部曲」、「貓三部曲」、《蜜蜂先知》、《潘朵拉的盒子》等等,本本暢銷傑作,全球總銷量超過千萬本,並譯成三十多國語言,曾榮膺法國三大暢銷作家。

譯者簡介

尉遲秀1968年生於臺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兼任輔大法文系助理教授。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小說)、《渴望之書》(詩集,合譯)、《戀酒事典》(葡萄酒書)、《拇指姑娘》(評論)、《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繪本)、《茉莉人生》(圖像小說)、《傅柯》(社科傳記)等各類書籍。

名人導讀

〈序〉──偶然與想像周仁宇(人類學博士)這是一本奇妙的書,充滿了大量記錄片般的昆蟲學知識,同時又源源不絕地湧現足以被稱為科幻小說的奇想,遊走在科學與幻想的邊界。讀者在受到懸疑情節吸引,迫不及待想趕快往下看的同時,又會不由自主停下來,思索這些情節所啟發的對生命的提問。因此,閱讀本書的經驗既興奮又沉靜。故事在兩種地道裡展開:巴黎舊屋裡的神祕地窖與蟻穴通道裡的日常生活。這兩條故事線從頭到尾以相當快的速度輪流出場、彼此暗示、互相襯托。每當故事由其中一條換到另一條時,都會造成一種情節上的暫時懸置。這弔詭地在刺激讀者情感投注的同時,也拉長了讀者與故事內容之間的理智距離。慢慢地,在換場所造成的斷裂當中,浮現出一種讓兩條故事線逐漸相互滲透的連續感,彷彿人類和螞蟻的生命在彼此的故事當中延續。如此,在衝動與節制、思考與幻想、斷裂與延續之間,作者成功地創造出一個過渡空間(或說是遊戲場),讓置身其中的讀者能以超越世俗框架的方式反思生命。在地球的所有動物裡,螞蟻的腦部/身體比例最高,而人類則擁有最大的大腦化商數。換句話說,比起其他物種,螞蟻和人類擁有相對其身體大小而言最大的腦容量,同時也是社會化程度最高的動物。不過,人類個體的情感、理智與行動受到至少三個因素的指引:演化、制約、假設。漫長的天擇演化出精密複雜且龐大的腦部,使人類不只能從制約中學習,還可提出假設並以實驗驗證。因此,人類可以用思考取代行動,讓假設代替我們死去,就像戰爭前的兵棋推演移動棋子而非千軍萬馬那樣。思考是最省力的預演。螞蟻卻做不到這些,只能依循演化所賦予的本能來行動。螞蟻的腦/身體比例雖然極高,但其小小的腦部神經元的數目約略只有人類的數十萬分之一。因此,螞蟻的[制約]與[思考]必須藉由數十萬螞蟻來達成。要完成一個使命,或許得要經歷各種嘗試的無數犠牲,才能找到真正可行的方法。螞蟻看似殘酷的生存法則,其實是藉著舊生命的盡情揮霍以及新生命的快速加入,來完成人類藉由腦部突觸不斷消長所達成的事。這種藉由化學訊號達成的聚落,在很多方面超過人類個體之所能。透過極端徹底而綿密的分工,螞蟻聚落成為擁有數十萬支天線的超級生物。在集體行動下,消化、排泄、免疫、循環、防衛、攻擊、探險、生殖、思考、溝通、創作等等,都被帶到不同的層次,超越了個體大小的限制。這是本書如此好看的原因:螞蟻聚落以集體邏輯運作著人類個體的各種功能,而這許多功能中的每一個都值得我們仔細玩味。作者讓我們不僅認識了螞蟻,也從螞蟻看見自己。並且,這個類比並未停在個體的層次。我們不只看見自己,還看見身處於人類社會中的自己。人類的社會與螞蟻的社會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人類比螞蟻大上許多的腦部,在演化上終究還是遇到了各種物理學上的限制(散熱、耗能、材料、配線、漏電等)而無法變得更大。於是,如同螞蟻那樣,人類的演化也走了集體智能的路線:強調溝通與合作而非個別表現。但人類的溝通終究因為巨大的腦而比螞蟻更為複雜:除了化學訊號之外,還具有一套表徵系統。透過這個表徵系統,人們可以想像別人內在的感覺、意圖或信念,並且根據這個想像來理解別人外在的行為。人類因此得以超越沉重的身體,輕盈地進行心靈溝通,就像一台台的電腦連上了雲端。身為集體之一份子的人類,與螞蟻一樣,仰賴集體想像的指引。這個想像是人類整體在過去漫長歲月當中透過演化、制約、思考的成果總和。這個集體想像就像一份我們每個人都在使用的地圖。然而,人世的無常迫使人們在每次使用時不得不根據當時的偶然情境修正想像。而既然大家都連上了雲端,集體的想像便不斷地,一點一點地,被無數個別的偶然所修正。人類的文化便在不斷向前推進的偶然與想像當中開展。這整本小說最吸引我的,是作者筆下主角們對未知的態度。當面對原本的地圖難以解釋的現象時,有的人(和蟻)探索,有的逃避;有的橫衝直撞,有的冷靜思考。作者沒有給出正確答案,他只是不斷地增加我們思考的向度。例如,岩香兵蟻可以是免疫系統裡的白血球,可以是心智對新知的阻抗,也可以是整體社會對外邦的敵意。至於白血球、阻抗、對外邦的敵意是好是壞,實在是件很難說的事。藉由以上所述的種種類比以及好聽的故事,作者在讀者心裡打造了許多互相連通的地道,讓各種想法得以在其中孕育、誕生、成長。我相信他成功了。我彷彿感覺到,人類累世堆疊而成的龐大集體想像,被這本偶然的創作輕輕搖晃了一下。

章節目錄

〈序〉偶然與想像 周仁宇(人類學博士)第一章 甦醒第二章 一直往下走第三章 三次遠征第四章 路的盡頭螞蟻的詞彙
oracle.sql.CLOB@7d3f3444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